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三学生焦虑情绪干预作用的研究
2023-01-21叶丽婷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叶丽婷(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一、引言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同时暴露了心理问题的多发,并不分年龄,不分场域[1]。而高三学生由考试压力、社交压力、自我认同压力而引发的焦虑情绪十分普遍,使其过度关注自身焦虑状态,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睡眠、学业成绩等方面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2-5]。因此,对高三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
焦虑情绪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其表现为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焦虑自评量表中对焦虑的定义是,个体对焦虑状态的持续担忧、恐惧及引发相应的躯体反应[6]。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领导者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团体成员通过团体内部的人际互动,达到学习、成长目标的活动。诸多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7-13]。王桂珍[9]用团体辅导对中学生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团体辅导的实验组考试焦虑显著降低。李雅卓[10]采用团体辅导对高中生的社交焦虑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框架下,通过短期团辅的形式,对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社交焦虑的减轻以及人格健康发展的效果非常显著[11]。所以,本研究通过短期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来干预高三学生的焦虑情绪,希望为高中生焦虑情绪的干预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实践方案,并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多心理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面向贵州省盘州市某中学进行团体招募,被试自愿报名参加。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得分及观察,筛选出19 名包括重度、中度、轻度、无,四种焦虑水平的高三学生。被试男女比例为6:13,年龄为17.42±1.02 岁。
(二)研究工具
1.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威廉·w·k·庄(William W.K.Zung)编制的,共20 题,与汉密尔顿(Hamilton)焦虑自评量表HAMA 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09,证明其有较高效度。其中每题以陈述句所述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由低至高四点计分,各题得分之和为总分,总得分的高低与焦虑程度的高低呈线性关系。本研究按医院现行通用标准划分焦虑程度,得分以超过70 分、70 分至60 分、60 至50 分、低于50 分为参照,分为重度焦虑、中度焦虑、轻度焦虑、无焦虑[6]。
2.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的主观评价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的主观评价项目,为保证真实性,在团体辅导结束后,请每位成员参与同意度匿名投票,进一步了解本次团体辅导的效果。
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 统计应用软件实现统计分析,并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的统计分析方式。
为使结果更加丰富有力,除量表得分的客观量化数据外,本研究还综合了典型个案资料及被试报告的主观感受来评估此次辅导的效果。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取半结构式小团体心理辅导,目的是通过团体辅导令学生对考试、人际交往等方面树立积极的、可变通的概念;找到正确认识、评价自我及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学习如何调节焦虑状态并应对学业、社交等带来的压力。
根据吴越[7]2019 采用团体辅导干预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发现,控制组与实验组前后测焦虑得分差异并不显著,本研究采用了无控制组的准实验。
1.基线期
团体辅导开始前,研究者在线下招募团体被试。收集成员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并结合访谈把握典型成员此时的情绪行为状态。
2.介入期
进行为期3 周共6 次,每次1 小时的半结构式小团体心理辅导,在活动中收集下一次团体辅导的目标,并在每次团体辅导前据此制订活动计划。干预目标为调节成员的焦虑情绪。为达此干预效果,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方法综合了情景角色法、游戏法、讨论法、认知行为改变法、行为训练法等方法。具体方案见表1。
表1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3.维持期
停止干预活动,收集此阶段全体成员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分数,收集典型焦虑成员资料与全体成员的主观感受反馈。
三、结果与分析
(一)团体焦虑得分前测、后测比较
对全体成员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前测及后测的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2。数据表明:干预后,成员们焦虑量表得分的后测与前测有显著差异,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前测(t=4.058,df=18,p<0.05)。
表2 前测、后测量表得分描述统计
由以上结果可知,通过此次活动,成员们的焦虑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本次活动比较有效地缓解了成员们的焦虑情绪。
(二)典型个案资料
综合量表分数和基线期及维持期被试表现的观察记录,个案资料的补充由5 名焦虑水平较高的成员完成。典型个案资料内容见表3,用英文字母作化名以保护个人隐私。
表3 典型个案资料
通过个案资料可以发现,团体成员焦虑情绪得到了改善,从一开始的担忧与他人交往、惧怕考试,到后来慢慢成为团体的一分子并主动与其他成员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还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无论是社交带来的情绪还是看待考试、自我的态度,他们都变得更加积极和轻松,这些都说明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降低高三学生的焦虑水平。
(三)参与团体辅导成员的主观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次团体辅导的效果,采用了成员投票的方法,在团体辅导结束后,请每位成员对于表4 做出匿名回答以保证其真实性。
由表4 可以看出,100%的成员认为参加本次团体辅导对他们是十分有意义的,其对考试及自身都有了更理性、积极的认识,并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及其带来的积极意义。
100%的成员对自己有了更积极的看待;62.4%的成员认为自己能够更加积极地与他人交往;82.3%的成员通过团体辅导,学习并掌握了应对考试焦虑的调节方法,学会了合理调适自己。
由此可见,此次团体辅导能有效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并获得大家的认可。
四、讨论
(一)团体辅导能有效缓解高三学生的焦虑情绪
本研究通过对被试进行为期3 周共6 次,每次1 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评估在其焦虑情绪上的干预作用。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典型被试的个案分析、对被试主观报告资料做整理,可以发现该团体经过短期的心理辅导,其成员的焦虑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团体辅导能有效缓解高三学生焦虑情绪的原因
1.团体辅导的独特性
有相同烦恼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了安全信任的氛围。在进行活动时,成员们也更像各种各样角度的镜子,成员们不仅能够观察到他人,也获得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信息。这是个体咨询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相对于个体辅导,群体的氛围能更有效地提供人际支持和心理支持,减轻防御,得到鼓励,在探索自己的问题时,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目的[10]。尤其对于社交焦虑而言,团体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考卷”,成员们可以通过反复的试探和得到的反馈,找到更适合自己、更轻松的社交方式。个体辅导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力都集中在来访者或咨询师身上,与实际生活大相径庭,所以团体辅导的独特性也带来了与生活的相似性,更多的感受与实际生活相同,学习到的技能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使用。
2.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此次团体辅导活动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反复推敲确立而成。团体活动分为六个板块,各个板块间都具有逻辑关系,层层递进,目的鲜明。首次活动让彼此先认识,营造和谐的团体氛围。之后的活动中成员们重新认识和体验压力,学会树立合理的信念,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和处理考试焦虑问题,实现“减压之行”。考试、社交、自我认识所带的压力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彼此间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3]。所以此次活动不仅围绕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具备认识自我和体验信任乐趣的特点,帮助成员缓解焦虑情绪,建立客观、积极的自我认识,并在安全的氛围中迈出信任他人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最后一次活动还让成员进行生涯规划并交流。并且该干预方案以学生和学校特点为基础,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符合心理学规律。
整体来看,活动从最初引导成员放下防御,进入团体,到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再到反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团体提供了真实的社会情景,使成员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13]。
3.团体成员自我提高的自觉性
高三是一个学习压力、自我意识需求、人际关系冲突到达顶峰的特殊时期,对学生情绪必然产生负面影响[3-4]。例如成员B 和成员Z 明确表示希望可以提高人际交往时的自信程度,而成员X、成员M、成员Y 等则是希望改变对考试的恐惧。所以本次团体辅导的成员都是自愿以积极的态度参并抱有想要改变现状的目的。共同的目的、积极安全的氛围,对团体辅导产生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正如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所说,这次活动能够达到希望的效果与团体成员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说明成员们的主观意识在团体辅导活动的实施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的局限
1.研究取样的代表性有待提升。研究成员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所以在干预结果上对于全体高三学生的普遍有效性有待探究。
2.团体辅导的效果有待追踪研究。研究证实:团体辅导结束后,通过前后测对比发现团体辅导对缓解考试焦虑具有很好的效果,可效果是否能持续,以及其效果可以维持多久,将有待探究。
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会继续深入关于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及干预效果的研究,希望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实践方案,持续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