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四史”教育渗透的策略

2023-01-23

读写算(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四史政治课历史

薛 罡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一中,甘肃 平凉 744400)

高中教育是否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思想政治课的“四史”教育渗透质量。以下从“四史”教育概述、“四史”教育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四史”教育的现状及其有效渗透策略等几个主要部分展开讨论。

一、“四史”教育概述

所谓“四史”教育,是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总的来看,“四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群众为了幸福生活、民族复兴和世界大同而奋斗的历史。这对高中的思政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既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又能增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帮助学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广大高中学校和高中教师要深刻理解“四史”教育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加班人而展开充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二、“四史”教育的原则

(一)人民立场原则

在正式开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四史”教育渗透前,首先要明确“四史”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原则。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与古代王朝为了“一家一姓之天下”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虽然是“四史”教育的主线,要得到适当的突出,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人民的立场。“四史”教育所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要以是否有利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利益为标准。

为此,教师在“四史”教育中一定要推动学生展开各种对比,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时刻牢记人民立场,帮助学生与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作斗争,自觉抵制不良影响。比如教师在讲述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时,应该指导学生讨论这些英雄的选择,引导学生对比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当时的情境下出现的剧烈冲突,说明这些英雄是为了背后的祖国人民,为了所有人的兄弟姐妹,父母亲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白什么是人民立场,不会被那些诋毁英雄的言论蛊惑。

(二)辩证思考原则

中国人民正确自由解放和繁荣富强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过不少的挫折。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需要学生时刻牢记辩证思考的原则。在目前的部分所谓“网络文学”作品和一些人的言论中,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出现这种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人不具备辩证的思维能力,或者没有从辩证的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只是给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似乎历史并不存在必然,也没有“历史潮流”的存在,一切的历史都是偶然。这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相悖的。

比如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红军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损失非常严重。在一些人的作品和言论中,就会假设如果遵义会议没有发生会怎样。但在“四史”教育中,师生双方都要明白:首先,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其次,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获得国家的独立、自由和解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挫折只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发生的事情,不能阻断历史发生的大势。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遇到过的一些困难和危险,但不能“无限发挥”,不能用具体的事件掩盖历史的必然。

(三)情感渗透原则

情感渗透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四史”教育时必须秉承的原则。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经说过,对于历史要有“了解之同情”。这已经成为历史学界广泛推崇的一种治史方法。简单来说,历史虽然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不用“替古人担忧”,这样做也没有意义。但是,我们仍有必要将自己代入到历史及历史人物中去思考和分析当时的历史逻辑,理解历史人物的选择,明白什么是历史局限性。否则,很容易掉入对历史的苛责中去,忽视了当时的历史条件,背离了客观辩证的原则。

仍以上文提到的“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为例。抗美援朝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他们舍生忘死,与敌人同归于尽,很多时候在给养不足的情况下也要坚持与敌人战斗。如果教师没有从情感渗透的角度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那么学生很可能以为当时的志愿军也与现在的解放军一样有着良好的后勤补给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他们就理解不了战斗英雄的选择,反而认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可能与战术或其他领域的重大失误有关。这就已经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给一些不良信息发挥影响创造了机会。

(四)意志培养原则

通过上文的论述也可以发现,当代高中生生活的时代是非常复杂的,他们随时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不能在高中的学习成果基础上继续展开自主的学习和锻炼,不断加深认识,那么难免会逐渐出现动摇,直到出现错误的认识,失去原本的信仰。所以,无论是为了取得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四史”教育的良好成果,还是为了学生未来的长期健康发展,都要把培养学生意志力作为重要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在“四史”教育中,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引入典型事例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坚定的意志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比如被很多网友称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为了让中国摆脱粮食问题的困扰,一生都扑在杂交水稻的事业上,其坚定的意志毋庸置疑。最终,袁隆平老先生不仅依靠坚定的意志让无数中国人终于不用再担心“吃饱”的问题,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实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人生价值,受到无数人的崇敬。这些事例必须在“四史”教育中体现出来,努力使之成为学生的人生方向。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四史”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较落后

上文论述已经充分证明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四史”教育的必要性。而且,一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已经在开展“四史”教育渗透,并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四史”教育刚提出不久,必然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首先,也是比较突出的一点,在于部分学校和教师落实“四史”教育渗透的具体教学模式较落后。这使得“四史”教育过于死板,缺少变化,对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反而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压力明显增大,不愿意主动配合教师。

比如,一些教师采用传统历史教育的思路开展“四史”教育渗透。在原本的思政课上加入大量突兀的历史知识点,要求学生记住各种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但不进行深入解释,也不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上文提到的“四史”教育渗透原则。还有一些教师则忽视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要实现“四史”教育的渗透,而不是变成在“四史”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学,因此而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造成学生的困惑。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力度减弱的情况下,学生也无法很好地认识和总结“四史”教育中的收获,教学效果堪忧。

(二)教学体系不完整

除了教学模式较落后外,高中思想政治课“四史”教育渗透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学体系的不完整。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中学校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已经掀起了“四史”教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热潮,正在积极利用多种形式搭建教育资源平台,举办各种座谈会和研讨会,提升教师水平,并积极创新教学形式。除了传统的知识教学和专题教学外,一些教师还在组织针对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戏剧表演,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展开社会调查、自行组织主题展览,以及各种相关的创作比赛等。

但是这些活动本身以及教师的组织与指导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很多都还带有强烈的实验性质,效果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学生的收获通常是碎片化的,对“四史”教育固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悟,但没有形成明确的历史思维逻辑。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认识上的漏洞,成为其思想上的薄弱环节。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四史”教育渗透还需要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有机联系,并要为此进行系统化的整体设计与教学管理。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四史”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激发“四史”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四史”教育渗透中,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对于“四史”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在上文对于现状的论述中,也提到部分学校和教师因为不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而造成学生缺少“四史”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在这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抓住“渗透”二字,通过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将“四史”自然地传达给学生,让“四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某种解释和补充,带给学生更加完整的学习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主动学习“四史”,配合教师争取优秀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课时,教师应该向学生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政治情况,国内都有哪些党派、提出过何种政治思想、进行过哪些政治实践、结果又是什么。其中,教师要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要鼓励学生讨论和推理为什么其他的政党都没有担负起历史的使命。通过简要但充分的史料以及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符合高中生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四史”而理解本课主题。

(二)整合“四史”学习资源

通过对“四史”概念的阐述,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在内容上形成体系,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应该整合“四史”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单纯的知识,也包括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技术。比如一般的课堂讲解和多媒体教学之间如何整合、课堂教学和课堂外的其他学习活动如何整合等,都是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学校,则要思考怎样向教师提供资源方面的支持,如建立适用的教学资源平台组织教师开展针对教学资源应用的教研活动等。

为此,教师应该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核心,对“四史”的相关内容展开广泛的搜集整理,形式上务求丰富,并分门别类地存储在学校的公共资源平台上。平时同事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在资源搜集整理上展开合作,提升该项工作的效率,尽可能避免重复劳动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同事的意见对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调整优化,展开对资源应用的座谈活动等。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校本“四史”教育渗透教研,指导教师从更广阔的领域对学习资源进行规划,为教学资源的应用实践提供便利条件,不断提升资源的实际教育价值。

(三)构建“四史”教学体系

这一教学体系应该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打造为一种叙事话语,构建起学生的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鉴于当代高中生经历过的历史还比较短暂,所以教学体系不仅要在校内教育中加以构建,还要将校内外资源紧密联系起来,将家校双方结合起来。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四史”不仅是书本上的内容,还发生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现在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培养起学生坚定的意志,才能让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改革开放》时,教师应该将学校的“四史”教育渗透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高中生的家长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一般都会对生活的变化留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提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就“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多与家人交流,了解家长和自己家庭的经历。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了解到的事情就能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佐证,加深学生的认识。随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由学生组成小组展开社会调查,在更大的范围内了解改革开放。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课内、课外两部分,由此组成完整的体系。

(四)增强“四史”教育价值

这里所说的增强“四史”教育价值指的是要让“四史”教育在现实中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切实的作用。“四史”教育的价值毋庸置疑,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定海神针”。但是,如果它长期停留在思想领域,学生的印象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淡薄,乃至被学生认为过于空洞。所以,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世界和社会的了解。在实践中,教师要对高中生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给予高中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引导他们更加充分地参与进来,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人,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收获。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各种实践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及特长在小组中参加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比如较熟悉互联网的小组,可以尝试自行制作一些有关“四史”的视频分享给同学并发布到视频网站上,根据同学们的意见不断提升制作水平,加深对“四史”的认识。更愿意参与线下活动的学生则可以组成公益小组,积极向学校的党团组织靠拢,在组织的支持和带领下参与如军、烈属慰问等公益活动,而且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有效落实学习收获。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必须积极、有效地开展“四史”教育渗透。对于这项还不太熟悉的教育工作,教师首先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明确工作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整合规划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和亲和力,提高学生对“四史”教育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四史政治课历史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新历史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