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高校如何为企业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
——以《固定收益证券》教学实践为例

2023-01-21郑州李贵芳

现代企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经管类讲授收益

□ 郑州 李贵芳 等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高等院校在开展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要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高校在设定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把校企联合培养这一重要手段考虑进来。经管类专业人才包括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人才,英国近代经济学家马歇尔曾说,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而管理学则是研究管理规律、探讨管理方法、建构管理模式、取得最大管理效益的学科。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经管类人才的参与、谋划和管理。高校作为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的第一阵地,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优秀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高校在培养经管类人才方面还存在培养方案单一、校企合作有待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差等不足,许多学生面临无法胜任工作任务的困境。本文尝试从《固定收益证券》教学实践入手,剖析高校为企业培养人才面临的难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之所以选择《固定收益证券》这门课作为研究案例,一方面,因为这门课程是金融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大三或大四学生主要的选修课,并且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强的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固定收益证券的定义、市场特征、债券的价格、收益率、债券投资组合管理策略、可赎回债券、可回售债券等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该课程之所以在大三或大四学年讲授,是考虑到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开设该课程,使学生掌握政府和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优势和弊端,为其从事类似工作提供知识支撑。

一、高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

1.培养方案有待改进。就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而言,每年的变化是很小的,大多是围绕学生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展开,比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除了大一和大二要修的素质类和基础类必修课之外,专业必修课主要有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金融学等,而固定收益证券、现代公司治理、风险投资、内部管理、投资理论、金融工程等课程被列入专业选修课,学生对待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学校要求必修课的考核也会比选修课更严格,但是像固定收益证券、现代公司治理、风险投资等课程对一位从事财务管理类工作的职员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是一个会做报表不会分析的人员。另外,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除了财务管理沙盘实验、财务管理软件使用和会计综合实训这三个实践环节外,其他的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说明目前学生的培养方案一方面偏重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课程重要性设置方面还有待改进。

2.校企合作有待加强。高校教育与高中之前的教育不同,高中之前,学生学习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但是进入大学,学生学习一门课程已经不仅是为了拿到课程学分,成绩已经不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以金融专业为例,其培养方案与财务管理专业类似,同样存在偏重理论教学,缺乏校企融合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不景气,许多学习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只知道书本上的证券投资知识,没有到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进行实习的机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也是唯书本论,缺乏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一些原本可以去相关单位实习的同学最后也无法顺利实习,这就要求学校要把功夫放到平常,多与相关单位联系,定期组织实习,而不是到毕业季临时抱佛脚。

3.学生动手能力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和之前已经不再一样,学生上课人手一个手机,导致听课效率大大下降,对于考核严格的课程学生会认真学习,对于考核方式不太严格的课程学生往往不太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对于一些有实验环节的课程,学生往往不在状态,只知道书中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对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这也反映出平时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需要和企业合作,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固定收益证券》教学过程与企业实践对接中面临的问题

1.课程定位有待改进。《固定收益证券》作为财管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很多学生选修此课是为了满足学分要求。但是《固定收益证券》这门课不仅对政府和企业的融资有实践指导价值,对学生就业后为所在企业作出合适的投资方案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尽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再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听课兴趣并不大,甚至很多同学以考研时间紧为理由不听课、不带课本,这就需要学校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将《固定收益证券》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以提升课程定位。

2.教材有待丰富,缺乏企业案例。《固定收益证券》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类承曜的《固定收益证券(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教材的优点是作为固定收益证券方面的入门读物,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不仅讲授了固定收益证券方面的知识,还针对债券这一主要的固定收益证券进行了深入介绍,可以作为教材,也可以作为金融界人士的参考书籍。但是该教材中与企业相关的案例较少,计算题和应用题较多,偏重理论教学,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比较复杂的投资情况介绍较少。另外,这门课程一般为大三或大四的学生讲授,内容容易接受但比较枯燥,可以提前到第四个学期讲授。

3.学生缺乏实操锻炼。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主要还是教师讲授为主,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并没有涉及到债券知识的实践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多以随堂测试、提问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的多搜集案例为学生讲授投融资策略的选择。但是学生对涉及到的金融衍生工具还是不太理解,需要增加实践锻炼机会,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中。

三、校企融合育人才、多管齐下提质量

1.完善培养方案,将“教学+专题+实践”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有待调整,除了专业必修课之外,应该以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为导向,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调整为必修课,并且对其上课时间进行调整,目前学生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大多都在学习素质类和基础类课程,大三和大四学习专业课,但是就学生的听课状态而言,前两个学年明显比后面两个学年好,建议将专业课的授课时间提前至大二学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大三学生既要考研又要学习十几门专业课的压力。其次,《固定收益证券》类选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围绕一本固定教材讲授的传统模式,可以参考多本教材进行讲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材,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也不限于一本教材,可以选一本主讲,其他辅助进行讲授;可以采用课题的方式进行讲授,比如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和利率期限结构等内容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汇报,或者通过课堂发言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引入“PAD+PBL”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平衡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分配,教师为主导,适当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了讲好相关课程,在疫情允许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或观摩。

2.增强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融合要落到实处,高校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为企业输出高素质人才,而企业也要为高校学生提供适当的就业和实习机会。为了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校企合作是长期的,高校和企业都要把人才的培养和利用纳入到发展战略中,有计划、有目的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校企良性长期合作。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和学习,企业也可以调配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到高校与同学们进行座谈,提高企业知名度,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发展多样化的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受疫情影响,可以尝试线上合作,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学习软件,开展线上合作,企业可以制作宣传片向学生展示工作环境与工作需求,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实习和锻炼。再其次,增加高校和企业合作交流的频率,只有在不断学习和交流中,才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3.采用“学校+企业”的模式考核学生。《固定收益证券》这一类实践性较高的课程,它的考核方式可以适当的多元化,传统的“考勤+期末考试(30%+70%)”的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可以采用“课堂表现(20%)+实践操作(30%)+期末考试(50%)”的形式进行考核。其中,课堂表现主要由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练习情况等;实践操作则侧重动手能力和思维锻炼,这一项的分值由企业培训人考核,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实习情况、实操情况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期末考试则侧重于相关概念和重要理论的应用,这一项可以由任课教授评定,也可以采用“任课教师+企业培训人”双重认定的方式。这一模式的推广将有力地推进校企合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学以致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高校如何为企业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人们往往感叹大学生质量在下降,遍地都是大学生,这无疑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提出巨大挑战,而校企融合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揭示高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培养方案有待改进、校企合作有待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进而指出教师在《固定收益证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课程定位有待改进、教材有待丰富,缺乏企业案例、学生缺乏实操锻炼等,最后,从完善培养方案,将“教学+专题+实践”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强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学生专业素养,采用“学校+企业”的模式考核学生等方面为高校培养经管类人才、增强校企融合提供具体途径。

猜你喜欢

经管类讲授收益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浅谈高职英语精读讲授中的文化导入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东芝惊爆会计丑闻 凭空捏造1518亿日元收益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