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分类管理探讨

2023-01-18龙云凤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成果机构

郑 茜,龙云凤,翁 毅

(1.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广东 广州,510520;2.北京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3.广东财经大学,广东 广州 510320)

新型研发机构是近年来在广东自由市场环境下成长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业态,具有建设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等鲜明特征,这些机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往往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一个或多个领域有显著优势[1-2]。新型研发机构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物,组建模式多元、治理机制高效、创新绩效明显,能高效发挥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功能,将知识创新和产品创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创新链,是科技和经济之间的“粘合剂”[3-4]。随着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发展,新涌现出的机构在人才引进和培育、前沿技术研究、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设主体更加多元,体制机制创新更加多样,成果转化模式更加高效,承担的经济社会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对学术界关于新型研发机构分类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从功能角度提出新的分类标准,最后提出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1 新型研发机构分类的相关理论

1.1 基于边界组织理论的分类

许可和肖冰(2021)[5]基于边界组织的基础理论,构建了全新的研发机构分类体系,从科技成果转化角度,将研发机构划分为靠近科学边界的成果转化办公室模式、靠近市场边界的资源整合模式、介于边界之间的服务型中介模式3种。科学边界模式对研发机构科技成果情况非常了解,与研究人员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对市场信息了解有限[6]。市场边界模式主要由企业或者地方政府针对自身需求成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发团队,所进行的研究多为需求导向或产品导向。介于边界之间模式主要是服务类中介、平台等类型的机构,通常利用市场机制,为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处于科学与市场界域之间,距两侧边界都有较远距离。该理论基于边界组织的特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特征,构建了社会贡献属性、交互属性、专业化属性3个维度的案例分析框架,从分析方法角度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类研究。

1.2 基于布什线性模型的分类

布什 (Vannevar Bush)[9]在《科学:无止境的前沿》报告中提出描述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关系的“创新线性模型”,用以描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生产等之间的关系。王勇和王蒲生(2014)[10]在科研因素基础上增加创业因素,把科研机构的象限转化成新型科研机构模型,横纵坐标分别表示创业和科研能力的强弱,整个象限斜向划分为4个部分,从左至右依次形成与科技相关的4种机构:纯科研机构、研发型新型科研机构、创业新型科研机构和纯创业机构。其中新型科研机构不属于纯科研机构,可以分为研发型新型科研机构和创业新型科研机构。研发型新型科研机构以科研为核心竞争力,这类机构的优势在于研发能力,科研能力是这类科研机构的核心能力和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11]。创业新型科研机构拥有自有科技或移植的研发成果,以及管理经验、市场资金、社会资本等。

1.3 基于巴斯德象限取向模型的分类

吴卫和银路(2016)[7]认为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应用目标和实现过程不断延伸和扩展,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组织的出现导致以追求知识和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司托克斯二维象限模型在应用中面临挑战。因此,他们引入产业转化目标维度,提出以科研活动和产业转化活动为目的的新型研发机构巴斯德象限取向模型。将新型研发机构分为竞争前技术研发机构、技术服务型研发机构、创业孵化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型研发机构等4类。陈红喜等[8]指出,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理念、目标定位、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超越了巴斯德象限的认知维度,对于巴斯德象限的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创新目标的维度, 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新巴斯德象限模型,将新型研发机构分为基础科学研究机构、技术科学研究机构、工程技术研究机构及经验整理与技能培训机构等4类。

2 基于功能视角的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分类

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独特的组织特征,能打破“传统”组织身份,突破地域限制,采用市场化管理方式,在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根据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链中承担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2.1 源头创新型

源头创新性新型研发机构在某一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同行业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在实际运营中,该类型机构一般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走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老路,从创建开始就大胆开辟新的技术领域,应用新的技术手段,致力于国际新型尖端科技研发,推动行业和产业变革。例如,成立于1999年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依托产学研一体创新模式引领基因组学的发展,在基因测序、重大疾病组学、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新技术,依托这些技术开展商业基因检测服务,又以检测服务支撑原创性研发活动开展。华大基因构建了“总公司+研究院+国家基因库+3家产业化公司”的组织架构,开辟了“以研养商、以商促研”的循环发展之路。其中,个人基因组检测服务成为华大基因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种监测平台为地方科技创新发展做出较大贡献[12]。

2.2 成果转化型

成果转化型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成果转化,通过场景创新,推动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这种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特征:一是大多全职人员以市场开发为主,是技术、市场、客户、产品等领域的专家,掌握产业链的所有技能;二是虽然具有一定的研发功能,但研发活动并不以科研为主要目的,具备较强的市场驱动特征;三是能产生引领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加速知识价值的识别和转化。成果转化效率高是这类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特征,它们能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导入和产业化等创新链条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成果高效转化。这类新型研发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能够集聚各方资源,从而让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各项功能协调运作,实现从创新理念-产品-市场的快速、顺畅转化,产出高新技术和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活力与效率[8]。如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10月,是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国科学院平台型技术转移中心,能构建产业技术联盟,推动科技成果到企业落地转化。

2.3 创业孵化型

创业孵化型新型研发机构也被称为“创业型科研机构”,这类型机构依托产业基金,以创业孵化为主要方向,以孵化企业、所企合作和衍生企业的创业方式直接推进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创业的结合,借助创新而创业,通过创业而实现创新。新型研发机构以技术成果为纽带,有效联合多方资金和团队,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开展企业孵化育成。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特殊经济组织,弥补了创新价值生态中的薄弱环节,促进知识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向识别”及相互转化,将创新与创业有机联系,推动创新价值链形成,带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投入,推动形成创新生态。例如,深港产学研基地以创新服务为宗旨,依托产业发展中心,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吸引了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大批科技成果来深圳转化,在集成电路、数字媒体、数字城市和社区管理、智能语音、污水处理、高分子材料等多个领域,先后发起创办了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股份公司、广东高清视信科技公司、微网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北科瑞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2.4 技术服务型

技术服务型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是依托自身研发能力和仪器设备,为社会提供各类研发服务、技术服务的新型研发组织。这类型机构在创新集群形成中可以提供资源共享、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广、人才培训与交流等服务,可促进知识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型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服务领域为国家重点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支撑产业发展。如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以创新设计为切入点,与海尔、美的、老板、无限极、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大型企业及科研院校建立广泛合作,提供技艺融合创新设计开发、3D打印、资源整合等服务内容,为企业提供从产品外观、结构到产品性能的全流程技术服务。

2.5 科教并重型

科教并重型新型研发机构把教育与科研融合在一起,既从事高端人才教育,又从事研发工作,采用科研、教育、产业、资本构成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这类型机构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深度,探索出多专业融合、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驱动教学及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等新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快速学习新事物、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采用基于项目和课题学习的办学模式,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四方合作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致力培养机器人和高端装备技术工程师、技术管理领军人才等。在人才成长阶段,注重技术实现和成果转化,由创业导师带领创业者到世界各地参观访问世界一流企业、企业家和投资人,确立创业者的世界格局;帮助创业者了解行业现状和企业需求,从而确立创业企业的产品定位。

3 对策及建议

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管理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分类管理。依托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促进中心,建立样本分析数据库,按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主体、发展阶段、研发特性、功能定位设置新型研发机构分类制度。按照分类指导思想要求,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导不同类别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设置不同的考核任务和要求。根据新型研发机构的性质和作用,不断完善评价指标,更加侧重科研和产业化能力。新型研发机构评价体系需要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结合,选择合适的指标数据类型。根据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特征,对不同类型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施策和分类评估,提高政策精准度和实施绩效。

第二,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由于新型研发机构在法人地位、发展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评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评价标准。对从事基础研究的新型研发机构,要围绕论文发表数量、刊物级别,课题的数量、级别、经费,以及基础科研成果等进行评价;对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则要根据成果转化的数量、成果转化率、新产品销售额等指标进行评价;对于从事基础研究、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活动的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则要根据其具体从事的业务确定评价指标。

第三,优化新型研发机构评审与评估机制。根据当前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新需求,调整现阶段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主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分类认定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评估指标体系。从优质创新资源、原始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型企业孵化能力、对产业推动力度等角度,重点突出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作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创新,公平、公正和科学有效评价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对标国际先进研发机构,重点发展一批标杆型和引领型新型研发机构。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成果机构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验收成果
逆行者的武汉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