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探讨

2023-01-20杨晓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三公公务用车经费支出

□杨晓红

中央部门集中向社会公开2021年度部门决算显示,此次涉及的公开信息的内容在横向和纵向深度方面更加丰富,部门决算公开的内容中,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在满足各个部门单位履行各自职能的基本要求下,“三公”经费的支出总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而受到世界疫情的影响,各部门也进一步收紧了各项开支。而根据本年度中央各部门的结算信息可以发现,各个部门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也显著降低,且不高于年初其所报的预算经费。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八项规定提出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要求,对减少政府部门相关支出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加上世界疫情的不断反复,存在单位人员的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等对外活动的暂停,且因此带来的各项公务用车及接待的支出费用有所降低。

一、严格“三公”经费管理的必要性

“三公”经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以及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1]。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特点,“三公”经费占其运作成本的主要方面,同样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三公”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始于2011年,由中央的各部委行政部门发布其前一年的支出情况,自此,为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后续公开该项经费的行为做出了良好的表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三公”经费的公开,其意义在于规范政府资金支出行为,一定程度上使财政支出更加有效;另一方面,能够为各党政机关部门人员提倡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方面起到警醒作用,进而为各地方的行政部门起到厉行节约的表率效果[2~4]。2021年,江苏省财政厅扩大预决算信息公开范围,要求各市县公开二级单位预决算信息,“三公”经费预决算随部门预决算一并公开,并且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具体到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经费总额,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5~8]。这一举措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于“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了对“三公”经费的督查力度,使得地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从预算到决算,数据更加透明,有助于促进各个单位厉行节约,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9]。“三公”经费支出压减了,更多的资金便可以用在民生需求上,节省的资金用于兜牢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底线,用“三公”经费的“减法”助力民生福祉的“减法”。

二、“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控环境薄弱,内控意识淡薄的情况,单位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控制措施不够到位,导致一些财务制度未能真正地上传下达,内部审计的开展也是流于形式,而未发挥其真正的监督作用。在“三公”经费的管理中,存在公务接待报销手续不规范的情况,例如缺少公务接待公函或者用虚假电话记录来代替公函,使得公务接待要求附公函的规定形同虚设;此外,“三公”经费也存在通过上级部门转嫁到下级部门,进行替代支付的问题。有的单位将公务接待地点转至下属单位,其产生的公务接待费用由下级单位进行报销,借用下级单位车辆进行公务活动,或以下级单位名义采购公务用车,实际车辆由该单位长期借用,其产生的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费用也由下级单位承担。有的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不健全,台账不规范,流于形式,导致车辆在用油、保险、维修保养等方面随意性很大,从而加重了公车不必要的运行成本。这些“三公”经费不规范支出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单位内控制度的不完善。

(二)会计核算不严谨。因担心“三公”经费超限额,有的单位会计核算时会将原本计入公务接待费的支出混入会议费、委托业务费、办公费或者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中进行核算,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混入维修(护)费、差旅费或者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等科目进行核算,此类将“三公”经费列入正常开支的现象,导致“三公”经费真正的开支规模被人为隐匿,使得“三公”经费会计信息失真,数据不透明。此外,有的单位除基本户以外,还开设了食堂账户,会计核算时利用这一账户将公务接待费用转入单位食堂,由此公务接待费与职工食堂餐费混为一体,隐藏了一些不规范的公务接待,或者直接以食堂伙食费支出的名义,报销超额的公务接待费用。

(三)预决算公开信息不完善。目前有的省份已要求扩大预决算信息公开范围,要求各市县公开二级单位预决算信息,“三公”经费预决算随部门预决算一并公开,但仍存在相关信息公开不全面,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三公”经费中很多支出都隐藏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项目支出里面,各种费用相互交叉渗透,区分难度大,这使得社会公众在查看公开的预决算信息时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此外,各地财政部门对预决算公开都有统一的模板,各预算单位都是在模板内进行数据的填报修改,而未对相关经费支出进行更深层次的具体分析,这就导致公开的信息细化程度不够,模板化的信息不利于社会公众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改进措施

(一)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成立内控小组,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制度体系。单位领导也应重视内部控制理念,营造单位良好的内控环境。通过定期对单位职工进行培训、专家授课等方式加强其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制度的了解,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此外,“三公”经费重在日常管理,内控小组要对本单位“三公”经费的开支进行全程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对于“三公”经费开支过程中出现的超标准开支、报销手续不完整、虚假发票报销、公车私用、油卡使用记录不规范等违规违纪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鼓励各单位将内控小组评估结果纳入单位职工日常考核内容,与其绩效以及以后的评优评先工作相挂钩,使得内控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对单位无关痛痒。

(二)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规范会计核算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学习最新的财政政策,加强票据的审核,对于不规范、虚假的报销手续不予报销,保证每笔支出的合规性与真实性。会计核算要求精细化,现在对于“三公”经费的核算越来越严格,各地财政部门应及时开展业务知识的培训,及时将最新的政策制度传达至各单位。财务人员也应规范使用会计核算科目,“三公”经费核算科目不能与其它科目混淆,例如会议费与公务接待费混用、因公出国(境)费用与培训费混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与维修(护)费混用。健全单位公务卡结算体系,引导单位职工公务消费尽量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提升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

(三)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提高透明度。各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本单位的预决算公开,提升其公开内容的信息质量,避免机械地套用公开模板内容,公开口径要全面,数据解释要到位,尤其是“三公”经费的公开内容要进一步细化,在因公出国(境)支出中可公开其出国事由、时间、人数;在公务招待支出中可公开全年的接待事由、接待次数、接待人数、每次接待费用;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维护支出中可公开购置公车的平台、品牌、公车运行的总公里数、燃油费、保险费、维修费等,让“三公”经费在阳光下消费,让各单位的账本都够有底气晒出来,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使贪污腐败无处滋生。同时细化的“三公”经费支出能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其来龙去脉,数据有理有据,通俗易懂,更加真实立体,让公众都能看懂公开信息,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

四、结语

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问题上严格把关其支出,有关“三公”经费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也越显规范,得到较大改善,规范“三公”经费的使用,促使政府支出行为变得透明,在公务招待支出中可公开全年的接待事由、接待次数、接待人数、每次接待费用;让“三公”经费在阳光下消费,让各单位的账本都够有底气晒出来,公开透明,接收社会公众的监督,使贪污腐败无处滋生。同时细化的“三公”经费支出能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其来龙去脉,数据有理有据,通俗易懂,更加地真实立体,让公众都能看得懂公开信息,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将财政支出置于监督和制约之中,可以减少腐败行为。但在“三公”经费的实际管理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务接待报销手续不规范,同时,通过上级部门转嫁到下级部门,进行替代支付。这实质上属于内控意识淡薄,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控制措施不到位,因而一些财务制度未能真正上传下达,内部审计的开展也是流于形式,而未发挥其真正的监督作用。以上问题显示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上的不规范,同时也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因此,相关单位一定要加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以及严格财政资金核算的管理工作,

在目前“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会计核算要求精细化,现在对于“三公”经费的核算越来越严格,各地财政部门应及时开展业务知识的培训,及时将最新的政策制度传达各单位。财务人员也应规范使用会计核算科目,“三公”经费核算科目不能与其它科目混淆,例如会议费与公务接待费混用、因公出国(境)费用与培训费混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与维修(护)费混用。健全单位公务卡结算体系,引导单位职工公务消费尽量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提升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三公”经费的浪费,使得财政资金可以更多地用在民生项目上,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猜你喜欢

三公公务用车经费支出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用车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存在问题分析及维修费用控制
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账单
“三公”要严查,但美国不是标杆
我省公布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