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快疫流行特点、发病症状与防治

2023-01-21樊国泰高婷婷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梭菌病原传染性

樊国泰,高婷婷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4400)

0 引言

腐败梭菌在养殖环境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污染的环境中存留时间相对较长,对羊的健康生长构成严重的威胁。基层地区很多部门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积极引导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的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随着养殖密度的进一步增大,养殖管理不科学造成的各类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很多疾病由于发病较急,传播速度较快,短时间内造成大批量羊发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基层地区的养殖户只注重扩大养殖规模,对各类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认知不足,不能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等到出现传染性疾病后才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为时已晚,面临较度为严重的死亡。羊快疫作为养殖领域常见的一类急性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后造成严重的危害,需加强对该种疾病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的有效研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降低该类疾病对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1.1 病原特征

在自然环境中腐败梭菌长时间存在,尤其是在污染潮湿的环境中,腐败梭菌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能在土壤粪便中长时间附着。羊快疫是由D型的腐败梭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种致病菌革兰氏羊性染色,只能在厌氧的条件下繁殖生长,菌体个体较大,两端钝圆。对病死羊的脏器组织,特别是肝脏组织进行涂片染色性镜检,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无关节的长丝状的菌体,这是诊断该种疾病的重要依据。腐败梭菌在繁殖生产中能产生大量的芽孢,但不会形成荚膜。腐败梭菌自身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在自然环境中对光照紫外线高热,环境十分敏感,短时间内失去活性,常用到的消毒剂如20%漂白粉溶液、3%氢氧化钠溶液,能迅速将其灭活处理。但腐败梭菌繁殖生长期间产生的芽孢在自然条件下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污染的环境下主要以芽孢形式存在。只有在厌氧的条件下,芽孢才会进一步繁殖生长,产生毒素,并且产生大量的腐败梭菌,威胁动物的生长。由于腐败梭菌分布十分广泛,易污染羊的饮用水和饲料,当羊食入受到病原污染的饮水和饲料后,芽孢体经消化道入侵机体产生致病性。

1.2 流行特点

羊快疫是由D型腐败梭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病急、发病过程短、发病突然、真胃广泛性的出血性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不同年龄品种的羊对该种疾病的易感性都很强,其中1岁内身体健壮的羊高发,以绵羊的易感受最强。从当前羊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中小规模养殖户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户,如果不加强环境的有效清理,卫生环境不良易给腐败梭菌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从羊快疫的发生流行现状来看,大多呈散发性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病,病原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传播,但当气候发生突变连续,阴雨天气促使或加重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尤其是在雨水较多的夏秋季节特别是洪水后,更易暴发流行该种疾病。夏初阶段。养殖户采用放牧养殖管理模式,羊短时间内采食大量青绿多汁的饲料,特别是采食富含多种蛋白质的青绿饲料,再加上维生素供给不足就会导致胃肠道消化不良,肠道弛缓,肠道中定植的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羊发病。羊快疫在放牧地区呈现季节性流行的态势,在春夏之交及秋季牧草结籽成熟后发生流行率最高,而农牧地区大多流行在夏收、秋收和蔬菜收获阶段。通过掌握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能切实抓好该种疾病的防控工作,构建完善的防控方案。

2 临床症状

羊快疫是一种突发性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在发病初期阶段,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出现急性死亡的现象,死亡后患病羊腹部迅速膨胀,并从天然孔道中会流出很多黑色的血液。发病时间相对较长的羊腹部肿胀并伴随明显的疼痛感,排出黑色的粪便,不断的磨牙。大多数患病羊离群独居,长时间卧底不起,不愿意走动强迫患病羊行走时运动失调,一般患病羊的体温正常不能正常采食,发病通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之后痉挛死亡,很少有患病羊能坚持1 d以上。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划分成最急性型和急性型2种类型。最急性型发生在发病的初期阶段,羊突然爆发传染性疾病,快速死亡,不会存在明显的潜伏期,在放牧过程中或者在圈舍中出现死亡。有些羊在夜间投喂是能正常采食,第2 d早上发现死在圈舍中。发病时间略长的患病羊身体逐渐衰竭,突然停止采食,不断磨牙,伴随腹痛症状,发出痛苦的呻吟声,站立时四肢分开,呈现劈叉姿势,后驱肢体不断地摇摆,呼吸极度困难,从口腔鼻腔中会流出夹杂有饲料的泡沫症状内容物,倒地后不断的痉挛,四肢呈现游泳状滑动,加工反张,转快速死亡。发病过程通常在1~2 h。急性型患病羊发病初期阶段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采食,直到停止采食,行走不稳定,排便不顺畅,有时会出现腹泻,排出黄绿色的粪便,后期排出的粪便呈现黑绿色,并伴随瘤胃鼓气,使腹部围度显著膨胀并出现疝气疼痛症状。有些患病羊长时间卧底不起,结膜、角膜会出现充血出血的现象,呼吸急促,从口腔中分泌出大量泡沫状的内容物,并伴随不同程度的呻吟声。部分患病羊的体温显著升高,有时高达41 ℃,最高到42 ℃,部分患病羊的体温正常呼吸极度困难,短时间内死亡,大多呈散发流行,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3 病理变化

死亡后患病羊的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将腹腔打开后,从中会散发出恶臭的气体,天然孔流出血样,内容物呈现紫黑色。胸腔、腹腔中有大量液体,心内外膜表面存在大量出血点。肝脏显著肿大,外观呈现土黄色。病死羊腹部存在严重臌气现象,腹腔中的内容物腐臭,口腔、鼻腔、肛门等天然孔会流出大量的分泌物,血液不能正常凝固,皮下会存在大量的气泡。真胃和十二指肠会出现广泛性的充血水肿和坏死现象。刚死亡的羊解剖处理后发现真胃出现出血性的炎症病变,胃底部和幽门处会存在很多出血斑块或者坏死区域。黏膜下组织水肿胸腔,腹腔心包积液比较严重,心外膜和肠道表面存在大量的出血点,胆囊严重肿胀,肿大为原来的2~3倍[1]。

4 科学诊断

在开展疾病诊治中,可采集病菌的血液、心脏、肝脏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在可视区域中能看到革兰氏阳性染色的粗大杆菌,且在杆菌菌的中央或者偏向一侧会生长出很多的芽孢,有的菌体呈现无关节长丝状。将采集到的病料接种到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厌氧条件下持续培养18 h,会生长出薄纱状的致病菌,菌落边缘存在树枝状的凸起,并且存在双溶血现象。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能使牛乳爆裂发酵,产生硫化氢气体,产酸能发酵葡萄糖、乳糖、水杨苷、麦芽糖,不能发酵蔗糖。根据上述的检测结果,可判定病原为腐败梭菌。为确定腐败梭菌的血清型,将上述的培养物进行进一步的稀释处理后制作成悬浊液,添加腐败梭菌相对应血清型的毒素进行中和反应,然后将反应物接种到小白鼠体内,根据小白鼠的死亡情况来判定腐败梭菌的血清型。并在病原分离鉴定中筛选这种敏感的抗生素,为科学治疗该种疾病奠定坚实基础。

5 鉴别诊断

兽医临床上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的临床特征相似,分别是由腐败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发,发病相对较急,来不及治疗就死亡。但是只要进行科学的防范,处置相对较为妥当,能完全控制疾病的传播流行。2种梭菌广泛存在于污染的泥土、粪便和污水中。羊快疫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腹部膨胀、腹痛,结膜潮红出血,往往流行于低洼地带,潮湿地带,在羊剪毛、感冒抵抗力下降后,均会促使或加重疾病的发生,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肿胀出血,肝脏显著肿大,质地变脆[2]。肠毒血症发生流行后,主要表现为结膜苍白,失去血色,四肢耳尖发凉,主要以肥胖的羊发生流行率较高,在羊中呈现散发流行态势。肠道呈现紫褐色,肠道粪便呈现血色,肾脏软烂如泥,切片呈现污泥状。肝脏质地变脆,外观呈现土黄色,心内外膜存在大量的出血点。心包中会积满黄色的液体,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逐渐凝固[3]。

6 科学治疗

羊快疫的发病周期相对较短,发病较急,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造成大批量的羊发病和死亡。确诊为羊快疫后,应将疑似患病羊和健康羊单独隔离,对于没有治疗价值的羊应立即扑杀处理,做好养殖场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切断病原的传播渠道,并加强对发病圈舍的彻底消毒,杀灭环境中的芽孢。对于患病羊、疑似患病羊,应大剂量的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缓解患病羊的临床症状,保证患病羊能快速恢复健康。抗菌消炎选择使用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治疗,使用剂量为20 mg/kg体重,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3 d,首次用药加倍。强心补液选择使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青霉素钠320万IU,安钠咖注射液10 mL,混合后静脉注射,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3 d。紧急用药羊的临床症状能短时间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有个别患病羊治疗无效死亡,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7 预防措施

由于羊快疫发病较为突然,发病周期相对较短,所以应该将预防为主的理念充分融入其中。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在该类疾病发生流行的高峰期,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干燥地带放牧,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的放牧养殖习惯,积极发展舍饲养殖方式。如果坚持采用放牧养殖方式,放牧时间不能过早,并且要给予羊适当的食盐和维生素,增强运动,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对于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区,应尽早转移放牧场地。在放牧养殖期间还需加强对羊的针对性管理,不要让羊饮用放牧场地周边的死水,下雨天禁止放牧,不能让羊采食携带有露水的饲草或者发霉变质的饲料,严格控制放牧时间、放牧距离,不要让羊采食过饱,在放牧前可以提前投喂一些干草。定期选择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选择使用三联菌苗或者四联菌苗都进行皮下或者肌肉注射,使用剂量分别为3~10 mL,注射2周后产生免疫力,保护期8个月。此外对于疑似患病羊和病死尸体应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制度,并做好用具饲料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发病7 d内,应该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1次,杀灭病原,从根本上切断疫情的再次传播流行。

现代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传染性疾病的种类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和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人员,加强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防范。一方面,注重做好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认识到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强化疫苗免疫接种,注重提高羊的身体抵抗能力,并且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有效清理,将环境中的病原有效清除,切断病原的传播渠道,将羊快疫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

8 结束语

羊快疫是养殖领域常见的一类急性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后造成严重的危害。从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科学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对羊快疫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科学治疗方法,并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发展舍饲养殖方式,科学合理饲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降低羊快疫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概率,保证羊养殖安全。

猜你喜欢

梭菌病原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