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兽医卫生防疫技术浅析
2023-01-21惠鹏,何华
惠 鹏,何 华
(三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 三原 713800)
现阶段,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养殖场转向规模化的生产方向。然而在此基础上,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的数目虽然在逐渐增多,但对于卫生防疫措施与养殖方式还未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不但阻碍了养殖产业的良好发展,而且对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养殖场的兽医以及技术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卫生防疫与疾病控制对养殖场生产的重要性,深层次分析和解决养猪场当前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养猪场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1]。
1 卫生管理的总体要求
现阶段,我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规模化养猪场的卫生管理要求有以下几点:(1)在种猪的品种选择上,应选择高产、高抗病的优良品种;(2)在饲养方面,应把好入口关(饮用水、喂食、呼吸方面),选用安全卫生的全阶段食用的猪饲料;(3)在养殖场建设方面,应符合现代的卫生防疫管理要求的规模化养猪场;(4)在入栏和出栏方面,应采用单一化养殖方式,把好出、入场的每个环节,全进全出制;(5)在养殖环境方面,应科学选址,改善场区、舍内、机体环境等;(6)在人员配备方面,应为养猪场配备专业的饲养管理人员和防疫人员。
2 防疫工作现存的问题
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的防疫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养殖场的兽医和管理人员整体防疫意识较弱。现阶段,虽然一些养殖场在建设方面比较符合国家规范,但是一些养殖户对防疫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养殖的工作不符合规范制度,养殖的过程问题频发[2]。比如:工作人员在进入养猪场时没有做到更换工作服和对自身与养殖用具的及时消毒等;(2)养殖场在建厂时没有进行科学的选址,甚至一些养殖户为了方便运输,直接将养猪场建设在马路边,更有甚至将场址选在了学校、居民等公共场所的附近,严重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3)对养猪场的猪舍内部格局设置不合理,生活区和生产区没有做到规范的划分,一些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在猪舍的建造上偷工减料,且猪舍之间布局过近,极易为疫病的大范围传播创造“有利的条件”;(4)由于养猪场的兽医和管理人员存在专业技术不规范的问题,导致防疫的方法不具有科学性,在幼猪接种时,对疫苗剂量的把握不准确、接种位置不正确等多种问题,导致幼猪的免疫效果不佳或接种失败的问题发生[3]。
3 规模化养猪场的防疫方法
3.1 科学选址
为使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在规模化养猪场中发挥显著的成效,应首先选好养猪场的建厂位置。其建厂位置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养猪场的后期发展方向与潜力。在规模化养猪场的建设方面,要充分参考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国家制定的卫生防疫管理要求,在规定许可的范围内科学选址建厂[4]。规模化的养猪场一般都选在地势较高、光照充足的地方,且养猪场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排水功能。
3.2 严格遵守卫生管理要求
规模化的养猪场要符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相应相应动物免疫政策的要求,在配置方面,应配备专业且必需的防疫设备、设施,将规模化兽医卫生防疫的每一个细节处理好。在设备的购买方面,需要以国家卫生防疫政策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相关要求为基础选购防疫设备,把握好卫生防疫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隐患,做到事无巨细。为规模化养殖场制定严格的制度标准,对舍内的生猪做到严格划分,合理分配每舍的生猪数量,降低单一舍内的生猪数量,有效地避免可能疫病的传播。在喂养方面,应科学合理地选择猪饲料,确保饲料的安全性与专业性。此外,养猪场的工作管理人员,须具有一定的养殖专业能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猪场的环境卫生[5]。
3.3 生产区的科学划分
在规模化养猪场的建设初期,就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整个养猪场的内部生产区。具体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1)材料供应区,它的主要作用是存放相关的卫生免疫材料和器材,以便为养殖场的管理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卫生用具,并在每次提供时,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使用明细记录;(2)猪群生产区,它是整个养猪场的核心区域,负责着整个猪场的生产,在规划生产区时,要以规模化养猪场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地理位置环境和其他外在客观因素为基准,此外,为避免疫病的传入与发生,应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例如:消毒池),工作人员在每次进、出生产区时都应进行全面消毒;(4)外部管理供应区,其主要作用是为养猪场的内部管理与对外沟通提供便利场所,主要负责养猪场的商品买卖工作,介于其具有对外性,所以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与生产区分离,从而有效地防止外界疫病由于人为因素被带到养猪场的生产区内;(3)病猪隔离区,其主要作用就是及时隔离带有疫病的猪,并对病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其传染到其他健康猪,且隔离区还配有专业的兽医,能够对整个养猪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从而降低疫病给规模化养猪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经济损失。
3.4 严格消毒与检疫
对整个规模化养猪场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和免疫,是养猪场整个兽医卫生免疫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6]。对于这个工作部分,养殖场的管理人员与兽医需要对整个养猪场的卫生安全负责。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整个养猪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消毒杀菌,对养猪场内的喂养槽、饮水器、活动场所等各个细节都需要消毒到位。此外,在猪的买进和卖出环节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免疫消毒处理,避免新猪入场时带进外界的疫病,也防止家猪出栏时将疫病带到外界。养猪场的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对自身的生活区和进、出养猪场消毒,避免引入疫病或传出疫病。一般情况下,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检查和消毒工作主要针对外来人员和新引入的种猪,检测其可能带来的外界疫病,例如: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
4 提高规模场兽医卫生防疫技术
4.1 要严格遵守猪场的疫病防疫流程
为了使规模化养猪场能够产出高质量的猪和保持养殖场内的安全生产环境,需要严格遵守养猪场的疫病防疫流程。此流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为确保猪的健康,防疫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流程执行。从猪买入直到出栏的全过程,都需要密切关注猪的整体健康状态情况,对其中有问题的猪做好对应的标记,以便后续的进一步观察和治疗。对于新进入养猪场的猪,要仔细观察每只猪的状态情况,将其中状态异常的猪筛选出来,从而确保整体猪的品质。对新进来的猪要先隔离一天观察情况,再隔离后以此检查猪的身体状况,其间也要注意及时给予充足的食物和水分。除此之外,在生猪进入养猪场后,也要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4.2 完善配套设施
养猪场在确保猪健康的同时也要保证猪的质量,因此,需要对养猪场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并做到科学合理。由于猪的疫病产生和发病情况比较复杂,在判断猪的病情时,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并不断地完善疫病的检查工作和检查方法,健全相关的配套设施,并融合技术先进的防疫方法,确保防疫的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较早发现疫情[7]。
4.3 各部门间需相互配合
由于规模化养猪场的规模较大,生猪数量较多,仅依靠防疫人员防疫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加强日常巡查的次数,部门间需要互相协调和配合,联合监管,切实地做好养猪场的防疫工作,从根本上保证猪的质量。此外,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还能体现出另外一个优点,能够提前预防养猪场的疫病发生,使疫病的产生率减少。
4.4 卫生防疫制度体系
为更好地做好养猪场的防疫工作,应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对生猪养殖的工作人员进行防疫知识的集中培训,从而提高养猪场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从而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通过培训活动,能够使基层的防疫人员也获得一定的防疫能力,对日常的卫生问题能够及时地纠正和处理,在发现有疫病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汇报给上级。规模化养猪场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细化的卫生防疫制度,以此要求养殖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日常工作安排,规范执行饲养操作,并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并为方便后续工作,可以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的日常管理,应严格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养猪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疫病的传入,工作人员在日常出入养猪场时,要及时地更换工作服,并进行全面消毒。此外,还要加强对养殖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做到专人专舍,避免互相串舍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疫病的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单一的饲养制度。在养猪场发生病死猪时,需要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工作,杜绝在生产区进行病死猪的解剖工作,要及时地对死猪进行密封处理,并运往位于下风向的解剖室做进一步研究。特别要注意的是,病死猪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不能用市场销售,也不能允许工作人员私自处理或喂养流浪动物[8]。
4.5 要强化规模猪场的防疫队伍建设
规模化养猪场的防疫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防疫工作的质量,强化防疫工作的队伍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防疫的质量,从而提高防疫技术水平。防疫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防疫观念意识,通过自学、培训等多种方式积累吱声的防疫知识与防疫经验,另外,还可以采取老带新的方式,增强防疫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提升防疫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并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防疫技术。在不断提升防疫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防疫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使防疫队伍在工作环节能够严格执行规定开展工作,并做到守纪守率、尽职尽责。此外,对检疫执法队伍也要加强建设,这对于提高猪的防疫质量有重要作用。
5 结语
兽医卫生防疫是规模化养猪场工作的重中之重,兽医卫生防疫能够有效地解决养猪场中的病毒传播问题,其是整个规模化养猪场的正常运作的保障,养猪场需要明确自身在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工作中的不足,并根据上文笔者提到的一些相关措施进行改善,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从整体上增加养猪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