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
2023-01-23吉林省永吉县黄榆乡九年制学校李宏艳
吉林省永吉县黄榆乡九年制学校 李宏艳
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完善学生心理机能,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是一种经教师创设多样化情境的教学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进行生活现象的教学,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小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欠缺,阅历少且年龄较小,若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更好理解行为的对错,就需要教师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提升小学生理解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教学现状
(一)过度依赖多媒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开始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及直观、丰富的特点,给小学生呈现学习内容,以此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中情境教学法使用较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在其中无限制增加教学内容,对多媒体课件资源缺失细致的选择和设计,脱离教材,容易带给学生以“误导”,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有效联系教材与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最终的教学实效不佳。
(二)形式化的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因为受新课改政策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调整教学方式,转变观念。但是,在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时,一些教师因缺乏深入研究情境创设,未深入了解这一教学模式,以至于学生一般仅仅是围绕教师设置问题探究,创设的情境缺乏情感渗透,无法有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情境创设流于形式,兴趣度不高。
(三)情境脱离生活实际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于生活基础和品德的课程,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因此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情境时,由于教师并未注重生活和情境间的联系,情境创设脱离生活,学生的学习实效大打折扣。这样的情境创设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创设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情境教学中,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注重明确教学目标极为关键。但是,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会设计出一些无关痛痒的环节,并未结合教学重点,过多追求怎样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实际的教学效果低效,也无法集中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背离教学目标的情境将影响教学效果,产生“喧宾夺主”的副作用。
二、有效开展情境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借助绘本插图,实施道德启蒙
在编写《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小学生独特的认知特点,增加很多色彩丰富的插图,以此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及插图,为学生讲述有趣的故事,以此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时,教师可在课堂中引入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随便放置玩具的小朋友,在爸爸看到乱七八糟的玩具时候想要丢掉,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爸爸说:“那我就相信你一次,下次就不给机会了。”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学生陷入沉思,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最后得出“不应该乱放东西让父母操心”的结论。通过在教学中创设这种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事情,能帮助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触动内心实施自我反思。另外,为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绘本内容来创设学习情境。例如,教师设定一堂课,主要教学目标:理解父母的不易和辛苦。首先,播放《妈妈的吻》这首歌曲,随后展示《我的妈妈》这一绘本,欣赏歌曲《爸爸去哪儿》,阅读《我的爸爸》,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爸爸身上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感恩父母,并回味着父母的爱。因绘本内容丰富多彩且通俗易懂,加以教师及时性的引导,学生能很快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并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法治思考
学校以及教师要积极探究更多高效的教学对策,关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以此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通过选择情景模拟方式,能保证每一名学生均有参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改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玩的真开心》《课间十分钟》等课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多参与体验活动,从他们的兴趣点着手,以便在活动中了解规则,养成良好的安全和规则意识。通过组织个性化社会实践活动,便于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道德素养,体会构建道德与法治社会的意义。又如,为了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和意识,在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时,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帮助环卫工分类垃圾。完成活动之后让学生阐述自我感想,以此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因此,教师在实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因体验活动是学生获得社会性发展、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需要基于对学生和教师已有经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的学习活动,以此帮助学生获得德育的体验和感悟。
(三)创设视听情境,发挥多媒体德育功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因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可借助多媒体的生动性和直观性特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他们的表象感受能力。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催动下,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并开始对学科知识产生好奇,课堂教学实效也随之提升。例如,在进行《我是一张纸》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认识纸的制造过程》,在愉悦的教学气氛中无形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掌握了有关纸的知识,课堂实效更高。又如,在对《网络新世界》的教学 时,通过视频形式诠释5G技术,形象化那些抽象的事物,学生学习起来便轻松自如。
(四)借助问题情境,实施道德法治教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借助资源解释疑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小学生自主思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等问题。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融入德育问题,并积极联系实际生活,以此激发小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例如,在对 《我是一张纸》的教学时,教师给出问题:请学生计算出一个学校、一个县城、一个年级所用的纸量,以及二年级学生一天的用纸量。因这一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开始纷纷讨论,积极开动脑筋。最后通过对比和粗略估算,得出不可思议的答案,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就是保护环境。
三、结语
在小学各年级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致力于把小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创设出情境,促使小学生的成长中获得更健康、长远的发展,更加直观认识与感受正确与错误的行为。另外,教师也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和生活情境,以此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正确的思维品质,深入思考。最后,通过创设一些极具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或教育实践等情境,以便学生在其中能遵守行为规范,获得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