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任务群评价实施探索
2023-01-18施燕红,杨霞
施燕红, 杨霞
摘要: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实施是推动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互相作用,整体融通,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考查语用能力;关注过程性表现、现场表现,注重考查全过程,关注学习成果;强调针对主要的学习环节及内容制订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凸显基础性、阶段性,注重情境性、整体性,体现过程性、表现性。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实施策略有:改进终结性评价,设计凸显表现性评价的作业和试题;强化过程性评价,设计以评促学的进阶式学习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评价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为促进全体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实际上,自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以来,很多教师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过类似研究,比如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项目化学习等,都和语文学习任务群有异曲同工之处。语文学习任务群引领着教学方式的变革,课程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构建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实施策略是推动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
一、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及其评价要点
新课标强调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并依次设置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定位及评价指向都有不同。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评价指向为:识字评价,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写字评价,考查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语文知识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评价指向为: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评价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评价指向为: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現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查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侧重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 四学段,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评价指向为: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评价指向为:注意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评价指向为: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每个学习任务群具有不同的评价侧重点,虽然相对独立,但实则相互作用,整体融通,集中体现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考查语用能力;二是关注过程性表现、现场表现,注重考查全过程,关注学习成果;三是强调针对主要的学习环节及内容制订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六个学习任务群都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追求知识、技能、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每一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注重整体规划,分学段提出评价内容,一脉相承,体现了连贯性。
此外,将义务教育阶段的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中的18个学习任务群进行比对可以看出:高中的18个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伸和拓展。基于语文学习整体性的考虑,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应凸显基础性、阶段性,注重情境性、整体性,体现过程性、表现性。课堂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等环节,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作业评价,要更关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动手操作、人际交流、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阶段性评价要关注学习任务群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合理设计评价工具。
总之,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评价要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指引他们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二、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评价实施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语文学习任务群涵育学生素养的功能,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教师都应该积极建立与语文学习任务群相匹配的评价机制,提高评价质量,从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以第二、三学段为例,从改进终结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两个维度进行探究,寻求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评价策略,以期实现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评的协同发展。
(一)改进终结性评价,设计凸显表现性评价的作业和试题
“双减”背景下,考试次数大幅压减,教师需要加大命题研究力度,改进终结性评价。创新作业和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的作业和试题,已成为中小学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最新趋势。
表现性评价通常先创设一个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或比较真实的模拟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分析与解决某个问题,或者按要求创造出特定的成果,以考查学生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沟通合作及创新等多种能力。这种评价办法具有情境真实、内容复杂、反应开放等特点,能更好地测量出学生在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成就。以三年级上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学习任务群为例,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预习练习(原练习会呈现相应的语段,此处因篇幅省略):
琪琪在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读到“明晃晃”一词。她不太理解“晃”这个字的意思。
1.她通过观察字形,发现“晃”字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组成。猜测“晃”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琪琪又想到老师教过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她根据上文“________”和下文“________”猜测“明晃晃”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
3.琪琪还想到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明确字的意思。她通过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她查到“晃”字在读“huǎng”时,字典中有三个解释:①明亮;②光芒闪耀;③很快地闪过。在“明晃晃”这个词中,应选第( )种意思。
4.琪琪想到学过的日字旁的字还有:时、晴、昨、晒、暖、晚……她给这些字分了类:
时、昨、晚、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關。
晴、暖、晒、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你能按琪琪的分类再各写一个字吗?
5.琪琪在阅读这几段课文时,积累了一些有新鲜感的词。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再现了日常学习中预习的真实情境,将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放在真实的预习情境中予以考查。设计了猜测、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多种理解词语的任务情境,体现了任务的复杂性。最后一题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不同的答案。这种联系真实生活的题目,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再如,针对五年级上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如下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亚洲海洋组织2020年12月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至少有15.6亿个口罩被丢弃!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材料是聚丙烯,也就是塑料。这些口罩相当于产生了4680吨至6240吨的塑料垃圾,或流入海洋,或掩藏在土地中,而废弃的口罩单纯靠自然环境来降解,那得450年左右!
(选自《联合日报》)
【材料二】 有摄影师拍到了这样的画面: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郊外,一只小猴子手里拿着不知从哪里捡来的口罩,以为是食物,直接放进嘴里吞咽下去。美国迈阿密外海,一只处于充气状态的河豚尸体被口罩带子紧紧勒住。河豚一般在遭遇敌害时才会“充气”,它在死前本想通过膨胀脱离险境,但没想到这只口罩却将它越勒越紧……
(选自《中国妇女报》)
【材料三】 某地对于废弃口罩的处理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提供专门的废弃口罩专用桶,提倡普通居民(无症状者)将用过的废弃口罩,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单独装起来,投入其中;每日由专用车辆集中运走这些口罩,实施定点无害化焚烧处理。
1.对上述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次性口罩主要材料是塑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自然降解。
B.口罩在危害着生态环境,对一些生物的生命造成了威胁。
C.健康者所戴口罩不会污染环境,一般只要扔进垃圾桶就行。
D.定点无害化焚烧是处理废弃口罩的方法之一。
2.材料一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要求戴口罩上下学,小明总是弄丢口罩。请你结合上面三则材料,从环保的角度劝一劝他,并把劝他的话写在图1中的横线上。
4.小区门口“废弃口罩专用桶”里的口罩寥寥无几,而街边垃圾箱、小区垃圾箱,甚至绿化带里,都能看到随意丢弃的口罩。为此,小刚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宣传海报,请你在海报横线上写一句打动人的宣传语。
上述题目选取了三则和废弃口罩相关的材料,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选择的文本材料贴近生活实际,包含热点话题。疫情期间,口罩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如何丢弃也是每个人要面临的真实问题。这样的题目是真正意义上“走进”生活。此题目后面的两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与开放性,没有唯一答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日常教学中,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除了可以设计上述专项的练习和作业外,在期末考试、质量检测等终结性评价时,可以将六个任务群的内容整合设计,在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表现。新课标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境包括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命题情境的设计可以是一次考试一个大情境,也可以是一次考试多个小情境。比如,笔者研制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素养测试卷,在整份试卷中创设了走进学校“读书节”现场的情境。试卷分成“最是书香能致远”宣传展示、“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实践、“正是少年读书时”故事分享三部分。试卷设计的小标题独具匠心,对应读书节的各项活动,如活动标语、阅读倡议、读书口号、名言墙报、成语专栏、毕业寄语、阅读推荐、班级书角、诗词长廊、校园辩论、读书沙龙、经典回放等,涵盖了对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相关知识点的检测。在这样真实的大情境、小情境中,学生考试的过程更像是在不断地回顾读书节参与活动的过程,是真正将语言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
(二)强化过程性评价,设计以评促学的进阶式学习任务
过程性评价,也有人称其为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发展表现所进行的评价。它即時、动态、多次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展与不足,并及时调整和改进,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与效率。过程性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提问、观察、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作业、学习日志、反思日志、学生档案、成长记录等。
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收集和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表现。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必然是不同语文实践活动的串联,评价要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的整体表现,特别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和创新能力。我们尝试设计进阶式学习任务,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力求做到以评促学。以六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例,我们设计了进阶式任务,实现过程性评价。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活动为主。圆满完成这些活动,一般会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教师设计了“读前热身:书籍初印象”“读前导学:阅读有规划”“读中推进:小说这样读”“读后延伸:爱心接力棒”四个阅读任务,串联起学生阅读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阅读任务观照学生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细化阅读内容;呼应不同层次的阅读内容,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能力要求;同步记录学生阅读由“整体感知—细化理解—深度体悟”的阅读“轨迹”,给予及时的评价指导。学生完成四个阅读任务的过程,就是阅读知识进阶、阅读能力进阶的过程。“读前热身:书籍初印象”任务中,让学生观察《爱的教育》的封面,了解该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作品,是一部什么样题材的作品;浏览《爱的教育》的目录,了解本书记录了多少个章节,其中有多少个“每月故事”,从中可以预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人物有哪些;出示系列书评,让学生预测这本书会给自己带来的帮助。“读前导学:阅读有规划”任务中,提供“关注环境描写,体会环境作用”“关注小说情节,了解故事发展”“关注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三个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自己设计补充;出示预测、批注、提问、联结等阅读策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也可以补充其他策略;让学生围绕阅读日期、阅读章节、主要任务、阅读方法等,自主制订阅读计划。“读中推进:小说这样读”任务中,体悟环境描写,先让学生找出《在阁楼上》一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小说借助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之后从自己读过的书中梳理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其作用;梳理小说情节,指引学生以《在阁楼上》为例,聚焦“什么时候发生的?”“关于谁?”“为什么会发生?”“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理清故事脉络,之后自选一本书,以“五问”的形式梳理情节;品读人物形象,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在阁楼上》中的人物关系,然后出示人物评价表,启发学生提炼多个证据,凸显人物特点。“读后延伸:爱心接力棒”任务,让学生准备日记本,记录身边人物之间爱的故事,或记录自己听到的、读过的、看到的爱的故事;建议学生制作“爱心打卡表”,每做完一件好事,就在表中涂一颗爱心;呼吁学生组建“爱心接力棒”团队,通过画海报、拍抖音、发朋友圈等途径,宣讲“爱的故事”,发起“爱的行动”;提示学生从“我是怎么读这本书的”“我哪里做得好”“我哪里做得还不够”“我可以如何改进”几个层面反思,争取把好的阅读方法用到下一本书的阅读中。
陪伴学生完成四个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阅读笔记为依据进行评价,还能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改进创新。这种借助进阶式任务以评促学的过程性评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活动,更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心得,让学生真正在阅读中有思考、有收获、有提升。
同样地,“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也可以设计进阶式的学习任务,全面考查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以四年级上册“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当好班级新闻发言人”为例,笔者设计了“走进主播”“角色体验”“‘魔鬼训练”“现场播报”四大任务:
走进主播:这一周,请同学们回家观看新闻主播播报新闻,多角度观察主播播报的过程,梳理记录主播留给自己的第一印象,并为自己最喜欢的主播设计一张名片。结合名片,小组讨论,梳理筛选出做一名好主播的关键要素,填写好主播印象卡。
角色体验:仔细阅读来自本校的4则新闻,小组讨论,从中选择一份准备播报;根据内容设计播报场景和对象;确定播报时长,选出播报代表,展现其个人优势并为其打造播报形象;邀请音乐老师一起为这则新闻播报插入合适的开场和结尾的音乐。
“魔鬼”训练:利用一周的时间,选择来自校内外的新闻,自己选择训练方式,合理规划时间,制作一张训练计划表并付诸实践,邀请同伴和老师进行评价,改进播报。
现场播报:关注身边的新闻,撰写一则新闻稿,根据播报内容和个人特长设计新闻播报海报,可邀请美术老师担任技术顾问。小组或班级设立新闻直播间,现场播报展示,组内设计评分表,对照评分。考虑疫情原因也可以上传播报视频到班级群,邀请信息老师一起制作网上投票软件,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班级最喜欢的新闻播报主播人选。
在整个学习任务群活动开展过程中,评价自然嵌入,巧妙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此外,我们还设计了“最爱主播印象卡”,建議学生从外表气质、姿势体态、声音语调、播报内容等方面作出评价;设计“我想播报的内容卡”,启发学生可以播报和评价身边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学校日常文明用语、文明行为,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校园卫生、良好习惯,等等;设计“我想播报的对象卡”,提醒学生可以对同学同伴、社区服务人员、家人、全校师生等进行播报,并请他们评价;设计“我的训练计划表”,指引学生从“我选择的训练时间”“我选择的训练方式(自主训练、同伴互助、对镜练习)”“根据播报表现,约请伙伴、老师、家长作出评价”等层面有序参与播报活动。以上设计的所有内容,有机融入每个学习任务,保证学习任务群评价的顺利实施。
强化过程性评价,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群设计进阶式学习任务,并不是学习任务越多越好。学习任务过于频密,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要尽量设计典型、精当的学习任务,并将评价活动深度嵌入学习任务中,把评价作为敦促学生主动学习的组成部分,评学结合,以评促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此外,学习任务群中的过程性评价需要整体规划,确定每一个环节或者阶段需要评价什么及怎么评价,几次过程性评价组合起来,才能对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进展形成较为准确而清晰的认识。
基于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同时关注学习任务群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持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收获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 施燕红,许燕.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语用能力——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素养检测试卷的命制[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5).
[4] 斯蒂金斯.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5] 赵德成.“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问题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