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023-01-18马雪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模块信息技术

陈 辉 冯 凡 魏 军 马雪山 李 卫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一、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及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要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拥有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课程内容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总体课分为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基础模块包括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检索、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等,该模块要求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扩展模块主要包括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可根据学生及专业要求,进行选学。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及特点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促使学习者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1.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主要是要利用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平台及资源。

从信息化技术角度划分,不同技术可用于不同的教学阶段,如,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学生学情分析;区块链技术可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评价;云计算技术可用于实验环境搭建和教学资源部署等;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趋势的预测;RPA技术可用于减轻教师日常信息化重复劳动工作,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资源提供者角度划分,信息化平台及资源包括自建、免费公用和付费公用几种,教师或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资源类型,用于辅助教学开展。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授课内容,优化教学环节,整合线上教学资源[1]。

从资源类型角度划分,线上资源主要包括慕课、实验平台、案例、课程思政素材等,可用于教学的不同阶段。

从教学过程划分,线上教学可用于课前的学生预习、学情调查等;课中可用于课堂组织、课堂互动等,增加课堂表现形式的丰富度,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课后,线上教学可用于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讨论、教学改进等过程。

2.线下教学

传统线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在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情况下,通常直接的结果就是效果差,教师和学生花费时间,却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因此,混合式模式中的“线下教学”也将发生改变。

首先,使用翻转课堂。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翻转课堂自己讲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课堂的关注度。

其次,适时进行互动。互动的内容除包括师生互动外,还应包括生生互动、学生与资源的互动,通过互动,提升课堂学习氛围,增加课堂交流的灵活性。

最后,通过实践加强学习主动性。在实践过程中,除让学生增强实操技能、掌握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对该门课程学习的信心,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该模式下的教学特点:

(1)空间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多维度的教学模式,不仅具有传统教学中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还包括线上线下两种教学环境,在三阶段、两环境的组合交叠下,还有各类的资源、手段及方法。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空间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科学化的评价及监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全程的监控及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思考如何能够尽最大程度实现客观及量化的评价方式,更有助于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3)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及素养。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能,同时能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能和素质要求。

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痛点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痛点问题:

1.专业性较强

与其他公共基础课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尤其是理论部分,通常会涉及到计算机发展的核心技术,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

2.实操性较强

信息技术的基础模块课程明确要求教师要能够掌握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然而,受学生信息化基础和信息化素养的差异影响,教学进度、深度及学生掌握程度等方面,常常很难有机结合和统一,尤其是实操性较强的内容,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

3.学生遗忘性较高

受《信息技术》课专业性影响,学生遗忘性较强,尤其当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缺少课后练习,更容易导致反复填鸭式复习,既影响教学进度,也未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要点

1.总体思路

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及目标,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教学的不同环节,提出如下的五维教学模式。

(1)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架构,包括基础模块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拓展模块的课程内容。

(2)教学方法。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组合使用。

(3)教学步骤。基于传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步骤下,关注全过程的监控及评价,科学、量化开展教学的改进。

(4)参与者及互动。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合理分配不同教学阶段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学资源互动。

(5)心理。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及动态变化,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图1 五维教学模式指标雷达图

2.课程内容

图2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内容,对课程进行重构。总体分为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

(1)基础模块。基础模块为所有学生必修内容,将《课程标准》进行内容的组合和分类后,可将教学内容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①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部分,通过理论化的讲述,学生能够初步从宏观上认识计算机,及其工作原理。但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涉及到一些专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如何能够让学生理解并记忆,是该部分的教学重难点。

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更需要通过形象化的教授,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同时更需要通过习题及巩固强化,不断加深记忆。

②办公实操技能。该部分也是整个基础模块当中的重难点,主要包括: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和信息检索四部分课程内容,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中,OFFICE和WPS科目的考察重点。该部分内容基本均为实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受制于学生的信息化基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过程中,如何保障基础好的学生持续产生兴趣,基础薄弱的同学能够跟上课程进度,是此部分内容教学重难点。

因此,在该部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层的任务教学驱动法、小组学习法等,将不同基础程度的同学进行组合,在任务驱动下,由基础较好的同学引领、帮助基础薄弱同学,共同学习,完成任务。

③应用项目实战。该部分非《课程标准》要求内容,但对学生的综合应用及学习效果检验,起到较好的考察及评价作用。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学生整体情况及专业特性,设置不同的综合项目,如论文排版、年终财务报表报告、产品发布会宣讲等。

(2)扩展模块。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该部分内容为选修内容。因此,各专业可根据其特点,及学生技能需要、行业发展需要,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可使用线上学习,也可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的模式开展教学。

①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作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整个《信息技术》课程全过程的元素。与其他学科一样,如何能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是该部分的教学重难点。

因此,有一个较为丰富的计算机学科课程思政素材库,更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和开展。

②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风险及网络犯罪也越发普遍,在整个课程教学中,也同样需要不断开展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的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不利用信息技术做违法或违背道德事情。同样,也要注意风险的防范,要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社会发展。

3.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使用混合式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里的线上,不局限于学生自主使用线上平台进行学习,还包括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全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线上教学资源。

(1)线上教学。线上教学的方法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传统教学的全过程。

①课前阶段。该阶段线上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利用线上平台更好地开展全过程的教学。通过调查问卷等手段,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态度及反馈;通过线上课程资源,提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甚至完成部分课程内容;通过在线考试等方式,检测学习效果,辅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案。

②课中阶段。该阶段主要利用线上的技术手段及平台开展课堂教学。如,使用在线签到进行课堂组织;使用在线视频、教学资源开展课程思政及教学内容;使用在线提问、讨论、作业提交等实时互动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及互动性。

③课后阶段。该阶段主要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课后的复习及整体教学效果评价,学生也可通过在线讨论、互动交流、作业互评等方式,将课堂的学习氛围延伸到课后,及时复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2)线下教学。线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①教师。从形式上可分为理论授课和实操授课。在理论授课方面,如何更形象化、更系统地完成教学内容讲授,是该部分的核心;同时,实操授课中,怎样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证书”相融合,“自学与讲授”相混合,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方向。

②学生。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核心,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关键。教师在线下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体验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在讲授过程中也更容易发现自己距离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差距,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2]。

图3 课程教学方法

4.教学步骤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与传统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但在此基础上,混合式教学还更多关注监控和评价。

(1)课前、课中、课后。与传统教学相类似,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步骤,但与传统模式相比,课前和课后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且有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从教学的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将课程学习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周期,而非单单仅关注“课中”环节。

(2)监控。当学生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为混合式教学时,容易出现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持续性监控;此外,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更有助于对教学方案调整后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3)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使用作业、答辩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可通过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评价,但是评价过程需贯穿教学全过程,且需动态连续,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预测。注重评价反馈与调整,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良性发展[3]。

图4 课程教学步骤

5.参与者及互动

教学的参与者,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资源三方面,三者之间,彼此产生一定的互动关系。

图5 课程参与者及互动关系

首先,师资互动是课堂的基础。教师与教学资源进行互动,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过程,包括授课、课堂组织、学情分析等过程。

其次,师生互动是课堂的核心。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能够直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从而形成良性的课堂教学氛围。

另外,生生互动是课堂的催化剂。学生之间互动,能最大程度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的存在方式,通常分为个体及小组。通过学生的交流、竞赛、演讲等形式,既能让学生拓宽学习方法,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更便于教师从整体把控学生学习情况及效果。

最后,生资互动是课堂的变革。让学生与教学资源互动,主要表现在翻转课堂、在线测验等环节,通过生资互动,能不断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课堂。

6.心理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且合理地利用学生学习心理的动态变化,将能更大程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对新鲜事物及知识会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经过快速学习,能掌握实用且值得夸耀的技能,这类知识会引起学生较强的学习欲望,且产生学习主动性。

(2)竞争及好胜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比赛、评分等方式,将有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更易接受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

(3)疲惫及懈怠心理。学习达到一定周期后,学生易产生疲惫及懈怠心理,需老师通过教学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4)罗塔森效应。

(5)教师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及学习。

五、《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方案

表1 《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方案

通过对5个技术维度的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的3个阶段、5个步骤,应用3种教学方式,在参与者的互动下,应用心理学原理,可形成多种针对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案。因此,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最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方式。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模块信息技术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