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声音

2023-01-18

广东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技园孵化器印发

国家层面

2018年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和教育部印发《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 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20号),提出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2018年12月14日,科技部印发《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国科发区〔2018〕300号),提出孵化器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打造专业化创业导师队伍,为在孵企业提供精准化、高质量的创业服务,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推动留学人员、科研人员及大学生创业就业。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在珠三角九市建设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珠三角九市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2019年4月3日,科技部和教育部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国科发区〔2019〕117号),从总则、功能定位、认定条件、认定程序、运行管理等层面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出了要求。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21年3月1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推动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

地方层面

2021年1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服务能力,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的联动融合,依托高校优势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学科技园示范园。

2021年3月2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津政发〔2021〕9号),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布局、主要任务等方面对推进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1年6月1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政发〔2021〕17号),提出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争取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浙江布点;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引进培育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实施新型科研组织“新锐计划”;完善重大科研设施布局,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

2021年9月6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推动高新区争先进位。深入推进“百城百园”行动,组织实施一批“百城百园”行动项目,加快推动更多重大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支持高新区建立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机制,培育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支持高新区构建完善“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全链条式孵化服务体系,推动国家高新区和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建设大学科技园。发挥省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等作用,深化实施科技服务进园区等行动。

2021年11月3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等创新主体新建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新模式。完善创业孵化支持政策,对孵化器实施分类指导、运行评估和动态管理,支持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建设科研开发、检验检测等专业平台,提升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服务能力。提升大学科技园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带动高校科技成果溢出落地转化。

2022年1月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发〔2022〕3号),提出加速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培育科技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为导向,在全市加快打造布局科学、特色鲜明、整体协同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检验检测、中试熟化、技术转移等专业服务平台,打造满足企业成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创造空间载体,加强与各类创新园区对接,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孵化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企业。

广东层面

2018年12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鼓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加快建设省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支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强科研用地保障、持续加大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等12条科技创新促进政策。

2019年3月22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指引》(粤科政字〔2019〕61号),围绕“科创12条”的指示要求,从政策内容、政策解读、适用对象、实施要点、组织实施单位、实施时间、参考流程图等层面提出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指引。

2020年4月17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实施办法》(粤科高字〔2020〕110号),围绕总则、建设与提升、管理与发展等方面,对规范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升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0年5月6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印发《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粤科高字〔2020〕114号),从总则、广东省众创空间认定条件、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条件、广东省科技企业加速器认定条件、国际化、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认定条件、申报和管理、提升与发展等层面,对进一步规范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管理提出要求。

2021年9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粤府〔2021〕62号),提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建设大科学装置群,优化完善实验室布局,打造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研究型高校,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学研究体系。

地市层面

2019年7月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深府〔2019〕1号),推出深圳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举措,通过新设、整合、拓展、优化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一类科研资金、五大专项、二十四个类别”科技计划体系,实现“体系架构市场化、关键环节国际化、政府布局主动化、高校支持稳定化、人才支持梯度化、深港澳合作紧密化、国际交流全面化”,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4月2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穗府〔2021〕7号),提出加快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采取校企联盟等形式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创新合作,推进环五山、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共建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2021年12月25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珠海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珠府〔2021〕86号),提出加强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园区,以规划建设暨南大学科技园区为试点,推动在珠高校整合校区及周边用地,打造成为科教智力资源和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的园区载体,促进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服务本地创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月17日,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肇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肇府〔2022〕1号),提出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外地孵化机构在肇庆市建设孵化器或分支机构,鼓励本地龙头骨干企业自建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孵化器。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提升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创业孵化、集聚资源、培育人才和协同创新等核心功能,激发高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22年1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穗府办〔2022〕1号),提出依托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加快推动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国家大学科技产业园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完善从科研、孵化到产业化的产学研全链条。整合高校实验室资源,建立校地协同创新机制。高品质规划建设莲花湾片区,打造以人工智能、新能源、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创意为主的新经济产业体系,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研发、5G应用测试、AI场景创新孵化等领域,建立更具弹性和包容的产业创新生态。

2022年3月28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东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东府办〔2022〕17号),提出强化滨海湾新区与港澳的科技创新合作,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引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与项目。破除莞港澳间创新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强化与港澳高端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设滨海湾新区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支持滨海湾高新区建设大湾区大学科技园,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招引集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创新人才、产业资源,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枢纽。

猜你喜欢

科技园孵化器印发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