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雪健:不像演员的大演员

2023-01-17郭超

北京纪事 2023年1期
关键词:李雪健

郭超

前一段,李雪健罕见地出现在一部电影的首映礼上。这是他的儿子李亘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电影里的故事,与李雪健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故事与导演兼编剧李亘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父子情

当年,李雪健身患癌症,几年不能演出,妻子于海丹全力照顾。失去了收入的一家人只能靠积蓄生活。赴日本留学的李亘为不給家里增加负担,一边学习,一边靠打工来维持生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现实中的李亘气质极像的影片主人公李小李来到日本的一家中华料理店打工。在那个小餐馆里,发生了几个况味不尽相同的与离别有关的故事。

始终未出场的李小李的父母,让人很难不想起李雪健、于海丹伉俪来。

在影片中,李小李如此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父亲是病人,母亲是病人家属。熟悉李雪健的人自然懂得,这就是他们家那段艰难岁月的真实写照。

李小李形容父亲治病时的心理感受,用了一个比喻,感觉自己就像在饭店里被服务员狠狠摔在地上的活鱼,虽然没死,但内脏被摔烂了。

这个生动得近乎残忍的比喻,正是李雪健承受治疗痛苦时的真实心理感受。

李雪健透露,自己已经做好了出演的准备,但他始终没有等到导演李亘的邀约。

而李亘似乎继承了父亲的严谨作风。作为新手导演,他不想轻易惊动父亲。只有等自己也做好了准备,请父亲出山才有意义。

对儿子的这部处女作,李雪健似乎没有很宽容。第一次观看影片是在鼠年生日那天,李雪健抛出了“严厉的批评”,并拒绝接受儿子的这份生日礼物。李亘含着眼泪说出“祝爸爸生日快乐”,然后转身离开。在牛年的生日上,李雪健再次观看影片,才在心里表示认可,觉得李亘“可以当导演了”。

影片原来叫《渊野边》。许多李雪健的朋友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是在乙亥年末。

二十多年前因为一场大病,李雪健的生活节奏开始放慢,他逐渐静下心来学习写字画画,颇有艺术感觉的他很快就画出了自己的风格。

于是,每到农历新年前,亲朋好友总会如期收到他以当年生肖动物为主题作的画,同时配上带有几分俏皮意味的文字。可谓“文字、书法、绘画”俱佳,皆有李氏味道。

因为李雪健演戏拼命,经常被儿子反问,“又逞能了吧?”于是他将“逞能”作为笔名,书于书画作品的末尾。

2020年鼠年春节前,我有幸收到李雪健关于老鼠的几幅画作,上书三个字“渊野边”。开始,我以为那大概是出自《诗经》一类典籍的文字。后来我才恍悟,这是爱子情深的李雪健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亲朋好友间推荐李亘的新作。

很多人都是看着李雪健的作品成长起来或逐渐变老的。在李亘的处女作中,虽然可以看到李雪健故事的影子,但电影的故事风格和叙述技巧,似乎都迥异于人们熟悉的李雪健风格。不过,人们也许从中可以看到父子之间的某种传承。

那种相似不是表面上的。也许是在“用作品与观众交朋友”的精神追求上,他们之间有某种默契。

用作品与观众交朋友

“朋友”是解读李雪健与观众之间关系的一个密码。

熟悉李雪健的人,也许都知道,他在早年成名时自己设计了一个简约的名片,上面只有几个字:“您的朋友李雪健。”

那时的李雪健大概既不能书,又不能画,但他的名片设计得却很有个性,绝对不输那些有着书画设计的精品名片。

他的名片不是头衔职务的罗列,不是社会关系的展览,他的名片上展示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

可以试着为他的名片做一个小小的注解。他说“用作品与观众交朋友”,就绝不用走穴、炒作等手段与粉丝“拉关系”,不通过参加演唱会、文艺晚会、综艺节目等来与观众“混脸熟”。他甚至在大红大紫之时,“自绝于”所有广告之外。

很多人都对那个咽喉片的广告记忆犹新。那句“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当李雪健在《搭错车》中扮演了一个哑父之后,被一个记者拿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你是如何演的哑父呢?

现在想来,记者的提问应该没有什么恶意。这种提问,既给被采访者出了个难题,也给了他阐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的空间。我甚至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问题。

但李雪健的脸顿时红了,觉得真是丢人,简直是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从此立誓再也不接商业广告。

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咽喉片的广告让李雪健“吃了瘪”,才就此不再拍商业广告。但我觉得,不拍广告是他的性格使然。一个男明星在最具有商业价值的时期激流勇退,推掉所有商业广告,要经受住多大的诱惑,需要多大的勇气?

但对李雪健来说,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

他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他太爱惜自己的声誉了。简而言之,他太珍惜“用作品与观众交朋友”的机会了。如果有任何“戏外”的行为影响了他在“戏里”塑造的形象,他将二话不说把那个影响因素剔除掉。在他看来,商业广告就是这样的因素。

这就是“您的朋友李雪健”的来历。

不像演员的大演员

最近,当我又一次拜访李雪健和夫人于海丹时,这种朋友的感觉更加浓烈。确实,李雪健更像一个近在眼前的朋友,而不是远在天边的荧幕上的大明星。

生活中的李雪健,完全看不出一个大演员的样儿来。

如果你见惯了某些“美姿容”、着华服,举手投足皆有范儿的明星大腕儿,对李雪健朴素的衣着、家常的言行,或许会稍感“不适”。有不止一个记者曾表示,第一次看到李雪健时差点没有认出来。

听到这样的话,李雪健会泛起笑容。他所景仰的演员,石挥、蓝马、曹景阳,都属于“扔人堆里认不出来”,放舞台上光彩焕发的。用李雪健的话,就是要做“不像演员的大演员”。

人常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李雪健的衣服,则旧得合体,如它的主人一样,让人感到舒服、熨帖。李雪健念旧。虽一年左右才见一次,总共晤面不过三四次。见面时他依然热情如故友相逢。

与我尚有一段距离,笑容可掬的他就把胳膊肘抬了起来。当我们的小臂轻轻贴在一起的瞬间,因为时空造成的距离感仿佛顿时消失。这虽然只是疫情期间友人相见的一个小仪式,却充满了暖心之感。

从艺40多年来,李雪健一直深受媒体青睐和观众喜爱。但他“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李雪健不愿有事没事就在公众面前“露露脸”“亮个相”,尤其是在没有新戏的时候。他谦称,“我嘴笨,不会说话,我想说的话都在角色里。”

现在有的演员,鲜有立得住的作品,通过卖人设、做数据、炒CP等办法保持热度。有的演员,一旦有个角色受到观众喜爱,就开始吃老本,不断消费观众对角色的热情,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李雪健对此则有着清醒的认识,观众把对角色的感情寄托在演员身上,如果演员甘之如饴,就很难把自己跟角色分开,不利于再塑造新的角色。“我很尊重观众对角色的感情,我要把这份情领受下来,用到下一个戏里。有人说,演员不露面会让观众失望。我说不会,演员就是要不断用新的角色来报答观众的厚爱。”

始终记得要走“康庄大道”

30多年前的1990年,李雪健就凭借电视剧《渴望》和电影《焦裕禄》成为“国民级”明星。有人说,是《渴望》将电视剧与成语万人空巷连在一起。电影《焦裕禄》则塑造了至今最成功的英模典型之一。连老艺术家孙道临都写信向他道贺:“许久没有看到我们自己生产的这样大气磅礴之情流露的影片了。不久后,第二次看,有许多地方眼泪仍然禁不住要夺眶而出。”

李雪健一直珍藏着孙道临给自己的信。这里面不仅有老一辈艺术家对他的肯定和教诲,还藏着艺术成功的真谛。

李雪健之所以取得成功,孙道临认为,最重要的是“你用自己的一片诚心和整个灵魂统帅了你的设计和技巧。因此才能如此震撼人心,传达出这样一个纯净忘我的精神境界”。孙道临同时指出,“某些炫弄技巧、展示个人‘魅力’,以致扭曲自己生命的表演者”,看到李雪健在《焦裕禄》中的演出,应当会感到惭愧。他认为李雪健走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在这条康庄大道上,不会缺少同志和朋友。

30多年来,李雪健一直把孙道临的话铭记在心。始终记得要走“康庄大道”,尤其谨防做“炫弄技巧、展示个人‘魅力’的表演者”。

“我能力有大小,但是否尽力了,是一个态度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给了你机会,就要玩命。”李雪健为了演戏“玩命”,不是说说而已。这个“玩命”还得从他艺术人生萌芽阶段的一个故事说起。

回想艺术之路,李雪健心里充满感激。除了许多引领他走上艺术道路的影视界前辈和朋友,还有一位叫不上名字的大姐,让他难以忘怀。

那是他20岁左右,李雪健入伍当兵,在二炮下属某特种工程兵部队,驻地在大山里。一次,昆明军区杂技团来这里慰问演出,大家都像过节一样高兴。对于热爱文艺的李雪健来说更是兴奋不已。大家为演员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舞台。有一个高台车队的杂技,女演员在高空演出,因为风大, 不慎跌落,虽然有保险绳拦了一下,还是重重摔在地上。令人想不到的是,女演员起身后,没有听大家劝说去卫生站疗伤,而是漱漱口,继续上去表演。在观众目瞪口呆的表情中,女演员演完,坐上吉普车,在暮色中渐行渐远。

静默了许久,回过味来的观众爆发出持久热烈的掌声,许多人眼中都含着泪水。

这让青年李雪健大为震惊。他以前只知道演员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能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但这次他知道了一个演员的责任是什么,知道了什么是演员与粉丝之间最纯粹的关系。

從那之后,李雪健有机会去昆明时,总要去昆明国防文工团外面转转。这是粉丝追星的一种满足,也是他寻找从艺初心的一种行动。

猜你喜欢

李雪健
家庭教育,有时无情胜有情
李雪健的两次愧疚
殷桃:李雪健是我最牵挂的“艺父”
李雪健:希望观众忘掉我
李雪健:听话乖老头抗癌记
李雪健『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