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领导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3-01-20李宁,朱琳
李 宁,朱 琳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一、引言
“教师领导力”研究是教育领导力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发展迅速。领导力是指影响他人并且激发和鼓励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1]教师领导力本质上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发生的引领与影响作用,教师领导力即教师的引领作用或影响力。[2]教师领导力主要是通过教师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影响学生、家长和同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并最终实现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例如,在备课、上课、作业与考试、班级管理、教学科研以及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并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涉及学校具体事务管理上建言献策,如参与学校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以及教师培训等,以推动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2]各国学者较为深刻地探讨了教师领导力的内涵与外延、价值与困境,研究焦点逐渐从理论研究转变为实践探索,为教师领导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教师领导力不是教师职务行为过程中硬性的下行力,而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等专业事务中因为教师主动行为而产生的引领和积极影响力。对教师领导力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不仅能够实现教师个人的内在价值追求,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校管理的进程。
二、提升乡村教师领导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乡村学校学生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发展的活动,是由特定的教育工作者所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凭借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影响其他教师同伴的教学实践,以此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的,这表明教师领导力的提升能够影响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并且能够影响学生对自身学习效率的认知,从而对学习与个人的发展产生影响。[3]教师的引领和影响主要是依靠其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较强的个人能力实现的,这种行为是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达成教育目的之前,教师需发展自我,提高个人能力,增强人格魅力,强化学科特色与知识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加快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和不可替代的时代重任,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4]2020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5]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的集体智慧与力量。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仅凭一名或几名骨干教师,不足以支撑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在学校里,教师通常以多种身份和角色存在,他们与学生、同伴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紧密相连。教师领导力的有效发挥能够促进每一位教师提升自身价值、获得较高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走出职业困境、远离职业倦怠,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乡村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尤其要有为乡村教育奉献的责任和担当。乡村教师领导力有助于教师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完成个人工作的同时不断影响周围的其他同伴,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快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乡村学校管理质量
传统的权力型与资源型学校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学校的发展和变革,无法解决学校发展新背景下的机会、公平和质量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乡村学校不断前行与发展不仅需要校长的高效领导,也需要教师团队的整体引领作用和影响力。教师领导力作为学校管理中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领导方向,其构建和运行能够帮助学校在新的发展要求和变革环境中砥砺前行。乡村学校是乡村教师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主要工作环境,是乡村教师领导力提升的主要场所。乡村教师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作为最了解学校内部条件和发展状况的群体,其领导力的提升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提升,有助于学校组织结构和校园文化的管理。充分发挥乡村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展现乡村教师的集体智慧是乡村学校创新管理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乡村教师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一)乡村教师领导力的内部影响因素
1.乡村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是发挥教师领导力的基本前提。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引领者、示范者,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各种复杂的教育情境,教师需始终秉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始终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的要求。[6]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守护者,是乡村学生的引路人,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个人魅力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乡村教师团队学习资源有限,因此一些教师应主动承担“领头羊”的角色,参与学校资源建设,带领团队成员努力进取,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乡村教师领导力的提升。
2.乡村教师专业知识及能力素养
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正确发挥教师领导力的关键。教师领导力的发挥会受自身能力的制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越强,影响力发挥的潜能就越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工智能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信息时,方式更为多元、思维更为活跃、视野更为开阔,这给乡村教师带来了挑战,他们需要扎实且广博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学生的教育和培养需要乡村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如何提高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效等成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现实挑战。因此,如果乡村教师面临这么多的教育问题而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其领导力就无法显现出来。
(二)乡村教师领导力的外部影响因素
1.乡村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领导力的有效发挥。例如,学校管理制度安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安排、工作态度及成效。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根据自身工作的轻重缓急排列工作的先后顺序,对排在后边的工作内容往往通过加班完成或者直接应付差事,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影响了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和团队良好氛围的形成。教师在这样的管理氛围下工作,无法发挥自身能力,难以形成领导力。此外,传统学校管理制度采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上下级之间缺乏必要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很多具体管理举措也缺少教师的民主建言,在落实中难免会出现执行偏差现象,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动力和情绪。尤其是一些乡村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尚未建立责权统一的管理制度,管理层级较多,未能给乡村教师提供更优质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及机会,未能切实保障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缺乏相应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导致乡村教师领导力无法显现。
2.乡村学校校长工作作风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履行学校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校长的职责体现了校长工作职务的性质,全面负责学校运行中的各项工作,即对全体教师和学生负责。校长的工作方式和风格直接影响教职员工的工作方式和风格。例如,对学校管理事无巨细,不会倾听、不愿意接纳不同意见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会遇到诸多的障碍和困难,不利于凝聚教师团队,更不利于乡村教师领导力的形成。校长对学校全面管理工作负责并不代表校长要集权力于一身且面面俱到,这样的工作作风和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反而会抑制教师团队及教师个体影响力的发挥。一线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发言权,是主要的实践者,因此,校长要放手让教师进行改革,构建教师团队学习共同体,让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发挥主要引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带动其他团队成员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这样,才有利于教师领导力的提升。只有校长合理放权,才能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领导力。
3.乡村学校组织文化
学校形成的组织文化会对教师工作效率与工作热情产生直接影响,教师领导力的发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乡村学校组织文化是乡村教育发展之魂,是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乡村学校组织文化蕴藏着教师对乡土文化、乡村学校价值体系的深度认同。[7]乡村学校发展目标、规划设计及学校特色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情感依恋和工作认同。有研究指出,教师感知的学校氛围对其领导力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教师领导力对教师工作满意度间接产生正向影响,验证了教师领导力在教师感知的学校氛围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8]乡村学校组织文化,家、校、社一体化的文化教育环境,属于学校氛围营造的内容,因此,乡村学校组织文化是影响教师领导力的重要因素。
四、乡村教师领导力提升的主要策略
(一)乡村教师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个人魅力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内在道德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及发展。教师拥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教师自我道德培养是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途径,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教师才能够在教师群体中具有正面的和积极的引领作用。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和信念,做好职前培养。确立当代乡村新教师的职业定位,认真把握教师职业道德理念的基本认同感,凭借专业技能努力成为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当代乡村新教师。二是要秉持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追求,重视职后培训。因此,乡村教师要始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做热爱教书、乐于育人、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当代乡村新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彰显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魅力而提升领导力。
(二)夯实乡村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师拥有权威的专业地位和获得尊重的重要途径,其制约教师领导力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夯实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领导者应注重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为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关注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大力支持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等成员发挥教师领导力的重要作用,引领教师同伴共同钻研、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研修机会,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请进来”,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等引入乡村学校,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进而提升乡村教师的领导力。
(三)改进校长作风建设,鼓励适当放权
校长在推动教师领导力提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校长对领导这一角色是否有清晰的认识,能否接受教师领导力的存在并鼓励和帮助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和影响力,能否正确认识教师领导力对学校发展的价值,这些问题必须澄清。校长有责任鼓励并督促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带领教师团队健康有序地发展。校长合理使用自己的权力是促进教师影响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只有校长真正给予教师更多的权力才能让教师发挥其引领作用和影响力。在一些具体事务处理上,校长要给予乡村教师一定的参与权、建议权和决策权,与教师始终保持平等信任的关系,发扬共同管理学校的团队精神,在平等信任的关系中不断推进学校进步和发展,形成一种学校进步与教师领导力提升相辅相成的良性促进关系。
(四)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注重全方位保障
学校管理离不开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教师引领作用和影响力的发挥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重要保障,为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和影响力提供有效的实践路径。建立健全平等民主的管理制度,既要行政管理民主,又要教学与科研民主,乡村学校要充分信任和尊重教师,让教师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鼓励教师创新研究与创新教学。在有限的乡村教育资源条件下,尽可能为教师共同体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和心理诉求。例如,为新入职的教师提供教师周转宿舍,为路途远的教师提供交通补助,为有重大疾病的乡村教师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尽可能地帮助有实际困难的教师,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等,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本,同时确保各方面资源保障到位,使乡村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为乡村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五)加强乡村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学校组织文化是影响教师领导力发挥的无形指挥棒,具有激励、导向、教育、凝聚的作用,是促进教师引领作用和影响力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有利于提升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分享自己的想法,调动教师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激发教师领导力的潜能。处于团结、互助、平等、合作且不断改革创新的乡村学校组织文化中,乡村教师更能够主动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对学校发展产生更强的关注与期待。在满足教师基本生活待遇的基础上,乡村学校要营造具有乡村文化环境,激活教师的任教热情和专业发展动力,形成深厚的乡村教育情怀,激发乡村教师的领导力。
五、结语
教师是乡村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的攻坚力量,是乡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乡村学校的管理与发展、乡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都要依靠教师这一关键因素。乡村教师领导力的提升不仅体现了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而且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关注乡村教师的职业需求,提升乡村教师领导力,打造优质教师团队,发挥集体合力可推进乡村教育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