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新群体的发现及种群数量现状研究

2023-01-21何金纯

新农民 2022年34期
关键词:长臂猿栖息地保护区

何金纯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 百色 533800)

东黑冠长臂猿在2002年被发现在我国广西境内和越南北部山区活动,当前全球大约有110只东黑冠长臂猿,我国境内有20多只,全部在我国靖西境内和越南交界的喀斯特森林里生活。东黑冠长臂猿于2006年在我国被重新发展之后,形成新群体。经过多年中越跨境联合保护,2021年11月中越开展东黑冠长臂猿联合调查,发现我国境内东黑冠长臂猿的种数量增长到5群34只。

1 东黑冠长臂猿基本概述

东黑冠长臂猿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经在我国南部具有少量该物种的活动,但是之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2002年被人们判定其已经灭绝。但是,越南相关人员在喀斯特森林中发现该物种的活动迹象,认为世界上还存在东黑冠长臂猿。这片森林分布范围广阔,和我国广西靖西市相连接。因此,我国相关调查队在靖西市发现3个群体和1只独猿,一共19只。我国工作人员开展全面实地勘察工作,获得相应的调查结果发现该地区中包含18群东黑冠长臂猿,大约有110只,主要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有4群,被标记成G1-G4,大约有23只,其中G2-G4属于跨国界生活状态。我国重新发现东黑冠长臂猿物种,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注重,本地政府相关负责部门立即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在2009年创建自然保护区。

2007年我国境内的3群东黑冠长臂猿中5只雌性能够开始繁殖,出生13只婴猿,繁殖间隔平均在30-36月之间,一共有3只婴猿死亡,同时包含4只亚成年个体迁出。该管理中心2011年、2013年分别在我国境内针对东黑冠长臂猿的分布区域进行专项调查,没有发现新群体,然而在2015年该保护区进行日常巡查的过程中,在现有该物种的日常活动范围之外,听到其鸣叫。中越两国为了更好地保护最后东黑冠长臂猿种群,越方在2007年创建了重庆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区,我国在2009年创建了广西邦亮保护区,同时在2013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越两国共同协作配合,获得更加准确的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和动态情况,对其保护具有重大作用。但是,东黑冠长臂猿属于跨国界分布的种群,中越双方对该物种新群体和种群数量进行单独调查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重复计数的现象。因此,中越两国相关部门加大合作力度,在2007年共同调查,该物种数量17~18群,102~110只;2016年的种群数量为20~22群,107~136只;2018年的种群数量为20~22群,122~134只。为了持续掌握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现状,了解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需要开展新一次的种群数量同步调查。

2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呈现出典型的喀斯特石灰岩地貌,包含部分弧形山系,自然保护区大部分区域分布成片的尖锥、宝剑和塔状等多种不同形态的石灰岩山峰,不同山峰的高度差距较小。该区域主要是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大约在20℃,最高达到40.8℃,最低在2.7℃,具有独特的地质结构,在雨季的自然气候下依然存在地表干旱缺水现象,同时受到人为损坏,栖息地乔木树冠平均高度大约在10/3m,相比较其他长臂猿栖息地较矮。栖息地中不仅包含东黑冠长臂猿,还包含其他猕猴、短尾猴、熊猴等群体。该地区建立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约142.5km2,在广西靖西市涉及较多乡镇,大约2万多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对东黑冠长臂猿和其他相关生物的保护、持续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3 具体研究分析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日常巡护中发现长臂猿鸣叫声,结合当时护林员巡护情况和栖息地质量评测,明确东黑冠长臂猿新群体的发展,研究该物种群体数量现状。该珍稀物种的成年雄性具有复杂的叫声,主要包含起始、调节前后音节等多种鸣叫,该物种成年雌性通常保持特定单一的激动叫声,两者相互配合则呈现出二重唱叫声,一般在配对的情况下发出该鸣叫声。同时,东黑冠长臂猿呈具有多个不同的群体,因此它们的鸣叫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关人员监听现有3群长臂猿的鸣叫地点和这个范围之外的鸣叫声,以明确是否具有新群体。本次调查在邦亮保护区内设置了6个听点,覆盖约5 km2的范围。为了保证不同的调查小组能采用统一的方法记录数据,调查人员于2021年10月29日,在保护区管理中心和保护区管理站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调查区域11月份的日出时间约为7:00,6组调查人员每天06:40到14:00分别在6个听点(LP1,LP2,LP3,LP4,LP5和LP6)进行监听和观察,持续5天。调查期间,调查人员总共在邦亮保护区内记录到5群,34只东黑冠长臂猿,其中包括1只雄性独猿(表3)。邦亮保护区内东黑冠长臂猿平均群体大小为6.6只/群。

4 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种群保护现状

东黑冠长臂猿曾在广西邦亮有着相对广泛的分布,1985年调查数据显示,整个邦亮地区至少分布有43群,157只东黑冠长臂猿。在后续调查工作持续开展的过程中,数据结果分别为100~120只,80~100只、50~100只。由此可见。自20世纪80年代到如今,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已经快速下降,并且呈现出严重片段化分布,处于灭绝边缘,因此为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物种多样性,做好东黑冠长臂猿种群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变化过程进行调查,可以清楚认识到导致其数量快速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4.1 偷猎行为

偷猎是导致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因为东黑冠长臂猿自然天敌相对较少,所以人类捕猎是主要原因。首先,过去邦亮地区的群众就有着狩猎习俗,在开展调查工作时,相应受访者可以清楚描述出东黑冠长臂猿的生活习性以及打猎技巧。另外由于猿骨据说有着入药以及验毒的作用,所以在保护区未成立之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东黑冠长臂猿被猎杀。数据显示,自1980年至2010年,已经有超过20只东黑冠长臂猿被猎杀,由于当时该地区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已经相对较少,所以说猎杀对东黑冠长臂猿是灾难性的,会直接导致东黑冠长臂猿个体或者种群的消失,进而导致东黑冠长臂猿地方种群灭绝。除此之外,由于东黑冠长臂猿属家庭式小群体生活,性成熟相对较晚,繁殖间隔也较长,一般每隔2~4年才会繁殖一胎,基于以上生活特性导致东黑冠长臂猿对捕猎特别敏感,受到持续捕猎压力的影响,东黑长臂猿很难长久成群,即使是小规模的猎杀也有极大可能导致局部种群灭绝。尤其是在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相对较少的当下,任何猎杀活动都是毁灭性的,即使是非刻意猎杀,也会导致东黑冠长臂猿小种群灭绝。一定程度上来说,偷猎行为对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的影响远高于栖息地被破坏。

4.2 栖息地被破坏

东黑冠长臂猿属于树栖灵长类动物,很少在地面活动,并且依赖森林为其提供食物,所以说其种群繁衍、发展极度依赖森林环境,对栖息地的质量要求较高,如果栖息地被破坏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相关调查显示,任何直接或间接对森林的破坏都会影响到东黑冠长臂猿的生存与发展,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栖息地森林状况。部分研究报告表明,东黑冠长臂猿在对栖息地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更倾向于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相较于原始森林来说,次生林由于是原始森林被破坏后才进行建设的,所以初期树干相对较直,林冠郁闭度也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东黑冠长臂猿无法获得良好的运动支撑以及食物,即使持续建设次生林几十年,其所能提供的食物也非常有限。当下,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被破坏的状态包括:栖息地消失、栖息地退化以及栖息地破碎化,以上三种情况会导致东黑冠长臂猿生活在孤岛状的保护区中,或在保护区外形成各自孤立的种群。例如,20世纪后半叶,广西邦亮地区的大面积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被破坏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呈现出破碎化以及片段化的状况,直接导致树栖物种的减少,东黑冠长臂猿数量急剧下降。导致栖息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森林砍伐以及过度放牧等等。

5 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种群保护措施

5.1 建立保护机构

广西邦亮当地政府部门应当成立相应保护区管理机构,健全保护区管理规定、保护区巡护制度以及工作人员考核机制,从而确保当地东黑冠长臂猿能够得到充分保护。为进一步提升保护工作的全面性,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保护区林区周边设立保护站点,确保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保护区内潜在的东黑冠长臂猿被猎杀风险以及保护区森林破坏行为,防止东黑冠长臂猿的生存发展受到影响。

5.2 加强执法

日常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巡护、执法力度,并且该项工作不应当局限于核心区内,还应当对缓冲区、试验区以及保护区周边都提供良好的保护服务,重点针对猎杀东黑冠长臂猿行为。在执法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处理好当地现存的林权纠纷,停止保护区内的经济作物种植行为,防止东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受到持续性破坏,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东黑冠长臂猿恢复栖息地生态。

5.3 加强合作

在开展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自然保护区、广西邦亮野生动植物管理部门应当与相关科研机构以及自然保护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当地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工作开展现状以及其生存状态。在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帮助公众树立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提高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工作的受关注程度,实现保护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除此之外,在有关部门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在广西邦亮地区建立相应的东黑冠长臂猿保护研究基地,总结保护工作经验,从而为后续保护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提供经验示范以及技术支持。

6 结果与讨论

我国针对该保护区的这个森林区域范围之内,长期开展不间断的监测工作,进而在我国境内发现东黑冠长臂猿的新群体。我国仅存3群东黑冠长臂猿,接近G1群活动范围的几乎全部在我国境内,G2、G4属于跨国界活动。该次调查中发现新群体活动范围全部在我国境内,发现邦亮保护区内共有5群,34只东黑冠长臂猿(包括一只雄性独猿),邦亮保护区内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在缓慢增长。我们结合相关研究人员针对该物种的长期监测和分析,发现其都是一夫二妻制的群体,每个家庭中大多是一个群体中包含2只成年雌性。东黑冠长臂猿雌性繁殖间隔和东南亚热带的长臂猿相比较长,青年个体和婴猿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了大型猛禽之外,具有较少的天敌。但是,受到当地人为活动、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东黑冠长臂猿的生存环境以及状态变得更加恶劣,因此有关人员应当积极探究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骤减的原因,并做好相应保护工作。

7 结语

东黑冠长臂猿在日常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形成新群体、增加种群数量受到栖息地较大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栖息地恢复的工作力度。当前,该保护区域的周边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严重的放牧现象,养殖大量的黑山羊,在很大程度上损坏该物种的栖息地,进而对东黑冠长臂猿生存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国该区域将来要得到较好的恢复,以更加符合东黑冠长臂猿的生存需求,在将来能够有效增加到6群东黑冠长臂猿,必须多方合作,有效保护。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是跨国界分布,在保护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中越两国增强合作,跨境联合保护,促进东黑冠长臂猿数量增长到5群34只,为东黑冠长臂猿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栖息地,防止在保护区内开展对栖息地产生不良影响的边境管理活动,为东黑冠长臂猿提供更加优质的栖息地。

猜你喜欢

长臂猿栖息地保护区
长臂猿,请上空中绳桥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鄙视型礼让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BEAN SCENES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