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项目+资源”双系统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2023-01-21张永伟
为保障林场可持续发展,积极落实绿色生态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系统的林场管理模式,是降低林场运行风险的关键。调节林场内各项自然资源的关系,分析各项自然资源项目运行特点,分析林场项目管理及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系统设计,突出当代林场管理的高效性及稳定性。
1 林场“项目+资源”双系统管理模式理念概述
双系统管理模式就是将传统林场项目管理模式与传统林场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两种管理模式发挥各自优势,保障双系统管理系统的全面性及稳定性。林场项目及资源处于流动状态,林场需要不断投入一定人力及物力对林场项目资源进行干预,使其向合理的方向发展,保障林场项目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健康的林场系统会源源不断输出林业价值,将输出产物进行转化整合使其成为维持林场运转的输入产物。为实现林场“系统+资源”双系统新型模式设计,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单系统输入产物及输出产物,整合两种模式总输入产物及输出产物,为双系统模式设计提供可优化的信息基础。搭建双系统管理模式首先从林场系统输入产物及输出产物入手,结合林场实际能力需求进行优化,保障输入产物与实际需求高度契合。细化林场双系统管理模式输出产物,提高输出产物整合效率,提高输出产物价值转化效率水平,在保障林场基本运转情况的基础上创造价值。
林场“项目+资源”双系统管理模式第一层由3部分构成,分别是林场系统输入、林场系统构成及林场系统输出。林场双系统构成是决定系统输入及输出形式的关键,随着林场内各构成比例动态变化,调整系统输入及输出构成,实现林场“项目+资源”双系统模式的动态发展。林场双系统管理模式主要由六部分资源构成,分别从林场资源及林场管理资源进行分析。首先,林场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维持林场系统运转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开展林场日常工作的重点维护对象;其次是林场内水资源及湿地资源,该部分是实现优质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林场的生态价值;再次是林场内各个工作岗位场所资源及林场内工作涉及到的人力资源,这两部分资源是维持林场正常运转的关键;最后是林场运转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资源,该资源体现了林场管理及优秀工作精神。发展林场新型职能一方面需结合林场实际资源进行建设,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建设旅游项目及第三类服务产业等。另一方面林场管理部分需要创新输出产物形式,注重林场文化对于游客及地区居民的引导作用,二是放大林场在地区建设中的文化价值。林场转型建设需要改变输入整体结构,减少落后职能的相关投入,增加文化建设及旅游职能建设投入,因此,把控风险是建设双系统模型的重中之重[1]。
2 双系统管理模式资源管理分析
2.1 湿地及水资源分析
开展双系统管理模式要明确各项资源内容的关键因素,把控林场系统内各项资源的风险因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创新改革。林场内部分池塘及河流管理权分配不明确,导致部分资源缺乏定期维护而逐渐变差。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管理模式需要明确各项资源管理权,便于资源之间的合作共存,避免因管理问题出现资源浪费。其次从地区生物圈循环来看,林场内水资源为地区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湿度,水分进入循环圈后部分转化为地下水,成为构成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加强湿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保障林场项目开发的关键,因此,应做好湿地资源管理风险分析,避免后期资源管理与项目建设产生冲突。
2.2 工作场所资源分析
工作场所是开展林场项目的基础,高质量的工作场所能够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同时减少风险因素对于项目建设的干扰[2]。稳定的工作场所能够保障项目建设过程的稳定性,弱化恶劣天气对项目建设的消极影响。其次,林场团队工作氛围及工作精神是保障项目方案准确落实的关键,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保障岗位数据的正确性。林场内工作环境十分单调,做好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建设及生活保障是林场工作场合资源优势的体现。
2.3 多元文化资源分析
外界环境氛围是林场开展项目工程的助力,积极健康的林场文化有益于项目释放文化价值,实现职能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多元文化体系是林场建立以来项目建设积累的经验及文化,更是林场系统本身的管理理念。建设林场双系统管理模式需要健康的文化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激励工作人员积极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项目工作人员积极落实工作方案,保证林场内容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及细节处理质量,一方面有益于项目方案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另一方面突出项目建设为林场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3 “项目+资源”双系统管理模式风险分析及实施方法
搭建“项目+资源”双系统管理模式要求细化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设置指标保障项目开发质量,最大化降低风险因素对于项目管理的消极影响。按照风险因素影响范围划分等级,依次为一级因素、二级因素及三级因素。
3.1 森林资源分析
森林资源按照二次因素分类可分为2种,分别是树木资源及动植物资源。按照3级因素分类可分为4种,分别是人工林资源运行管理、生态公益林资源运行管理、森林植物物种资源管理及森林动物物质资源管理。围绕三级因素开展风险措施分析,设置双系统管理模式搭建指标,确定资源管理各环节完成情况。开展双系统管理模式建设需要调查现有资源现状,明确现有人工林资源管理问题及难点,评价管理措施手段的优缺点。明确未来双系统管理目标是否明确,各项资源管理及项目管理是否具有数字化任务,各项管理工作是否具有对应的落实方案,各项实践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同时开展双系统管理模式需要进行不同资源之间的利用开发,新型管理模式是否结合现有资源存储进行分配,避免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资源不足的问题。结合不同资源管理部门工作内容设立任务,利用数字化系统实时展示完成进度,避免盲目建设脱离发展目标。调查动植物品质现状,陈列森林资源内现有的物种信息,便于后期进行开发及保护[3]。
3.2 湿地资源分析
湿地资源按照二次因素分类可分为2种,分别是水资源及湿地物种资源。先需要调查湿地水资源及物种资源管理现状,明确湿地资源管理问题缺陷,标明湿地资源管理重难点,加强管理重难点问题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同时明确未来湿地资源管理质量目标,利用文字+数字的形式进行描述,便于管理部门之间进行监督。结合发展目标设置对应的实施方案,分析实施方案具体措施的可行性,避免落实方案中措施与实际林场资源不匹配。
3.3 人力资源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因素都为人力资源,该资源管理任务量较小,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创新方案。结合林场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目标确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注重结合林场实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人才团队结构,设置福利吸引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保障人力资源团队的创新性。积极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定期总结培养问题,提高林场人才归属感。
3.4 工作场所资源分析
该部分资源管理要结合建设目标进行改造,一方面改造工作内部硬件环境资源,提高项目开发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改造工作内部软环境资源,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及文化氛围,激励工作人员完成任务。注重考察该资源管理中是否制定工作环境规划建设目标,避免资源管理盲目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改造工作场所软硬环境资源需要一定资金,做好工作场所资源改造资金分配十分重要。确保乡邻关系健康,全面考虑周围居民利益及感受,制定完善科学的发展计划。
3.5 文化资源分析
企业文化要建立完整的制度框架,逐步完善和提升制度的科学性,搭建符合林场系统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明确各项目的科技合作目标及合作单位,避免实际落实过程中浪费时间精力,定期维护所建立的合作关系。合理分配科技项目研发资金,激励技术人才进行创新,推动自研项目进行。建立景观文化资源自信,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突出森林生态文化的引导作用。
3.6 项目分析
林场项目主要有4类,分别是营造林项目、基建工程、林下经济及第三产业。其中营造林项目氛围分为生产性、实验性及生态工程性3种类型,基建工程不做二次分类,林下经济主要为药材种苗繁育,第三产业为森林康养及休憩类项目。项目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立项、实施、效绩评估及项目验收4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