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各庄的花炮记忆

2023-01-17刘维嘉

北京纪事 2023年1期
关键词:花炮通州火药

刘维嘉

通州的运潮减河一头儿连着北运河,一头儿连着潮白河。在这条河的北岸坐落着一个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邢各庄。说到普通,邢各庄和其他村庄一样再普通不过了。说到不寻常,邢各庄曾以盛产花炮而闻名。

延续200多年的花炮史记

北京城历来有“漂来的城市”之说,这一说法是被岁月所证明的。元朝在北京立都之初,大量的建筑材料和物资都要从南方调运,那时的交通运輸条件不像如今这么发达,只能走京杭大运河这条纵贯南北的交通运输水路,经通州这个交通枢纽、漕运仓储重地,把建筑材料和物资运往京城。

漕运的兴旺,促进了通州各业的兴旺发达,其中就有花炮的生产。据邢各庄的老人说,村里做花炮始于乾隆年,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了。

民国时期,邢各庄主要有两大户做花炮,一户是孙氏家族,另一户是许氏家族,都是作坊式的生产。1948年12月,邢各庄马上把这些花炮作坊整合到一块儿,建立了邢各庄花炮厂,成为村里的集体企业,也是邢各庄第一个集体副业。花炮厂建立后,花炮生产实现了从分散到较为集中的工厂转变,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加,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邢各庄花炮厂成立后,由孙氏家族的孙六当厂长。14年后,村里的老党员刘德林当了花炮厂的厂长。到了1975年,年轻有为的张茂强被村里派到花炮厂当副厂长,跟着厂长一边学技术,一边学管理。那年,28岁的张茂强时任邢各庄生产队政治队长职务。两年后,张茂强成为邢各庄花炮厂年轻的厂长。他走马上任以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对部分生产工艺进行了改造,还增添了烟花的新品种。

那时,邢各庄花炮厂主要生产二踢脚(学名双响炮)、小炮儿(和麻雷子一样学名都叫单响炮,也叫小鞭炮)、麻雷子(也叫大鞭炮、小钢炮儿)和太平花、炮打灯……麻雷子都是在元旦和春节前做得最多,满足市场的供应和老百姓的需求。

邢各庄花炮厂生产的传统花炮,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有70多道工序,工序十分严谨,环环相扣,全靠手工完成。这些工序中最主要的有火药制作、药捻儿制作、炮筒制作和成品制作四大工序。

不论是过去年间,还是邢各庄花炮厂成立后的那些年,村里的花炮生产历史虽说走过了200多年,但是花炮制作的技艺,都没有什么具体的理论指标,全凭感觉和经验来掌握。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都是依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学习制作技术,并靠各自的悟性,还有日积月累的经验把花炮制作手艺流传了下来。

昔日,张茂强上任不久,为了扩大生产,专门请来北京礼花厂(1956年在大兴成立)的退休老师傅扬善,帮助厂里开发烟花的新品种,指导工人做烟花。每年腊月二十八这天,邢各庄都要举办庙会活动,晚上还要燃放盒子灯,吸引着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来观看,那场面,人山人海,非常热闹。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年正月十五,厂里做的盒子灯还被有关单位拿到北京故宫里燃放。

村里有了邢各庄花炮厂以后,给村民干副业带来了好处。各家各户在农闲的时候,就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给厂里做花炮的炮筒、药捻 儿……不仅弥补了厂里生产人员的不足,乡亲们还能挣点零花钱,改善一下家庭的生活条件。

1993年8月12日,北京隆福大厦发生特大火灾,曾经轰动一时。邢各庄花炮厂是个易燃易爆的危化品行业,在花炮生产史上曾经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为安全起见,邢各庄花炮厂于8月13日下马停产。昔日的花炮厂址后来变成了村民的庭院。

现如今,已经75岁的张茂强老厂长,每次说起邢各庄花炮厂的那些事儿,仍然十分地激动,会滔滔不绝地讲起曾经的往事……

欢乐氛围覆盖着的城乡

过去年间通县有句顺口溜:“过大年,就是好,穿新衣,戴新帽,姑娘戴花,小子放炮,提着灯笼满世界跑。”

阳历年和春节前夕,县城的日杂商店门口悬挂着横幅,吸引着人们来买花炮。县城的日杂商店还在东关、闸桥、商业街路口、西门等繁华的地方摆摊设点销售花炮,方便人们购买。来县城买花炮的有通县城乡的居民,还有大兴、顺义和河北三河的人们。

那时过年,人们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一般都会买上一些小鞭炮、麻雷子、二踢脚和少量的烟花回来。过年最高兴的当然是孩子们了,每天都能放点炮过过瘾。等到了大年三十儿晚上,才能在家大人的带领下痛痛快快地放一通。他们也放小鞭,看烟花,高高兴兴过大年。

那时,不管是县城还是农村,此起彼伏炒豆般的鞭炮声,色彩斑斓、争先恐后蹿向空中的烟花,给深沉的夜幕划出一道道彩虹,照亮了大地,映红了天空,也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这些花炮主要都是邢各庄花炮厂生产的,老通州人都知道这码子事。后来,北京礼花厂、天津静海、湖南浏阳等地的各种烟花爆竹陆续进入通州的市场。

那时候过年,特别是除夕夜,燃放花炮成为城乡老百姓年俗中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给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可见老通州人已经把过年放花炮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操办,图的是热闹、喜庆和吉祥。

继承着祖上恒久的遗传

俗话说做火药是一硝、二磺、三木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黑色火药。邢各庄花炮厂生产的花炮,离不开这种传统的火药。从张茂强老厂长的介绍得知,除了硫磺,硝和炭都是厂里自己生产。

昔日通州的城乡有一些熬硝的地方,比如通州永乐店有个熬硝营,明代就已成村。村民祖辈用熬硝补贴家庭生活,并因此叫熬硝营。此外,南关等地方也有熬硝的作坊。

每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出门去刮硝的人就走出家门,背着筐、拿着簸箕和镐锄,推着车去刮硝土。这种硝土在老房子、墙根、厕所附近和野地里都有。也就是地上那些白色的晶体,把它们刮下来后就是硝土。人们把刮下来的硝土弄到家后,掺上一些草木灰就能防止硝蒸发,然后把硝土卖给熬硝的作坊或者日杂商店。

邢各庄花炮厂专门安排人不定期去县城的日杂商店购买硝土,回到村里用大柴锅熬硝。张茂强老厂长说:“那时没有烘干机,熬好的硝要从大柴锅里拿出来,放到干净的大缸盆里晾几天,干了以后放到碾子上碾压成细粉末儿,这样才能和其他原料配比做火药。”

邢各庄花炮厂曾经用过氯酸钾代替传统火药,后因氯酸钾敏感度比较高,性能不稳定,安全系数比较低,甚至能在太阳的照射下自爆。为了职工和生产的安全,厂里不再使用氯酸钾,继续使用传统火药。

制作花炮缺不了药捻儿,也叫信子或引信。张茂强老厂长说:“制作花炮的药捻儿,要用迁安的桑皮纸和硝粉,用专用工具制作而成。所用的硝粉按一斤硝、三两炭的比例配制。”

从事花炮制作的邢各庄人,不仅继承了古人制作传统火药的手艺,还逐步提升了花炮的制作工艺,做出了人们越来越喜欢的花炮,让世人领略到烟花爆竹世界的美丽景象,也让人们领悟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之美。

猜你喜欢

花炮通州火药
浏阳花炮
雪落通州
神奇的火药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火药的来历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火药弟弟”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
通州商住限购,蝴蝶效应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