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探究

2023-01-18田穗梓杜逸涵张筠悦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社科类公共服务社团

田穗梓,杜逸涵,张筠悦

(1.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化,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但某些社会领域管理仍需加强,成为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多元主体进行社会事务管理的现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我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简称社科类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完成党的十九大确定目标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社科类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正确把握有利于增强社科类社团服务能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社科类社团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系统解构

1.1 社科研究能力

社科类社团是我国社科领域的专业化组织,有着丰富的人才和学术资源,其最主要的公共服务能力之一就是社会科学研究能力。社科类社团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在组织层面形成了人才聚集,同时在协调资源方面社科类社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社科工作者可利用社团平台开展研究,运用社团组织的规模资源优势,更高效地整合学术资源。此外,社科类社团所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也是社科理论研究成果的直接来源,推动了社科领域研究的创新发展。

1.2 文化传播能力

文化传播能力是文化产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视角来看,目前社科类社团已经成为倡导社会主流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并没有彻底分离,因此社科类社团在进行学术研究、理论创新、价值挖掘的同时也发掘和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社科类社团通过专题宣讲、学术论坛、论文发表、网络普及等形式阐释社科理论、宣传政策形势,不断提升公民社会科学素养。从全球视野来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的交流和传递也越来越频繁,社科类社团能够利用自身资源链接打开中外文化传播的通道,推动优秀文化的输入与输出。

1.3 价值塑造能力

社科类社团突出的意识形态性使其具有了塑造社会价值观念的功能,社团成员学术活动所产生的精神文化产品,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各界的进步思想与观念,同时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起引导作用。社科类社团通过政策建议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积极促进公众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意识形态发展。同时,社科类社团还通过开展面向公众的理论宣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群众的四个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主流价值观念。

1.4 社会政策协同能力

完整的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但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各社会群体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因此政府部门在出台有关政策法规时需要全面了解各群体的诉求,以实现社会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社科类社团因其学术性和专业性特征成为社会智库,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与政府部门相比,社科类社团专业化程度更高,通过开展相关活动能够有效地连接公众,掌握群众意见,从而形成集中的观点进行政策反馈。除此之外,社科类社团采用理论预设和实践检验等多种形式对有关政策加以研究与剖析,加强科学理论和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以理论研究指导社会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效果,推动决策的科学化。

1.5 资格评估认定能力

社科类社团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展社科领域相关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社科体系,以促进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因此社科类社团在学科评估方面具有专业优势。除此之外,高校及相关研究部门的社科类研究人员资格认定工作也是社科类社团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要求评定者具有权威、科学的学科认知,同时对学科发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社科类社团聚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增强了相关资格认定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2 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测评维度及影响因素

2.1 公共服务能力的测评维度

2.1.1 便利性

随着社会发展,社科类社团需要及时对公民多样的社会需求进行回应,使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公共服务。因此将公众易得性和服务多样性作为两个测评维度,可以对社科类社团提供公共服务的便利性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

2.1.2 参与性

公众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参与度是检验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维度。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一方面表现为对于社科类社团所提供服务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表现为公众参与到公共服务中的参与度。

2.1.3 实效性

社科类社团提供社会服务的实效性是其服务能力最直接的反映,实效性以公民的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社会公众作为服务客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满意程度是对社会服务主体最直观与高信度的反映,也是最为重要的评价维度。

2.1.4 吻合性

在评价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时,除了公众满意度外,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社会效益的创造以及与社会吻合的程度也是评价其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维度。对于社科类社团提供公共服务的吻合性测评,可以从对社会的贡献度以及自身组织声誉、社会信任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2 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

2.2.1 服务项目设计

服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社科类社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能被公众所用,可以有效地回应社会需要且能满足社会需要。首先,服务设计应有效运用多方资源。社科类社团需要注重自身资源的挖掘以及社会资源的运用,在充分了解资源可利用度与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使各方资源共同作用于公共服务中,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作用。其次,服务设计应有效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在项目整体设计过程中,社科类社团应该转变传统思维,对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义务有新的认识,转变传统“等、靠、要”思维,积极投身到公众需要的服务中。

2.2.2 公众导向

坚持公众导向,也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公共服务的对象主体为全体社会公民,因此不论是在服务设计、服务实施以及服务目标上都应坚持以公民为中心,以公民利益为公共服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进行服务的提供与优化。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即要求社科类社团成员在开展服务设计与工作策划时,要更加自觉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分析问题,着力破解关乎公众利益的问题,适应公众多样化服务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在此过程中,还应关注公众对于服务的评价,根据公众满意度,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为公众提供专业且有效的服务。

2.2.3 胜任特征

胜任特性是指能够把在工作中优异者和平庸者区别出来的个人行为特征。这些特征是社科类社团人员在完成与组织目标相应的社会服务中所拥有的才能与素养,主要分为认知框架、行为技巧、自我意识、性格特点与行为动机。由于社科类社团所进行的社会服务多是意识形态领域,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服务,因此社科类社团成员所拥有的素质就是与服务内容相匹配的专业知识系统,且在应对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资讯以支持组织的发展。

2.2.4 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任务完成的总量、品质、效率及其盈利程度,对社会团体来说其组织绩效不能单纯通过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而应重点从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入手。组织目标是社科类社团组织绩效中权重较大的指标,对组织绩效有着重要影响。首先,社科类社团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坚持公众导向,目标设定与计划实施必须围绕公众需要,保证组织目标不偏离,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有效创造社会效益;其次,由于社科类社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体现其效益,所以在组织目标设置中应兼顾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充分考虑在短期目标完成过程中实现长期目标量的累积,保证公共服务能力的发展性与适应性。

3 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3.1 内部建设路径

3.1.1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多元化监督

(1)探索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目前关于社团管理工作的有关立法尚不完善,尤其关于社科类社团的有关法律规范较少。因此需建立以同行评议为基础的行业评价体系,以专业视角和更符合社科类社团项目的评价内容,对社科类社团进行监督与测评。以同行评议为基础,可以在监督与评价的同时促进不同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推动社科类社团的发展。

(2)建立社团信息公开机制。社科类社团通过网站、新媒体等对自身资金、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成果与评估进行社会公开,保证社团非营利性的同时让公众对社团项目运营与服务全过程了解并进行监督。这样不仅可增强社团项目的公众效益与吸引力,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也可提升社团的公信力,促进社团发展。

(3)完善公众信息反馈平台。信息公开有助于社会力量对社团进行监督,但此过程只是单向信息流通,并不能形成社团与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因此社团在进行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应完善监督反馈平台,使社团在接受到社会监督意见之后,能够有效地作出反馈,避免因信息交流不对称而造成的误解。社科类社团应该建立咨询电话、网络反馈等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多元化反馈机制,也应加强和新闻媒体的交流与互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增强社会信任度。

3.1.2 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内部制约

首先,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与提升很大程度来源于组织内部的管理与建设。规范社科类社团的内部管理制度:①不断完善社团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架构、人才管理和交流体系以及财务、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等,使组织运行有章可循,服务规范有序;②社科类社团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克服传统社会组织结构中普遍存在的行政化倾向,提高公民意识,并充分发挥社会功能,确保各项服务能够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③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着力打造与企业责任和社会价值目标相符的社团文化,并发挥文化建设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增强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升社团的公共服务能力。

其次,在完善社科类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入监事制度,弥补监督参与度不足与监督力度不够的缺点,避免因信息披露不充分而导致监督缺位的问题,确保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提供的全过程被有效监督,形成强大的内部制约。完善内部监督体系,一方面可以对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制止与处罚,促进公共服务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制约理事会成员的权力,提升社团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

3.1.3 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人才配备

注重加强领导队伍能力建设。领导队伍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社团组织的建设:①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对领导班子的党性建设,确保社团组织建设和发展方向永远坚持正确的道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②不断提升领导队伍的管理能力,定期组织领导人员参加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教育培训,开展相关经验交流活动;③注重提升领导队伍的创新意识,不断创新服务方法与服务内容,积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能力提升与创新;④积极吸纳专业管理人员进入领导团队,目前的社科类社团由于其组织背景与特点,领导团队大多为社团的创始人,虽然他们都具备了较强的社科领域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但对社团的实际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因此通过引入专业人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领导团队的管理能力,使其更加专业化与科学化。

再次,注重社团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人才引进,通过与高校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挥其人力资源储备的功能,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加入社团工作,逐步完善社科类社团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为避免相关人才的非合理性流失,社科类社团还应利用平台的资源优势,采取承担重大课题评优表彰等方式,吸纳专家学者投入社团发展和组织建设。此外,社科类社团可以积极探索社会各界参与社团服务的渠道与方式,不断丰富社团人才队伍结构,既减轻了社科类社团的实际工作压力,又有助于促进社会参与度,增强社会认同。

3.2 外部推动路径

3.2.1 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发展与监督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规范社团发展。社会组织必须在法律约束下开展公共服务活动。现有针对社科类社团的法律尚不健全,依法管理无法有效落实。因此,出台关于社会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社科类社团的权力、责任及其重点服务范畴作出细化规范,以克服现阶段社会组织“重入门、轻管理”的缺陷,使社科类社团能够在法制环境下,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条例,加强监督。现有对于社会组织的监督方式多为年检制度,且监管力度不大,不利于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政府部门应完善全过程监督体系,对社科类社团从项目申报、服务提供以及结项效果等全过程进行监督,规范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行为的同时,保证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氛围。

3.2.2 丰富资金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1)给予税收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可以针对社科类社团进行减免所得税,缓解社科类社团的资金压力,同时充分调动社团参与公共服务活动的热情,鼓励社团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可针对向社科类社团捐款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减税支持,并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本进入社科类社团系统中。与政府资助不同,社会捐赠更具有普遍性,在推动社科类社团建设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从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增强地方财政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性领域的保障能力,形成合理的公共服务投入,并通过相应政策使资金向社科类社团倾斜。政府部门可依据社科类社团的服务能力水平、社会服务满意度和社团组织的运转绩效等综合指标,对服务能力较强,并能有效承担社会事务的社科类社团,进行更多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发掘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国家政策布局、业务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社科类社团,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和国家财政资金的激励功能,有效推动社会组织领域的良性竞争与发展。

(3)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已经成为社科类社团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政府除了可对服务给予不同形式的经费保障外,对在政府服务中所产生的成果也可以进行适当购买。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在咨询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学术报告、政策意见等进行奖励性购买,调动社团成员公共服务的参与热情,推动相关社科研究成果产出,促进政策建议优化,提升社科类社团研究能力。

3.2.3 提升社会地位,增进社会认同度

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社科类社团在各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社科类社团的定位,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社科类社团的组织建设能力,拓宽其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将更多社会事务交由社会组织去完成,充分发挥社科类社团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依托政府部门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政策咨询,推动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

4 结语

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和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社科类社团在社科研究、文化传播以及评估资格认定等公共服务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根据对其社会服务能力的分析,本文从便利性、参与性、实效性以及吻合性等四大维度,对社科类社团的公共服务能力展开测评,并认为社科类社团的服务设计、公众导向、胜任特征、组织绩效对其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从内部建设与外部推动两条路径,为提升社科类社团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对策建议。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社科联、社团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持续推动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社科类公共服务社团
缤纷社团
月度荐书单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论气象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
一束光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一束光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社科类专业开展研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