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类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研究
2023-01-21亢莉萍庞俊鹏
亢莉萍 庞俊鹏
1.武汉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武汉体育学院武道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乎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健康发展的大事,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积极向上,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近年来,党和政府始终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出要切实发挥体育的作用,做到真正的“以体育人”,利用体育的功能和特性增强广大青少年的体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中提及,强化学校体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文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体育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018年9月6日,新华社发布的《“娘炮”之风当休矣》一文中提到当下流行的“娘炮风”的病态文化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畸形审美的影响,对青少年正向 的培养培养关乎国家未来,所以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3]2021年1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4404号(教育类410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对《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中提到体育是增强青少年阳刚之气的有效途经,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强体育教育,同时,体育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来增进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4]这集中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
毋庸置疑,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增强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毛泽东在其《体育之研究》中曾提出,当代青年应拥有强壮的体魄,而不是羸弱的身躯,应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对青少年进行武装。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体育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行,形成正确价值观,磨练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5]而体育运动中的武道项目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能产生促进作用,不仅与培养阳刚之气高度契合,还能提高青少年体质,能对增强青少年体魄产生正向引导,对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有预防作用,并且武道中的武术运动还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对宣扬武术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塑造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利器。青少年练习武道项目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体质健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使我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
1 武道类运动对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培养
武道类运动是蕴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的武术运动。它是将武术运动与本国的文化精神相结合,可对习练者的精神世界进行洗涤的运动。武道类运动包括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摔跤等运动。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都遵循“未学武前先学礼、先习德”的理念。
从唐朝武举制度到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无不体现出青少年需具有阳刚之气。“阳刚之气”是什么?赵犇在《重塑“阳刚之气”: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新探》中形容“阳刚之气”是男子具有刚毅、勇敢、果断的性格特质。他指出:当下男性青少年缺乏阳刚之气的现象愈发严重。《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也曾报道青少年缺乏“阳刚之气”的文章,出刊呼吁当前我国的教育要注入“阳刚之气”,尤为重要的是培养当代青年的“阳刚之气”。[6]纵观新一代的青年崇洋媚外,价值观受国外影响,衍生出“娘炮文化”,使我们反思,什么项目能增强男性青少年的阳刚之气?武道项目正有增强青少年的阳刚之气的作用。武道是以武为修行,为追求真理的第一途经。“武”是勇敢的代名词,代表勇武、勇猛、威武、进攻的品质;“道“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等道德品质相结合,是一种进行道德教育、陶冶情操、培养礼仪的方式,实际上“道”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对人进行道德教化。武道类项目既能培养坚强果敢的性格,也可以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化,规范青少年的行为,武道类运动与“阳刚之气”的培养高度契合,因而,武道类运动对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培养有促进作用。
1.1 武道类运动增强青少年男性气概
关于男性气概的定义有很多,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哈维·曼斯菲尔得在他的书中是这样定义的,“男性气概”是在危险处境里的自信,一个有男性气概的人必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要有血性,一身正气,会为了某一个目的而甘愿冒生命危险。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无数优秀青年前仆后继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有理想、有担当、有血性,这正是男子气概的体现。如今青年一代的男子气概正在逐步散失,浪费粮食等现象层出不穷,青年一代缺乏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这不免让我们感到担忧。跆拳道、武术等武道类运动不仅是一项普通的运动项目,跆拳道始终倡导以礼始,以礼终,注重尊师重道,修身养性;跆拳道中的品势要求刚柔并济,速度与力量相结合,而竞技跆拳道本身就是一项竞技格斗项目,可以磨练心智,增强体格,展示男性的肌肉美。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底蕴丰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代表着刚正、坚强、坚韧、豪情、爱国等精神元素。武术运动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它代表着自强不息、不畏强敌、刚正不阿、勇往直前,在生死当头能够大义凛然、匡扶正义的“爱国、武德与尚武精神”,体现的是民族 自信与气度。马文国提到武术是一种独特的修行,要通过武术中的尚武精神对青少年的人格进行塑造,发挥武术的文化作用对青少年进行熏陶,通过“武道文化”培养有血性、有担当、有理想的时代青年。[7]
1.2 武道类运动强化青少年体质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质一直是无数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体质的定义不仅仅是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大辞典》将体质定义为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性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8]青年毛泽东在其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对“精神”和“体魄”进行探讨,毛泽东认为“精神”和“体魄”两者密不可分,精神文明需要强健的体魄去构建,强健的体魄需要精神文明去浇灌。[5]体育运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但武道项目对青少年体质的变化最为直观。武道类运动大多数都是在对抗中进行的,练习武道类项目可以拥有俊朗的体魄,强健的身体,流畅的肌肉线条,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武术项目中的各种套路动作结构复杂、动作幅度大,运动量大,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则需要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从而达到有效的体育活动量,提升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并对青少年未来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学习产生促进作用。[9]姜南提到,通过练习传统武术,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体质。应推动传统武术进校园,深入挖掘和运用武术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青少年的身体进行规训、养护,形成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这是有效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路径之一。[10]方明军通过实验证明了跆拳道运动作为一项能带动全身运动的项目,能够有效增强体质。练习者通过体系化的训练后,在速度、耐力、灵敏、力量、柔韧五项素质都得到显著提升。[11]
2 武道类运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社会适应”是指个人或群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或行为方式,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一个过程。[12]“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根据社会需要在认知结构、情绪和意识水平不断进行调整,使自身与社会达到和谐的一种能力。人具有社会性。[13]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沟通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最终都要融入万千社会。青少年正处于生长的敏感期,优越感与自尊心较强,渴望独立,对自己进行较为客观而准确的评估。他们还缺乏待人接物的能力,还不太懂得要尊重他人,遵纪守法,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冲动。这些性格缺陷会使青少年难以融入社会,进一步影响其社会适应力。[14]武道类运动本身就具有教化作用,它不仅包含竞技运动的力量美,还蕴含独特的礼仪,青少年可以在练习过程中,陶冶身心,体会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规范行为,学习尊师重道的礼仪礼节,使青少年更加沉稳,在处理事情时更加冷静。
2.1 武道类运动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缺乏了人际交往,人会变的孤僻,产生心理障碍。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国家的栋梁,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快速建立的时期,学习武道类运动可以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从而避免他们误入歧途。运动带给人的快感会使学习者身心得到放松,这是其它教育所不能达到的。跆拳道、武术等武道项目需要两人或者多人对抗才能完成,在练习过程中,青少年可以收获宝贵的友谊。跆拳道、空手道等武道项目还需要发身来增强自身气势,更锻炼了青少年的胆识,增强自信心,勇敢地迈出交友的步伐。另外,武道项目也是一项小团体项目,在这个团体中,青少年可以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自己的人际交往圈,更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
2.2 武道类运动增强青少年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性格成长的关键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武道类运动中的跆拳道、武术等需要配合发声增长自身气势,对于内敛的青少年来说,在学习武道项目的同时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身的自信心,甚至可以找到自身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武道项目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他需要脚踏实地,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后再爬起来,这对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只会有益而无害。另外,青少年参加比赛也需要勇气,从不敢上场到初露尖角,再到大胆表演,就是青少年自信心积累的过程。李大勇提到,跆拳道既能锻炼青少年的身体,也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行锤炼,跆拳道能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青年,使青少年自信而不自负,热情而开朗。跆拳道以其“百折不屈”的精神引领青少年迈出自信的脚步,在今后的人生中肆意挥洒汗水。[15]
2.3 武道类运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些年来,媒体多次报道因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张梅通过实验表明: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文中还指出不同的体育锻炼强度,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的运动训练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低强度训练的青少年。武道类运动对抗激烈,属于中高等强度的运动,对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明显高于其它运动。[16]张宏宇通过对120名青少年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组进行三个月规律的跆拳道运动,对照组除进行正常体育课外不再进行其它体育运动,通过实验法探讨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得出跆拳道运动对改善青少年自尊水平有促进作用,跆拳道运动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抵抗挫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还可以消除青少年的不良心理障碍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殷林法《跆拳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分析》一文提到,青少年在跆拳道练习过后可以消除不良情绪,从而得到身心的放松;跆拳道实战演练可以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提升青少年抗挫折能力;跆拳道运动能帮助青少年掌握一定的格斗技巧,弥补青少年安全感的缺失,有效应对外部危险。[21]
3 武道类运动对青少年性格塑造的影响
性格也称“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个体在社会与生活环境中一贯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即个体在一般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稳定而可预测的心理特征,包括了个体独具的且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武道类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帮助其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性格。
3.1 武道类运动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品质
运动训练学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将跆拳道、空手道等武道项目归为格斗对抗性项目。顾名思义,武道类运动需要两人之间进行激烈对抗,对抗的过程中对体能的消耗极大,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则很难取胜。跆拳道等武道项目不是简单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的训练,武道项目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在于它要求青少年坚持不懈,从容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使青少年拥有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处理事情时从容冷静,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自觉制定目标,不断进取为实现目标而努力。[18]高艳提到,当代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十分薄弱,武术则是培养青少年意志品质的有效途经之一。她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是意识与动作相结合的运动,它讲究冬练九伏,夏练三九,习武之人必须经过精细打磨,进行长时间刻苦的练习,才能有所成就。对于青少年来说,习武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锤炼身心的过程,这对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品质有极大的好处。《孟子·告子下》有言:“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青少年坚持练习武道项目可以促使他们体会武道项目丰富的精神内涵,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格。[6]李晓辉对拳击运动对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拳击是一项激烈的身体对抗运动, 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进行大强度艰苦的训练,要想获得比赛的成功,青少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拳击运动能有效培养青少年勇敢、坚毅、果敢的意志品质。
3.2 武道类运动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的礼仪礼节
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不服从家长或老师管教,渴望独立,因而可能会出现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武道类项目始终以礼始,以礼终,具有规范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作用。跆拳道运动是集攻防为一体,始终注重礼仪礼节的一项运动。青少年习练跆拳道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跆拳道在锤炼身体的同时也会向学员传授礼仪,例如,在上课时要先向教练敬礼,在两人进行练习时要相互行礼,在下课时要向跆拳道教师以及国旗敬礼,这对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爱国的思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15]
3.3 武道类运动提高青少年创造力
武道类运动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同时,会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更好地投入自身的学业学习中去,武道项目具有竞争性、实践性和规则性,这也意味着练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历经挫折与磨难,不断成长,不断提升,从而超越自我。武道类运动中的竞技对抗类项目不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创造力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青少年作为未来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人才,我们必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青少年时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对他们的性格进行正向引导。武道类运动契合“阳刚之气”的培养,既可以培养男性气概、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又能促进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自信,促进心理健康,还能使青少年拥有健全的人格,习得尊师重道礼仪礼节,激发创造力。武道类运动具有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