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游戏 快乐体育
——大班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2023-01-21吕晓怡
■文/吕晓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强,对游戏活动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活动时,应立足于幼儿的发展阶段与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多元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体育活动氛围,促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多年经验,对大班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进行简要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教育意义
(一)增强身体素养
趣味体育游戏以体育运动为基础教育目标,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跑、跳、蹲、爬、投掷等多项运动基本技能,对幼儿肢体协调、弹跳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大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能满足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需求,契合5~6岁幼儿对游戏的需求,且竞技性的比赛和开放性的活动兼具运动性与趣味性,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身体素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认知能力
在传统体育游戏中,教师常常使用大型器械开展体育活动,虽然能达成锻炼目标,但其活动方式较为单一,久而久之,幼儿的活动欲望也会有所下降。趣味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以灵活多变的游戏形式激发大班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强化幼儿的身体素养,还能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三)促进社会性发展
趣味体育游戏以集体游戏为主,需要同伴间的相互配合与沟通。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时,可以为幼儿创设多种团队合作类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沟通与交流,在玩中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从而增强大班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大班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一)立足发展,投放趣味体育游戏材料
1.围绕目标投放材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体育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5~6岁儿童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能连续跳绳;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能连续拍球;等等。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活动时要围绕目标投放体育游戏材料,通过材料实现教育目的,并达成活动教育目标。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沙包、飞盘、攀爬架、平衡木、各种球类、跳绳等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以提升锻炼效果。
2.根据季节调整材料。四季气温起伏较大:春夏气温较高,幼儿活动时热量消耗较大;秋冬气温较低,幼儿活动时热量消耗较少。因此,教师在投放体育游戏材料时要根据季节做适当调整,春夏可投放一些活动量小、运动强度低的道具,如沙袋、拉力器等;秋冬可投放一些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的材料,如呼啦圈、跳绳等。符合时令的体育游戏材料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二)合理设计,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1.创设简洁有趣的活动导入。导入是体育活动的初始环节,也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最佳途径。在导入环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简洁,立足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求,使用童趣化的语言或情景化的氛围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体育游戏上,做好活动前的心理建设,为后续活动做好充足准备。
2.合理使用辅助教学工具。5~6岁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浓郁的活动氛围和轻快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提升体育活动的质量。在创设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合理使用辅助教学工具,运用与活动相符合的音乐背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比如,在“骑行游戏”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轻快、充满激情的音乐,增强幼儿的活动欲望;在“接力比赛”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紧张、曲调轻快的音乐,让幼儿能全身心投入游戏,使游戏更具趣味性。
3.选择愉快的游戏结束方式。愉快、有趣的结束方式能让幼儿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可以使用鼓励式评价、询问想法的方式结束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游戏体验及对下一次游戏的想法,促使幼儿对下一次活动产生期待。
(三)大胆创作,师幼自制体育游戏道具
在大班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开发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不仅要在原有的活动基础上进行大胆开发与创作,在师生共同商讨与决策下,一同制作全新的体育游戏道具,以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大班体育游戏活动的质量。在当前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大部分体育游戏都围绕着不同的运动器械展开,体育活动的整体质量得不到显著提升。而师生自制体育游戏道具能为体育活动注入全新活力,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在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体育游戏道具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及活动意见,注重游戏的可行性、安全性、艺术性,切实制定符合幼儿体育锻炼的教育目标,保证活动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培养幼儿的平衡力时,教师常常使用独木桥或平衡木开展游戏。而师生自制体育游戏道具时,可将松紧绳与易拉罐进行组装,让幼儿“脚踩易拉罐,手拎松紧绳”,并尝试把脚抬高向前行走,在走路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和平衡力,构建新型体育游戏。除此之外,师幼还可以利用奶粉罐开展“梅花桩”游戏,在奶粉罐内部装满石头并将其错落摆放,形成一个个小型的“梅花桩”,让幼儿踩着奶粉罐快速前行,以提高幼儿的肢体协调性与平衡力。
(四)改革创新,自主设计“一物多玩”活动
5~6岁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较强,在面对一些开放性的活动道具时,他们会产生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在设计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可对活动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决定,开展“一物多玩”活动,在体育游戏中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在玩中培养幼儿的多种技能。接下来,笔者以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绳子”为例展开探讨。
在体育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对幼儿说:“今天的体育游戏需要小朋友们动脑思考,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绳子,请你们用这些绳子玩游戏,看看谁设计的游戏最好玩!”随后,教师便将活动自主权交予幼儿,让幼儿利用绳子自主开展游戏。
教学实录一。在活动场地的一角,几名幼儿将绳子拧成了一个个圈,摆了长长的一大串。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这几名幼儿最初尝试着一个接一个地跳过圆圈,在跳了几次后幼儿改变了游戏规则,选择“隔一跳一”的模式,增大了游戏难度。又过了一会儿,幼儿在每个圈里摆放了数量不同的小石头,有些圈内只有一块石头,而有些圈内有两块石头,还有些圈内没有石头。教师观察发现,摆放一块石头的需要单脚跳进去,摆放两块石头的需要双脚跳进去,没有摆放石头的则不可以落脚。幼儿的游戏兴趣越来越浓厚,玩法也越来越多样。
教学实录二。在一个双人小组中,两名幼儿拿着一条绳子尝试双人跳绳,两个人嘴里一起喊着“一、二、三,跳”,玩得不亦乐乎。两人的声音越来越大,吸引了旁边的其他小朋友。于是,第三名幼儿加入后他们开始尝试三人跳绳,三个人一起讨论着怎样才能一起跳起来……而随着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幼儿的加入,幼儿改变了游戏玩法,开展了“跳大绳”游戏,由两名幼儿在两边摇绳子,其他幼儿在中间一起跳,并定时更换摇绳人。
在上述两段教学实录中,教师观察了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并对其进行了记录与分析,不难发现,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实录一中的幼儿多次改编规则,游戏难度逐渐加大,在玩中强化了“双、单腿蹦跳技能”;实录二中的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尝试了“花样跳绳”,并能根据人员数量的变化调整游戏玩法。由此可见,在设计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活动的主导权和决定权交到幼儿手中,这既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挖掘资源,加入民间体育游戏元素
民间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玩法简单、趣味十足。教师可以加强对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立足大班幼儿的发展需求,设计别样的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1.“编花篮”游戏,培养单腿跳跃能力。“编花篮”是幼儿常玩的民间体育游戏。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让一名幼儿将自己的一条腿搭在旁边一名同伴的腿上,形成“单腿站立”的状态。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幼儿一一照做,等所有幼儿将腿搭好后便可开始游戏,让幼儿单腿蹦跳并转圈,一边跳一边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该游戏趣味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借助其他活动器械,便于大班幼儿随时展开,有助于锻炼幼儿单腿站立或单腿跳跃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玩中培养大班幼儿团结友爱的精神。
2.游戏“玩沙包”,强化多元能力。沙包轻巧便携,思维活跃的大班幼儿常常能创造出沙包的多种玩法。在“玩沙包”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依次领取沙包,根据个人需求在场地上自由活动,如自抛接沙包、互抛接沙包、头顶沙包行走、手托沙包走平衡木、投运沙包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玩“夹包跳”游戏,如引导幼儿双脚前部夹紧沙包,带着沙包一同跳起并用力甩出,鼓励幼儿展开比赛,看谁的沙包投得远。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夹包跳接力赛”,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夹着沙包向前跳动,一来一回传递给下一名幼儿,用时最短的队伍即为获胜。沙包游戏能满足不同幼儿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比如,“自抛接沙包”能增强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手托沙包走平衡木”能提高幼儿的平衡力,“夹包跳”能培养幼儿的弹跳力和动作协调性等,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总而言之,在设计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立足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紧紧围绕教育文件中的原则与建议,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措施,在玩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幼儿指导与帮助,引导幼儿开创多种趣味游戏玩法,促使幼儿在玩中实现“智力”与“体能”的同步成长,在运动锻炼中提升综合素质,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