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配合新生儿科进行精准化护理模式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3-01-17叶燕静
叶燕静
(惠阳区妇幼保健院供应室,广东 惠阳 516001)
由于新生儿发育不完善,其机体免疫能力相对较低,操作不规范,侵袭性操作多,医院患者人流量大,新生儿科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1-2]。新生儿一旦发生感染后,延长新生儿住院时间,增加了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并且其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给患儿家长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伤害[3]。而供应室是消毒供应站,对医院内正常进行各种医疗工作有着积极的推进意义。因此,为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我院于2019年6月起采取了供应室配合新生儿科进行精准化护理模式的推行,效果显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于惠阳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采取供应室配合新生儿科进行精准化护理下的46例新生儿纳入研究组,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未实施该项护理模式的46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胎龄37~41 w,平均(38.85±0.62)w。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胎龄38~41 w,平均(39.02±0.65)w。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喂养护理等。研究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供应室配合新生儿科进行精准化护理模式,具体内容为:①加强对护理人员和供应室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根据科室以及新生儿的实际情況,在新生儿科室内成立感染防控小组,对院内感染新生儿案例进行定期分析,掌握感染源、感染途径,找出临床护理的不足之处,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供应室对各种奶具(包括奶瓶、奶嘴、奶壶、持物钳等)清洗、灭菌的基础上,对新生儿所有的被服以及医务人员工作服消毒灭菌处理,保质保量及时供应。感染防控小组对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情况,分析其漏洞,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而实现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组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以及供应室人员,接受定期的院内感染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措施的学习,提升大家对预防院内感染工作的重视,使其能够自觉、积极地、严格地在各项操作中实现无菌操作。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考核、抽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医护人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薄弱之处,为后续培训和学习重点划分提供参考,并将考核结果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挂钩,强化其感染防护意识。②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合适的温湿度,对病房进行合理布置,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对病房环境做好消毒工作,包括门窗、地面以及物品的消毒。根据新生儿情况,将病房分为感染区和非感染区,防止出现交叉感染。③避免外源性感染:提升陪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生儿的探视次数和探视时间,禁止患有传染病史的人员进入探视,做好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取得其理解与配合。④无菌操作细节化: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任何一项操作时,均在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或六步洗手法,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手部细菌培养,检查手消毒情况。对于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严格规范处理,遵守一用一换的原则,口罩佩戴时应当紧贴住鼻子周围,避免口罩松脱;规范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吸痰管及手套,每次更换吸痰后把一次性手套翻转,将手套内面朝外将吸痰管包住,放置带盖污物桶内。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出生1 w后的体重、身长以及家长满意度。新生儿院内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胃肠道感染、脐部感染等。家长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表,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一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各种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新生儿各种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各种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n=46]
2.2两组新生儿出生1 w后的体重、身长比较: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 w后的体重、身长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1 w后的体重、身长比较
2.3两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比较[n(%),n=46]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医院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模式的改变,医院感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医院患者集中,容易存在多种病原微生物,这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加之新生儿的器官功能没有发育完全,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且抵抗力和免疫力都相对较差,就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4-5]。新生儿一旦出现了感染,就会迅速发病,其致死率也是相当高,因此目前认为新生儿护理措施不当是导致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护理措施应当引起重视。供应室是医院为各个科室提供一次性医疗用品以及无菌用品的科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6]。其包括有医疗物品回收、发放、灭菌以及包装的清洗和消毒,这就与院内是否发生感染、感染的具体情况相关联。供应的物品不合格很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因此供应室应当与科室配合好,提供精准的护理措施。有研究指出,在目前发生过院内感染的案例中发现,大部分的院内感染发生是因为供应室的器械消毒灭菌不完全,当患者使用带有细菌的器械时,就容易出现感染现象。而管理好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则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因此对于该科室的管理模式要进行优化,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为能够有效降低及防止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就必须做好管理供应室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着重关注发生感染的源头。而目前供应室管理模式的主要问题是制度不够合理化,要完善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制度,并紧跟时代的脚步进行更新,与此同时要加入合理性的条款,对供应室的管理工作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其工作人员要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摆正其工作态度,定期开展专业消毒灭菌的相关课程,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7-10]。一个好的设备是器械能够彻底灭菌消毒的强有力保障,因此在供应室中应准备先进的设备,再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完成对器械的灭菌消毒工作,尽最大的可能保障患者不会出现感染现象。有研究显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新生儿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健康生长,因此需着重关注新生儿病房的消毒情况。新生儿的病房每天都需要通气以及换气,并且对病房内的地面、器械和用品等要进行消毒、清洗。定期开展空气培养工作,时刻关注病房内新生儿的情况,发生情况时要及时处理,切断空气传播路径。而新生儿的物品,像被子、衣服等要经过高压灭菌才能使用,每周要对监护仪和婴儿镑秤进行消毒至少两次。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新生儿的呼吸道管理,护理人员需让新生儿的头部和肩部抬高,让其呈侧卧位,尽量防止新生儿的呼吸道内吸入分泌物和呕吐物,造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要每天对呼吸机管道换管和消毒,新生儿进行吸痰时要用一次性的吸痰管,要多关注新生儿的口腔以及气管导管。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要熟练地运用其专科技能,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护理工作[11-12]。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完善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对于护理书的叙述,护理人员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出现关键内容漏记的情况,还要注意患者的病例记录的完整性。如果护理记录出现了不完整的情况,就会被定作护理过失。护理记录的内容包括:患儿病情、护理的措施以及效果,要注意护理中患者病情变化的记录,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有着极大的帮助。护理人员要做到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这4点,要保持与医疗记录的同步性,避免出现错记、漏记、随意更改等情况。因为新生儿不能像成人一样进行表达,而护理人员作为新生儿院内的监护人,还是其治疗护理行为的开展者,因此要仔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出现医疗纠纷。在新生儿床旁进行交接工作时,要对新生儿进行开包检查,手条有没有出现脱落的情况以及新生儿的信息是否是准确的,还要注意特殊检查和特殊药物的服用情况。在给新生儿进行护理、洗澡、换衣时要对其手带表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抱错新生儿的情况。在新生儿入院时要与其家属仔细核对姓名以及性别,入院后护理人员还要核对一遍新生儿的信息,在住院期间要保证新生儿手条的完整性,外出检查前后核对床头卡和手条是否一致,不能允许外人进入新生儿房,避免出现新生儿丢失的情况[13]。新生儿监护病房院内感染会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把新生儿的院内感染概率降低能够有效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和健康程度。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研究组新生儿的各项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更低,表明采取供应室配合新生儿科进行精准化护理模式后,明显降低了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精准护理是一种强调细节的护理模式,十分重视对院内感染的防控[14]。将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精细化,促使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中有章可循,并采取了相关检测手段,督促护理人员将各项操作落到实处,积极控制院内感染[15]。同时,对相关医护人员和供应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其责任心,在供应室提供合格医疗用品以及护理人员实施合理护理措施的条件下,有效控制了新生儿院内感染[16]。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新生儿体重和身长值均大于对照组,当新生儿院内感染得到良好控制后,发生感染的新生儿明显减少,患儿机体在健康状态中生长发育速度相对更快[17]。且研究组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更高,表明该项护理措施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供应室配合新生儿科进行精准化护理,能有效减少新生儿各种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且该项护理得到了新生儿家长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