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科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2023-01-18王诗佳申容宇敖智鸿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教材

周 楠 王诗佳 申容宇 敖智鸿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吉林延吉 133002)

师范专科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培训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以小学及幼儿教师为主的专科层次的师范人才,其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适应当前社会的教育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科师范生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我国的师范专科院校教育普遍面向实际,是要适应具体教学岗位的。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具备信息时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1]。

为了客观反映师范专科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剖析现存问题,为日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改进策略,丰富其他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可参考的实例,本研究以B市某师范专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所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选取

调查对象为五年级全体毕业班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历时一个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任务后结业,填写问卷时正处于教育实习阶段,所得调查结果结合了学生教育实践的反馈,反映出的问题更深刻,更具有说服力。

2.调查工具设计

问卷采用笔者自行编制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调查问卷》,问卷整体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内容由导语、基本情况、客观选择、主观建议、结语五大部分构成,其中基本情况包含调查对象的年级、专业、性别、民族;客观选择题型全部为封闭式题目,分为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为尽量避免学生无效回答,问题的方式采用了正反结合的方式;主观建议部分选用了开放式题目,用来收集学生对课程需要改进和完善部分的建议和意见。

3.调查过程实施

调查对象进行分散实习期间,发放纸质问卷回收难度大、可行性低,故借助“问卷网”平台发放,后台回收到的问卷共119份,回收率为82.6%,结合学生答案和作答时间综合考虑,最终确定的有效问卷为105份,有效率为72.9%。

4.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其中男女性别比例差距显著,在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到男女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在民族构成上,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课程内容需要增添多元民族文化元素。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数据汇总表

(1)学习态度“中间派”居多,学生希望增强自主性

以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喜爱程度和学习兴趣为主要维度测量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整体学习态度,发现对课程抱有消极态度的学生占整体的9%左右,积极态度的占40%。除此之外,还有约50%的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态度并不明确,属于“中间派”。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期待,但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大前提下,学生希望能够增强在课程中的自主性,将更多的分量从教师移交到学生手中。

(2)学生的学习资源需求差异较大,教材使用率低

在教师选用的教材与学习资源方面,由于学生本身的教育技术素养存在差距,在使用相同的教材和学习资源(参考书目、自学视频、学习平台等)的情况下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果。超过20%的学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同时也有20%以上的学生认为提供的资源超出了能力范围。课程选用的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频率整体来说相对较低,对于课程选用的教材在课外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帮助相对一般。

(3)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难度较大,教学内容安排不当

如图1所示,课程的教学内容无论是理论部分、实践部分还是整体的难度与总量都适中。相较实践部分,更多的学生觉得理论部分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大,难度较深。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虽然能够满足需求,但还是相对落后。主观部分整理得出具体出现的问题为:内容枯燥且不够详细;实践部分内容不当,活动种类单一;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不够具体,缺少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实例。以上均说明了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存在着一定问题。

图1 理论、实践及整体的内容与难度数据分析表

(4)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提升

在课程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无论是从数量、种类还是对学生的帮助来看都得到了相对中肯的评价。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基本满足学生需求,但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需要改进。能够对80%以上的学生主动进行个性化指导,但无法顾及每一位同学。授课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各方面的评价比较一致,教师的教学态度比较认真负责,教师本身的教育技术素养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结合,在举例分析的基础上有时能为学生创造情境。

(5)教学环境和设备有待改进

无论是理论课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还是实践课的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从各个条件来看(图2)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整体处于均等偏上水平,但是这其中觉得一般的同学占了相当大部分,个别同学反映出“环境较差。地板松动,电脑老旧,空气干燥。”“环境恶劣,辐射大,电脑没有网络。”这说明现在的教学环境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只是从基本程度上满足,仍有待改进。

图2 教学环境评价情况百分比汇总统计表

(6)课程总体评价较高,但个别现象需引起重视

总体来看,本课程所获总体评价较高,除极个别的2名学生对本课程进行了负面评价外,61%的学生给出了正面评价,剩余37%认为本课程总体来说一般,能够获得大部分学生的好评,说明本课程的整体情况良好,在课程的发展方向上不存在大的错误,只是在某些细小的方面仍存在问题尚未解决。同时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对本课程的重视,“这门课程对以后工作真的挺重要的,希望学校能注重这门课程”。个别学生提出个别教师形象的问题,这不仅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素质问题,更体现学校对教师监管不力,虽然只是个别同学反应的个别现象,但也应当引起注意教师和学校的重视。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进建议

1.营造积极氛围,提升学习风气,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

结合调查结果来看,相对态度明确的学生来说占大多数的“中间派”学生更容易受外界影响转变学习态度。改变学生学习现状可以以这部分学生为首要切入口,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整体学习风气,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学生生理发育来看,正处在青春期萌芽阶段的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关注,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点,把握学生渴望被认可的心态,利用学生自我展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

2.开发校本教材,提供分层化的学习资源,降低理论学习难度

教材的较低使用率情况说明学生偶尔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教材,课堂上的实际教学内容与教材并不完全贴合,学校和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当前一线教学需求,开发符合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学生需要的是能够与自己学习能力相匹配的资源,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教育技术素养水平学生之间需求的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提供学习资源。在保证整体内容和难度不改变情况下,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的接受水平对理论部分进行调整,或多联系实际举例分析,使其通俗化容易被学生掌握。

3.校方应提高重视加强管理,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

学校应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整体重视程度,加强对课程相关人员的管理规范。结合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学习进度,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也很有必要”。但作为一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如今,本身的教育技术素养也应与时俱进。建议请教育技术学相关专业教师对其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或者在招聘新教师时,考虑招聘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任教。

4.改善教学环境,引进新型设备

学校应该适时对教学环境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更新,应加大加快网络信息环境的建设进程,使学生能用上新型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比如引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触摸屏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当前在幼儿园的应用非常广泛,且触摸屏电脑在学生实习的各中小学基本已经普及,学生作为这些器材未来的使用者应该在上岗之前接受系统的培训。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结构,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优化当前的教学结构,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地安排教学的内容。比如,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多提供针对小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增加现在各幼儿园普遍使用的电子白板内容。同时教师也应注意课程的整体结构性,至少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涵,能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基本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将课程定位于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而不仅仅是对于理论的掌握和技术的使用[2]。

教师可以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选择更优的教学内容,比如,视频编辑软件。学生学习软件的目的在于能够制作基本的相册和教学视频,只需要学会简单的操作即可,现在网络上的视频编辑软件有很多种,功能性越来越强大。教师可以将绘声绘影软件的教学替换为其他软件,比如“爱剪辑”这种易上手,操作简单的软件。

2.丰富教学方法,助力师范生角色转变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在原有的教师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的基础上,还应该增添其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丰富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直接传授,而是以任务的方式下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探索,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让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适应教学岗位,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师将教材上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比如第一章第二节“教育技术发展简史”部分,可以将上课用的演示文稿提供给学生,将“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和“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每个分为两部分,全班分成四组准备讲解,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教学。学生需要自主完成教学设计,整个过程中,师生角色互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