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转换思维的“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探索

2023-01-22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要素景观

张 潇 林 芳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 350117)

“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接触的第一门与景观设计相关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获取景观初步设计能力的来源,包括认识景观及景观设计、学习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小型景观的设计及表现方法[1],更是引导学生从基础教育进入专业教育的关键。有学者研究了与“景观设计初步”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例如,陶世红等[2]将“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目标需经实验教学才能实现。梁艳等[3]认为项目教学可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达到教、学、做合一。黄智凯等[4]把教学重点从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教学,以实际项目为驱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回顾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并逐步将教学重点置于实践教学之上。但理论基础薄弱是否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理论知识如何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指导?高效的理论知识获取过程应是怎样?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多以项目为导向,而项目设计的前提是对理论知识的精准掌握、娴熟运用,若在学生对景观设计基础知识的认知还不明确、知识点掌握还不牢固、景观设计要素的运用还不顺手的时候,直接进入实际项目实践反而效果不佳,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会降低其对专业的认可度,从而影响其择业。笔者认为强化理论知识的吸收效度,有益于夯实设计基础、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后续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有效展开。

一、“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思维训练教学的设想

“景观设计初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讲授重点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基本设计及表现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有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探索:①形态构成设计思维是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以增强学生平面布局、园林配色、空间思维能力[5];②线性思维是站在人性化角度进行功能组织和空间布局,强调景观设计的实用性[5];③情境思维是强调空间的体验感、设计的代入感[5];④空间思维是借助教学手段通过正反思维实现空间在脑海中的建构[6];⑤入境思维是物我交融的设计思维方式,强调对环境的认知[7]。简而言之,设计思维的形成与空间认知密不可分,而空间的认知又离不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设计实践的应用。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而本文论述的转换思维式教学的研究重点则放在容易被忽略的理论知识传授上。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良好的实践效果是建立在对理论知识的精准掌握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同样离不开景观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景观设计是千变万化的,设计案例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项目实践是为了强化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笔者认为,教师应认识到“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打破“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直接的知识灌输与强化理解,改变理论知识的传输方式,在此过程中强调转换思维,不以直接获取理论知识为目的,而是引导学生从其他视角主动思考知识点并堆积出理论形态,增加理论知识的吸收效度,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效果。转换思维式教学使学生设计思维得到开发,设计认知得以形成,设计流程愈加规范,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识的运用更得心应手,营造兼具形式与功能的景观设计作品对于刚接触景观设计的学生来说将不再是困难。

二、转换思维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美国哲学家Thomas Kuhn提出转换思维,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现象,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以期得到更全面的认识[8]。“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贯穿于大学本科后期景观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基于此,需打破传统定势思维吸收理论知识的途经,利用转换思维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立体思维方式获取知识建构认知。转换思维式教学注重夯实基础,实现手眼协调,将着力点转移到教师理论知识传授和学生自主知识内化之上,通过基础设计知识中的景素运用、景观类型、设计流程3个重点部分开展,运用转换思维的知识获取方式达成教学效果。

(一)景素积累转换训练

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景观及景观设计,明确景观设计的内容及意义,接着从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过渡到景观设计的常见类型,最后遵循设计流程与规范深入掌握景观的整体设计。景观构成要素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搭配组合将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形成不同的功能空间。景素积累转换训练侧重景观构成要素细节的学习。学生通过大量实景图片的搜集工作实现对景观要素的初步认知,然后把搜集到的景素分类整理实现认知加深。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景观五大基本构成要素:地形、水体、建筑、园路、植物。最后学生针对每一景素选择特点突出的图片,运用转换思维的方式进行手绘,深入学习各个景素的运用手法。

例如,地形这一景观要素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构成景观的骨架,其他设计要素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地形并与之相互联系[9]。地形能够影响景观的美学特征,影响空间构成和空间感受,也会影响排水、小气候和其他景观要素的功能布局[10]。如何使学生加深对这一景观要素的理解,明确其地位、理解其设计方法,并能够在不同类型图纸上将其准确表达是我们理论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例如,有学生选择苏格兰宇宙思考花园进行地形要素学习,这是当代园林设计师查尔斯·詹克斯在苏格兰西南部的邓弗里斯建造的私家花园,园内地形变化丰富,设计师巧妙地将地形特征与科学现象、数学公式结合在一起,把对宇宙的思考通过雕塑般的地形等要素展现出来。学生在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中选择自认为最能体现地形要素特征的一张,通过对实景照片的分析,将其转换成手绘的方式进行效果图表达。该同学选择绘制园内由草地覆盖着的双螺旋山丘的效果图,接着根据搜集到的其他角度的场地照片及效果图绘制过程中对地形的分析,转换思维逆向思考得到其对应的平面图与剖面图。这一转换手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地形这一景素,还能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地形的设计要点及呈现效果,并能够准确地在设计图纸上进行应用表现。

(二)景观类型认知转换训练

景观类型认知转换,这一模块训练依据2018年实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从宏观上梳理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类型及划分依据,涉及到公园、广场、居住区3类常见景观类型。学生将在景素积累转换训练学习到的景观设计要素运用在不同的景观类型和功能空间上搭配组合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选择景观设计事务所的优质项目进行转换思维式学习。例如,在广场认知环节,有学生利用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在苏州市吴江区长板路紧靠吴江客运站十字路口两侧设计的街角东广场的鸟瞰图,在分析空间、研究布局、感受尺度的基础上通过转换思维将鸟瞰图绘制成平面图,不但认识了常见的景观类型,还明确了不同景观类型景素的搭配特点,并认识到要在提升城市局部环境品质和功能的同时,吸引周边的人群来到这里,提高场地人气,增加景观活力。在居住区认知环节,学生以美国SWA景观设计事务所为位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市中心的高级公寓设计的附属绿地为学习对象。该景观是典型的东南亚风格,是直线结合曲线构图的佳作。学生择其鸟瞰图,在认知空间的基础上,独立梳理各功能空间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通过对三维空间信息的分析与加工处理,利用转换思维得出二维平面空间,最终推导绘制出的平面图符合构图规律、透视准确无误、空间尺度感良好、线条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和谐。这种思维转换的过程并不容易,却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主动研究设计案例,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知识的认识。

(三)景观设计图纸综合表现训练

这一模块是针对庭院进行设计,侧重训练学生对前两个模块——景素积累转换训练与景观类型认知转换训练的整合运用。实际的设计项目在充分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之上展开,学生能独立设计并绘制出完整的设计方案。通过极具代表性的实际项目对景观设计流程要点、景素的实际运用、景观各类图纸表现进行综合训练,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例如,以福州某别墅庭院为项目载体,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场地资料,独立完成实地勘测、现状分析、主题确立及方案设计共4项内容,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手绘设计方案。经过景素积累转换训练与景观类型认知转换训练,学生前期知识掌握牢固,设计要素、设计类型、设计流程的应用已了然于胸。因此,学生从学习优秀景观方案转换为独立设计创作,从发现思维转换为实践思维,将设计思考更多地放在把握庭院与别墅建筑的关系、空间的合理划分、园主景观空间的使用及邻里边界景观的处理之上,从而使得景观设计效果更人性化、科学化。

三、基于转换思维的“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的实践效果

(一)夯实学生的设计基本功,强化理论知识的吸收效度

在“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转换思维式教学,梳理课程重点,设定转换思维式的训练形式与主题,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推导得出相应知识点,并在绘制过程中将其内化于心。转换思维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精准地理解某一理论知识,并深刻掌握其实践应用效果,贯穿于景素积累转换训练、景观类型认知转换训练、景观设计图纸综合表现训练三大教学模块数十个训练。教师通过对重难点知识的转换思维式训练的设定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从小细节到大方面,再到大方面与小细节的规范式融合,使学生获得扎实的景观设计基本功底、专业的技能水平、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完善设计逻辑的综合建构

通过2019—2022年学生课后反馈来看,转换思维式教学适合“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模块设定中得到不同的设计启示,既锻炼了基本功,又提高了自主思考力,还建构了综合整体的设计逻辑。通过2019—2022年衔接课程的授课教师反馈来看,学生后续知识的接受和实践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系统的连贯性得到增强。

基于转换思维的“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从理论出发,最后回归到理论应用的闭环教学主线。笔者将教学内容加以梳理并整合为景素积累转换训练、景观类型认知转换训练、景观设计图纸综合表现训练三大模块,明确课程定位:抓重点、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运用转换思维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亲自挖掘知识重点,手绘表达(设计实践)时掌握知识难点,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符合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上对于教学改革的探索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还会针对具体学情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资助项目:2021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虚拟仿真与环境设计专业深度融合路径探究”,项目编号JAT210654。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要素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