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兔戏传千载

2023-01-17张永和

北京纪事 2023年1期
关键词:兔儿爷月宫后羿

张永和

今年一到春节,就是农历癸卯年。卯,十二生肖中的兔,也就是兔年来了。过去清宫内逢年过节有个习惯:就是大演节令戏,一般都是吉庆火红的。宫内春节演戏,往往也演生肖戲,后来就影响到坊间,茶园、戏馆子,生肖年演生肖戏。比如鼠年,演《玉鼠大闹无底洞》;牛年演《火牛阵》《小放牛》;虎年演《武松打虎》《猎虎记》等。而兔年,就要演《白兔记》《嫦娥奔月》《天香庆节》等舞台上有白兔的戏。

跨越千年的《白兔记》

先说《白兔记》,这可是个千年的老戏,它是保存到现在仅存的所谓《荆》《杀》《拜》《刘》四大南戏(分别为《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刘知远白兔记》)。《刘知远白兔记》又称《白兔记》,是元代人的作品,现在能见到的刊本是经过明代人修改过的。这个刘知远就是驱逐契丹人退出中原的后汉皇帝,这个戏是写刘知远和李三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情节是这样:五代时,沙陀村人刘知远,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后被继父赶出家中,流落荒庙,同村富户李大公见知远相貌堂堂,有过人之处,便将女儿李三娘招赘给刘知远。李三娘的哥哥李洪一及其妻子嫌贫爱富,怕将来分割家财,曾坚决反对。不久,李大公夫妇相继去世,李洪一夫妻便百般虐待刘知远及李三娘。两人设计,令刘知远去看守瓜园,让瓜园中的瓜精吃掉他。刘知远知道家中已待不下去,无奈告别三娘,去并州太原府投军,在岳节度使下做一更夫。岳节度使也看出刘知远有本领、有志向,便对他另眼看待,刘知远又屡立战功,便加官晋级,一直做到九州安抚使。

而三娘在家受尽兄嫂折磨,白天到井边汲水,晚上在磨房磨面。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中产下一子,因无剪刀,只好用嘴咬断脐带,取名咬脐郎。狠心的嫂子乘三娘昏迷,将咬脐郎抛入荷塘,幸被老仆窦公救起。三娘为了逃避哥嫂的迫害,便托窦公将咬脐郎送到太原知远处,並将知远的玉兔信物挂在孩子身上,窦公千辛万苦将咬脐郎送到刘知远处。十六年后咬脐郎长大成人,刘知远令咬脐郎率兵回沙头村探望生母消息,咬脐郎屯兵开元寺。一天出外打猎 ,因一只白兔带箭而逃,咬脐郎一路追赶,遇到风雪中在井边汲水的李三娘,咬脐郎非常同情汲水的贫妇人,攀谈起来,逐渐知道这妇人便是自己的生母,而李三娘看到咬脐郎项上戴的玉兔坠,也明白这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咬脐郎立即回去告知父亲,刘知远遂带领兵马,回到沙头村与三娘相聚,受尽苦难的李三娘,终于一家人团圆,并惩办了无情无义的兄嫂。

从情节上看,曲折跌宕悬念丛生,而且始终围绕着李三娘坎坷命运展开,观众们对这个善良勤劳女人的无辜遭遇,怀着巨大的同情心,是一定要看她的结果如何。对于他的狠心的、利欲熏心的兄嫂,更是咬牙切齿,也时时关注着他们的命运最后结果如何。当观众们看到最后母子相聚,夫妻团圆的结尾,都是从心底里高兴,所以这个戏从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仍然上演不衰,演出了一千多年,这个以人物命运贯穿始终的故事,应该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戏,昆曲、京剧、评剧、越剧、沪剧、川剧、婺剧、豫剧,甚至河南曲剧都有,而且经常演出。

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北京鲜鱼口内的大众剧场(原华乐戏院),看过刚成立的中国戏曲学校实验演出的全本《白免记》。导演是李紫贵,剧本改编似是田汉。演员阵容非常整齐,学校唯一的研究生、文武老生田中玉饰刘知远,第一届带艺入校的大青衣徐再蓉饰李三娘,武旦许湘生反串饰演咬脐郎刘承佑,小丑张启洪饰李洪一。戏非常好看,从刘知远招赘入李家,与李三娘结缘成夫妇开始,重点场子都有:刘知远投军大战契丹兵将、李三娘磨房产子、井台母子相逢,最后以李三娘一家大团圆结束。虽然戏比较长,下午一点钟开戏,快五点才散戏,但由于戏抓人,满堂观众没有一个抽千早退的。大概这种好人有好报的大团圆式结构,正是观众所期待的中国式审美考量。而李三娘和咬脐郎能够母子邂逅相逢,是兔子的功劳,而相逢又能确定是母子,又是李三娘看到咬脐郎项上戴的玉兔坠这一信物,故可以说,李三娘苦尽甘来,全靠兔子这个吉祥物,小兔是后半部戏的关键角色。

无厘头兔戏《天香庆节》

京剧《天香庆节》可是一出以兔子为主角的人物众多的大戏。这出戏 又名《捣霜仙子》,顾名思议,也就是指月宫中捣药的玉兔。这是一出昆弋戏,是清宫中每逢八月中秋要演的应节戏。戏的情节,几乎可说是瞎编滥造 ,极大地无厘头。简单说:捣霜仙子玉免到月宫圣主处献桂树种,半路偷偷下界欲与赤兔成婚,又有个金乌(传说中的三足乌)偷盗了暹罗国的照夜珠为聘礼,想娶玉兔为妻,玉兔不允,并战败金乌 ,两兔即携带照夜珠 跑到缅甸国,两国王又因为这个珠子大打出手。后来太阳帝君收回玉兔、赤兔和金乌,两国国王也停战修好。

就是这么一出戏,从乾隆朝起,一直演到清宣统三年。民国期间,有通天教主之称的王派艺术家王瑶卿,看上这出神话戏很热闹,于是通过关系,从昇平署借出这个戏的剧本,经过改编在刚刚建成的第一舞台上演。王瑶卿自饰捣霜仙子玉兔,手持特制的长柄玉杵,与名武净钱金福演的金乌大战一通,令观众乐不可支。后来名旦王蕙芳、名净李连仲都扮演过玉兔和金乌,但这出戏毕竟缺少积极内容,到1915年梅兰芳创编的古装新戏《嫦娥奔月》在吉祥戏院上演。这出戏演出也就逐渐稀少了。

《嫦娥奔月》的经典咏唱

京剧《嫦娥奔月》,由梅兰芳主演,扮演嫦娥。齐如山、李释戡编剧。是梅兰芳创演的第一出古装戏,对奠定梅派的艺术风格有重要意义。两个编剧是根据《淮南子》和《搜神记》创编。剧情比较简练:古代后羿从西王母处获得的长生仙丹,被酒醉后的妻子嫦娥偷服,后羿大怒,定要杀死嫦娥,嫦娥逃跑,后羿穷追不舍,半途中仙药发挥了作用,嫦娥飞升,月亮中的吴刚、兔爷、兔奶奶迎接嫦娥入月宫,王母令嫦娥管理广寒宫。成为仙人的娥嫦在中秋之夜, 与众仙在月宫欢宴歌舞。该剧不以情节故事取胜,梅兰芳在成为仙人后,在头饰、服装、扮相、舞蹈、唱腔板式诸方面都有极大的改革,新颖别致,不同凡响,为京城观众见所未见,从而立即引起观众的热烈欢迎。而两个名丑李敬山扮演的兔爷、曹二庚扮演的兔奶奶,在剧中插科打诨烘托气氛,也为本剧生色不少。

《嫦娥奔月》这出古装歌舞剧 ,随着梅兰芳大师新戏不断涌现,他和梅派传人基本不再搬演此剧。

2008年,即80多年后,笔者受河南京剧院邀请撰写新戏,并希望题材和河南有关。笔者根据《山海经》的记载,重新編写了《嫦娥》这出神话剧。剧中嫦娥被贬下天宫后,落地河南巩义县。与后羿结为夫妇,最后为了担当后羿箭射天后9个儿子(即太阳)的罪责,独自服用冷月丹而飞入月宫,甘愿过孤苦凄凉的岁月。这个戏虽然仍以“嫦娥下凡”“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作为情节的载体,但紧扣时代脉搏,以全新的视角和构思开掘出崭新的主体:嫦娥不再是昔日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个因“悔偷灵药”而飞升到月宫去反思的嫦娥,而是为了天下苍生才屡遭劫难的神女。一、阻十个太阳王子集体升空坑害百姓而遭贬下凡;二、宁肯不献出内丹重返天空,而担当后羿箭射九日、挽救被炎炎十日烧灼天下黎庶的罪责;三、以吞食冷月丹,飞往寒月,独守凄冷孤寂来换得后羿生命,并在每年中秋,俯瞰人间,祝福天下有情人团聚。皓月前重新塑造了一个大爱无疆、守卫和谐的嫦娥,传出以情感人的浓郁人文色彩,从而赋予这个古老神话以崭新的生命。该剧特别写了善良、聪颖的小白神兔,拟人化的白兔,在人间她陪伴嫦娥姐姐,不顾生死尽心尽力;嫦娥吞吃冷月丹,小白兔又甘愿跟随嫦娥飞入月宫,过凄苦寂寞生活。小白兔是由小花旦俊扮,一颦一笑,描摹小兔神情,从而使这个吉祥物特別受观众热爱。

此剧因为是神话戏,因而在舞台呈现上也不能忽视剧中的神化色彩,后羿射日,九个太阳在空中爆炸,并在舞台上首次使用了升降机,嫦娥吞丹后,登上此机而飞入月宫,这种种科技手段的运用,令观众惊叹赞许。此剧荣获了2008年河南省第11届戏剧大赛文华大奖。

2020年,北京京剧院邀请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主任张正贵,及其爱人陆蕾再创作梅芳梅大师这出中秋应节戏《嫦娥奔月》,并希望能够尽量保持当年这出梅派古装歌舞剧的神韵。然而当下除了通过老唱片保留了梅大师两个唱段以及为数不多的照片外,其他的资料就很少了。改编者首先改动了昔日嫦娥的奔月是偷吃了后羿的灵药而飞升月宫的,改成嫦娥和后羿都不吞食,而是要把灵药给刚刚受到疫情灾害的苍生百姓服用,不幸被坏人、后羿的同僚逄蒙知晓,并前来抢夺灵药,恰恰后羿又不在家,情急之下,嫦娥只好急忙吞下仙丹妙药,不料即刻腾空升入月宮。而早在月宫制造桂花酒的吴刚、制造丸散膏丹的兔儿爷,兔奶奶和众仙女一起翩翩起舞欢迎嫦娥的到来。这里特别要介绍的是一级演员名丑黄柏雪和名丑梅庆羊分别扮演的兔儿爷和兔奶奶,兔儿爷的扮相有点像坊间的泥塑兔爷爷,兔奶奶勾着三瓣子嘴,带着凤冠穿着宫装。光这就已经让观众笑不拢嘴了,而他俩又功力深厚,语言俏皮幽默,身段夸张形象,兔儿爷自称本人就是下界药铺的掌柜的,兔奶奶负责制作月饼,还唱月饼京歌、跳月饼舞,有时和观众还有所交流,所以不但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还特别接地气,有生活气息,后面兔儿爷还要下界,帮着后羿与逄蒙及其所带的士兵开打。手持一对棒槌虽是滑稽开打,可在这当中,兔儿爷又是扫堂腿,又拧旋子,说明老演员的基本功有多么扎实,不但引起观众热烈掌声,同时也让人感到这个吉祥大神,确有本领,定能够带来给百姓消灾解难的福音。

猜你喜欢

兔儿爷月宫后羿
“月宫”过“一天”,人间过多久?
欢迎来到月宫“重庆站”
后羿射日
我和后羿过一天
别拿兔儿爷不当神仙
可爱的兔儿爷
智斗兔儿爷
“月宫”10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