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策略考量*

2023-01-18周振江石义寿王世豪朱婧

广东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创走廊粤港澳

文/周振江 石义寿 王世豪 朱婧

0 引言

“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以下简称“科创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平台和引领性工程,对于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都具有重大意义。《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并依托重点创新平台打造“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进一步指明了建设的方向。

1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逐步成为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

1.1 “两点两廊”空间格局逐步形成

科创走廊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以沿线的科技(学)城、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为抓手,形成“串珠成链”发展态势,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珠三角地区在东西两侧分别形成了“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以深圳河套、珠海横琴为两点牵引,布局建设了26个重点创新平台,成为各地汇聚创新资源、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

1.2 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起步成势

依托集聚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实验室、高校等,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知识生产、技术商业化和创新扩散,是科技创新走廊不断提升创新支撑力的主要路径。广东省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如散裂中子源、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等实现有效运作或加快建设,布局建设了9家省实验室和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1.3 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

广东省在推动科创走廊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各类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强化对产业的技术供给,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截至2021年,科创走廊内有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过5.7万家,数量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95%,支撑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利用国家大院大所资源建设了27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21家,占全省新型研发机构总数的80%以上,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1.4 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科创走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孵化器、高新区、自创区、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资源集聚与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深化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科创走廊珠三角地区共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017家、众创空间95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5家、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244家,数量分别占广东全省的92%和91%;建有国家高新区9家和省级高新区10家,深圳、广州高新区已进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行列;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23个。

1.5 高水平开放创新体系加快构建

科创走廊充分发挥港澳开放创新优势和珠三角产业创新优势,积极探索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初显成效,为国内国外双循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广东全省建设了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9家落户科创走廊内;建设具有港澳元素的孵化载体超过70家,为港澳青年到科创走廊内地区域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渠道;省科技计划项目实现向港澳开放,粤港、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持续实施,同时,协同港澳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2 进一步深化“五个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推进科创走廊建设应重点以创新基础好的区域打造核心战略平台,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两廊,着力探索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自由高效流动的政策举措,将科创走廊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

2.1 聚焦重点区域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出新出彩,强化两大核心城市的创新引领功能。广州、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集聚了广东省80%以上的高水平大学、近60%的高新技术企业、40%以上的新型研发机构,是广东创新资源最集聚、最活跃的区域。进一步厚植科创走廊创新发展优势,以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前沿技术开发能力、产业创新引领能力为重点,强化广州、深圳的创新中心城市功能,打造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创新极。一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挥深圳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重点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全力提升科技创新功能,打造科技创新强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充分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不断强化“广深”双核联动。

2.2 聚焦重点平台

加快推进“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廊建设,“串珠成链”构建湾区“创新脊梁”。着力围绕重点创新平台,打造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积极发挥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等科创走廊沿线核心城市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高新区、深圳坂雪岗科技城、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空港新城、东莞中子科学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东莞滨海湾新区、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等重点创新平台,协同香港优势资源,打造“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地区创新发展。以广州、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珠海等城市为核心,加快推进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佛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中山翠亨新区、大广海湾经济区、肇庆新区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对澳创新合作,打造“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引领带动粤西地区创新发展。通过“广深港”“广珠澳”两廊建设,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骨架。

2.3 聚焦重点企业

构建大中小科技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在科创走廊区域巩固壮大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发展提升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使创新型企业成为培育“参天大树”的沃土,推动若干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完善科技金融、创业辅导、中试检测、管理咨询等服务,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引进一批在行业中有颠覆式创新或技术密集型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储备一批未来型企业。培育和发展平台类龙头企业,支持以头部企业为核心,构建融合创新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同基金等主体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加速产业链上各类主体广泛链接和跨界创新,形成垂直细分产业共同体。依托科创走廊周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围绕生物医药与健康、区块链、量子信息、新材料、激光与增材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建设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2.4 聚焦关键环节

依托重点区域率先探索、先行先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发展。突破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制度障碍,形成开放、共享的创新型经济带是科创走廊建设的关键内容。目前全面推行体制机制创新尚存在一定困难,可将政策探索落到具体的点上,重点借助深圳前海、河套,珠海横琴等平台,率先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在相关政策成熟后,再进行示范推广。例如,在深圳河套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国家批复的首批五条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实施,持续开展要素流动、财税政策、创业、产业监管、科技法制等创新试点。结合香港前沿科研资源、高素质人才和深圳的产业孵化、政策支持等优势,推动深港两地积极互动,引入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和金融科技等前沿科研领域项目和顶级专家学者资源,推动香港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入驻合作区。在珠海横琴依托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重点开展财税政策、中医医疗职业人员资格准入、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中医药标准和国际化等创新试点。以粤澳合作产业园为抓手,推动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探索实施“澳门资源+横琴空间+开放人才+政策支撑+成果共享”等多元合作模式。推动澳门大学科研成果开发与转化,与澳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一批研发服务平台,完善跨境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机制。

2.5 聚焦开放创新

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提升科创走廊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科创走廊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科创走廊不断提升开放创新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广泛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在区域创新合作方面,发挥香港-深圳、澳门-珠海、广州-佛山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港深、澳珠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辐射带动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重要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增强综合实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在辐射粤东西北和泛珠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加快科创走廊内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等参与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创新平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共建。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辐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在提升全球创新竞争力方面,推动走廊对标全球最优,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科创走廊内高校、科研机构、前海、河套企业在世界上其他创新型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创新人才密集区设立研发机构、孵化基地等,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

猜你喜欢

科创走廊粤港澳
神奇的走廊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走廊上的时光
编读往来
走廊上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