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01-21杜小丽
近几年,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有了较快发展,与传统蔬菜种植方式相比,设施蔬菜技术可以克服自然环境、土壤条件等不利因素影响,通过人为调节环境,促进蔬菜良好生长,加快实现蔬菜优质高产目标。开发设施蔬菜,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此,应加强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推广,指导种植者科学防治病虫害,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种植效益。
1 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实施前准备
1.1 设施改造
设施蔬菜种植能够实现对光热资源的合理配置,将蔬菜生长环境温度进行调节,这样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延长了蔬菜采摘期,提早了蔬菜上市时间,提高了蔬菜产量和效益。有些地区设施蔬菜可长年种植,但部分设备陈旧简陋,因此,当地设施蔬菜种植人员务必要根据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要求,引进更加先进的蔬菜种植设施,选择具有较高光能吸收效果、稳固性强的双层钢架大棚,在温室运行期间,定期更换棚膜。另外,针对设施功能,需要依据不同蔬菜品种生长特点进行选择。例如,栽培喜光喜温的茄子时,可选用透光性高、消烟效果好的无滴大棚膜。
1.2 土壤改良
在播种期前,可封闭内部环境,用熏蒸法进行全面消毒。经过特定处理条件,可按比例将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混合放在大棚中间,经过48 h后,及时更换棚内空气,利用多菌灵和硫酸亚铁对土壤进行灭菌消毒处理。施用高品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3.75万~5.25万 kg/hm2,一段时间后提升大棚内环境温度,可以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满足蔬菜营养需求,进一步提高蔬菜产量。
2 设施蔬菜种植技术要点
2.1 建设大棚
种植区域对蔬菜生长有着重要影响,一般需要选择地势开阔、土壤条件优越、光照充足的地区种植设施蔬菜。根据1/4圆型结构建设大棚棚体,宽度为6~10 m,高度应按1∶1.5~1∶2比例进行搭建,尽可能保证坐北朝南。种植人员要科学选择无滴棚,确保棚膜具有高透光率和抗老化性,从而提高棚内光照强度,同时也可以达到保温和保湿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大棚材料,包括聚氯乙烯膜、醋酸乙烯膜等。其中,醋酸乙烯膜性能较高,适宜建设大棚。
2.2 控制光照
设施蔬菜种植人员务必要合理控制光照强度,根据不同蔬菜生长习性和光照需求合理调节光照强度,保证蔬菜正常生长。首先,种植技术人员需优化大棚结构,采用镀锌铁丝作为建设材料,避免成本损耗,将遮光率维持在正常范围标准内;其次,种植人员需合理划分蔬菜种植区域,定期清洗大棚棚膜,借助水枪等工具进行清洗,保证大棚的自动清洁,将棚膜透光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最后,在阴雨天气时,大棚内环境温度、光照强度等都会降低。为了保证蔬菜品种的正常发育,种植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补光灯等设备,提高幼苗发育速率。
2.3 精选品种
需结合种植区域环境条件、气候因素等选择蔬菜品种。所选蔬菜品种要产量高、抗病能力强,能有效适应当地土壤类型、气候环境等,从而保证蔬菜品质。若在冬春季节种植,所选用的种子还必须具有抗低温、耐弱光等性能。
2.4 定量栽培
通过定量栽培方法,能够有效促进蔬菜生长,而且使群体产量最大化。首先,栽培人员需结合幼苗生长习性和大小科学划分幼苗种植区域,确保幼苗种植深度和种植方向符合幼苗长势要求;其次,为了保证蔬菜幼苗正常生长,栽培管理人员需对蔬菜幼苗过旺长势情况,及时进行蔬菜断根、摘叶等处理。三是做好果实管理工作,及时清除过早和迟开的花序,最终使花和果具有基本统一的大小形状。
2.5 水肥管理
当前,栽培技术人员需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水能够直达蔬菜根部土壤中,实现水资源和肥料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设施蔬菜产量。在进行水肥管理工作前,需首先了解蔬菜生长习性、含水量需求及肥料需求,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水肥管理措施。其中,管理人员要选择具有较高溶解性、净化效果的肥料,确保肥料能够在水中完全溶解,先过滤不溶颗粒,再倒入施肥槽中。为了避免错过最佳使用时间而影响效果,管理人员需做到随配即用。另外,管理人员需在施肥前对清水冲洗滴管系统进行功能检查,确保该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将肥液注入施肥槽中运转4~5次后,及时清理肥罐底部杂质。在施肥后,用清水进行20~30 min滴灌,将施肥槽内部所有剩余肥液排出。
2.6 科学通风
大棚环境相对封闭、透气性差,为了避免高温高湿影响蔬菜正常生长,需对大棚空气进行更新,保证大棚内部适宜的空气状态。一般来说,日间温度应控制在25℃~30℃,若超过30℃时,应立即通风排湿。因晴天中午气温较高,应延长通风时间,确保棚内温度湿度在正常范围内。另外,浇水后会明显增加棚内湿度,为了避免病虫害发生种植人员需及时更换棚内空气。
3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病虫害防治工作需引起种植人员高度重视。在蔬菜种植前先进行翻地操作,在蔬菜种植阶段及时修整枝条、疏通果实等,确保蔬菜生长情况更加稳定,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在选择蔬菜品种时,尽量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从根本上减少病害发生。通过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采用滴灌、暗灌等技术取代传统的漫灌方式,降低棚内湿度。为了防止病虫害传播,应在休养期进行土壤消毒,降低病虫害传播速度。种植人员需及时清理杂草,保证土壤中含有充足的水分,再将地膜覆盖在土地表面,并保证大棚顶膜密封性。为了能有效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生物,通常要保持15 d以上70℃左右的阴凉状态,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灯光诱杀,利用害虫趋光性特点,在蔬菜大棚内悬挂太阳能杀虫灯有效诱杀害虫。要合理安装杀虫灯,一般每公顷土地要安装15台杀虫灯,悬挂高度一般控制在1.2 m内,对于飞行距离近较低的有害生物,可以调整悬挂高度。二是性信息素诱杀,为了增强防控效果,可以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通常每公顷设置30个左右。种植者应定期更换饵料,以便有效诱杀成虫。三是黄板诱杀,利用昆虫趋黄性灭杀小麦蚜虫、烟粉虱等害虫,种植人员可以在虫害高发阶段,每公顷设置长宽20 cm的黄板375片,确保黄板间隔满足诱杀标准,增强对蚜虫、烟粉虱等害虫的诱杀效果。
3.3 生物防治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可以对病虫害进行物理防治。一种是利用害虫天敌生物进行防治,一种是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首先,对于大棚内容易出现的害虫,要充分利用害虫天敌,来达到降低害虫数量的目的。例如烟粉虱、白粉虱等害虫,就需选择丽蚜小蜂消灭。在蔬菜植株上方挂上蜂卡,间隔1周左右释放3头/m2。针对蚜虫等害虫,就需间隔7 d左右引进1.5头/m2数量的瓢虫。另外,种植人员还可以借助生物制剂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生物制剂污染少、危害小,在病虫发生初期,针对菜青虫、烟粉虱等害虫,可以选择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等生物制剂。
3.4 化学防治
还可以通过化学防治方式控制设施蔬菜病虫害来实现。种植人员需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喷洒毒性弱、防治效率高的农药。一般而言,应在午后及傍晚时施药,以降低药物挥发,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
要想增加蔬菜产业规模,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种植人员就需做好先进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宣传工作。根据区域条件,选择适应的蔬菜品种。并结合科学的水肥浇灌技术,确保种植效益。同时,在种植过程中,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方法预防病虫害,进一步提高蔬菜产量,避免对蔬菜造成污染。同时积极发展设施蔬菜,推动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