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视域下护理本科生中医药自信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18杨支兰孟艳君曹晓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问卷思政

杨支兰 李 润 吴 君 孟艳君 赵 华 曹晓霞 耿 慧

(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1]。《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年)》[2]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然而近些年来,中医药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药的自信心不足,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不高,中医护理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3]。因此,如何提高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把中医护理内化为从事护理工作的主动应对方式,是中医院校护理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自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引领下,本研究把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借鉴“知-情-意-行”文化认同过程理论观点,构建基于思政教育视域下的护理本科生中医药自信教育培养模式,以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为中医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2018 级护理本科生188 人为实验组,2017 级护理专业本科生186人为对照组。实验组男生17 名,女生171 名;年龄18~20 岁,平均年龄(19.13±1.12)岁。对照组男生14 名,女生172 名;年龄19~21 岁,平均年龄(20.16±1.10)岁。2 组学生均为四年全日制本科生,2 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教学方法

1.2.1 实验组 把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借鉴“知-情-意-行”文化认同过程理论观点,应用“认知-体悟-践行”三阶段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模式对实验组学生实施教育。

1.2.1.1 认知中医药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是加深学生对中医药护理在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认知。具体采取的策略包括:(1)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中医药自信教育在线课程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包括:中医药抗疫专题(包括专题报道、专家访谈、各地抗疫典型事迹报道等)、中医药文化专题(包括专家讲座、中医药影视等)。学生可根据教学要求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不同教育专题内容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完成相应教学要求和相应课程考核。(2)在专业课中渗透中医药护理自信教育:对西医教育背景的教师开展“西学中”系列教师培训,提高所有专业课教师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开展集体备课,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医药自信教育素材,完成所有课程的“中医药自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同时,将是否实施中医药自信教育纳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之中,有效推动在专业课中渗透中医药护理自信教育。(3)邀请中医药专家进行系列讲座:专家通过现身说法介绍中医药护理在疾病预防与康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1.2.1.2 体悟中医药阶段 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察与领悟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感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中医护理的热爱情感。具体采取的策略包括:(1)利用主题班会体悟中医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自信”主题研讨班会,如开展中医经典诵读比赛;中医药叙事故事分享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蕴含“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思想、医德理念、人文精神、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等的真人故事、文献历史记载故事等,并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在班会上分享给其他学生。(2)建立考核机制以夯实中医药自信教育效果:要求学生撰写并分享中医药自信教育学习感悟。辅导员根据主题班会学生参与情况,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结合学生撰写的中医药自信教育学习感悟进行评价,给出每一学习小组相应考核评价成绩。(3)加强中医药创新引导:专门设立中医药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所申报的中医药相关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对中医药及中医护理文化的探索精神,实现中医药传承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2.1.3 践行中医药阶段 为学生创造实践中医药的机会,让学生将中医药护理知识与技能得以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具体采取的策略包括:(1)举办中医护理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技术展示中产生对中医护理的兴趣。(2)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协会、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比如“针灸协会”“武术协会”“推拿按摩协会”“中医经典诵读协会”等,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以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觉。(3)创造社会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深入街道、社区、农村进行义诊,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为居民进行中医药养生保健、疾病防控和康复治疗等知识的健康宣教,让群众感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与医疗价值,同时增强学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利用进入老年公寓见习的机会,要求学生应用所学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服务,使学生充分体验中医护理在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身体力行地去诠释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弘扬并传承中医药及中医护理的精髓。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开设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如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中医养生与食疗等课程,按照培养计划进行相应理论与实训教学,授课学时和授课教师均与实验组相同,除此之外,未开展其他与中医药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且对照组学生已离开学校进入临床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

1.3 效果评价 经过10 个月的培养教育后,利用问卷星微信公众号创建了电子问卷,应用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调查问卷[4]对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必须完成所有题目才能提交问卷,一个终端只能作答一次,研究者整理数据时,逐一查看,剔除作答时间少于150 s 问卷,以确保问卷的质量。问卷内容包括4 个维度: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5 个条目)、对中医药文化的态度(4 个条目)、对西医文化的态度(1 个条目)和中医药文化相关行为(4 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计算条目平均分,分值越高,表明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越高。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82,内容效度为0.83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Z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所有假设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374 名学生参加问卷测评,剔除作答时间少于150 s 的问卷12 份,获得有效问卷362 份,问卷回收率为96.79%。其中,实验组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对中医药文化的态度、中医药相关行为以及中医药文化总体自信程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组对西医文化的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总分及各维度平均得分比较 (,分)

表1 2 组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总分及各维度平均得分比较 (,分)

3 讨论

3.1 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人才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中医药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简便廉验的实践特征,在维护人类的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辨证施护观在防治未病、疾病康复、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采纳[6]。但近些年来,中医护理学科教育体系的西化程度严重,中医特色逐步被弱化[7]。中医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不高,中医护理能力不强;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缓慢,中医护理文化的传承前景堪忧[8-10]。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是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当今建设健康中国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高等中医药院校培育人才的主阵地作用,探索如何提高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学生坚定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对传承与创新中医护理文化,凸显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2 认知-体悟-实践的中医药自信教育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前提是着力中医药文化认同[11],从情感、理念上自觉接受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内化于心、外现于行,促使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转化与创新[12]。“认知-体悟-践行”三阶段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模式,依据“知-情-意-行”文化认同过程理论观点,符合学生对文化认同的发展规律。将专业课程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教师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引领作用[13],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医药自信教育素材,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推进中医药自信教育“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体现中医护理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渗透中医药护理文化,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觉程度,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将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有效利用各项资源,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全面组织开展中医药自信系列教育活动。学生们在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情感陶冶、价值认同、思想感化、行为养成等方式实现教育辐射的目的。通过早期开展中医药护理社会实践服务,提升学生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大众的中医药需求,思考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理解中医药的现实价值,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中医药护理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深了对中医药、中医护理文化的体会与感悟,坚定了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这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细化了将中医药自信教育融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根据护理专业和学科特点,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尊重学生的思想特点、价值取向,以学生为本创新工作方式,注重实效性,将中医药自信教育各环节有机结合,使中医药自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保证了实施方案的开展效果。

4 结语

新时代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承载着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和守正创新的使命[10]。实证研究表明,“认知-体悟-践行”三段式护理本科生中医药自信培养模式可显著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但中医药自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实践过程[10],应立足长远,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学生中医药自信、专业思想、学风建设等教育的持续性,为护理专业本科生营造出一个适于中医护理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将中医护理内化为从事护理工作的主动应对方式,彰显中医院校护理人才培养的特色,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药问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问卷网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