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舍离:释放人才潜能的第一要务

2023-01-18柏奕晗

人力资源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主管规范成本

文/柏奕晗

在《管理的实践》中,德鲁克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位聪明的主管有一次告诉我,他只想让领班做好几件事情:保持部门和机器一尘不染,总是在3 天前就把该做的工作规划好,确保工厂拥有最新的设备,以及适时更换老旧的工具。除此之外,其他什么事都不必管。

他的继任者引进了一大堆人事管理的技巧和花招,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来筛选领班、训练领班,向他们发表一堆关于人际关系的讲话。然而,却从来无法追上前任所创下的生产纪录。”

德鲁克总结道:管理能力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管理者是否有能力让员工在干扰最小的情况下,发挥工作最大的效益。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启发:日常工作当中,许多事务根本没有必要,但却占用了员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员工造成干扰,不仅拉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组织成本。个人想要生活过得简单清爽,需要断舍离;组织想要轻装前行,也需要断舍离。

形形色色的工作干扰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兼网球教练蒂莫西·高威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高威方程式”:绩效=潜能-干扰。虽然高威本人认为克服内在障碍很重要,但是来自组织中的外部干扰同样不可小觑。工作中的干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五花八门的“作业”

不只学生有课后作业,组织内的员工领的“作业”其实也有很多,比如:

“领导要我写份门店运营规划,既要重点分析当前门店的经营问题,又要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且最好不给公司增加成本负担。我要是能写好,我就不在门店干了,直接去做运营总监算了……其实是他自己需要向上汇报。”

“我手头工作一大堆,但公司搞了一个培训项目,每人必须上交一篇读书笔记,还要我们分享学习笔记,但我的书连封皮都还没拆,谁先给我分享一下?这还没完呢,还有一个小组讨论、一份个人收获总结……”

“公司组织申报什么补贴,需要我们到总部去‘摆拍’,一来一回至少半天时间没了,还要参与线上课程学习,虽然放在那里播放就行,但是也很耽误时间……”

“月底特别头疼,各种数据都要统计,有的表格是按照产品分类的,有的是当月当周的,有的是滚动统计的,反正各种维度都有……万一哪个数据没对上,还要从头核对、一项一项检查。”

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来自组织各部门布置的“作业”真的令人眼花缭乱。

●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

丽思卡尔顿酒店创始人霍斯特·舒尔茨曾经吐槽:“假如某一天组织内出了件坏事,经理就会定下一条规章,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下个月又出了另一件事,又要订下另一条规章。很快,你的规章手册就得有400 页那么厚。这便是所谓的官僚主义。人们都担心会违反规章制度,组织的发展就会变慢,大家的创造力也就此消失。”

阿里巴巴前CEO 卫哲举过一个“加班吃饭报批”的例子:“在阿里加班,可以再吃一顿晚饭。当时,一顿晚饭公司出15 块钱,一年大约250 个工作日,要吃掉差不多两千多万加班费。最早的管理办法很简单,员工提申请,主管批准。主管批准加班,撕张券给你,六点钟开饭,你就去吃饭。这个制度,很多人觉得很正常,用了很多年。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个制度是不是真的好?

第一,谁也没有规定工作到几点以后是加班。所以确实有一批人,申请加班,六点钟吃饭,吃完以后,六点半加班到七点钟走了。公司也没有什么制度说这不可以。

第二,我们从来没有去想,每天五六千人提加班申请,主管批准,发餐券,这个动作花了多少时间,花了多少钱。好像这是不花钱的。实际上你想想看,每天五六千人写加班申请,还得写清理由:某某项目加班。主管看一眼、批准,还得撕一张券给你……计算一下,二百多个工作日,每天五六千人申请,主管批准发券,这事值不值一百万?中间消耗掉的人工,消耗掉的效率何止一百万。你的公司,你的组织,有没有这样的制度?这是愚蠢的制度,官僚就是这么来的,组织的效率就是这么下降的。”

奈飞前首席人力资源官帕蒂·麦考德曾以玩笑的语气吐槽烦冗的规章制度:“我们没有服装政策,但没有人赤身裸体来上班。”如果只是为了管理一两个人或个别现象,就专门制定一项制度并要求全员推广,管理成本就会变得很高,很不划算。

●添乱的工作指导

曾经看过网友吐槽:“领导才是我完成工作的最大阻碍。”“无论你是做一张海报,还是写一段文案,或者排版一篇微信文章,领导都会用他专属的审美要求你修改颜色、字体、大小、措辞……当作品最后被客户批得一文不值的时候,他又面无愧色地让你按照客户的要求从头到尾改一遍。”

“小企业领导普遍患有开会癌,他们把头脑风暴当作灵丹妙药,在任何走投无路的时候都要召集所有人一起沉思、争辩、写黑板、列重点、找灵感、看手机、放视频……最后在没有达成任何共识的情况下各自百度搜索,点一份外卖继续加班。”

有一句到处都躲不掉的领导经典问句:“是谁让你们这么干的?”对应的是令人尴尬的回答:“是你啊……”

减少干扰,释放员工潜能

想要解决人效问题,管理者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还需要做些什么”“再加强些什么”,尤其是付出许多努力却没有得到预期结果时,我们就会陷入焦虑,频繁尝试新的举措,最终却落得一地鸡毛。其实,这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换种思路,不要想着再多做些什么,而是要努力减少干扰,多做不如少做。

●了解在工作中存在哪些干扰

想要减少干扰,首先需要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哪些干扰。

比如,近期谷歌开启了一个名为“简单冲刺(Simplicity Sprint)”的计划。据报道,谷歌公司想要从员工手中收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产能和工作效率”的想法,包括三个问题:什么可以帮助你以更高的效率为用户和客户服务?怎样可以让我们减少障碍,更快地获得进展?怎样可以让我们减少时间的浪费,更专注在创业和成长这件事上?

2013 年,纳德拉开始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他花了数月时间,和数百名来自公司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员工直接交谈,还请助理帮忙收集了数百名员工的代表性意见。纳德拉发现,员工怀着伟大的梦想来到微软,但每天真正需要面对的却是“处理与高级管理层的关系”“执行繁杂冗余的程序”“会议中无休止的争吵”,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干扰。

●权衡某项举措的成本与收益

“成本收益平衡”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原则,在理性人假设中,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会采取行动,但我们往往为了得到一星半点的个人收益,却让整个组织付出巨大的成本。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可以应用成本收益原则权衡一下。

迈克尔·多伊尔和大卫·斯特劳斯在他们合著的《开会的革命》中曾做过一项统计:在职业生涯中,普通职员起码有9000 小时用来开会,约375 天,也就是说,差不多整整一年被用于开会;有人列出公式,会议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 倍×2 倍×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在TED 演讲《让“偷走”你时间的人滚蛋》中,主讲人曾做过统计,近34%的会议最终都是浪费时间。

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提倡“人越少越好,会越短越好”;但是有些公司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共同诵读开会宣言、进入主题之前聊聊家常,寒暄一会儿,这会占用会议时间。有些公司比较务实,会议开始采取开放形式,员工可以根据兴趣申请列席,或是观看直播,这会扩大会议规模。虽然这些措施都要付出额外成本,但是可能会让议程推进更加顺利,或是减少组织里的信息差。

再比如,为了缩短组织内的信息传递时间,战略与组织发展专家陶慧刚强调:“在高效组织里,信息处理一定要有规范和工具……总结为五条工作规范,分别为PDCA、线上操作规范、撰写规范、协作规范及反馈规范,并有相应的工具支撑。”

虽然学习这些规范会给组织增加许多成本,甚至让员工觉得“至于吗?没必要”,但是对于整个组织来说,如果大家都能按照统一、高效的规范行事,将会节省更多成本。

●建立市场化的减负机制

组织内部往往缺乏市场机制。所谓市场机制,就是经由多方平等博弈,产生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的结论,而非一人独断,因为我们总是站在自身角度考虑问题,这就容易损人利己,最终给整个组织带来损害。比如今年6 月,微博爆料,山西一位医院领导晚上开会,开篇废话连篇,什么今天刚从哪来,明天要到哪去,希望大家理解自己为啥端了一杯热水,等等。领导的权力欲望虽然得到满足,但却害得大家不能早点休息。“晚上开会”这个决定,就是医院领导自己做出的,不是由主管、员工共同定下来的,员工的真实想法根本没有得到表达。

所谓市场化的减负机制,就是要让大家共同决定,组织里面哪些事情没有必要,可以减掉;即使员工不能参与最终决策,也要让大家充分表达意见,这样彼此才能换位思考、加深理解,决策者才能站在组织角度进行权衡。

著名建筑师米斯·凡德洛主张“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管理也是一样,既然绩效是潜能去除干扰后的结果,那么如果潜能不好提升,我们就努力减少干扰。

猜你喜欢

主管规范成本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来稿规范
梦想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