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派与艺术
——广东新音乐现象之乐队微观

2023-01-21麦琼

粤海风 2022年6期
关键词:九连流行音乐乐队

文/麦琼

文化生态决定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广东的音乐文化传统是多样化的,农业时代不同的地域生长出自己的音乐文化,有几个特色突出的板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府音乐、粤北的客家音乐、粤东的潮州音乐和粤西的雷州音乐,泛称岭南音乐。工业与信息时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岭南面临着时代对它的重塑。近年,广东流行音乐在沉寂多年后出现一些新的现象,希望这是新一波勃兴的动向。本文拟对某些具体案例作观察与思考,抛砖引玉,借此请教关心广东音乐文化的方家。

一、曾经的骄傲

曾经的广东流行音乐是中国新音乐文化的桥头堡,是港台流行音乐向内地传播的桥梁。令人骄傲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的流行音乐有着自身的发展模式、路径和优秀作品,可谓人才济济的黄金时代。期间诞生了不少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那股音乐风潮无不刻着“广东制作”的文化标签,是最值得广东乐坛总结和研究的。特别是其中的时代性、对传统的吸收和气质蜕变都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千禧年之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的文化形象逐渐从历史的模糊、现代化的急促步伐,到如今经济腾飞的波澜壮阔,为世界所瞩目和接纳。而对于广东而言,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独特转型和巨变,GDP从2000年的1万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12.44万亿元。加之与港澳的深度融合,形成世界性大湾区的格局,湾区文化的广阔想象是文化广东必须接得住的历史馈赠。但是,改变是要经历阵痛的,没有了港式文化借着经济优势对广东的灌注,随着京沪湘等地流行文化的崛起,广东流行音乐人才的外流,曾经的繁华不再,21世纪后陷入发展乏力的尴尬境地。这一事实必须得到正视。虽然广州仍然有一些音乐人在坚持粤语歌曲的阵地,以纯正的广府文化元素创作,挖掘、光大粤文化的精髓,与粤语广播、电视一道在传统的路径上继续深耕,保护者本土的文化价值。但是时过境迁,粤语面临式微,广东音乐要借助粤元素面临的困难不小,寻找新的发展兴奋点是当务之急。

二、乐队的光彩

不过,文化的发展中总是有出其不意的现象,在新媒体引领文化潮流的时代,近年广东流行音乐的新生力量又以一种没有预见的方式闯进人们的视野。他们以客家方言、潮州方言、粤语为核心元素,以乐队组合的形式,在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中“窜红”,并打上了广东文化的标签,有着醒目的表现。包括五条人、玩具船长、九连真人、扭蛋姬、焖饼、HYPER SLASH、Project Ace、Hyperslash,还有数量可观的更为小众的“核类”[1]乐队等。经由多年的努力,他们各自积累了相当的人气、声量和作品,从综艺节目中的醒眼表现、商业的巡演,及至本土的回响,成为不可忽略的生力军。这里拟聚焦五条人、扭蛋姬和九连真人三个代表性乐队,分别就他们的创作、表演,以及走红原因做一些文化上的考察评述。

(一)五条人

五条人,是一个颇有故事魅力的名字。五条人是来自海丰的音乐人茂涛、仁科早在2008年便创立的乐队,近年参加综艺和比赛,加入鼓手苗长江。乐队的名字,就是一个代称。然而,作为一种商业上的噱头和标志,有历史的叙事需要,也是流行文化的一种属性。因此,常常在各式访问中做各种有趣的解释,还加上了穿拖鞋的刻意装扮。表面上“嬉皮笑脸”,却渗入他们的人文性诉求。给人的观感容易形成表演上的独特风格,即一种做派,先入为主地让人们获得强烈的个性化印象。见诸报刊的一些评价,就是基于他们的做派所透出的人文气息而抒发的:“五条人有点皮、有点逗,用下里巴人,玩阳春白雪,他们有意识地把粤语、潮汕方言融入歌曲,在市井烟火中延续知识分子的底色”(《新京报书评周刊》),“是一个叙述者也是一个观察者,是当事人,同时也是‘知识分子’,这样的双重身份让他们用很江湖的一套输出价值。他们用草根的底色和精英的话术聚拢割裂的生活。”(《南方人物周刊》)包括网络媒体的很多评论,大多不吝赞美,皆因他们舞台上的肆意表演,天马行空式的吟唱,居然可以读解出人们所期望的情怀。

当然,是否延续知识分子的“底色”“输出价值”,我们须得从其音乐创作中做观察。五条人从2009年开始创作录制专辑《县城记》,而且陆续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应该说起点颇高。如获得华语金曲“最佳方言唱片”奖的《一些风景》,阿比鹿音乐奖“年度民谣唱片”奖的《广东姑娘》等。2020年,参加了爱奇艺的大型综艺“乐队的夏天”之后,凭着《阿珍爱上了阿强》,进入Hot5,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话题,可谓广东音乐人久违的高光时刻。诚然,他们得到的关注和热捧,不仅仅是商业创作上的成功,更在于他们长期的创作积累,树立自己的文化品性和表达方式。五条人的创作题材广泛,既有世情伦常(《理想世界》《拉手曲》)、家乡风物(《南方恋曲》《上县城》),也有人物素描(《陈先生》《阿虎》)、风花雪月(《伤心的人》《你好!春天小姐》)、嬉笑怒骂(《心肝疼》)和无厘头(《城市找猪》),等等。他们的做派是草根的,甚至观感上有一种不自然的做作,但并不影响他们在歌曲中所要表达的人文性。他们以多种语言的交汇,模糊了人们刻板的地方性概念,这种解构态度与摇滚的精神相接,是很聪明的做法。光就其歌曲的曲名而言,就已经具有流行音乐素质了。譬如:《地球仪》《越南》《陈先生》《阿珍爱上了阿强》《我的头发是这样被吹乱的》《城市找猪》等,都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特质。他们用轻摇滚的摇曳、吟唱的口吻化解生活的沉重。这种带有民谣风的说唱是流行音乐中的一种风尚,颇有顺手拈来的轻松自如。因此,他们的音乐通俗而不搞怪,听着有赤脚走在石板路的惬意感觉,也颇能得到众多青年人的喜欢,这一点是成功的。当然,经过反复的聆听,他们的吟唱中也透着韵味的不足,乃是因为音乐性的欠缺,唱功更是没有得到发挥。音乐性的不足,自然需要其他的视觉形式的补充和装饰,着意营造表演气氛,势必影响艺术上的用功。不断依赖味精,可以持续做出美味的菜肴吗?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尖刻,但还是需要面对的。

(二)扭蛋姬

扭蛋姬,由一色的青春女孩组成,这在摇滚乐队中是罕见的组合。尤其在中国,更显得难能可贵。

扭蛋姬由晓肆(主唱)、焗妹(吉他手)、小加(贝斯手)、琪妹(架子鼓)、小桃(键盘),以及其他的编创团队成员共同组成。她们的形象活泼、可爱、青春、充满朝气;包装风格为卡通、ACG(动画、漫画、游戏)、二次元画风,歌舞并行。

她们在表演上有着活跃的创作方式,游走于幻想的欧陆哥特风、日系的青春东洋风和摇滚的中国风之间。以多种主题(包括语言)的变幻,展现出舞台活力,以及线上空间的内容厚度。她们并不只专注于综艺和线上活动,满足于一般性网红的流量与声量,而是将创作活动落实到传统舞台和文化社区,所以具有相对开阔的认受度。

扭蛋姬凭着青春女孩与摇滚反叛的反差式结合,突出一种清新可爱的表演风格,无疑是有着奇特的二次元效果的。她们抓住青年人追新求异的多样化审美需求,但是并不刻意追求前卫,而是以富有张力、风格百变的舞台形象,用稍带稚气的歌声诉说着少女与青春有关“友情、梦想、奋斗、感悟”的故事。虽以翻唱为主,却也有自己的创作观念的融入,保持歌唱、伴奏、舞蹈的风格协调,没有偏向搞怪的做派和“拾口水”的窠臼。不过,翻唱毕竟是借力别人的智慧创造,如果没有自己的作品,是难以塑造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在作品方面,扭蛋姬也交出了功课,像三部曲《水晶城卷轴》《奇幻扭蛋姬》和《夏之羽翼》就具有统一画风的原创性,类似一组别具一格的音乐屏风。又如《异世界之门》和《谪仙青莲》,是探索性的风格延展,应该说从立意、编曲到演绎都有一定质量。对于一个青春少女组合,她们如果继续这样的画风,对粤语的演唱再努力用功一点,加入自己的诚意和生活理解,相信是可以给广东乐坛带来一缕清风的。

另外,扭蛋姬出于对传统的喜爱,尝试将传统的元素注入自己的创作。最为突出的是她们在参加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2021粤语好声音——乐队风暴”节目,其中有一段对粤剧唱腔《帝女花》之“香夭”的改编借用,表现出无畏的勇气。用她们的话说,就是“不破不立”。这引起强烈的争议,甚至惹来所谓的“众怒难平”。笔者当然不认为扭蛋姬存在恶搞经典的故意,而是相信她们确实有初生牛犊的勇气和对于“破与立”的急切。不过,对于经典的模仿、改编与创新,前提是要掌握经典,吃透之后方能研磨出新的东西来。“破”很容易,“立”就很难。扭蛋姬对粤剧唱腔的改编是颇为用心的,无奈选错了原著。且不说《帝女花》中的戏剧内容和粤剧的精气神等方面的主观元素,她们没有了然与很好把握,更重要的是,对于歌唱而言这段唱腔所达到的高度缺乏基本的认知和体会,这类似于威尔第的咏叹调和梅兰芳、谭鑫培的唱腔,这些经典只有膜拜,超越非常困难,改编不好就意味着矮化,吃力不讨好。前些年有著名钢琴家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改编大肆流行,就留下很不好的后遗症。对于这一类创作,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行。

(三)九连真人

九连真人乐队来自粤北山区的河源市,成员都是九连山下的真人“阿民”们,建队的历史不长,始于2018年。乐队主唱阿龙、副主唱阿麦和贝斯手万里是最初的班底,鼓手吹米的加入是后来参加节目时的“外援”。原本他们都是有固定职业的人,玩乐队纯属兴趣爱好,在连平这个小城里属于不务正业的奇葩存在,“来自山里的摇滚”作为他们的文化标签是比较恰当的。走出大山广为人知,是拜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所赐,视频传播具有所谓“炸弹”的明星效应,尤其是2019年他们被邀请参加大型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爱奇艺和米未传媒出品)之后。在节目主办方的包装下,他们以青涩的“阿民”形象,喊出大山青年的情感,从业余走向摇滚的圣坛,成为不少观众心中的最爱。

九连真人作品数量不算多,但质量上似乎较有保证,如《夜游神》《莫欺少年穷》《北风》《一浪》《凡人歌》《三斤狗》等。演唱语言坚持纯正的客家话,这是他们的本真初心,可以理解为刻意的做派,甚或理解为乐队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灵魂。笔者倒是比较欣赏九连真人在音乐上的真诚,譬如主唱在发声基础上接近传统,不在取巧上走得很远,也是一种质朴的表现。客家山歌的高亢喊腔、土气的语调都有粗粝感。尤其是在乐队的器乐表现上有很积极的作为,功能、分工明确,默契度和表现力都不错。他们曾经获得滚石原创乐队大赛冠军(2018)、第11届迷笛奖之“年度最佳摇滚新人”奖(2020)、第13届华语金曲最佳新乐队(2021)等奖项,在“乐队的夏天”中以“黑马”之势闯入大众视野,成为乐队的宠儿,这些都颇能说明问题。但是能否担得起“音乐富于文学性也富于情感,富于地域性又很辽阔,更加富于故事性和音乐性”,“乐风明亮,大开大阖,光明疏朗,居山中而瞰天下,歌曲以不正之风抚触灵魂”(黄燎原评),“是华语乐坛的又一风向标”等评价,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客家文化背景,除了语言上的特点(其实客家话并不小众),九连真人在人文诉求上有一定的自觉。让客家的音乐走出九连山,这种朴素的理想是值得钦佩的。“阿民”,是他们抽象出来的一个表达九连山下的生活群像,寄托的是客家人的漂泊历史和围屋生活的山风月影,是有故事的歌声。相对于五条人的鬼马任性,九连真人倾向于一种朴实的直率情感,他们的故事和情怀有较为清晰的广东客家地域性烙印。作为曾经的留守儿童和为“阿民”代言的歌手,无论是个性化的叙事、还是对大山的情感,在他们的歌声中都有着明显的亲切感与感染力。他们对农业时代祖辈的家庭文化观有戏谑的意味,摇滚、呐喊中有来自表面的睥睨、超越,也有内心的无奈与沮丧,可以视为对传统的解构。但是从歌词和音乐旋律中又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祖辈山民的敬重和眷恋。九连真人的乐手都有过一定的专业音乐训练,但并不崇洋,而是对传统音乐有主观上的亲近。所以,他们音乐上嫁接传统的元素颇多,像《落水天》《三斤狗》就是以客家山歌为音乐基础。不过,传统的继承与摇滚的结合还需探索仪式上的合理途径,像参加经典咏流传的《望月怀远》,为迁就节目的主旨而刻意拔高,就难免尴尬。显然这对于张九龄的诗词经典,对于九连真人本身都是不能加分的。目前乐队尚在发展期,对于自己的音乐风格认定,如何坚持自身的艺术品性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智慧。

以上对几个乐队的初步观察,是流行音乐版图中的一角,仅为广东乐队中的极少数,不一定有广泛代表性,但却是近年较为醒眼的案例。以此窥视当下流行音乐中出现的新现象,既有可喜的创新与本土重塑,也有困惑和遗憾。据笔者的观察,他们各自有着优点和独特个性,但令人忧心的地方恐怕还是集中在音乐的质量和创作秩序上。

三、音乐的质量

流行文化的结构是复杂的,艺术价值的考量与商业价值的追求总是在现实的多维交集中纠缠。商业的需要常常不自觉地倾向于短期的目标,在做派上做文章有天然的合理性。譬如对艺人的形象包装、玩梗(塑料袋、穿拖鞋)、方言等,又譬如在表演中的适当即兴、互动、插入谈话等。这些无疑对于形象推广、增加舞台趣味性等有积极意义。然而,创作作品和锻造艺术品性是长期的。包括音乐的灵感的寻找、音乐主题的提炼、创作技术的成熟、演唱表达方式的研磨等,都不是一挥而就,需要时间去逐渐完成。而这些往往考验的是音乐人的真诚、天赋与智慧。商业是流行文化的必由之途,但是商业的目的一定需要文化价值来支持,否则是走不远的。流行音乐,包括摇滚乐,其文化属性是音乐。也就是说,乐队作品要有吸引力,仍然需要在音乐性上做文章,要写出动人的旋律,要唱出韵味,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优秀的乐队,远至20世纪的披头士(The Beatles)、滚石(The Rolling Stones)、唐朝、Beyond,近至五月天、水木年华、花儿乐队,都有自己出色的代表作在流传。像披头士的《Hey Jude》和《Yesterday》、七合板乐队的《一无所有》、唐朝的《梦回唐朝》、Beyond的《光辉岁月》能够久唱不衰,都是人性附着音乐的精神诉求,从而形成的经典传承。没有过硬的音乐性内核,是无法穿越时空,进入人们的心里的。

那么,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便显而易见了:音乐要质量,艺术性就不能贫瘠。流行文化为了吸引眼球和流量,在文化行为上可能会被资本所影响、加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文化行为的质量和格调存在着优劣高低。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的质量问题,其他出于所谓的节目效果的做派对于作为音乐作品的未来生命都无关宏旨。作品的呈现可能有即兴的成分,但是作品创作的过程是长期积累而成的,几无例外。也就是说,好作品很难闭门造车地完成,也不是抖机灵可以获得,需要生活的深刻体验,灵感与智慧的凝合。否则,只能敷衍应付,在做派与噱头上进行炒作,或者勉强在所谓的本土元素上取巧,那是不能掩饰作品艺术素质的虚弱的。一味地讲故事,那是文学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如果没有在音乐上的深耕细作,研磨音乐的品质,像九连真人原来的市井烟火气和“阿民”的人文内核、五条人的知识分子的底色、扭蛋姬的纯清可爱也将会在低水平的重复呢喃中被逐步削弱。还有,既然是乐队,在演奏上需表现出器乐的魅力,就不仅是节奏、铺垫和伴奏,而是尽可能在音乐表现上提升艺术品格,像披头士在《Yesterday》中的弦乐和《Let it Be》中的口琴一样,是他们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硬核存在,有着过耳难忘的音乐魅力。虽然广东本土的这三个乐队都具有一定的乐器演奏基础,但是以他们目前的作品支撑他们继续发展是不够硬气的。如果音乐创作上没有向上的执着努力,就会滋生骄气或颓势,除却商业性的噱头和关于音乐的故事,那剩下的只有歌曲的标题了,无法在音乐性和艺术品格上予人更高的期待。

四、创作的秩序

音乐的贫瘠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天然弱点。因此,能沉淀为未来经典的都是少数,不是靠运气,而是对真正价值的传承与创新。创作方面可以对传统做继承和利用,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但是并不见得比无中生有更容易,因为传统经典有着形式上的完整性和文化上的时代性。改编创新可以做努力,但蜕变出有质量的新作品是非常艰难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在农业时代,磨砺一个作品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共同打造的,浸透集体的智慧。现代的流行文化显然不能在时间上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所以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文化创作常常寄望于新的创作模式,强调资本、团队、程序,也就是寻求新的路径与秩序。如果没有办法凝聚起创作力量,运行起有效的团队,在创作和传播上就很难成气候。流行音乐的流行遵循一定的工业流程,创作、表演和传播往往是一体化的。即使存在松散的独立音乐人,但是团体合作仍然是基本方式,因为商业的利益诉求,必然要求适当的、具有竞争力的合作模式。“乐队的夏天”就是一种模式,以选秀的方式,直接催生了五条人和九连真人的明星身份和文化效应。但是选秀与综艺仅仅是其中的平台和助推器,新音乐形式的生存问题还得有适宜自身生长的土壤和动力。那么,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曾经那些强调独立音乐人身份的很多从业者,其独立性的文化标签,与大众化的艺术性是否存在天然的排斥性?流行文化能否建立起有效的音乐创作秩序?

回到广东新音乐现状更为现实的问题,他们的生存方式和可持续发展似乎更值得思考,因为这在当下是新生流行文化行为的关键所在。乐队的生存空间是寄存于小众的剧场(Live House),积极跻身于各式音乐节、电视综艺节目、互联网空间(bilibili网站)?还是需要另外的一种力量凝聚这个文化群体?唱片还是否能继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如果还有一种区域性的广东流行音乐概念的话,就应当追求一种在地资源支撑的文化创造机制。坦白说,九连真人和五条人的走红就没有这种在地资源的支撑,没有发生在本地,而是参加外地的音乐平台而产生的效应。从外地归来,固然也是广东文化的荣光,但是总是一种缺憾,似乎广东没有意识和能力从文化机制上培育自己的音乐人才和运作自己的流行音乐模式。就从最为基础的乐队演出活动场地看,广东这些乐队就缺乏存在感。而古典音乐市场则不然,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广东省内的深圳音乐厅、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玉兰歌剧院等已经是全国的高地。虽然流行乐队的活动有其灵活、松散性和独立性,笔者目前也缺乏仔细的调查研究,但他们总是藏身于城中村、地下车库、校园社团中的活动场所,毕竟是无法施展的逼仄空间。类似于广州MAO、拾叁唐、SOBER、MANTA、风马民谣的Live House还是很少,不足以形成有规模、有质量的演出、交流和创作生态系统,难以引起年轻人对新音乐的兴趣,更难有对外的辐射力。其实,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级经济体,充满活力,其流行文化的市场空间实在是有着巨大诱惑力的。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城市群,音乐文化有着国际化的格局,层次、结构、种类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可是其流行音乐生态却与上海、北京,甚至长沙、成都相较反而显出疲态,多少令人遗憾和费解。

结 语

流行音乐的可贵之处是接近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成长出来,必然是带有烟火气的文化。除了内容上与生活息息相关,形式上也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脱离现实太远,流行音乐就会失去生命力。所以,流行音乐的做派多于艺术精神的追求不足为奇。音乐文化的发展很难随着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达成理想,而是多种因素作用之下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偶然性文化生态。做派是当今社会文化赋予流行文化的行为正当性,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最终检验其价值的是作品中的音乐质量,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对这个现象的观察讨论还需继续深入的理论观照与批评,为的是希望这种偶然的现象成为健康持续的常态,并使广东流行音乐的繁花如锦。

注释:

[1] 指核类音乐(Hardcore music),一种源自朋克(Punk)的金属类摇滚音乐,注重节奏律动的活力,旋律抒情性弱,和声或者噪音被强调和夸张,有浓重的金属品味。广州和其他珠三角城市在21世纪以来涌现不少此类乐队,有自己的演出空间和交流方式,但较少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猜你喜欢

九连流行音乐乐队
三十三团九连: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花的乐队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热词
梦想乐队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