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2023-01-20江苏丰县创新育人学校

小学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大头针磁铁硬币

◇高 洪(江苏:丰县创新育人学校)

在小学科学活动中,如果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比作盐,那么真实问题情境就是我们煲的汤,只有盐溶于汤才能形成真正的美味,科学探究只有融入情境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进而消化吸收,形成科学素养。在引导二年级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的探究中,我着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分析

学生在上《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之前,多数都接触过磁铁,因为现在磁铁比较常见,很多玩具里都能发现磁铁的踪影。对于磁铁,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这一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以了解学生对磁铁吸引物体现象的认识情况。前测题是:你玩过会吸东西的玩具吗?它能吸什么?它为什么会吸东西?参与调查的二(1)班48名学生中:没玩过磁铁玩具的有3人;不知道磁铁名字的有12人;能正确作答的有4人(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到这4名学生是看了一些电视节目,知道答案,但不是十分确定,因为没有亲自探究);37人关于磁铁吸引物体的解释很混乱,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引金属”。

通过前测发现:学生的回答都提到磁铁能吸引一些东西,但对于所吸引东西的种类不确定。磁铁主要吸引金属里的铁,但从来没有人引导学生分辨铁和金属的区别,所以,学生形成了“磁铁能吸引金属”的错误认识。同时,一些合金的出现,也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判断。另外,铅笔芯也是学生出现疑惑的物品之一,因为铅笔是“金”字旁。面对学生的疑惑,我决定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真实有效的科学探究,完成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及策略

(一)初创情境,引发探究

问题情境离学生的生活越近,越逼真,越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1.创设

本节课开始,我首先出示一盒做了“手脚”的大头针(只要手指轻触一下盒底,整盒大头针就会全部撒到地上),说:“今天这节课,我带着你们认识一样生活用品,它叫大头针。因为一头较大,而另一端比较尖细,所以叫大头针。”

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本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课堂出现意外”的真实情境,这是学生自己遇到的真实问题,并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也能真正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2.猜测

投影出示物品图,学生观察并读出物品名称。为了让学生易于认读,名称全部配上拼音。

师:这些物品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被磁铁吸引?先独立思考一分钟。请组长拿出实验单(一),带领组员猜测一下。如果认为物品能被磁铁吸引,在物品后面的方框里打“√”;如果认为不能被磁铁吸引,打“×”。

实验一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表

小组猜测后汇报。学生的科学概念是在前概念的基础上建构的。科学探究前的猜测,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前概念,有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3.验证

师:我们的猜测正确吗?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没错,我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去做实验验证。如果给你准备了一块磁铁和表里的那些物品,你打算如何做这个实验?

生:用磁铁逐一靠近那些物品,看能否吸引物品。投影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时,组长用磁铁靠近每一种材料,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对有疑问或有兴趣的物品,其他组员可重复实验;做实验时,小心尖锐的物品;记录员及时做好实验记录,讨论发现;实验完成后,收拾好材料,放入材料筐。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

生1: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订书钉、回形针、铁钉、大头针、铁条。结论是:磁铁能吸引金属。(板书:金属)

生2: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订书钉、回形针、铁钉、大头针、铁条。结论是:磁铁能吸引铁。(板书:铁)

师:出现了两种结论,请大家再次研究实验记录。思考:哪一种结论更合理?

生1:订书钉、回形针、铁钉、大头针、铁条都是铁做的,所以,磁铁能吸引铁。

生2:铜管和铝片也是金属,但是磁铁不吸引它们,所以,磁铁能吸引金属是错的。

师:在科学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能吸引铁。(板书)

这一环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动手学科学、动手做科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思考实验步骤,阅读实验要求,感受科学探究是严谨的,体会细致、有序实验的重要性。

(二)再创情境,应用探究

1.创设

师:我从小就喜欢收集硬币,请你们欣赏一下我收集的硬币。(投影5分硬币、大1角硬币、小1角硬币、5角硬币、1元硬币)想知道这些硬币是铁做的吗?怎么办?

生:用磁铁吸硬币,看是否吸引。

2.猜测

师:组长领取硬币,小组内猜一猜哪些硬币是铁做的。

学生猜测,填写实验记录单。汇报。

实验二:哪种硬币会被磁铁吸引

3.验证

师:对自己的猜测结果有把握吗?(生摇头)请组长拿出磁铁,小组内验证一下吧。

图1所示的两端式同轨双车运行模式,同一巷道上两台堆垛机可以同时工作;左端堆垛机服务左端出/入库台,右端堆垛机服务右端出/入库台;两堆垛机的工作区域根据实际工况由列划分,以避免碰撞。

学生实验,填写记录单,汇报实验结果。

师:和预测的结果一样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5角硬币是黄色的,我感觉5角硬币是铜做的,为什么磁铁能吸引呢?

(投影出示硬币资料,教师释疑解惑。)

师:要判断某件物品是不是铁做的,只用眼睛看,行吗?用什么方法更可靠?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硬币一样的物体,从表面上看很难分辨它是不是铁制品,并且生活中的大部分东西是用好几种材料组成,如,课桌就是木头和铁做的。借助磁铁,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检验该物品是否含有铁材料。收废品的老大爷身上经常带着一块磁铁,你知道为什么吗?

但不是所有的物品都适合用磁铁去检验,比如,手表、电脑、照相机等精密仪器,磁铁的磁性会影响它们的正常工作,甚至坏掉。所以,有效的工具还要合理运用,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本环节的情境创设非常接地气,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了麻烦,作为学生,给教师帮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内化所学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又创情境,拓展探究

师:下面,我就用你们想出的方法,用磁铁把这些大头针吸起来,好不好?用磁铁靠近这些散落的大头针,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全被磁铁吸在身上。

师:得用手一点一点地揪下来,一不小心,有可能扎到手,仍旧很麻烦。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吸在磁铁上的大头针一次性取下来?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用布包着磁铁去吸大头针,然后把布反过来,再把磁铁取走,大头针就全被收集到布里了。

师竖起大拇指:这个主意太棒了。可是,隔着布,磁铁还能吸住大头针吗?

生:能。(声音很响)

师:那要是隔着木片呢?隔着玻璃呢?隔着橡胶皮呢?……

生:能。(声音渐小,底气不足)

师:请你们拿出实验记录单(三),猜测一下,隔着这些物体,磁铁还能吸引大头针吗?

学生小组猜测,交流,汇报。

实验三:磁铁隔着物体能否继续吸引铁

师:我们猜得对不对呢?如何验证?

学生汇报实验步骤,教师小结并投影实验步骤。

学生开始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汇报: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引铁。

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师:下面,就请刚才想出好主意的学生到前面来,用他的妙计把大头针收集起来。

学生用布包上磁铁,把散落的大头针全都吸在布外,然后把布打开反过来,所有的大头针全被收集在布里,安全省事。此时,学生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此情境是第一环节情境的延续,正所谓“帮忙帮到底”,当新的困难出现时,激发学生继续思考探究,去解决新问题。这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不谋而合。

真情境引起真活动,真活动发展真思维。课堂中,只有创设了恰当的真实情境,对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活动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让课标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三、总结与反思

在学生进入真实问题情境后,要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本课要探究的问题,明确学习内容。在猜测和假设环节,让学生联系情境,调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做出尽可能多的猜想,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等学生得出探究结论后,要立即引导学生应用结论去解决情境中提出的问题,使探究过程形成一个逻辑的整体,而真实情境贯穿始终。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更要使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真知的价值观。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学生长期观察记录的好习惯,提高科学观察记录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实践探索带来的乐趣。

猜你喜欢

大头针磁铁硬币
发光大头针
瓢虫卖大头针
不翼而飞的硬币
昂贵的“印泥”
硬币
硬币塔
玩磁铁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