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2023-01-19山东省禹城市泺清河小学

学苑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统计图思维

山东省禹城市泺清河小学 孙 敏

“让学引思”作为一项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充分遵循了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让难懂的数学理论变得更加直观、具体,能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汲取多项知识,凝聚核心素养,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体系。

一、“让学引思”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涵

“让学引思”中的“让学”来源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中的一段话:“为什么教难于学?这并不是因为做教师必须腹笥渊博、常备不懈。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实际上,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本身,而并非旁的什么东西。”教师在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形成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实现学习意识和行为的深度融合。

“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融合了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让学”和“引思”构建了辩证统一的发展体系,通过教师的“让”到学生的“思”,引导学生在畅快的学习思考下获得系统的学习感受,建造全面的知识架构,让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形成“教师为促进思考而教,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学”的发展导向,提高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能力。

二、“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方向

1.深化学情分析。

“让学引思”能帮助教师展开具体的学情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引思”理念的融入充分结合了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根基,指引教学过程。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具体地帮助学生提高探究意识。同时,通过加强教学实践,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水平相互融合,将学生的学习资源、数据整合起来,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进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以此达到数学思维方式、理解程度和学习状态的同频互动。

2.强化问题设计。

“让学引思”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了情景化、操作性、结构化的发展目标,为数学课程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对数学问题的设定上,“让学引思”具备着极强的操作性,它能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学习,逐步解决各项问题,将零碎的数学知识整为一体,达到由表及里的学习实践。

3.实现协同配合。

“让学引思”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从课堂学习到小组合作,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多项指点,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强调问题导向,深化任务驱动,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4.引导深度思维。

“让学引思”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式”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关注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强化分析论证的逻辑思维,对学生的各项思维进行反思论证,让学生能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吸收。

三、“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十分传统。

当前,尽管部分教师对于“让学引思”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全面的探究,但教学模式依然采用的是“灌输式”,没有真正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路径。这种“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多样化驱动,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汲取只存于表面。

2.师生缺乏良性互动。

小学数学课程所蕴含的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个别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只管照本宣科地讲解,与学生缺乏良性的互动。这种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存在僵化,师生关系较为疏远。

3.缺乏教学反馈机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学生课中听讲、课后复习等方面收集反馈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学,忽略了对于学习信息的收集。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要点上缺乏高效的融入,对于课后的反馈也缺乏及时的跟进。

4.课程规划设计不佳。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课程计划设计需要结合课程知识进行全新的构建。但个别教师在设计学科知识、重点内容上缺乏角色转化,对于教学过程、教育管理、评价机制、教学设计的融合不足,课程的整体规划也不够完善。

四、“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结合“让学引思”的价值核心转变理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实施多样的教育转化。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的“学师”,还要成为学生的“学伴”。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对“让学引思”的自身认知,结合教材的知识重点、难点,将“学习”和“思考”融入课程细节,自觉提高学生的思维动能。另一方面,通过系统而全面的知识整理,让学生对数学课程具备清晰的知识脉络,将常态化的教学课堂转换为趣味性的学习研究。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为例,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在学习中达到深化和思考,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明确的规划和梳理:围绕本学期线和角的认识、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生活中的负数等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明确的分析和细化。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重点知识思维逻辑图》(图1),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保持清晰的逻辑思维,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掌握。

图1: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重点知识思维逻辑图

对于学科重点知识的学习、解答也要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在“线和角”这一章节中,教师要借助教学道具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在“乘法”“除法”的章节设计中,通过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围绕所归纳出来的各项知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施“有侧重、有导向”的教育方法,让教学方式更为多样,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2.加强沟通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生理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探索欲旺高。他们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主体,很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干扰,学习情绪也容易产生波动。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使其贴近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推动“让学引思”的教学改革。

以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实际特点,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教师要在“让学引思”的指引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首先,教师要进行课程的前期准备,创一组运动会报名学生的统计数据,并结合课程的时长,设计和规划数据收集和整理方式,制作课程准备表(图2)。

图2:“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课程准备表

通过不同的教学环境,收集各项运动人数占全体人数的百分比,并且利用智能软件形成扇形、条形统计图。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延伸思考,提出问题:“图中的某一个百分比代表什么?它是怎么来的?”使学生在教师的高效引导之下,感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然后根据“问卷星”“UMU”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全面深化。特别是巧妙结合“问卷星”的专业在线问卷调查收集各项信息,达到对数学微课程的高效统计。而借助“UMU”互动学习平台+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数据的收集进行自动的统计整理,以此增进学生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程度。最后利用电子白板统计的方式,运用Excel完成数据统计图,使学生对于扇形统计图的形成原因具备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

3.实施民主沟通,优化教学反馈机制。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定义具备深刻的了解,同时还要深刻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为了让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实际,教师要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变单方面的灌输模式,转化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能够在主动的思考和提问之下增进自身的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设计:

第一,要以充分地预设反馈环节的呈现。在备课中要进行积极的设计,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预设,以便于在关键的知识节点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第二,要将问题下放给学生,寻找反馈机制。通过对学生学习资源的有效融合,由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体验和倾听,了解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思路,理清数学课程的学习逻辑。

第三,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增进反馈机制的有序性。通过链条式的教育助力达到对学生信息的捕捉,增进学生在学习、思维之间的有序碰撞,产生激烈的思维火花。

第四,准确把握教学机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教学等方式,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在深度的启发下获得积极的思考,从而增进学生的数学语言,引发学生的积极反思。

例如在“搭配中的学问”中,教师可围绕“你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2件上衣和3条裤子的搭配方案”展开反馈意见的收集和探讨。

学生1:我是通过连线的方式开展学习的。

学生2:我是通过列举的方式解决问题。

学生3:我是借助计算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问:通过这些尝试你们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通过发散式的启发和询问,使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纷纷说出了自己尝试不同方法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深度的导入和有效的互动,确保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融入数学学习中,最终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和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4.深化教学规划,巧妙融合教育“学”“思”。

在“让学引思”的改革驱动下,教师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方法,从“知识本位”逐步转向“素养本位”。由于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字符号,因此教师在强调“让学引思”的过程中,更要将直观的知识融入教学规划,通过科学的植入,弥补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规划之中,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须知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引思”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思考之中尝试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核心素养。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提高数学教学对学生学习思路的有效启发。

例如,在讲解“3的倍数”之时,教师首先要通过举例证明,引导学生掌握3、6、9、12等不同的3倍数数值,然后加以延伸,让学生再掌握2、4、6等其他倍数的数字,使学生自我验证结论,实现对“学”和“思”的实践性融合。其次,教师要围绕数学定义、概念,深入理解各项知识点,使数学学科知识具备更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教学规划之中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的教学实际中主动观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

结束语

在“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将新型教育理念纳入核心素质的培养之中,以课本知识教材为根本,多元化推动课堂教学,从数学课堂“一言堂”的单一结构向学生“自主学”的教育转变,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沉浸在课堂教学之中,深入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加快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思想下的精细化、多元化融合。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统计图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