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光学药物压抑疗法治疗弱视患者的疗效
2023-01-17张玉贤陈秀妹
王 静,张玉贤,陈秀妹
[1.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何贤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2.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屈光参差性弱视为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形成的弱视[1]。在屈光参差病例,远视较浅的一只眼能获得清晰物像,但同样的刺激不能使远视度更深的一只眼进一步调节以便获得清晰物像,因而产生的物像是模糊的,遂形成弱视[2]。本病多为中心凹注视或旁中心凹注视,遮盖疗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3]。而由于该疾病的发病人群年龄较小,往往对自身形象和他人的评价等较为看重,遮盖疗法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4]。光学药物压抑疗法的原理和遮盖疗法相似,但是不影响患者的外观,被大多数的家长和患儿接受[5]。随着对视觉质量的深度认识,只对视力的提升不足以满足患者对视力质量的要求,眼部调节功能的改善也是视力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近年来,视觉可塑性理论逐渐被证实,视知觉学习和调节敏感度训练在改善弱视患者的视力调节功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7]。本文旨在探究光学药物压抑疗法联合视知觉学习和调节敏感度训练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8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光学药物压抑疗法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干预,对照组采用遮盖疗法治疗干预。对照组男86例,女54例;年龄10~14岁,平均(12.01±1.09)岁;弱视部位:左眼79例,右眼61例。观察组男88例,女52例;年龄9~15岁,平均(12.08±1.14)岁;弱视部位:左眼74例,右眼6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可执行,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弱视诊断专家共识》[8]屈光参差性弱视诊断标准并医学验光确诊;首次来医院就诊;非弱视眼发育良好。排除标准:合并斜视患者;合并其他眼部器质性病变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同时参与多项研究者;研究途中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或自愿中途申请退出研究者。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验光前均由同一治疗组医师使用1%阿托品眼膏(沈阳兴济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95,2.5 g)进行睫状肌麻痹,常规视力矫正和配镜。对照组采用合格的无纺眼罩遮盖正常眼部,并对周边用黏膏布缠绕,目的使眼罩与眼眶周围皮肤贴合,保持正常眼完全避光,每天遮盖时间在6 h之上,4 w后复查根据双眼视力同步情况,决定是否减少遮盖时间。观察组弱视眼在正常光学矫正的基础上进行+2.5 D的矫正,正常眼采用阿托品完全压抑,方法为睡前涂适量 1% 阿托品眼膏于正常眼下睑结膜囊内,初始1 w,1次/d,之后2次/w,保持不间断给药3个月。并嘱患者避免阳光直射。调节灵敏度训练方法:使用远近字母表及±2.00 D翻转拍训练,3 min/d左右。视知觉学习训练:矫正视力≤0.5,以视刺激为主,刺激激活视觉通路;矫正视力>0.5,视刺激与双眼视细胞训练联合,15 min/d。两组以3个月治疗为1个疗程,分别于2个疗程之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不同空间频率下弱视眼对比敏感度、弱视眼立体重建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其中立体重建效果检测使用Titmus立体视检查图,共分为正常、一般、差三个结果等级。其中立体视检查≤60 s为正常;立体视检查 60~800 s为一般;立体视检查3 000 s表示差。治疗有效率=(正常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依从性统计方式: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依从性的教育,若患者年纪较小,可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或监护人每天记录实际治疗时间,复诊时回收数据,并根据实际治疗时间将结果分为良、可、差三个结果等级。其中良:实际治疗时间占总治疗时间的80%;一般:实际治疗时间占总治疗时间的 50%~79%;差:实际治疗时间未达到总时间的一半,依从率=(良例数+可例数)/总例数×100%。
1.4临床疗效[9]:采用ETDRS视力表检查矫正后视力,疗效分为良好、一般、差三个等级。良好:弱视眼矫正视力≥0.8;一般:弱视眼矫正视力<0.8,但较之前提高2行以上;差: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下。治疗有效率=(良好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140]
2.2两组弱视眼不同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比较:观察组不同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
2.3两组弱视眼立体重建效果比较:观察组立体重建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弱视眼立体重建效果比较[n(%),n=140]
2.4两组依从性比较:观察组的总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n(%),n=140]
3 讨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一种知觉障碍,其发病与视觉中枢发育有关[10]。由于屈光参差太大,同一物体在两眼网膜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等,屈光不正即便获得矫正,屈光参差所造成物像的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像不易或不能融合,视皮层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眼球的物像,日久遂发生弱视,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1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光学矫正、遮盖疗法、视刺激疗法、精细功能训练等[12]。该疾病好发人群的年纪较小,主要集中在12岁以内,本身依从性较差,目前临床中主要采取遮盖疗法,即将正常功能的眼部遮住,但有研究报道此种方式会造成正常眼部的视觉功能下降,从而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扰[13]。光学药物压抑疗法是通过以阿托品为代表的散瞳剂对优势眼的视力进行抑制,强迫患儿使用弱视眼,达到促进弱视眼视功能得以正常发育的目的,其治疗基础为使用药物人为造成一只眼睛视远,一只眼睛视近,适用于中、低度单眼弱视及对遮盖治疗依从性不好的患者[5]。近年来,对弱视患者矫正眼进行视知觉学习和训练也在慢慢的被接受,该方法能够改善患者弱视眼的视功能恢复,从而在视力矫正的基础上使患者最大获益[14]。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遮盖疗法,光学药物压抑法联合视知觉学习和调节灵敏度训练更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分析原因可为本身光学药物压抑法作用机制和遮盖疗法作用机制相似,但是由于遮盖疗法对正常眼采取遮盖,长时间的黑暗环境会导致患者正常的眼部调节功能下降,加之遮盖疗法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到了患者的面部美观度,高级视觉中枢不能及时的平衡两眼之间的视野,各种因素交织影响下最终使得患者未能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对矫正眼进行视知觉学习和功能训练,尽可能改善其较差的眼部调节功能,从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凌永红[4]在研究中报道视知觉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压抑疗法对于患者立体视重建作用和依从性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该处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与本研究结果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两组对照的方法中,对照组联合了视知觉功能训练,而本研究只是单一的遮盖疗法,所以其最后的临床疗效中得出两组疗效相似与本研究结果有产生不一致的观点。研究结果也表明,在治疗中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是有临床价值的。布娟等[7]在研究结果中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可为本研究的结果做证据支撑。
综上所述,光学药物压抑法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眼部调节功能,增强眼部的对比敏感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