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美亦乐
——幼儿园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3-01-20■文/严鑫
■文/严 鑫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技能、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美术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利用好游戏化教学的优势,为幼儿创设高质、高效的游戏课程活动。
本文立足于“亦美亦乐”教育主题,对幼儿园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展开探讨,结合小、中、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表演活动、创编故事、舞蹈互动的视角出发,提出幼儿园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一、幼儿园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的意义
幼儿的能力发展离不开游戏活动。在不同的游戏中,幼儿的身心、智力会得到不同的锻炼与发展,对其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美术课程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发挥领域学科优势,通过趣味性的互动游戏,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首先,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能够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化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贯彻落实“自由、自主、创新、创造”的教育理念,实现“幼儿本位”的教育目标。游戏化课程的构建,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促使其在动手、创新、尝试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不同的美术知识,激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创造能力,进而实现寓教于乐。
其次,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能够释放幼儿的美术天性。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与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课堂中,教师构建游戏化互动教学,能够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绘画技能,提高对美的感知力与敏感度。比如,在一些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创设情境游戏,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丰富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认知,使其在游戏中提高创作、绘画能力。
最后,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可以强化幼儿的美术技能。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有限,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加强教育引导,发展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游戏化美术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从幼儿真实需求出发,满足幼儿的探索、创新、想象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更多的美术技能,进而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质量。
二、幼儿园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的有效路径
美术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基本课程,良好的课程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激活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坚持游戏化教学理念,通过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表演活动——融入 多领域课程
教师在设计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活动,以凸显美术课程的独特魅力。新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美术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落实这一理念,将多领域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让幼儿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 美术游戏活动,进而提高其艺术素养。
以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为例,小班幼儿对于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能力有限,无法准确地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的方式,通过趣味性元素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利用美术绘画表达出自身想法。比如,在平日生活中,幼儿经常会开展“踩影子”游戏。基于此,教师创设了美术游戏活动“好玩的影子”。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玩起了“手影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都用影子模仿了哪些动物呢?你们都带着自己的‘手影宝宝’做了哪些事情呢?”
幼儿1:“我用影子扮演了小兔子,在花丛里追蝴蝶!”
幼儿2:“我用影子扮演了老鹰,在天空中自由地飞!”
幼儿3:“我扮演了小狗,在草地上追蜻蜓!”
……
教师:“哇!小朋友们可真厉害呀,每一位小朋友的‘手影宝宝’都有自己的故事!请大家用绘画的方式将故事表现出来吧,在绘画结束后向同学分 享一下‘手影宝宝’都做了哪些事情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纷纷走进美工区,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了自己的故事,并兴致勃勃地向同伴讲述自己的作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先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踩影子”游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延伸,引导幼儿扮演“手影宝宝”并讲述故事。在幼儿讲述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故事记录下来,并与其他幼儿一同分享。这种美术游戏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增强幼儿的美术表达能力,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有助于达成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
(二)创编故事——发展 想象性思维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点目标,也是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使用故事创编的方式,激活他们的想象思维,让其学会塑造人物个性,进而让幼儿的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以中班幼儿美术活动为例,中班幼儿年龄大多为4~5岁,各方面能力有所提升,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意识。在构建美术课程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填画”活动。以绘本故事《鼠小弟的小背心》为例,该绘本内容简洁,没有过多的插图,只是向幼儿描述了鼠小弟的形象和具体事件。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空白背景的特点,让幼儿结合故事主人公形象,围绕背景展开创作,用填画的方式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师:“大家都阅读了《鼠小弟的小背心》的故事,但是故事中的背景画面都是白色的,你们猜一猜,这个故事是在哪里发生的呢?背景中应该有些什么呢?”
幼儿1:“我猜是在森林中发生的故事!”
幼儿2:“也有可能是在‘森林幼儿园’发生的故事!”
教师:“看来小朋友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老师觉得你们说得都对!那么请小朋友拿起画笔,一起为故事填上画面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和主人公形象的理解,展开了填画活动。部分幼儿画了“森林幼儿园”的情境;部分幼儿认为是在大森林中发生的故事,在背景中画了许多郁郁葱葱的大树、美丽的鲜花、漂亮的河流等;部分幼儿认为是在动物园发生的故事,画了很多关于小动物的元素。最终,在幼儿绘画结束后,每一名幼儿都表达了自己的绘画意图,开心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了幼儿较为感兴趣并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填画”课程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美术活动,需要幼儿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想象、构造能力。在该活动中,教师先询问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丰富了绘本故事中的情境;最后,在幼儿绘画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绘画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绘画意图,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借助舞蹈——保证 互动多频率
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强、包容度广、延展性宽的教育特点。在构建美术游戏化活动课程时,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出发,利用多种趣味性的舞蹈丰富幼儿的认知,给予幼儿不同的学习体验。舞蹈活动是艺术领域的课程之一,也是提高幼儿审美水平的有效方式。基于此,教师在构建一些较为抽象的艺术活动时,可以将美术与舞蹈相结合,构建独特的美术游戏化课程,给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以大班幼儿美术游戏化活动为例,该阶段幼儿年龄处于5~6岁,具有极强的探索、交流、创新意识,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整个活动。比如,在“天鹅湖”美术活动中,抽象的概念、画面导致幼儿无法理解绘画内容,教师直接讲解又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舞蹈教学的方式,带领幼儿观看、模仿“天鹅湖”动作,通过舞蹈动作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让静态的美术活动变成动态的趣味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天鹅?天鹅跳起舞来是什么样子呢?”
幼儿1:“我知道天鹅!天鹅的羽毛是白白的!”
幼儿2:“天鹅经常在水里游泳!”
教师:“看来大家对天鹅都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观看舞蹈《天鹅湖》,请小朋友们一起模仿舞蹈动作,学一学天鹅是怎样跳舞的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纷纷根据视频中的画面展开了模仿游戏。在幼儿模仿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天鹅跳舞的样子,如“天鹅有长长的脖子,在跳舞的时候头伸得高高的”“天鹅是跟着音乐跳舞的,他们的翅膀展开很美”等。在幼儿总结出天鹅的特征后,教师再次展开引导,对幼儿说:“天鹅跳舞的 样子真的是太美了!请小朋友们用画画的方式将天鹅优美的舞姿画出来吧!”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幼儿自主展开探索活动。舞蹈与美术活动的融合,能够让幼儿形成在玩中学的意识,使幼儿通过自主观察、操作、实践,学会总结经验、分析画面、理解动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绘画的方式将其完整地呈现在作品中。这种活动方式能够提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使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环境的互动中达成美术教学的目标。
三、幼儿园美术游戏化互动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虽然上述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纠正。首先,教师应当严格控制游戏活动时长,选择适当的方式结束游戏,避免幼儿的绘画情绪受到影响;其次,在师幼之间展开互动时,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最后,教师要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展开反思,不断完善幼儿的美术游戏化课堂,构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美术游戏化活动。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构建美术游戏化互动课程时,要不断增强美术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探索兴趣,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水平,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社会发展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