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23-01-18王清全汤秀华
王清全 汤秀华
(辽宁省清原县中医院糖尿病科,辽宁 清原 1133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并发症,超过10 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该并发症的概率约为50%,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了严重影响,并发症初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肢端出现感觉异常,同时可出现疼痛、麻木和发凉等症状,随着病情恶化,其运动神经会受到影响,肌力减弱,引发瘫痪和肌萎缩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基于此,分析疾病产生机制,选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象,分析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清原县中医院88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 年2月—2021 年2 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53.18±5.89)岁。观察组男22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53.06±6.13)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的患者;年龄处于30~75 岁之间的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具有严重感染、高渗和酮症酸中毒等症状的患者;对本次用药过敏的患者;合并肾、肝等严重性原发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严格控制,给予患者个体化运动管理和饮食管理。选取甲钴胺片(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52207;0.5 mg×20 片/盒)0.5 mg,令患者口服,每天3 次。连续治疗1 个月。
观察组患者另加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组方:葛根30 g,猪苓20 g,茵陈15 g,川芎15 g,延胡索15 g,白芍15 g,羌活10 g,当归10 g,防风10 g,黄芩10 g,炒苍术10 g,知母10 g,泽泻10 g,生白术10 g,甘草10 g,升麻6 g,苦参6 g,细辛3 g。清水1000 mL 煎至300 mL,每天1 剂,令患者分为2次温服,每次服用150 mL。连续治疗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评估2 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观察记录2 组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和餐后2 h 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指标,展开组间对比。评估2 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观察记录2 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展开组间对比。评估2 组治疗效果:显效表示肢端感觉异常等自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SNCV 和MNCV 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是增加不低于5 m/s,患者的腱反射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有效表示肢端感觉异常等自觉临床症状呈现出好转趋势,SNCV 和MNCV 均增加,患者的腱反射有所改善;无效表示各项症状、SNCV 和MNCV、腱反射均无变化,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2]。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取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FPG、HbA1c 和2 h PBG 相比,观察组均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表1 2 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2.2 2 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SNCV 和MNCV 相比,观察组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m/s)
表2 2 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m/s)
2.3 2 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09%(37/44)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43/44)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生率,是糖尿病多发的并发症,该病通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并发症发生率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其发病机制不明,在该病的影响下,患者的神经内膜会受到损伤,会影响到患者的体内神经功能[3]。
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单采取控制血糖这一治疗方式,难以实现预期效果。甲钴胺属于内源性辅酶B12,该药物可以对患者的神经修复进程起到促进作用。汤秀华是全国知名中医专家,从医40 多年,在糖尿病临证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中医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痹证”“不仁”“血痹”“脉痹”等范畴,该病的病因病机为长期受到“消渴”影响,致使患者出现脉络不通等;另外,该病受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因素以及外邪等因素影响,将脾虚作为本,将湿热作为标,先制其标,后制其本[4]。中医将脾看作是后天之本,认为主运化是其主要生理功能,另外,脾除了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等作用以外,还能够输布代谢水液,如果患者出现脾失运化等现象,必然会致使患者体内的水液代谢情况出现异常,滞留在患者身体内部,最终化湿生痰,而湿性黏腻,容易对患者的气机形成阻滞,进而引发该病。当归拈痛汤方中的君药为茵陈和羌活,具有通痹止痛、祛风胜湿等功效;臣药为泽泻、猪苓、苦参、黄芩、葛根、升麻、防风,其中泽泻、猪苓具有利水渗湿之功效,苦参、黄芩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葛根、升麻、防风具有解表疏风之功效,能够从清热、疏风和除湿等方面对君药的作用进行强化;同时佐以白芍、当归,具有运化水湿、燥湿健脾等功效。在长期湿邪影响下,容易致使患者出现化热伤阴,而白芍、当归的应用,能够发挥出养血敛阴之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知母具有清热养阴之功效;甘草能够对诸药进行调节。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既可以对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进行提升,又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该药方属于复方制剂,融合多味中草药,能够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进而对以往单一用药治疗存在的弊端进行改善,能够经由多种途径发挥出临床疗效。当归拈痛汤能够发挥出抗炎镇痛等作用,能够对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FPG、HbA1c 和2 h PBG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 <0.05);与对照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SNCV 和MNCV 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 <0.05);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 <0.05)。说明当归拈痛汤加减的应用有利于优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