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策略下的护理措施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3-01-17刘桂娟曾繁丽王路易邹华华
刘桂娟,曾繁丽,王路易,邹华华
(兴国县人民医院妇科,江西 赣州 342400)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多发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遗传、性激素水平失调等因素有关,容易引发腹部坠痛、月经异常等表现,影响女性生活质量[1]。据报道,子宫肌瘤发生率高达25%,且受到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发生率逐年升高[2]。子宫肌瘤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手术等,其中药物干预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肌瘤体积缩小,缓解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3]。而手术作为子宫肌瘤彻底治疗手段,可有效剔除肌瘤组织,遏制疾病进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作为临床常用术式,相比传统开腹手术优势显著,且符合快速康复理念[4]。但手术创伤仍可能会引发患者身心应激反应,延长术后康复时间,而采取科学护理方案干预,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5]。风险评估策略将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可有效识别护理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效率[6]。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评估策略下的护理措施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取兴国县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5月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98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33~56岁,平均(44.61±2.36)岁;肌瘤直径3.7~8.1 cm,平均(5.31±0.87)cm;肌瘤位置:浆膜下31例,肌壁间12例,黏膜下6例。研究组年龄32~58岁,平均(44.82±2.39)岁;肌瘤直径3.9~8.4 cm,平均(5.44±0.85)cm;肌瘤位置:浆膜下32例,肌壁间12例,黏膜下5例。两组年龄、肌瘤直径、肌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纳入标准:子宫肌瘤符合相关诊断标准[7],且经B超、MRI等检查确诊;具有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指征,且首次行该术治疗;凝血功能、免疫系统正常;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同意研究。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子宫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精神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哺乳或妊娠期患者。
1.3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宣教,告知手术相关内容,嘱其做好术前准备,并在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疼痛、饮食等护理,同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锻炼等。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予以风险评估策略下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①建立风险评估小组:由1名护士长、5名专科护士组成护理小组,负责查阅相关风险评估资料,并结合既往工作经验评估护理期间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因素评估表。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表内容包括年龄、情绪、合并基础疾病、病程、体重指数等12个方面,各方面分别计0~2分,得分<8分为低风险,得分8~12分为中风险,得分>12分为高风险。③根据风险程度制定护理措施:低风险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可,而中风险、高风险患者,行以下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前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以轻和的态度解答其相关问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安抚其紧张情绪,同时分享既往成功案例,以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讲解手术相关内容,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此外,分享缓解情绪方法,如腹式呼吸、听舒缓音乐等。疼痛护理:术后讲解疼痛原因,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分享缓解疼痛方法,如听音乐、肢体按摩、聊天等,分散对疼痛注意力;对疼痛感较强的患者,可遵医嘱予以疼痛药物干预,但用药前需评估用药风险,防止加重病情。康复护理: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指导其行胸膝卧位,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待患者下床活动后,指导其进行盆底功能、肛门收缩训练等,如行Ⅰ类肌纤维锻炼,可指导患者逐渐增加会阴、肛门收缩强度,待达到最大程度时,维持4~5 s后再缓慢放松,首次训练10 min左右,然后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增加训练时间,3次/d。自我护理:发放康复训练手册,嘱患者需在手册背面详细记录每日训练情况及恢复程度,并于患者出院当天强调康复训练、自我护理重要性,同时以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回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提醒患者按时复查等。两组护理周期均为1个月。
1.4观察指标:①术后康复指标:记录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1 d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评估,总分10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总住院时间。②自护能力: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9]评估两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自护能力,量表涵盖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责任、健康知识4方面,有43个条目,各条目分别计0~4分,分值范围0~172分,分值越高提示自护能力越好。③生活质量: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10]评估两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生活质量,量表有心理、环境、躯体、社会、综合5个领域,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2.2两组自护能力比较:两组护理1个月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分,n=49)
2.3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护理1个月WHOQOL-BREF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n=49)
3 讨论
子宫肌瘤虽为良性肿瘤,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其病灶体积增大会引发一系列临床体征,且病灶有恶变风险,应早期剔除病灶,预防疾病进展[11]。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作为子宫肌瘤有效治疗手段,其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但部分患者受手术影响,身心应激反应强烈,可能会影响术后康复治疗依从性[12]。护理是术后康复重要干预手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减轻患者身心应激,还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整体干预效果[13]。风险评估策略作为新型护理理念,其主张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量化评估风险因素,以减少某一事件带来的影响,且在该理念下采取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采用风险评估策略下的护理措施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分析原因在于,风险评估策略下的护理措施在护理前建立风险评估小组,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可识别其护理风险,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率与质量[16]。护理期间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了解其心理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安抚,可缓解其不良情绪,并分享缓解情绪方法、既往成功案例等,可增强其治疗信心,从而利于提高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同时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告知转移疼痛注意力方式,利于减轻其术后疼痛感[17]。此外,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并指导其采用舒适体位休息,利于机体二氧化碳排出,促使胃肠功能恢复,且指导患者早期进行盆底功能、肛门收缩等训练,利于其盆底肌功能恢复,提高身体功能,从而有效缩短康复时间[18]。本研究还发现,风险评估策略下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在于,护理期间通过发放健康训练手册,并嘱患者出院后做好康复训练记录,可使其参与护理过程,同时强调康复训练、自护重要性,并进行定期回访,从而可提高患者重视程度,提高自护能力[19]。此外,随着患者疾病的早期康复,可早期恢复日常生活,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20]。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采用风险评估策略下的护理措施可加速术后康复进程,提高自护能力,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