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觅胜景,踏步入门来
——课堂导入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
2023-01-2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于春玲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 于春玲
在我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导入,确保课堂教学导入具有针对性,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达到“推门觅胜景,踏步入门来”的教学效果。通过语文学科,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
一、课堂导入的目标、内容、原则
(一)课堂导入的目标
第一,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教师要通过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第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课堂教学导入实际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导入是让学生进入课堂的重要环节,导入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有感性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更加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二)课堂导入的内容
第一,确保导入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教师利用有效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确保导入内容具有趣味性。教师要确保导入内容具有趣味性,趣味性的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乐趣。
(三)课堂导入的原则
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课堂导入的有效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课堂导入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课堂导入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归宿。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计导语,确保导语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课堂导入,要让学生了解学什么、怎么学,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第二,课堂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设计新颖、新奇的导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
第三,确保导入环节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导入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的导入设计,要控制在3分钟之内,以确保其他教学环节的时间充足。
第四,确保多样化的导入形式。教师设计的导入形式要多样化,确保导入措辞凝练、编排精妙,利用多媒体辅助导入,更容易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采用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进入教学主题。这样的导入方式缺乏新鲜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期使用。面对这一现状,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入设计,包括背景导入、故事导入、直观感受法导入、悬疑导入、情境导入等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教师要合理处理导入环节与其他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导入环节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给其他环节充足的时间,使课堂流程更加完善,有利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下具体分析提升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
(一)采用故事导入
第一,利用背景故事导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较长的篇幅,并且有些课文是关于革命历史时期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年代感,学生身处现代社会,有些学生无法理解课文描绘的社会场景。教师利用创作背景导入,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普及鲁迅的资料、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据背景资料,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助于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以及主旨。
第二,利用课文中包含的故事导入。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心智发展不成熟,教师对学生进行故事导入,符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做好课文教学的铺垫。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述关于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利用故事进行导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从而能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利用神话故事导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课文来源于神话故事传说,教师要给学生讲述神话故事,通过神话故事导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女娲造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生动地描绘这一神话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设置问题导入
第一,设置问题进行悬疑导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进行悬疑导入,利用问题设置悬念、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问题悬念:课文的标题是“再塑生命的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么能再塑呢?通过设置这一悬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第二,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导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导入问题:大家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童话故事这一体裁有哪些特点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入这篇课文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体裁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这篇课文涉及的知识点。
又如,在《说和做》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导入问题:你认为说和做哪个更重要?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语句,学生阅读完后,教师让学生回答这一问题。通过这一导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从而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利用多媒体导入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直观性的内容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第一,利用视频导入。视频是动态化的直观演示,将抽象的导入内容变得形象,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知,从而过渡到对新课内容的探索,有助于学生掌握新课内容。
例如,在《邓稼先》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导入,给学生播放关于邓稼先的人物视频,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质、精神,通过人物事迹,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利于歌曲导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学生在欣赏优美音乐旋律的过程中,沉浸在音乐创设的情境中,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例如,在《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关于春天的歌曲进行导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感基调中,有助于学生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从而体会课文的情感。
第三,利用图片导入。图片是比文字更形象的呈现方式,能在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导入内容,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紫藤萝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紫藤萝的美,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紫藤萝盛开时的状态,从而引出这篇课文的教学。
第四,利用多媒体辅助谜语导入。教师要采取趣味性的导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并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探索。
例如,在《蝉》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谜语导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谜面:有翼无毛肚里空,有头无项响如钟,今年八月回家去,明年端午再相逢。教师对学生进行提示,有助于学生猜出谜底,通过谜语导入,让学生逐渐进入课堂学习内容中。
第五,利用多媒体辅助动手操作导入。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思维活跃、好动,教师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导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颜料、画笔,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给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的石拱桥图片,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的石拱桥动手画出石拱桥,在绘画的过程中,有助于加深学生的体验。通过这一导入,有利于课文教学的展开。
(四)采用生活化导入
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和生活具有广泛联系的学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或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猫》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宠物,让学生说出自己接触过的宠物或养宠物的经历,通过这一导入,将学生带入猫的世界,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又如,在《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候现象:燕子低飞、候鸟去来、布谷唱歌等现象,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反映的大自然气候变化,从而引入这篇课文的教学。
(五)利用思维导入法
第一,利用想象思维导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联想或想象进行思维导入,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灵活。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天上街市的画面,学生打破固定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课文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想象的画面和课文中描绘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课文。
第二,采用对比、类比思维导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对比、类比思维导入。温故知新是以旧引新的导入方式,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出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衔接。
例如,在《醉翁亭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回顾《岳阳楼记》这篇课文,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进行导入,将话题导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将两篇课文进行简单的对比、类比。这种导入方式使新旧知识建立了联系,有助于学生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类比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学生能否在课堂上专注学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导入,教师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设置问题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采用多媒体导入,冲击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生活化导入,让学生明确语文学科和生活的联系,利用思维导入法,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