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图析学研究方法对我国护理研究的启示
2023-01-18曾旭东李明今
曾旭东,李明今
现象图析学(phenomenography),国内学者又译作“现象描述分析学”,是瑞典学者Ference Marton[1]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为解决教育领域特定研究问题的质性研究方法。其独特二阶研究视角、完善的理论基础以及对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2-3],使其流行于欧洲、澳洲等地。国内学者最早在2000年发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释[4],该方法引入国内后开展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现象图析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1.1 现象图析学的概念 现象图析学旨在描述人们体验、感知和理解周围世界的各个方面和现象的不同方式,找出人们对现象形成的各类有实质性差异的看法,即研究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各种观念(conception),它是对人们理解各种现象的不同方式以及这些方式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的实证研究[2-3]。例如用于探索学生以何种方式去理解开设的课程与所学的知识,以及如何理解学习,如何理解学习到知识的学习观[4-5]。
1.2 现象图析学的创立与发展历程 现象图析学的创立者们在早期对学生的学习研究中发现,让不同的学生阅读相同的文本,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到了解学生“如何理解”“为何这样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在教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为满足这些研究需求,现象图析学研究方法应运而生,其较为著名的研究成果则是方法创立者们探索总结出了学生“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两大学习方式,而关于这两大学习方式的研究至今仍然络绎不绝。
该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①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差异);②研究人们认识(经验)世界方式的差异;③形成人们解释经验世界的框架理论;④应用变异(易)理论描述课堂教学;⑤使用变异理论设计学习环境以促进学习的发生(每个阶段的命名国内学者翻译上略有差异)。国内学者认为还有第6个教育科学实证阶段,即获得教与学的群体对待教育内容的理解后,使用现象图析学的相关理论协助设计新式课堂。该方法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容并非相互取代的关系,它们各自在理解教育实在的研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3],为研究者从质性研究起步、构建理论框架、设计调查问卷乃至最后应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指明了道路。
2 现象图析学的理论基础
每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使用者都需要去了解它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此明晰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我们即将开展的研究是否切合,现象图析学也是如此。
2.1 本体论特征与基本观点 现象图析学秉持“非二元本体论”的立场看待观念(唯物论和唯心论则是二元对立的本体论)。其本体论的观点认为观念不是绝对的,是主客一体相互联系多元构成的,这种主客体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研究中应该关注人如何认识世界,而非单一的关注现象本身或体验现象的人,以及观念本身是否“真实”(观念的关系模型见图1)[6-7]。
图1 现象图析学中观念的关系模型
在不同的教育研究范式中,现象图析学符合解释主义范式,认为现实有多种多样的解释[8]。现象图析学的本体论观点:不同的个体与外部世界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理解现象的方式存在不同;个体理解现象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学习活动与对应的观念也将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归结到有限的类别中去[1,2,6,9-10]。
2.2 认识论特征与基本观点 认识论又称为知识观,即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而现象图析学关系模型中所指的“知识”也并非我们寻常所说的“客观知识”“权威性知识”或理性的产物,而是指人类通过思考外部现实创造而成的已有的观念体系,是人类思维和活动的产物,同样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变化[7,11-12]。
现象图析学的认识论指导我们通过何种方式去认识观念的本质。基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现象图析学将“描述”作为认识观念的主要方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在给定的样本中,人们可以用不同的途径体验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但有实质性区别的典型途径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每一种途径可以视为对应的一种观念,这些途径寓于对现象各种各样的描述中。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对同一现象的各种描述,进一步归结出有代表性的、有实质性区别的各种类型,可以获悉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各种观念[11]。发掘人们认识具体现实时使用的具有质的差异的理解方式,还可以此为基础对个体的思维方式进行评价、预测与修正[9,12]。
2.3 方法论特征与基本观点 方法论是具体研究流程中的一般性原则,影响着研究的信度。现象图析学方法论遵守质性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强调数据搜集时的探索性与数据分析时的情境性:①同一类行为背后可能蕴含着不同观念,而相同观念也可能产生不同行为,因此在访谈等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要对个体的观念进行探索性挖掘;②现象图析学认为对数据的分析不是测量而是发现,这种发现被重复的意义不大,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受访者各方面的特征,对数据材料进行情境性分析与系统整理。其他的学者就自己研究中的案例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案例进行比对,以此判断并确定哪些描述分类可以运用于他们的研究[7,13]。
3 现象图析学与现象学研究比较
从词源上看“phenomenography”一词包括phenomenon与graphy两个词根,可视为“对现象的描述”之意。该词最早用于区分心理病理学研究与其他的现象学(phenomenology),后来被用于为现象图析学正式命名,由此可见该方法在命名之初就有意将其与其他现象学进行区分,一如各个流派的现象学之间理论也不尽相同[1,7,14-15],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我们要在差异中去把握二者在护理教育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3.1 理论基础与研究视角不同 现象图析学研究和现象学研究在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就存在极大的不同。现象学研究要求人们对世界进行认识,以“回到事物本身”的态度从客观世界本身的一阶视角(first order perspective)出发,探求基本形态较为稳定的“先验体验”,着重于描述世界本身的样子,关注现象的本质[1,2,14-16],且认为世界“有一个唯一客观的真理或本质存在”。这与上文提到的现象图析学的理论基础就存在着出入,现象图析学研究并不关注现象的本质,它从人们对客观世界描述的二阶视角(second order perspective)出发,关注人们在本质上存在的不同观念[4,9]。
3.2 研究内容与适用范围不同 例如二者对“政治权利”体验的研究,现象学研究是针对现象本身,并给出一个定义,得出关于政治权力的本质;现象图析学研究则是了解人们对政治权利的各种观念,并将存在本质差异的观念进行分类,描述人们对政治权利的各种理解方式[2]。为了进一步明晰这种差异,国外有学者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方法对麻醉师的工作体验开展研究。利用现象图析学研究方法将麻醉师对工作的认识分为“监测和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领导手术室和团队”等4种不同的类别。通过现象学研究则揭示了麻醉师工作的本质,如观察病人身体情况、承担维持病人生命的责任,时刻保持警惕等。最后学者指出,现象图析学揭露的不同认识方式,可帮助学生在专业培训中获得更全面的看待工作的方式[17]。在实际的研究应用中,现象学研究适用于各个领域复杂现象的全面描述与探究。而如果人们所经历的现象有着较高的同质性,例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地点使用相同的教材,由相同的老师进行授课,那么要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是否存在差异,存在怎样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现象图析学则更胜一筹。
当然以上这些区分只是为了帮助研究者把握现象图析学的特点,众多学者也指出,两种研究方法、两类研究视角并非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二者都是基于生活世界的视角开展的研究,由本体论和认识论假设联系在一起,现象的现象图析学结果与现象学本质显然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有很多共同点和联系。
4 国内外现象图析学质性研究对我国护理教育研究的启示
4.1 了解学生对学科关键内容的理解方式 在国外的护理教育研究中,现象图析学用于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概念的理解方式和差异,为护理教育的开展与改进提供着力点[18]。例如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对无菌技术课程与知识内容的不同理解[19],对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观念与应对方式[20],对临床实习的不同看法[12],对信息素养的不同体验[21-22],乃至于对国际化概念的不同认识等[23]。以新近的关于实习护生对“康复”的理解研究为例,其中归纳出“学会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的描述类别赋予了康复工作新的含义,完善了以往临床中对康复局限性的看法,可以指导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康复教育,同时对促进护生的实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24]。
这些研究涵盖了护生从在校学习到临床实习的方方面面,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护生的学习观念,针对性地为护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促进和改善师生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4.2 帮助教师认识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在国内外一般教育领域的研究中,现象图析学同样被广泛用于描述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类观念,比如教师的知识观、学业评价观、教学观[25-27],甚至深入到教师关于“好课”或者某一教学方式的看法[28-29]。
在护理教育领域,有学者利用这一方法探究教师对于护生临床实习的观念,其中“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专业人士”“实习护生的从属地位和实习的临时性阻碍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发展”等观念可以为临床培训和政策制定提供新的思路[30]。除了传统的教师角色之外,还有学者围绕担任护生临床实习同伴学习小组的管理员的护士开展现象图析学研究,了解他们的角色观念,并得出了“教师、促进者、激励者和团队成员”4种不同的角色观念,为新的实习模式下临床带教护士拓宽了角色视野[31]。由此可见现象图析学对教师认识并反思与教学相关的各类观念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
4.3 为相关研究和干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在许多学位论文中,现象图析学还为相关研究和干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常见的类型有教师教学观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或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学者使用现象图析学方法解析人们对于某一教学现象存在的各类观念,然后利用所得研究结果指导问卷编制,为变量间的关系乃至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这本身也与前文提到的现象图析学的发展阶段相吻合。
4.4 运用于揭示人们对疾病、对护理专业的理解方式 在国外现象图析学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与卫生保健领域,用于探寻病人与家属理解疾病的不同方式,例如对弱视的概念与治疗[9];用于研究医务人员以何种方式看待自己的工作,以及疾病的治疗,例如哮喘等疾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护理等[10];甚至可用于对比患方和医务人员对疾病与治疗理解的不同,例如脑卒中等[32]。在最新的文献中,有学者使用现象图析学方法研究了外科护士对病人出院谈话的观点,并得出了“不属于优先级的护理工作”“需要结合具体的护理情景”“对护理程序和护理质量带来提升”3个描述类别的观念,了解护士们观念的同时,也为该项措施的改进与具体落实提供了依据[33]。在临床护理研究中,现象图析学方法可用于区分不同病人疾病体验和需求的差异,这种差异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还可用于探讨人们对护理工作方方面面的观念,为提升改进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帮助[12]。这些研究对于促进医患沟通、跨专业护理协作、医疗保健、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都有重要意义。
5 总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有深度地去学习借鉴和引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护理教育与研究工作的必然要求。护理教育工作者们也需要一套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与学双方的各种观念,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差异,指导设计教学环境与新式课堂,而现象图析学无疑是符合这些要求较佳的研究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护理领域的研究文献中并未发现有学者明确提出使用了现象图析学的研究方法或对其进行论述,甚至在我们的《护理学研究方法》等相关教材中也未见提及,仅能在部分护理专业现象学研究论文中可以捕捉到一些现象图析学方法的影子。例如对护生参加《涉外护理概况》课程的体验研究中,其提炼出的“专业认知的深化”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两大主题实则可以看作是护生对这一课程的不同观念[34];在癫痫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现象学研究中,提炼的“学习从积极的方面看待问题”主题下属的“接受现实”“角色适应”“珍惜拥有”等子主题,同样是对受访者描述的观念进行的类别划分[35]。相似的情况还存在于其他同类的文献中。出现这种情况究竟是现象学与现象图析学的相似特性导致的,还是学者们在参考外文文献时受翻译能力限制未能充分认识到现象图析学方法所造成的,未有明确的证据之前,我们则不得而知。
诚然,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引进、掌握和应用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但也正说明该领域尚有大量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希望在未来国内的护理研究工作者能将这一研究方法运用到科研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