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实践研究

2023-01-23鄢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换乘车站建筑设计

鄢婷

武汉新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派驻铁四院城地院建筑所) 湖北 武汉 430000

地铁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车站建筑在地铁运行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乘客换乘的重要场所,而且还彰显着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建设成果。做好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工作,既能为地铁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也能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捷。为此应秉持先进的设计理念,合理应用现代化设计方法,保障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效果。

1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

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秉持实用性原则,充分发挥地铁车站的功能,为乘客的出行提供便利。要对地铁车站的最大客流量做出科学预判,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确保走廊的宽度以及电梯的运载能力符合最大客流量需求[1]。

1.2 安全性原则

地铁车站处于地下,并且地铁车站通常都处于商业发达区以及主干道附近,同时地铁车站人员密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同时还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秉持安全性原则,确保地铁车站建筑结构的安全,同时还要注重地铁车站的防火安全,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

1.3 识别性原则

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大,涉及的建筑多,为保障人们的出行效率和出行便捷,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秉持识别性原则。合理区分地铁车站各功能区,并在显要位置设置识别标志,起到提示作用,帮助乘客快速识别地铁车站建筑,快速找到车站出口或者相关站台等,减少乘客在地铁车站的滞留时间。这既有助于保障地铁车站的高效运行,也能促进乘客出行效率的提升。

1.4 经济性原则

地铁建设成本造价高,同时在地铁运营阶段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目前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每公里的平均造价在6-7亿人民币左右,而地铁车站建筑建设成本占地铁建设总成本的13%左右[2]。为节约成本,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经济性原则,提升资源利用率,规避浪费以及重复投入等问题,保障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效果,降低地铁车站建筑的成本投入。

2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存在的不足

2.1 地铁车站建筑形式创新不足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创新不足,尤其是在地铁车站建筑形式方面基本大同小异,以低矮的矩形站台与站厅为主,并且所应用的装饰材料也区别不大,最终的装饰效果差异不明显。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缺乏个性,未能充分彰显地域特色,同时地铁车站建筑的历史文脉传承与表达功能也未能充分发挥。

2.2 缺少功能性的综合开发

地铁车站具有交通枢纽功能,除此之外,地铁车站还具有餐饮、购物、文娱等方面的功能。对地铁车站功能的综合开发,能够使地下空间的功能更加全面,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城市公共生活多元化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完善地铁车站的功能,也要促进各功能空间的融合。同时还要合理把控各功能空间的面积,做到主次分明。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应以交通功能为主,然后再考虑其他方面功能的开发。如开发地铁车站的商业功能,借助地铁车站人流量大的特点引入更多的商业元素,这样既能为乘客带来便利,也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城市地面以及地上空间的占用,让城市地面空间可以更多地用于绿化建设等,助力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有的城市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其交通功能的开发,不注重其他功能的开发,导致地铁车站功能单一,造成地铁车站空间资源的浪费。

3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认识到地铁车站是为人服务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要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行为与心理需求,因此应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1 以人的行为与需求为依据完善车站功能

在地铁车站中人的行为主要由通过与滞留两种,通过是主要行为,而滞留则是短暂行为,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人的通过行为为主,为人的通过行为提供便利。要合理规划通过路线,在缩短通过路线的同时减少通过路线的阻挡,并且要避免通过与滞留相互影响[3]。另外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人的滞留行为,通常情况下人的滞留行为主要出现在购票以及候车环节,应保证购票区域的空间范围足够大,避免出现拥挤现象。另外要合理设计自动售票机以及售票厅的位置,避免对进站乘客的通过产生影响。在候车区域,应合理设置座椅等,为候车的乘客提供休息场所。

乘客的需求也是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结合乘客的需求进行设计,既能为乘客带来更大的便利,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如在地铁车站通道两侧的墙壁中设计储物箱,这样一来乘客便可以将购买的物品放于储物箱中,待乘坐地铁办完事之后再回来取出物品,避免乘客带着物品乘坐地铁。另外,还可以完善地铁车站的商业设施,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而这些设施应在设计阶段完成,不宜在地铁运营后加设,以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弱势人群的需求,如在地铁站内设置无障碍电梯、盲道等,这也是践行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

现代城市中,地铁系统愈发完善,为方便人们的出行,城市中往往会建设多条地铁线路。而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人们的换乘需求,为不同交通线之间的换乘提供便利。应选择最佳的换乘连接路线,缩短乘客换乘过程中的行走距离。其中以站台直接换乘的方式最佳,站厅直接换乘次之,通道换乘乘客行走的距离最长。在设计阶段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换乘连接路线。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多条线路汇集的情况,因此在地铁线路建设过程中便应考虑到换乘需求,做好空间预留工作,以便实现最佳的换乘方式。

3.2 以人的心理和感受为依据进行环境与空间设计

3.2.1 视觉心理

地铁站处于地下,光照条件不佳,以人工照明为主。人工照明应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同时,营造出温馨、典雅、舒适的氛围。另外,为了加强对自然光源的利用,应加强被动式采光设计,尤其对于处于坡地的地铁车站更应注重强化被动式采光,减少地下空间采光能耗。也可以在地下空间开天窗,以此来引入自然光,更好的借助自然光进行照明,这种方式能更好地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

3.2.2 听觉心理

身处嘈杂的环境下容易使人产生烦躁之感,地铁车站是人流密集场所,再加之车辆的频繁进站与出站,使得地铁车站容易产生嘈杂的环境。针对这种情况,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建筑的隔音效果,同时地铁车站还应在运营时段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以此来营造良好的环境,满足乘客的听觉心理需求。

3.2.3 触觉心理

地铁车站建筑材质是影响人触觉感受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满足乘客的触觉心理需求,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合理选用地铁车站建筑材料,以便带给乘客更加的触觉体验。

3.2.4 人的感受

地铁车站多处于地下,并且受自身功能的限制地铁车站多为狭长状,再加之地铁车站中自然光源少,空间相对封闭,容易给人们带来压抑之感。为转变这种状况,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尽量打造更加开阔的空间。要合理把控地铁车站各功能空间的面积,做到主次分明,强化主体功能空间范围,对其他空间范围采用集约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同时还要为文化展示以及生态景观建设留出足够的空间,确保各功能空间的比例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的利用率,提升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满足人们对开敞空间的需求。

4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方法

4.1 地铁车站公共区平面布置

无论是地铁车站的功能布局还是地铁车站中的设施设备,都需要借助地铁车站建筑才能更好地为乘客服务。为保证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效果,应合理运用设计方法,在确保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基础上,强化地铁车站的空间利用率以及装饰效果。将地铁车站打造成为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并且安全、便捷、舒适、环保的综合体。

4.1.1 站厅层公共区的布置

站厅层的布置应合理划分付费区与非付费区,要保证非付费区的面积大于付费区的面积,以便于客流疏解。要注重对设备管理区的控制,以便在固定的车站整体空间条件下增加公共区域的空间面积。例如,采用嵌墙的方式设置自动售票机,这样可以减少自动售票机的空间占用,增加公共区面积。为了强化客服中心的功能,可以将客服中心设置在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之间。这样的设计既能提升空间利用率,可更好地发挥客服中心票务、咨询、补票等方面的功能[4]。总之,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增大公共区空间,将有限的空间尽量留给乘客,方便乘客的通行与滞留。

4.1.2 站台层的布置

地铁站站台应做到便于换乘,并且具有更好的通达性。为避免乘客滞留站台,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做好楼梯以及扶梯的设计,确保楼梯与扶梯能够满足乘客快速疏散的需求。针对重点车站,应合理增加站台以及换乘楼梯的宽度。重点车站人流量大,乘客疏散要求高,因此要适当增加站台以及换乘楼梯的宽度,以便保证乘客能够快速疏散。针对潮汐客流明显的地铁车站,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岛式站台,相较于普通站台形式,岛式站台在潮汐客流明显的地铁车站中利用率更高。

4.2 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方法

地铁车站出入口通常都会位于主要交通干线、商场以及广场等位置,这些位置人口密集,便于人们乘坐地铁出行,同时将地铁车站出入口设置在以上位置还有助于降低地铁车站建设成本。在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过程中,如果车站入口与广场相接,则应赋予车站出口过街功能,这样可以提升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利用率,更好的服务与城市交通。要合理把控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宽度,要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地铁车站出入口最大客流量做出科学预判,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出入口的宽度,确保地铁车站出入口能够满足出行高峰的需求,避免出现拥挤或者拥堵的现象。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尽量将地铁车站出入口与地面公共交通站点相连,这可以为乘客的换乘提供便利。通常情况下,地铁车站出入口与地面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应不超过200米[5],并且应在二者之间设立人行通道,便于乘客通行,保障乘客换乘安全。

4.3 地铁车站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绿色建筑与自然的亲和力更强,可以实现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绿色设计方法的应用,如选用的建筑材料不仅应确保无毒、无害,而且还应尽量应用天然材料,即使需要应用人工材料,也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和检验,确保应用的建筑材料对人体和对环境无害。除了绿色材料应用之外,绿色设计技术的应用还要加强对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的应用,借助天然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水平。例如,充分利用地铁车站地下空间恒温的天然特性,减少地铁车站温度调控对能源的消耗。地铁车站属于人造地下空间,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绿植、阳光的引入,在地铁车站中营造更加贴近自然的环境。除此之外,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加强通风设计。由于地铁车站属于地下空间,自然通风效果不佳,需要更多地采用主动式通风,但是这种通风方式会产生高能耗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强化地铁车站的自然通风效果,同时还要通过科学设置通风系统的方式来实现节能。通过合理规划地铁车站建筑,减少通风阻力,提升通风效果,降低地铁车站通风能耗。绿色设计技术的应用还要注重节材设计,应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加强对当地资源的应用,提升土石方资源的利用率。这样既能减少土石方的外运量,也能为地铁建筑的建设提供原材料,实现地铁建筑设计节材的目的。在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合理规划空间,在保证公共区空间的基础上,要为生态景观建设留出足够的空间。借助生态景观建设来优化地铁车站的环境条件,提升地铁车站的生态效益。

5 结束语

地铁车站是重要的城市地下交通枢纽,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关乎着地铁运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影响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至关重要。应秉持以人为本理念进行设计,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与需求、心理与感受,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以及打造安全的出行环境为目的进行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同时要合理应用设计方法,做好地铁车站公共区平面布置以及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并加强对绿色设计方法的应用,将地铁车站打造成为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并且安全、便捷、舒适、环保的综合体。

猜你喜欢

换乘车站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换乘模式下货物运输路径问题
车站一角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北京地铁连拱换乘通道下穿引桥施工沉降控制研究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布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