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在肱骨骨折术后中的效果、疼痛度及预后分析
2023-01-17魏清风谢飞林曾梅珍邓伟红
魏清风,谢飞林,曾梅珍,邓伟红
(河源市中医院,广东 河源 517000)
肱骨骨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属于常见骨折类型,通常因遭受外力撞击所导致,若患者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会降低其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1]。近些年,因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不断增多,加之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使该疾病患病率显著提高,危害人们身心健康[2]。临床目前治疗肱骨骨折多给予手术治疗,虽然有一定手术效果,但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多,如切口肿胀、肘内翻及关节僵直等,不利于其术后康复[3]。以往常规护理较单一,仅注重疾病治疗,护理内容无系统性和针对性,护理效果欠佳。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可根据患者病情提供针对性护理,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4]。本研究对肱骨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法给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女16例,男16例,年龄28~72岁,平均(46.83±1.26)岁,病程4~11 d,平均(6.75±1.57)d;研究组32例,女15例,男17例,年龄29~71岁,平均(46.13±1.06)岁,病程5~10 d,平均(6.81±1.73)d。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肱骨骨折,有手术指征;临床资料齐全者;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高者。排除标准:先天肘关节畸形;先天肩关节畸形;精神异常;治疗配合度欠佳。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准许,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予以预防感染、用药指导、康复锻炼、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术后1~3 d,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减轻其陌生感,获得其信赖;告知术后需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待麻醉消失后指导患者开展轻微活动,如伸展肱二头肌、指关节、轻微握拳等收缩运动,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水肿,防止肌肉出现萎缩或韧带粘连;告知存在恐惧运动患者,进行轻微活动并不会导致断端移位、切口裂开;术后4 d~2 w,对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皮肤有无苍白、紫绀、疼痛等现象,及时发现并发症;根据患者手术情况、耐受力等开展主动、被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或僵硬,3次/d,每次进行15次左右;训练过程中,查看患者有无出现肢体疼痛、水肿等情况;嘱咐患者多进食优质蛋白、维生素D及钙质等食物,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出院指导,保存患者或家属联系方式,以微信、电话等方式继续开展锻炼指导,嘱患者按时复查;术后3~4 w,患者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肘关节或肩关节等被动运动,如上段骨折患者通过健侧手将患肘部托住开展肩关节外旋或前屈,逐步过渡于肩关节内旋、内收、摆样活动等运动;下段骨折患者主动开展腕关节、肩关节、指间关节等运动,如左右前后摆动、内收、外展肩关节等运动;术后5~8 w,患者主动开展肘关节及肩关节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术后8 w,患者继续增大运动幅度、范围,提高日常生活训练,如梳头、刷牙或洗脸等;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锻炼完毕后给予冷敷,防止骨化性肌炎、关节肿胀等。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未有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症状,携带角幅度<5°,且伸屈受限幅度为<10°;良:轻度关节功能障碍和轻度疼痛,携带角幅度5°~10°,且伸屈受限幅度为10°~20°;可:中度关节功能障碍和剧烈疼痛,携带角幅度11°~15°,且伸屈受限幅度21°~30°;差:以上标准未达到,伴轻度的肌肉萎缩和肌力减弱;利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量表评估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 1 w、术后4 w疼痛情况,评分1~10分,疼痛愈高分数愈高;对两组切口肿胀、肘内翻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5-6]。
2 结果
2.1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比较:研究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n=32]
2.2两组疼痛情况比较:研究组术后1 d、术后1 w、术后4 w疼痛评分分别为(2.47±0.79)分、(1.04±0.64)分、(0.51±0.5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分,n=32)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n=32]
3 讨论
肱骨骨折在骨科属于一种常见病症,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一旦肱骨骨折,患者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和护理,会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7]。临床常用保守方式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骨折,防止骨折端出现移位。但无论哪种方式治疗,均需要制动,而患者制动时间长易出现关节粘连、关节僵硬等,严重降低治疗效果[8]。传统护理内容形式单一,护理人员仅注重疾病治疗,不够重视术后康复,护理内容并不完善,会影响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指出,临床对肱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减轻水肿,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9-10]。本研究与查永曙研究[11]结果相符。说明临床对肱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应用效果显著。究其原因: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特性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内容,制定出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方案,训练内容与方式多样化,有一定针对性,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2]。多数患者关于肱骨骨折了解不深,不能准确表述病情状况和自身感觉,术后密切观察其病情,能使生命体征稳定,及时处理不适症状,缓解其痛苦。患者多对医院产生一定恐惧感,加之术后可存在不同程度疼痛,给予其心理安慰,减轻其不良心态。饮食均衡能够促进骨折愈合,进食富含钙质食物,如排骨汤、鱼虾等,可保证患者机体营养充足,促进其早日康复[13-14]。若外固定过紧,会使筋骨膜室内压力增加,引起筋骨膜室综合征;部分患者会惧怕疼痛,不愿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加之外固定所需时间较长,容易使关节僵直;肢体由于肿胀消失,导致外固定松动。术后定期观察患者患肢温度、色泽、血运及弹性等情况,制动时间减少,可利于防止关节僵直、肘内外翻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临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利于改善其预后[15-16]。临床将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实施于肱骨骨折患者中,可减轻术后疼痛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究其原因可能是:早期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特性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如腕关节、肩关节、指间关节等运动,可提高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待患者病情有所稳定后开展肘关节屈曲、背伸及前后旋等活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肢血供,有效改善功能恢复。在晚期予以肌肉屈伸、抗阻等锻炼,循序渐进,锻炼强度及时间适宜,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肱骨骨折患者开展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能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