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实践与有效性研究

2023-01-19欧世金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智慧

欧世金

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 岑溪 543200

引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推动了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构建智慧课堂的核心在于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通过搭建智能、高效的智慧学习环境,使得个性化、智慧化教学成为可能,培养不仅具备知识且具有智慧能力的学生。

1 智慧课堂的课程实践背景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先导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出发,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1.2 课堂教学现状

1.2.1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较低、水平层次不一。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地域的差异以及个人兴趣的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和实践应用水平差异性较大、水平层次不一。由于中职学校招考生源分数的限制,中职学生的总体基础相对较差,计算机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水平较低。这样的客观现状对班级教学实践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基础差的同学很难听懂,而基础好的同学却觉得太简单。由于外部教学环境限制,教师不能按照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导致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上课的低头族越来越多、点头率越来越低。

1.2.2 课程内容老旧、基础理论知识多,信息创新知识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变得越来越快,而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本还处于十年一版,无法及时收录最新的理论技术知识,目前教材内容仍然是Win7系统和Office2010。学生个人电脑里基本没有安装Win7系统和Office2010,学生为了学习这门课,还需要重新安装系统和office软件。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滞后,教材上仍然有很多被淘汰的软硬件知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时代信息技术知识在教材上很少有。教师为了追求“以证代考”的通过率,授课时会过多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步骤,很少和学生交流新时代出现的新技术知识,也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习惯性的在课程标准上采取“一刀切”的模式。

1.2.3 硬件设施不足、学生实践学时不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性课程,多以机房上机操作为主。一些中职学校由于硬件设施不足,机房统一管理、数量少,机房电脑只有在上课时间才开放,这些都不能满足学生上机实践的需求。由于硬件设施的不足,中职学校大部分采用一半课时多媒体教学,一半课时机房实践。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无法让所有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机房上机实践学时短,教师只能以知识点练习为主,无法开展项目小组式训练。

1.2.4 教学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中。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MOOCs、微课、仿真动画、电子教材等大量优质、完善的课程教学网络资源不断涌现,但学生能够主动运用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的情况并不多见,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不能物尽其用,造成资源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职学生习惯依赖于课堂的被动学习,课外探究学习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将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学生缺乏获知优质资源的途径。

1.2.5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笔者所在学校该课程考核一直以来都是采用期末笔试+日常考核的方式,日常考核主要由考勤和作业组成,均由教师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且只能对作业及考试结果进行考核,除考勤外欠缺过程性考核,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1.2.6 学生学习缺乏能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能动性及自制力相对较弱,无法抵御集游戏、娱乐、交友等功能于一身的智能手机带来的巨大诱惑,加之教学内容多,授课量大,教师不断抽出时间管理学生课堂纪律不太现实,课堂上“教师台上独角戏,学生台下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

2 基于“云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针对上述现状问题,笔者依托云课堂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在我校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试点,引入了云课堂教学,实现了“移动终端-多媒体-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创新。

2.1 利用云课堂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在中职学校中,很少学生会预习课程,即使预习也很少在课前和教师互动。中职教师一节课的内容会讲授的很快、内容较多,如果学生们不提前预习,课上抓不住重点,听不懂教师讲授,无法主动学习。那么利用云课堂课前可以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可以将预习的要点做成PPT或者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至云课堂移动App平台,并通过App的公告功能推送任务。送预习材料时,形式要多样化,可以设置各种类型的题目和学生形成互动,基于问题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学生收到公告中的任务后,一方面自学App中的课件;另一方面可以登录智慧职教教学资源库,根据任务,搜索并有选择性地自学相关微课课程。然后学生将搜集、分析的内容分享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讨论。若有疑问,经同学之间讨论无法解答的,学生可以在云课堂App的互动讨论区向教师提问,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搜索资料选择性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在课前导学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注意推送任务的难度应适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及探讨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2.2 利用云课堂和学生课堂互动

传统的课堂互动基本是采用个人主动回答、点名回答或者集体回答的方式进行,这样的互动无法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而且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当今中职学校的教育已经摈弃教师全课堂讲授的方式,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课堂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设计课堂多样化的有效互动方式,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每位学生掌握知识的详细情况,而学生更加愿意参与互动,愿意主动接受知识,愿意和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利用云课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PPT演示文稿开启云课堂授课,选择课程和班级后,学生通过微信扫码或者输入邀请码签到进入课堂。教师的手机可以变成遥控器,同时给学生手机推送课件并且在云课堂App进行在线随堂测验。测验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投票题、主观题等。对于客观题,学生答完提交后系统会根据教师预先设置的答案自动给出对错,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答题情况也可以以投屏的方式显示在教室大屏上,讲解不同的答题情况。对于主观题,可以以个人作答和分组形式进行互动。分组可以提前或者在课堂上进行系统随机分组和学生自由分组。分组作答时组内所有成员都可以提交,可以对组内上一份答案进行修改提交,小组最终答案是最后一份提交的答案。评价方式分“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两部分。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一个难以回避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在课堂互动中,云课堂的弹幕和投稿者这两个功能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的两大利器。弹幕互动和平时看电影的弹幕类似,教师开通弹幕互动功能后,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手机文字回答提交后就会无记名的方式在教室大屏幕上滚动显示[2]。投稿互动是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将个人观点发送图片或者文字给教师,教师可以查看,也可以选择学生发送的内容投屏到教室大屏幕上和大家分享交流。这两种课堂互动方式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动者,大屏幕上不显示学生姓名,很多学生乐于接受,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针对教师讲授的PPT,如果学生有不懂的、需要识记的、重点知识类的PPT,学生可以标注这一页PPT“不懂”、“收藏”。所有的课堂教学互动过程,在课堂授课结束后,云课堂App会发“课堂报告提醒”作为课后小结。在课后小结里,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签到情况、答题情况等。通过分析课后小结内容,可以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以后的教学设计,对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做好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真正的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2.3 利用云课堂安排学生课后拓展

教师在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中推送的课件可以一直保存在学生的云课堂App里,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查看[3]。云课堂里有讨论区供师生发帖互动。对于帖子内容,课程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可以点赞、回复。学生对教师推送的PPT可以随时写评论发表意见。

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发送试卷,可以设置试卷答题时间、公布答案时间。试卷公布后,学生在云课堂里会收到答题提醒。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将拓展资料推送在微信公众号或云课堂APP中,学生浏览教师搜集整理的相关资讯,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拓展。

2.4 利用云课堂教学数据采集和分析

采用“云课堂”授课结束后点击“结束本次授课”按钮,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课后小结,该小结中会将课堂上的出勤率统计、课堂习题得分统计、课件查看率、互动总次数、PPT中的“不懂”反馈等教学行为数据进行总结,老师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图表,也可以登录云课堂网页版导出教学详细日志Excel文件。Excel文件里包括学生的数据汇总表格、课堂情况、课件推送和试卷等内容。

3 实施有效性及存在的不足

依托云课堂平台,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完成教学,使得45分钟课堂从时间及空间上均得以延伸,一来缓解了课程教学内容多、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难以消化的困境,二来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4]。但是课前自学预习、课后拓展这两个教学步骤的实施有效性受制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提出了较中的要求。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习惰性较大,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如何更好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促进智慧课堂有效实施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通过运用任务驱动、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等各种教学方法以及云课堂App、希沃白板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使抽象概念直观化、动态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参与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能力。与此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及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要用心分析学生学情,充分运用智慧课堂环境优化教学设计,做好学生智慧学习的引导者[5]。

在智慧教学全过程贯穿学生在线互评、软件课堂实时打分、课中随堂测验、课后单元测试的多元化评价与考核手段,实现全过程监督考核。并且课中使用的随堂测验功能,在学生答题提交后,系统自动生成统计分析结果,教师可以根据统计结果实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更具针对性。不足之处在于课前自学阶段的评价过程难以跟踪,虽然云课堂App中“学生成绩-课件学习”这个功能能够显示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自动打分,但是无法排除有的学生投机取巧,仅仅打开资源,以此来刷分,并没有认真学习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学习效果[6]。

对于学生来说,碎片化学习更为中效、知识目标更明确,但缺乏系统性,需要教师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智慧课堂的搭建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方能达到智教慧学的目的。云课堂智能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特点,重新审视师生,利用学生和外在环境打造智慧课堂,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于云平台的智慧课堂中职教学模式将不断完善,让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智慧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