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元素在新城新区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以杭州钱江新城为例

2023-01-23徐悦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钱江新城杭州

徐悦

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在过去20年间的规模呈现不断扩张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很多地区开始建设新城新区。我国新城新区的建设是和该时期国家战略重点相匹配的,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当中,近年来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一些城市过急过快的实施,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1]。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文化底蕴的缺失,许多新城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都呈现同质化的趋势,“在新城新区,没有特色和个性,看不到历史文化沉淀。除了表象的千城一面,就是功能定位的雷同[2]。”

作为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桥头堡”,钱江新城建设是杭州扎实践行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2001年7月1日,杭州钱江新城建设正式启动,经过短短20年时间,钱江新城实现了从滩涂、农田、菜地、鱼塘向广场、商场、会场、CBD的华丽转身。在此过程中,钱江新城始终坚持将文化塑造作为新城发展的灵魂,无论是“谋城”“建城”还是“营城”,一以贯之地通过打造文化标识、解码文化基因、创新文化服务,努力将钱江新城打造成为浙江、杭州的新时代文化高地,全方位展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为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本文以杭州钱江新城为样本,综合分析文化元素在新城新区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运用,探索一条全面提升新城新区城市文化底蕴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研究价值。

1 文化元素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元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的个性与魅力,城市文化从原来的无足轻重渐渐成为塑造城市特有风貌与个性的“独门武器”。正是因为有了独特的城市文化,一个城市才能真正拥有吸引全球注意力的资本,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化价值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制高点与制胜点。

当前,城市发展方向已经从“功能城市”转向“人文城市”,城市发展模式也从较为简单的标杆式学习向更重视自身内在发展逻辑转化,大城市“以文化定输赢”。从经济及科技实力来看,杭州与纽约、伦敦、东京等诸多世界名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比上有一定距离,而其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精致绝伦的文化景观则在全球享有盛誉,具有世界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处在对于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长三角城市发展群中,新时代的杭州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城市文化,才能持续走在中国城市发展的前列。作为杭州城市的重要展示窗口,钱江新城在杭州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将杭州特有的城市文化底蕴融入到新城建设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为杭州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独特魅力的“金名片”,是钱江新城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文化元素在规划设计阶段的运用

现代新城的崛起,不光是一座座高楼外表的华丽,同样也是其文化品质的彰显,是文化内涵意义的深化,文化外延范围的拓展。钱江新城早在规划理念中,就注重深植文化之根,让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让文化情怀充实其中,通过城市总体设计和文化建筑功能布局等方式,充分彰显钱江新城厚重的文化积淀。

2.1 总体设计理念

坚持“高起点规划”是新城建设的首要原则,钱江新城也不例外。第一次来到钱江新城的人,都会被其扑面而来的大气、现代化的都市气息所倾倒。众所周知,杭州原有城市建设是围绕西湖展开的,注重与西湖自然山水的协同统一,总体建设围绕“宜低不宜高,宜藏不宜露,宜古不宜洋,宜小不宜大”的“西湖时代”概念,体现了杭州特有的“灵秀之气”和特有的历史文化。

但不同于西湖时代,钱江新城是“钱塘江”时代的一座现代化品质新城,是杭州的城市新中心,其规划建设应体现的是大气、豪迈、现代。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钱江新城总体城市设计着眼新时代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力求反映出杭州和谐素雅、水墨江南的地域文化特色,将江与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进行有机融合,凸显开放大气的钱塘江精神与现代化国际新城气质,重新诠释新时代杭州的独特品味。

钱江新城是建在江面宽达1000米、比黄浦江甚至宽一倍钱塘江边上。因此,新中心区的空间规划布局上,将从大范围、大尺度、高视点的角度,体现现代城市以高层建筑群为核心的特色。在建筑风格上,将以香港中环和纽约曼哈顿为标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面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点突出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最高天际线可以达到300余米。不仅完美体现了杭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也尊重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历史格局。在景观设计上,钱江新城水体景观主要从观水和亲水两个层面来处理。针对钱塘江防浪墙的特点,运用城市阳台的理念,形成江边生态带,最大限度地接近水体;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丰富水系,沟通诸多水体,体现杭州以“水”闻名于世的城市特征。

(2)根据权数(3,1,3,1,3,1,3,1,3,1,3,1)确定的校验码,对“相邻数字写颠倒”的错误检验绝对有效吗?请给予说明.

2.2 文化功能布局

钱江新城在城市设计阶段就重点考虑了文化设施的布局,规划了杭州图书馆新馆、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杭州大剧院、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钱塘江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场馆,营造高质量公共文化空间。据统计,截至2021年,钱江新城核心区累计建设各类文化功能建筑约69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7亿元,占区域总建筑体量的8.6%。这一批文化场馆建成后,成为了全市标杆性的文化服务场所,服务范围覆盖全体市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杭州图书馆新馆,杭州市图书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有3942个阅览座位,馆藏文献586.3万册(件),其中古籍文献3.2万册,报刊文献33万件,视听文献64.7万件(套)。自2008年建成开放以来,就实行免费开放,每年服务读者数百万人次。

3 文化元素在项目建设阶段的运用

建筑是最好的文化表现,城市美学、建筑美学是最能集中展示人类文化的表现方式。钱江新城注重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始终用建筑和艺术展现城市的发展,始终坚持以文化美学引领建筑美学,积极在建筑美学与城市文化之间寻找恰当的结合点与平衡性,重视文脉传承,一幢幢拔地而起、高人云霄的建筑,默默地讲述杭州昨天与今天的故事。

3.1 建筑设计

建成后的钱江新城已经成为杭州现代化城市形象的代名词,各类展示现代杭州或杭州城市建设成果的书籍、报刊、杂志乃至明信片都乐于使用钱江新城的照片或是插画作为背景,这背后依托的其实是钱江新城极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无论是城市阳台、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等公共建筑,还是来福士、高德、财富金融中心等商业建筑,都凝聚着设计师对杭州城市文化的理解,每一幢建筑都是展示杭州独特文化魅力的艺术作品。下面我们具体来看几个例子。

杭州市民中心。由中心六座相互连接的建筑和周围四座矩形裙楼构成,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中央六座建筑是行政办公楼,四周的裙楼由杭州图书馆、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之家”、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入驻。该项目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整体造型有点像良渚玉琮头部,上圆下方,秉承中华传统文化“天圆地方”,中心六幢建筑又正好契合了“广宇六合”的理念。

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项目由加拿大著名剧院设计师卡洛斯·奥特设计,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85米。其建筑分为地下室、裙房、球形主体三大部分。19层高的球形主楼最大直径达85米,建筑外墙采用金色铝板金色玻璃幕墙,既保证了观景效果,又减少了光污染。从远处看,宛如一轮金碧辉煌的初升朝阳,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大金球”。

杭州来福士中心。由著名设计师、荷兰UN Studio建筑师事务所设计,250米高的两幢塔楼,旋转而上,设计理念源于钱塘潮,借涌潮现象的优美曲线,展现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的建筑形态,因独有的建筑高度进而享有周边全景景观,可近观钱江新城CBD中轴线,可远眺钱塘江、西湖和城市美景。

高德置地广场。总建筑面积41万多平方米,最高达200米,由世界著名设计公司SOM担纲总体设计,包括高端酒店、大型购物中心、超甲级写字楼、酒店服务式公馆等业态。设计师通过建筑立面融入独特的杭州元素,体现“站立的西湖”理念,在建筑的外立面上,选用接近湖水颜色的蓝灰玻璃,依韵律或平直或倾斜排布,模仿出水波的起伏;再穿插内嵌金属网的玻璃板,制造出不同的透明度。从远处观看,这幅巨型幕墙波澜起伏,光影摇曳,正如一个“站立的西湖”。

3.2 景观设计

当然,钱江新城的文化,绝不仅仅取决于那些庞大的建筑。那些匠心独具的景观设计细节,例如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形式多样的地下通道、造型别致的空中连廊、设计独特的景观步行桥,无一不丰富了钱江新城的商业活力和人文特性,而且延续了杭州传统的江南文化和休闲气质,展示出城市内涵的温婉与柔情。

比如钱江新城里的城市家具,就很值得一看。所谓城市家具,就是指垃圾箱、椅子等公共设施。这些东西全部经过一体化设计,也就是说,全部是为新城量身定做的,与整体环境很协调,都是现代的,简洁明了的。比如这些“家具”的色调,就选了黑色,因为这是“永恒的颜色,很雅致”。今天,在钱江新城,杭州以世界的眼光张扬钱塘江的大气。西湖的秀美与钱塘江的大气相结合,充分表达了杭州“外柔内刚,刚柔并济”的城市内涵。

3.3 配套设施

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为更好地提升城市文化氛围,进一步营造和谐雅致的阅读环境,钱江新城学习借鉴巴黎等城市,创新提出“漂流书亭”概念,在核心区设置50座“漂流书亭”,坚持“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的理念,通过市民游客带来书籍的自发流动,从而实现书亭中书籍的有机更新,鼓励市民群众成为“漂流书亭”的参与者、建设者、享受者,进一步实践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的理念,营造“全民阅读”“满城书香”的浓厚氛围。截至2020年,已累计书籍投放量4.3万余册,成功“漂流”3.2万余册。

除了漂流书亭外,杭州书房也是钱江新城一处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杭州书房是以图书免费借阅为主要功能,同时具有数字阅读、视听影音、小型演出、文创产品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小型文化综合体,不同于普通图书借阅场所,它是杭州城市文化品位的载体,也是杭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例如,城市阳台的“乾嘉书房”就是杭州书房的一个典型代表。乾嘉书房整体面积逾千平方米,藏书20000余册,并配有联通全市借还书系统的图书自助借阅机,实现全市图书通借通还。此外,乾嘉书房藏书以宋韵文化为主题,其中珍藏《宋画全集》是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处领略宋韵文化的绝佳去处。

4 文化元素在运营管理阶段的运用

如果说建筑是城市文化的基底的话,那么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才是让一个城市真正鲜活起来的灵魂所在。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在规划建设好城市基础上,如何运营好、管理好、使用好这些文化设施,使之吸引人、留住人、温暖人,持续释放城市的独特魅力,形成独有的城市文化,才是关键所在。钱江新城正是基于这种思路,在城市运营管理阶段,充分整合各类建筑和公共空间资源,创新灯光秀、互动光影秀等新型现代文化艺术展现形式,积极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尝试凝聚各类人群,寻求一条独特的城市文化发展路径。

4.1 主题灯光秀

2016年杭州G20峰会后,钱江新城灯光秀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其主要由安装在钱塘江北岸35幢高楼外立面上的70万盏LED灯组成,通过联动声、光、电等视听元素,在钱塘江沿江建筑群上演绎出一场蕴含“中国气派、江南韵味”的光影盛宴。

峰会后,钱江新城在G20灯光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灯光秀建设管理经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迭代升级,创新结合MR、激光、无人机表演等新型前沿科技,陆续推出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一“庆祝建党百年”等数十部全新主题灯光秀,并配合各类重要节日庆典播放,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4.2 互动光影秀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民游客互动体验,钱江新城在原有灯光秀、音乐喷泉的基础上,对城市阳台各类景观设施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提升改造,打造出兼具杭州韵味和现代科技感的“互动光影秀”。钱江新城互动光影秀以杭州文化元素为核心,利用裸眼3D、机械升降、全息投影等新型场景技术,对沿江步道、广场喷泉、浅水池、景观树群、玻璃房等多个区域进行灯光和影音改造提升,创造出形式各异的体验点,让市民游客在观赏光影艺术的同时,能够直接参与体验,极大地增强了钱江新城文化的体验性、参与感。

4.3 各类文化活动

钱江新城在建设完成各类文化场所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积极开展钱塘江论坛、《浙商》年会、钱江新城20周年与钱江新城2.0学术论坛、钱江新城价值研讨会等各类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在思想碰撞中实现文化交流,助力杭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文化和学术交流城市。

除了学术活动,钱江新城也非常重视各类群众性活动,坚持以城市阳台、波浪文化城等开放式空间为平台,每年持续开展“钱塘江文化节”“宋韵文化节”“博物馆奇妙夜”“拥江发展摄影展”“荧光徒步夜走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几十余场,积极探索复合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市民游客文化需求,让宋韵文化、钱塘江文化、亚运文化等在钱江新城相互交融、相映生辉。

猜你喜欢

钱江新城杭州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锚定“智能制造”主赛道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
珠江新城夜璀璨
诵经的藏族老人
以融合推动电视内容创新和营销升级——以浙江广电集团钱江台&钱江视频融媒探索为例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杭州
杭州江干区的医养护一体化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