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人婵娟之《雁塔圣教序》

2023-01-20王海轩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24期
关键词:虞世南圣教序雁塔

文\王海轩

《雁塔圣教序》又称《慈恩寺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书,楷书,1463 字,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书并刊立。《雁塔圣教序》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底层,对称分列于塔南门两侧的砖龛之中。东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西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

褚遂良(公元596—659 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因善书法由魏征推荐给唐太宗,受到赏识,曾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雁塔圣教序》两篇唐朝皇帝之文,由褚遂良操笔,可见当时褚遂良书法的高度。

褚遂良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其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书写此碑时褚遂良已58 岁,至此他为之后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唐楷的“法度”是后世无法企及的,但褚遂良是一个特例。他的楷书力破唐楷的“法度”森严,变字形结构紧密为疏朗,看似笔画纤瘦,实为劲秀饱满;看似笔画多曲,实为端正灵动。其字体多姿多态。

褚遂良的书法十分注重细节。《雁塔圣教序》笔画纤细而俊秀,以弧线为主的线条使原本笔直、坚挺的笔画增加了柔和委婉。用笔方圆兼施,多为逆锋起笔,收笔含蓄回锋。无论笔画繁简,无不一波三折、一丝不苟。具体看是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长横有弹性,短横求凝练;竖画挺拔劲健,力运末端;斜点如高峰坠石,圆点凝重圆满,竖点别具姿态,垂点有如露水欲滴;长撇飘逸,短撇爽利;捺画由轻至重,一波三折,尽显汉隶遗韵。而于楷书中参以行书笔意,也是其一大特色。由于行书笔法的参入,加强了笔画间的内在联系,有连带、有遥接,使孤立的笔画之间互相呼应,顾盼生辉,搭建了一座由楷书通向“二王”行书的桥梁。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评此书云:“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遗憾的是,褚遂良没有书法方面的论著传下来,以致我们无法细致了解他的书学主张。但《国史异纂》记载了褚遂良与虞世南的一次对话,多被认为由此确立了他的书学主张。“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遂良大喜。”“手和笔调”正是“心手相应”的换一种说法,这也奠定了褚遂良的书学根基与追求方向。

清人刘熙载在《书概》中说:“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广大教化主”五字,足以概括褚遂良在唐代书法上的独特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褚遂良书法让我们切切实实地看到了中华汉字之美,直至今天,专学褚体楷书的也还是大有人在。

猜你喜欢

虞世南圣教序雁塔
游雁塔
春夜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二十九)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二十八)
雁塔夜吟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二十四)
正定雁塔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