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信息化指挥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与思考研究

2023-01-19陈晨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系统

陈晨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引言

当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早在十八大工作报告中就明确为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时代的管理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管理观念,转变管理模式,改革管理方式,实行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指挥管理。如何站在一个新的出发点上把握规律特点,深化理解认识对于推进信息化指挥管理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化指挥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指挥管理是指将信息化技术与指挥管理融合运用的过程,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终端完成指挥管理,业务处理,数据采集与传递等功能的新型指挥管理手段。相较于传统手段,通过对于资源数据的整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效益。

信息化指挥管理是借助新手段进行内部资源整合与配置,从而实现业务流程最优化、工作效率最大化的过程。指挥管理的核心支撑力就是信息化,但是一方面信息化既可以带来巨大的效果收益,另一方面却因为过于追求信息化而忽略了其服务的本质。信息化指挥管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才能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当信息化指挥管理与现有的管理理念发生冲突碰撞的时间,往往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两者相互影响,不断融合,共同创新。

2 信息化指挥管理的特点

2.1 手段创新,集约高效

信息化指挥管理是依托于计算机运行的一种指挥管理方式,因此拥有着计算机高速处理的优点,能够加快各类信息的交流速度,提高不同信息的处理时间,从根本上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2 广泛应用,信息共享

通过计算机等网络手段进行工作处理,从而实现无纸化办公,既节约资源,又节省人力。通过单位内部的局域网设定,还可以使各部门之间资源信息共享,数据互通。

2.3 规范流程,加强管控

信息化指挥管理可以对业务流程的关键点进行把握,梳理并制定业务处理流程,因此按此流程规范进行业务处理,避免了一些常见错误的发生,例如,在用户发起故障申告时,使用维修系统进行派修,维修人员的任务受领,维修完成包括用户的意见反馈,只有前一项进程结束才可以开展下一项,从根本上约束了工作行为,规范了工作流程。

2.4 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各级部门、各类人员由于工作职能和内容的不同,对于各自的职能任务进行明确划分,设置了不同的工作权限与内容,一旦发生问题差错,便于追责问责,避免推诿现象,变相激励了人员及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3 信息化指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3.1 发展进程较慢

我国指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现阶段仍处于起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的信息化指挥管理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数据相对缺乏,大部分人对于信息化指挥管理的概念及模式的了解还不够清晰,因此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面对不断更新的庞大数据信息与资源,许多部门仍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由于对于信息化指挥管理手段的认知不清,认为信息化系统总存在技术漏洞或者风险隐患,不确定性容易造成宝贵数据资源丢失,存在安全风险。

3.2 手段单一融合差

信息化指挥管理较传统指挥管理模式来说,能带来更便捷的管理手段,更快捷的工作方法,而这种便捷高效同样会带来管理漏洞。过于依赖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高效,会出现一部人工作中不愿意主动思考、甚至钻空子。例如,很多公司企业部门使用了打卡机,本意在督促员工准时按点上下班,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指纹膜的畅销,利用机器识别指纹的漏洞。找入代打、补打、不仅没有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还给一部分人创造了偷懒的机会。为应对这种现象、随后又不得不进行的面部识别打卡装置的研发以及在打卡机前安装摄像头。一部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等操作较为复杂,系统稳定性还不够,容易无法登陆,大大影响了人们使用的积极性。具有特定功能的管理软件,但由于通用性差,数据的标准规范不统一,当面对不同技术和应用模式时难以发挥作用,给信息应用系统化和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了一定困难和阻碍[1]。

3.3 指挥管理人才缺

由于信息化指挥管理手段的创新性、融合性、多样性等特性,决定了指挥管理层面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目前多数管理层决策者理念仍比较传统,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工作模式较为守旧,遇事缺乏灵活性。

3.4 制度机制不完善

各级指挥自动化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安全管理内容不全面,如网络安全、设备安全权责不清、责任不明等;二是安全管理制度层次不清;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很难逐级落实。

4 信息化指挥管理建设的思考研究

4.1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自古是决定事情发展与变化、助力科学技术创新,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信息化时代、作为信息化指挥管理人才,是信息化指挥理论及实践的决策者,对整体目标起决定性作用。决策者决定着整个事件以及行动的最终发展方向,应具备很强的责任意识以及牺牲精神,才能在面临大是大非以及挫折、困难时做出正确的工作指示。

4.1.1 综合能力强。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素质,善于使用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进行人员指挥管理,才能更容易掌握信息化指挥管理中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敢于对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总结前人经验,吸取前人教训,找到当下最适合团队的管理模式。

4.1.2 决策意识准。除了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进行人员的指挥管理,还要有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宏观谋划。对于事件的整个发展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把握,从而充分扬长避短实现利益最大化。能够在决策、指挥、监督、考评、选人用人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发挥关键作用。

4.1.3 站位格局高。指挥管理人才要具备服务集体的奉献精神,始终坚持人人平等的工作思想,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而自己搞特殊,不仅会影响集体内部团结稳定,同时也会影响工作效果和质量。积极引导被管理人员进行自身能力提升与学习,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要善于平衡被管理者内部的各种矛盾,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

4.2 分阶段建设

4.2.1 准备阶段。主要以准备工作为主,对信息化指挥管理手段进行普及,争取全部人员了解,大部分人员支持,并购买前期建设需要的各类硬件设备。随着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特点的持续深入探索,掌握真正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要求和需求,可以尝试购入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免一下投入过大,人员环境不匹配,造成的资源浪费。

4.2.2 建设阶段。结合前期对于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建设重心逐渐过渡到自身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上来。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初步见效,对系统设备进行持续升级,深入开发功能,满足支撑其业务需要;优化信息化指挥管理的架构,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4.2.3 优化阶段。整合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中的数据资源与信息,从而进行数据的更替,系统功能的设计与改进,修补漏洞机制,优化整体机制。在传统指挥管理的体系框架下,各部门相互独立发展,相关性明显较弱。在信息化指挥管理体系框架下,发展成为更加高效、低成本的工作模式,各部门沟通性变强。加强数据服务信息处理服务流程和数据支持服务信息的整合,提升服务和质量,推动整体建设。

4.3 制度机制建设

为了确保信息化指挥管理工作的效果,必须要严格贯彻制度建设、规章落实,各级管理部门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管理要求,结合本单位的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制度、应急手段与监督机制。

4.3.1 安全防护。信息化指挥管理依托于计算机网络,而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同时存在管理与技术两个层面的问题,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硬件是基础。任何一个信息的泄露都会破坏信息化管理,因此信息化的制度机制应该包括提升安全防护意识、建立严密防范体系。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防止信息泄露,必须提高各级使用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其保密的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性。明确责任划分以及问责标准,落实工作制度,及时进行网络安全维护与杀毒软件升级,从制度上对人员信息化管理行为进行约束。

4.3.2 应急手段。坚持信息数据备份,确保信息数据不会因为错误操作而造成丢失,还便于之后的数据资源整合。做好应急预案,对于发生线路中断、设备故障等特殊情况能够及时应对,及时抢修,保持稳定运行,保证信息化指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4.3.3 监督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应该同时保证速度和质量,利用监督机制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安全,这也是为长期使用信息化指挥管理做准备[2]。围绕发展方向与目标,展开常态化监督评估,使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

4.4 系统建设

4.4.1 软件集成。按照管理需求和用户需求,将信息化指挥管理系统中的不同软件平台集成一个高度统一、协调运行的应用平台,以便于资源共享,这也是解决系统互通的手段。信息化指挥管理系统及软件应具有扩展性,功能齐全,满足需求;通用性,除了提供数据访问接口,用户接口,还要符合标准和开放的要求,符合统一的应用规范,满足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带来的不便完成与其他系统的通用;信息数据安全、易操作。

4.4.2 数据和信息集成。数据和信息的集成,是将系统内含有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包括整个系统的各个层次人员、安全、财务等方面的管理信息,图像、语音、数据等类型的数据,进行用以规划处理,避免不必要的冗余,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操作环境。是整个数据集成核心,也是信息共享的前提。如果没有数据和信息集成,系统就只是一种单纯的互联软件,根本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综合运营支撑系统的建立,全面提升了用户交互体验。

4.4.3 应用功能的集成。在软件集成、数据与信息集成的基础上,按照管理的需求建设一个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完整系统。信息获取应用功能集成要对各种信息获取手段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信息处理应用功能集成包括信息融合处理、数据库、多媒体处理等

4.4.4 硬件方面。信息化指挥管理的建设在构建整体系统时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要贴合整个需求实际。提高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重视程度,安全性需要定期修复安全漏洞,及时查杀病毒,将安全管理与硬件设备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保护屏障,保护信息数据安全;防止内存不足加大系统存储空间扩展,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的建设需要对系统投入大量的硬件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升级,以及后期良好的维护,不断增强设备的可靠性[3]。

5 结束语

信息化指挥管理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内含指挥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以及机制制度等多种问题需要考虑解决,多种关系需要协调,还需要建立一整套安全防护内容,才能确保其正常开展工作并带来明显效果。信息化指挥管理的建设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缓步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最优效果,避免资源的浪费。安全防护、应急手段、监督机制等三种制度机制的确立,能从人的主观角度支撑信息化指挥管理的建设发展,而系统建设则是在软件、数据和信息以及应用功能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化指挥管理的建设过程是动态发展的,不能生搬硬套,需要不断调整模式手段,协调各类关系,推动信息化指挥管理持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WJ-700无人机系统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