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王贵忱先生的收藏之道

2023-01-21刘春喜

客家文博 2022年4期
关键词:居室王先生钱币

刘春喜

王贵忱先生,辽宁铁岭人,室名可居室。1945年8月入伍,1949年随军南下,寓居岭南七十余载,曾先后担任粤东交通银行经理、汕头建设银行行长、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广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负责人等职。曾任广东省钱币学会副会长,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客座研究员,《广州大典》顾问等。王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收藏家和书法家,主要著作有《可居丛稿》《先秦货币文编》(合编)《屈大均全集》(合作主编)《中国钱币文献丛书》(合作主编)《中国钱币大辞典•泉人著述编》(主编)等,书法作品集有《王贵忱可居题跋书翰》《王贵忱书法集》等。王先生的收藏自成体系,不但跟他本人的学术研究密切相关,而且惠及众多学者。他的藏品门类众多而主题明确,自成体系;他对藏品的利用及处理方式,反映了他独特的收藏理念。

一、可居室的收藏及其特点

王贵忱先生很早就开始了他的收藏生涯。在《可居室藏钱币文献图录》前言中,他回忆道:“我少时喜读龚自珍先生文章,龚氏喜收古钱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945年我从军后,连年的紧张生活,没有机会接触自己的爱好。”由此可见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心中已经埋下了收藏的种子。而他的收藏,实际上是在从军时期。如他对书信的收藏,始自1947年。[1]他最早的一批重要藏品——火花,也是在随军南下经过天津时获赠于一位老人。

可居室的藏品门类众多。从王先生本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收藏范围极为宽广,涉及文献(古籍、信札等)钱币、书画、铜镜、砚台、火花、陶瓷、印玺、古墨等等不同的领域。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收藏生涯当中,他在不同的阶段对收藏的品类也许会略有调整,但其收藏的主体一直是文献和钱币两大主题。从后来编纂的有关可居室的藏品目录或藏品集来看,可居室藏品主要集中在此两大系列。但细究之下,我们又可以发现,可居室藏品的这两大主题底下其实又有若干又不同的专题,并且都形成一定的规模。

以文献为例,可居室藏品中较有特色和规模的有四个专题:

首先是钱币文献。《可居室藏钱币文献图录》共收录钱币文献、资料三百多部(件),分成中国钱币谱录、书目,外国出版钱币谱录,古钱拓本,货币史、币制史、钱币杂志,钱币学者著作书翰、钱币著述摘抄等五部分,[2]其数量和门类均颇为可观。

其次是龚自珍著作版本及相关文献。在《广州图书馆藏可居室文献图录(增补版)》中,就收录清代到民国时期出版的龚氏诗文集就有27种,包括堪称海内孤本、著名的清光绪二十三年江标翻刻、民国潘景郑朱印本《定庵续集己亥杂诗》,以及其他名家批校本。这在民间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龚自珍著作版本的专藏。此外,还有与龚自珍相关的文献十余种。[3]其自藏还有龚自珍参与助刻的《圆觉精略疏》,也是难得一见的龚自珍文献。

再次是广东地方文献。王先生虽然出生于辽东,但居粤七十余年,一直以粤人自居。他请王文宽先生刻了一方“生我辽东毓我岭南”“真个岭南人”等闲章,以示对广东的认同与感怀。因此,他十分重视广东地方文献及相关实物的收集。在可居室藏品中,与广东有关的文献不但数量多,而且不乏珍稀之本,如著名的廖燕《山居诗》墨迹,为清初曲江名士廖燕已知现存的惟一真迹。还有张荫桓《戊戌日记》稿本,是研究张荫桓及戊戌变法的珍贵文献。在《广州图书馆藏可居室文献图录》中,收录的广东文献稿本就有十余种之多。东莞陈联祚《姑苏好词》(东莞七年刻本),其年代虽然较晚,但却未见诸家著录,且未收进《东莞历史文献丛书》等地方文献丛刊。其他如《六祖坛经节录》(明末刻本)、番禺赵古农《槟榔谱》、《龙眼谱》(清道光九年刻本),河源谢建麟《槎江即事诗集》(清光绪三十年刻本)等,也都是流传甚少的广东文献。又如他捐给广东省博物馆的民国年间出土的数百片南越国时期的陶片,也堪称广东重要的实物文献。

最后则是名家手札。可居室的名家手札包括两大项:一是清代以来的学者信札,二是可居室师友的来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先生曾拟以可居室藏金石家书札为主,结集出版《金石家翰墨》一书,但因循未果。其后,他的部分书札藏品结集为《可居室藏清代民国名人信札》,于2011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共收录清代至民国名人146家200多通信札,而这只是其藏品的一部分。其他名人的书信专集,已结集公开出版的则有《曾国藩未刊书札》《张之洞致张佩纶未刊书札》《可居室藏书翰·罗振玉》等。由此可见,可居室所藏书札的数量和质量之一斑。王先生交游广泛,所交往者多高识多才之士。师友们给他的来信,绝大多数都得到妥善的保存。不但如此,他还将周叔弢、潘景郑、李一氓、李可染、刘逸生、周一良、汪宗衍等先生的来信整理,自费印刷行世。这些师友信札,不但数量可观,而且多数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价值。

可居室在钱币方面的收藏也是注重其系统性。从他早年的藏品目录《古泉斋所藏空首币目录》《古泉斋所藏先秦古币目录》,以及他的研究成果来看,他早年收藏钱币以先秦货币为主,且有一定的主题。此外,可居室藏泉中成系列的还有越南古代钱币,曾收藏从“太平兴宝”到“保大通宝”等各时期的越南古代钱币数千枚,并先后拓印了《越南景兴钱谱》《越南古钱集拓》等专集,前者收景兴钱230余枚,后者收除景兴钱之外的其他越南古钱350品。

从前述可居室的藏品特色可见,王先生在收藏上非常注重藏品的系统性,其各类藏品均具一定的规模,自成体系。当然,注重藏品的体系,是很多大收藏家的特点。但王先生的收藏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他的收藏与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等紧密相关。

可居室藏品中的钱币文献专题,跟王先生曾从事银行的这一职业密切相关。他曾提到,1952年自己转业到银行系统工作,“1953年,在天津认识了恩师周叔弢先生,他鼓励我在银行工作要了解货币历史。从那时起,我开始收集钱币谱录,并与各地的钱币学者有了接触,看到喜欢的就买,有时更是见无不收”。1而且,钱币文献跟他的最早关注的收藏品种——钱币,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货币历史的一体两面:一类是文献,一类是实物,彼此互为补充,互相结合,更成就了可居室这个独特的收藏体系。

而他的钱币收藏,最早则与其早年喜欢龚自珍文章有关。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他的龚自珍著作版本专题和他的钱币文献、钱币收藏又有了一种特殊的联系。正是这三者之间的这种联系,更加彰显出可居室藏品的独特性——收藏者自身的爱好、职业与藏品体系的完美结合。

二、不藏私、轻聚散、重传承的收藏理念

王先生一生热爱收藏,所经手的藏品数量难以记数,而相当一部分藏品又是聚散不定。在这些藏品的聚散过程中,王先生所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以及对待藏品的利用方式等,都体现了他独特的收藏之道。

(一)藏而不私、嘉惠学林的收藏品格

对待自己的藏品,王先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很多藏家对于自己藏品秘而不宣的做法不同,王先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公开自己的藏品。他曾撰文批评收藏界的保守习气,指出 “藏家的珍贵钱币多不示人,也不发表。由于保守风气盛行,致使一些新出土稀见币,连出土地望也无从知道,其后更不知所往。至于居奇待价的风气,更是所在多有。这些积习旧弊,自然阻滞学术研究进展,这些弊病也是旧社会所无法解决的” 。2因此,他本人反其道而行,积极将藏品公诸于众,以促进学术研究。其公开的方式主要有四:一是注重藏品的整理与公开,经常撰写研究文章,介绍自己的藏品;二是向有需要的学者和同道开放,凡上门求教请益之人,王先生都会出其所藏,与人共享,从不藏私。如大连肖文立先生编纂罗振玉全集时,王先生毫不犹豫地提供了所藏罗氏的100多件信函等全部资料。又如2003年,趁广东省政协举办“广东历代书法展”之机,他将所藏南越国陶瓦的拓本等文献资料交给友人林雅杰先生等人整理,最终出版了《南越陶文录》一书。三是赠与同道,与众人分享。最典型的例子是:1978年将明末所刻陈洪绶《水浒叶子》赠与李一氓先生,这是传世《水浒叶子》的最后的版本。此后由李先生组织将其出版以广流通。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向公藏机构捐赠藏品,化私为公。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王先生就已经开始向公藏机构捐赠藏品。1963年7月1日,他向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捐赠半部明代嘉靖刻本《周易程朱传义》,使其与该馆原藏另半部合成完璧,堪称佳话。[4]这是他向该馆的首次捐赠。1988年,他再次向该馆捐赠两部善本:明嘉靖刻本《韵谱》和明刻本《七修类稿》,其中《韵谱》堪称海内孤本。此后,他的大宗捐赠活动有:1990年,将精心保存的南越国残瓦三百余片及西汉兽骨五行刻辞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1999年,他将所藏钱币文献六百余册捐赠给中国钱币博物馆。这批文献中多是善本,甚至是孤本,如明正德本马端临《钱币考》等;还有名家的钱币原拓本;有的则是他寻觅了半个多世纪才如愿以偿得到的,如清代的《钱币刍言》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搜寻到1998年。除了大宗的捐赠之外,他的零星的捐赠活动还包括向东莞捐赠袁崇焕画像等史料、向汕头捐赠蓝鼎元著作等等。

(二)轻聚散、重传承的文化担当

与以捐赠的方式来处理藏品相类似的是,王先生喜欢通过藏品赠予的方式鼓励、指导年轻人从事研究或收藏工作。王先生的学生宋浩在追忆老人家时,提到老人家带他欣赏可居室藏品时,“而有些真迹,他觉得我会有用,就会毫不吝惜地送给我。”并说:“那天去为贵老送别,很多人都在说贵老给了他什么,贵老给他写了什么。在大家的眼里,贵老是位学者、是位书法家、是位大藏家,但更重要的是位文化的传承者,他把一脉文化切切实实地传承到了你的手里。”3在20世纪80年代初,先生将所藏吴荣光著、李宗颢补遗的《历代名人年谱》一书赠予图书馆同事林梓宗先生,并建议将之整理出版。林氏的点校本在2002年出版,内含李宗颢补充吴著所缺载的金石、文物及名人生卒等信息一千多种(条)。可居室入室弟子林锐也告诉笔者:当年他和一位同事初入门之时,王先生也是每人赠送一些古籍,并嘱他们以此进行研究,作为结业的文章;在学习过程中,王先生也不时有所馈赠,以促进其学习和研究。尽管赠与晚辈的并非可居室中的精品,但却通过这种藏品的赠与的特殊方式,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彰显了他在文化传承上的担当。

三、藏研结合的藏品利用模式

王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著述宏富。综观他的治学领域,与他的收藏领域高度重合。究其原因,在于他的研究与收藏紧密结合,其中不少研究是建立在其自家藏品之上。这也正是他研究的独特之处。胡文辉曾撰文论及王先生的学术和收藏间的关系,认为:“他绝未自限于收藏一道,而是更进一步,非仅收藏中人,更是学问中人。归根结底,他是以收藏为始,而以学问为归,以学问为本,而以收藏为用,收藏只是治学的工具而已。”4正因如此,王先生也被学界誉为当今“收藏型学问家之杰出代表”。[5]

王先生最早的学术专著《中国早期火柴工业及其商标》(1963年油印本)已经体现出他这一特点。他在随军南下经过天津时,承当地一位老人赠予所藏火柴商标巨册,遂引发对火花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后来他与刘顺卿、王藜青合作写成此书,成为火花研究领域最早的专著。尽管该书篇幅不长,而他后来也不再收藏火花,但此书已经充分显示出他的学术研究与收藏之间的紧密联系。纵观他的研究,绝大多数都跟自己的收藏有关,甚至是建立在自己藏品的研究之上。如他通过对自己的藏品张荫桓《戊戌日记手稿》的研究,挖掘出清末重臣张荫桓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关系,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对近数十年国内学界的张荫桓研究有发轫之功。对龚自珍的研究,也主要得力于自家所藏各种龚氏著作版本。其他如屈大均研究、钱币及钱币文献的研究等等,无不具有这种特点。

王先生重视藏品的研究价值,因而将藏品的艺术价值放在次要位置。正因如此,他将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等近代名家的画作置换成更具文献价值的名家手札等。尽管从艺术品市场来说,这些近现代名家画作的价值远远高于这些名家信札,但王先生依然乐此不疲。如可居室藏的一件品——廖燕的《草书山居诗卷》,既是一件珍贵的广东地方文献,又是一件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为了获得这件藏品,他当年就是以李可染等人的画作交换而来。

四、王先生收藏之道的成因

王先生的收藏品类和藏品特点的形成,如前所述,与其个人的兴趣和职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他这种收藏观的形成,又主要得益于周叔弢先生的指点。

王先生不藏私、轻聚散、重传承的收藏理念,在他接受采访时的这段自述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实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再完备的收藏也敌不过时间,历史上藏书家的私人藏书最后大多散失无存就是一个教训。只有化私为公,将这些东西交给国家、社会,才能充分保证这个专藏的完整性。学术乃天下公器,我的收藏是为研究服务的,藏品能够为更多的人所利用,我很高兴。”5他的这种思想,来自于他对收藏的性质与历史的深入认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但回顾他的收藏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思想渊源有自。

在王先生的师辈中,很多都有“轻聚散”的特点。如周叔弢先生毕生藏书4万余册,1952年分批捐给国家。潘景郑先生将善本献给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以及把六朝、隋、唐墓志,六朝造像,宋辽金元经幢,汉砖汉瓦唐代井栏的拓片等苏南文管会。商承祚先生9次将所藏书画、陶瓷、砚台等374件捐给广东省博物馆,容庚先生的150余件青铜器及大量书画、碑帖捐赠给广州市等。这些前辈在王先生的收藏和研究上都有过重要的帮助和影响。他们这种无私捐赠行为,无疑也深深地影响了王先生。

而王先生通过赠予藏品以奖掖后辈的做法,也可以从他的师辈对他的帮助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在他的收藏生涯中,他经常得到师友的无偿馈赠,如他的一些金石家信札,以及堪称海内孤本、著名的清光绪二十三年江标翻刻、民国潘景郑朱印本《定庵续集己亥杂诗》,就是潘景先生所赠。正是通过藏品赠予这种特殊的方式,王先生一方面向前辈表达敬意,一方面又达到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五、余论

学界常以“玩”字来形容王先生对待收藏的态度。这种“玩”,体现在他的收藏初衷,就是出于爱好;体现在他的收藏理念上,就是他对藏品轻聚散的态度。而收藏为研究服务和重传承这两点,则体现了他在收藏中庄重的一面。正是这两种绝然不同的特性,成就了王贵忱先生独一无二的收藏之道。

虽然,王先生的收藏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现在已经难以复制他的这种收藏手法和路径。但他的收藏之道如重视藏品的系列性,重视藏品的研究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时下的民间收藏仍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又如其藏而不私、学术乃天下公器的收藏理念,对于当下的私人藏家和公藏机构都有启迪作用——如果国内的收藏机构都像王先生那样秉承学术为天下公器的理念,加大藏品的公布力度,那无疑将是学界的一大福音。

注释:

1.王贵忱.可居室藏钱币文献图录:前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2.王贵忱.清末民国时期的钱币学[A].可居丛稿(增订本)[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314.

3.宋浩.追忆先师王贵忱先生[N].南方日报,2022-11-6(7).

4.胡文辉.藏物之道与近身之学:从学术史论可居之学[A].可居丛稿(增订本)附录[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5.李钟声.王贵忱:食粤谷五十载,尽学人一片心[N].南方都市报,2006-03-04.

猜你喜欢

居室王先生钱币
不速之客
钱币翻倍
《四居室平面图》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组合钱币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论色彩在儿童居室中的应用
寻狗启事
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