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01-17唐健雄张佳乐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商圈小吃长沙市

唐健雄 张佳乐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一、引言

餐饮业是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双循环经济格局下六稳六保工作的作用十分突出。网红餐厅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新型餐厅,指因餐厅经营者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吸引消费者打卡以及消费者在线评论分享用餐体验而获得高知名度和较优口碑的餐厅[1][2]。随着网红餐厅的数量不断增加,网红餐厅消费需求逐渐得到释放,凭借高颜值的环境布置、独特的美食享受、浓郁的文化氛围感等多方面特色吸引外地游客打卡,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因此,研究网红餐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充分发挥网红餐厅在旅游业中的独特引流优势和实现全域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城市餐饮业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其布局的因素。根据中心地理论、集聚经济理论[3]等丰富的理论,以大众点评[4]和POI[5]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人口[6]、经济[7]、交通[8]、学校[9]、旅游资源等因素对城市餐饮业的布局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研究不断细化和深入,国内外学者开始对网红餐厅进行研究。少数学者对网红餐厅进行了定义[2][10]。国外学者主要研究网红餐厅顾客口碑[11]和回购意愿[12]等管理问题。国内研究集中在网红餐厅品牌口碑[13]、服务质量[14]等经营管理内容和一些具体的发展问题上[15][16],只有少数学者对网红餐厅游客感知价值[2]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综上所述,当前学界多从管理的视角讨论网红餐厅的相关内容,而探讨网红餐厅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名的“国际美食之都”长沙市地处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繁荣的商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都为长沙成为热门的网红城市提供了基础条件。超级文和友、炊烟小炒黄牛肉等网红餐厅曾多次出现在微博和综艺节目上,成为长沙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目前关于长沙市网红餐厅的研究极少。鉴于此,本文爬取长沙市城区餐厅大众点评的顾客评论数据,并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创新运用ROSTCM6软件分析出评价高频词,以此作为新增的判断依据来筛选出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并结合全国餐饮业规划和网红餐厅定义重新划分为正餐厅、小吃快餐厅、外国餐厅和其他餐厅4种不同类型的网红餐厅。同时,采用POI数据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方向、空间均衡特征和空间密度特征四个方面揭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析网红餐厅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拓展网红餐厅空间角度的研究。最后基于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空间布局管理、区域差异化发展、经营管理及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动长沙市全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

长沙市是国家首批文化与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商业市场发育程度较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2021年长沙市餐饮业实现餐饮收入475.2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6%[17],庞大的餐饮服务市场规模为网红餐厅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将长沙市作为网红餐厅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样本区域为长沙市城区的六大区域,分别是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岳麓区以及望城区。六个区全部进入2021年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适合进行网红餐厅的研究。

(二)数据来源

本文爬取大众点评网长沙市城区餐厅累计点评量和评论数据,将网络热度和消费者评价认知作为网红餐厅的两大筛选依据,其中以餐厅累计点评量代表网络热度,以餐厅网红指数代表消费者评价认知,网红指数是关键词词频和总点评量的比值。数据采集时间为2021年12月20日至31日,筛选分为两轮。第一轮的数据显示超过500条点评量的餐厅只达到7.95%,因此确定点评累积量标准为大于等于500,共筛选出餐厅1804家。第二轮为选取评价关键词和确定网红指数。2021年大众点评长沙必吃榜中以湘菜馆和小吃快餐居多,爬取按人气排序的六大区域各10家湘菜馆和10家小吃快餐厅的30条评论,共3600条评论。通过ROSTCM6软件分析得出排名前30位的高频词和语义网络图,最终选取“网红”“打卡”“排队”三个词语作为网红餐厅评价关键词。统计评价高频词次数和总点评量后发现,1804家餐厅中网红指数大于等于0.05的餐厅占极少数,因此确定网红指数标准为大于等于0.05。通过两轮筛选,从长沙市城区餐厅中选出1011家作为本文研究的网红餐厅。

参考全国餐饮业分类并结合网红餐厅定义[2],本文将1011家网红餐厅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正餐厅、小吃快餐厅、外国餐厅和其他餐厅。其中正餐厅主要包括湘菜餐厅、川菜餐厅、综合酒楼和酒店宾馆餐厅;小吃快餐厅主要包括中西式快餐馆、小吃店;外国餐厅主要包括西餐厅、日本料理餐厅和韩国料理餐厅、泰国和越南菜品餐厅。在数量上,正餐厅占总数的35.81%,小吃快餐厅占24.13%,外国餐厅占17.61%,其他餐厅占22.45%。

爬取高德地图2021年长沙市六大城区所需类型的餐厅数据和风景名胜数据,清洗数据和校正地理坐标后保留餐厅POI数据34169条和旅游景点POI数据595条。其中正餐厅数据11966条、小吃快餐厅数据11660条、外国餐厅数据1160条和其他餐厅数据9383条,匹配到1011家的网红餐厅POI数据。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空间行政边界矢量GIS数据来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表1 数据分类、数量及来源

(三)研究方法

1.标准差椭圆

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DE)是由Lefever在1926年提出的通过椭圆中心、方位角、长短轴三个基本要素定量描述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常见空间统计方法[18]。椭圆中心反映出地理元素在平面上的相对分布位置;方位角代表主要的分布方向,长短轴表示其分布向外扩散的方向与范围。此方法可以量化反映出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的离散度以及方向。

2.平均最近邻指数

平均最近邻指数R是通过比较观察到的点的平均最近邻距离与理论上的平均最近邻距离得出的数值。当R<1时,为集聚分布;当R>1时,为分散分布。R与集聚程度成反比,R越小,集聚程度越大;相反,R越大,集聚程度就越小[19]。通过计算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平均最近邻指数判断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模式。

3.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能对点数据进行精确地空间集聚分析,通过部分随机采样点重新构建概率密度函数,核密度估计见式(1):

(1)

其中非负函数K指的是内核(Kernel),平滑参数h>0表示带宽,n为带宽范围中点i的数量,x-xi为估计点x至xi的距离。核密度估计用于分析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密度,确定空间聚集区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网红餐饮空间集聚特征的差异。

三、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格局

(一)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的空间分布类型

计算得到长沙市城区整体和不同类型网红餐厅的平均最近邻指数R(见表2),由此判断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的空间分布类型。

表2 2021年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平均最近邻指数(R)及空间分布类型

整体网红餐厅的平均最近邻指数R值为0.37<1,属于空间集聚分布类型,整体集聚程度较高。从不同类型的网红餐厅来看,正餐厅、小吃快餐厅、外国餐厅和其他餐厅的平均最近邻指数分别是0.49、0.48、0.39、0.55,均小于1,Z的绝对值都超过2.58,P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为空间集聚分布。

不同类型网红餐厅的集聚程度与餐厅的特殊性相关,集聚程度表现为外国餐厅>小吃快餐厅>正餐厅>其他餐厅,空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外国餐厅数量较少、分布范围小,在四类网红餐厅中集聚程度最高。正餐厅和小吃快餐厅分布范围更大、数量较多,多以湖南本地特色为主,空间布局更具有均衡性,集聚程度较低。其他餐厅数量适中,受多方市场需求的影响,集聚程度最低。

(二)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的空间分布方向

根据方向分布的标准差椭圆结果,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的分布呈现显著的“西北-东南”走向。网红餐厅“西北-东南”走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首先是自然因素中的山水布局。湘江呈“西北-东南”走向纵穿过长沙市城区,给城市扩张形成南北阻碍,城市主要沿东西横向延展。网红餐厅与城市格局有相似之处,以湘江为界,西部分布有岳麓山、谷山等山脉,地势较高,东部地势相对平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红餐厅的方向分布。其次,城市规划对网红餐厅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重点为东延南拓,且最新规划预计到2035年形成一主六副的城市格局,东西并重、南向融城。城市规划侧重于东部和南部,影响了网红餐厅的分布走向。

图1 2021年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方向

不同类型网红餐厅与整体网红餐厅的分布方向基本一致,明显都是“西北-东南”方向。但不同类型网红餐厅的空间分布方向有形态的差异。小吃快餐厅的空间分布在“西北-东南”方向上相对集中,而正餐厅、外国餐厅和其他餐厅的空间分布更为离散。小吃快餐厅的标准差椭圆长、短轴的轴长之差短于其他3类餐厅,在方向上相对均衡。究其原因,首先,小吃快餐厅的离散程度较其他类型的餐厅较小,分布范围也有所缩小,主要集中于长沙市中心的五一商圈。五一商圈人气高,圈内具有长沙本土化特色的小吃快餐厅数量多且集中,尤其是小吃店,吸引了大量游客的消费,因而空间分布上更为集中。其次,正餐厅多为湘菜餐厅,本土化特色强,抢占的消费市场份额大,因此餐厅数量多,分布的范围更广,分布更为离散。最后,外国餐厅和其他餐厅的外来化特征明显,本土化特色不足,因而居民及游客的消费需求相对较小,空间分布形态更为分散。

(三)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的空间均衡特征

通过计算长沙市城区整体网红餐厅在各区域内的分布数量和所占比例(见表3),可以看出,望城区的网红餐厅数量极少,所占比例小于1%,与其他区域网红餐厅的分布形成鲜明对比,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的网红餐厅数量均超过200家,在200到250家之间,占比均在20%到24%之间;开福区和岳麓区的网红餐厅数量超过150家,在150到180家之间,占比在15%到17%之间。以传统中轴线的五一大道为界,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区的中心部分,包含芙蓉区西部、天心区北部、开福区南部。由此表明,长沙市城区整体网红餐厅在各个区域的数量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格局。

表3 2021年长沙市城区整体网红餐厅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

进一步对长沙市城区不同类型网红餐厅在各区域内的分布数量和所占比例分析(见表4),可以发现与整体网红餐厅一致,4种类型网红餐厅分布最少的区域都是望城区,且望城区只有正餐厅分布。正餐厅和其他餐厅分布最多的区域是雨花区,分别有93家和63家。小吃快餐厅和外国餐厅分布最多的区域是天心区,分别有100家和42家。这说明不同类型网红餐厅主要分布在雨花区和天心区。由此表明,长沙市城区不同类型网红餐厅在各个区域的数量分布上也呈现不均衡的分布格局。

表4 2021年长沙市城区不同类型网红餐厅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

(四)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的空间密度特征

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将搜索半径分别为500m、1000m、1500m的核密度结果进行对比,最终选定搜索半径为1000m。根据自然断点方法分别计算整体和不同类型网红餐厅核密度估计值,将核密度值划分为5个等级,得出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核密度分布图(见图2)。结果表明,长沙市城区整体与不同类型网红餐厅核密度空间分布相似,均呈现“块斑状”分布,以五一商圈为核心,散点布局。在不同类型网红餐厅中,小吃快餐厅核密度最大,其他餐厅核密度最小。

图2 2021年长沙市城区整体网红餐厅核密度分布

长沙市城区整体网红餐厅核密度在不同区域有着明显的差异。分布密度最高的单核中心聚集区域是位于芙蓉区西部、天心区北部、开福区南部交界地带的五一商圈,呈“块斑状”分布。单核中心聚集区域的圈层结构明显,以解放西路和黄兴中路的相交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分布,集聚程度逐渐降低。圈层结构中,主要聚集地点都为综合性购物商城、小吃街等,最内层区域主要聚集地点是太平老街、九龙仓国金中心、悦方ID mall、五一广场和7mall。第二层区域主要聚集地点是乐和城、开福万达广场、海信广场、金满地商业街、黄兴南路步行街和长郡小吃街。第三层区域的主要聚集地点是南门口、芙蓉广场。相较于普通餐厅,网红餐厅的消费量大、利润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地租支付能力,往往位置选择在市中心。消费者对网红餐厅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娱乐设施聚集度、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五一商圈呈现单核中心的原因是五一商圈位于市中心,市场发育程度高,购物、娱乐、餐饮场所聚集,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又分布有五一广场、黄兴广场等重要地铁站点,交通便利,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更多要求。特别是在旅游活动中,五一商圈是推动长沙夜间经济发展和旅游消费的重要区域,五一商圈中的许多餐厅成为游客享受长沙美食的热门打卡地。

芙蓉区中部的万家丽商圈、雨花区北部的红星商圈和东塘商圈、开福区南部的芙蓉北路商圈、岳麓区北部的市府商圈以及梅溪湖商圈周边分布密度较高,形成了面积不一且呈点状分布的聚集区域。其中,芙蓉区中部的万家丽商圈在万家丽mall附近形成的聚集区域和雨花区北部的红星商圈以德思勤广场为聚集中心形成的聚集区域点状面积较大,雨花区北部的东塘商圈、开福区南部的芙蓉北路商圈分别以凯德广场和泊富国际广场为中心形成的聚集区域点状面积较小,岳麓区北部的市府商圈和梅溪湖商圈分别以河西王府井、步步高新天地为中心形成的聚集区域点状面积最小。望城区整体分布密度最低。

进一步通过对长沙市城区不同类型网红餐厅的核密度分析探究密度特征(见图3)。结果表明,长沙市城区不同类型网红餐厅都在五一商圈形成“块斑状”分布中心聚集区域,而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不同类型网红餐厅中,小吃快餐厅整体分布密度最大,其单核中心聚集区域为“块斑状”分布的五一商圈区域,在其他区域空间分布分散,密度较低。究其原因,五一商圈集聚的大量小吃快餐厅能够满足消费者便捷就餐、多样化餐食的大部分需求。正餐厅整体分布密度与小吃快餐厅的整体分布密度差距不大,其在五一商圈单核中心聚集区的“块斑状”聚集特征最突出,由中心区向外围次密度集聚区扩散发展范围最广,除核心聚集区外存在呈现点状聚集的富兴广场、万家丽广场、德思勤城市广场、凯德广场、梅溪湖步步高新天地附近五个密度居中的区域。外国餐厅整体分布密度居中,在北辰三角洲形成密度居中的点状聚集区域,在万家丽商圈形成密度较高的点状聚集区域。其他餐厅整体分布密度最小,在万家丽商圈、东塘商圈、红星商圈和市府商圈的密度较高,形成面积较大的点状聚集区域。

图3 2021年长沙市城区不同类型网红餐厅核密度分布

四、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为深入分析影响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的各种因素,本文以街道为研究单位,根据现有研究[20][21],选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交通便捷度、旅游资源四大影响因子的4个指标(见表5)。

表5 2021年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变量选取及说明

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用各个街道每平方公里万元GDP(f1)来表征;人口因素使用各街道内的人口密度(f2)来表征;交通便捷度采用各街道范围内路网密度(f3)来表征;旅游资源采用各街道范围内网红餐厅到最近旅游景点的平均距离(f4)来表征。a-e分别代表整体网红餐厅、正餐厅、小吃快餐厅、外国餐厅和其他餐厅。由于数据资料来源的差异,在进行分析时先将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检验,最后进行详细讨论。

表6结果显示,长沙市城区整体网红餐厅空间分布受旅游资源的影响较大,其次是交通便捷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对网红餐厅分布的影响最弱。不同类型网红餐厅分布的影响因素与整体网红餐厅分布的影响因素相近。其中,正餐厅与整体网红餐厅分布影响因子的相似性最高,这也侧面揭示了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以正餐厅为主要分布类型。交通便捷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与其他餐厅的分布相关性最高,人口对外国餐厅分布的影响力最高,旅游资源对正餐厅的分布影响作用最大。但人口因素对小吃快餐厅分布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小吃快餐厅的长沙本地特色十分明显,其主要消费者是流动人口,受居住人口的影响较小。

表6 2021年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到当地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决定着餐饮业的辐射范围及其生存门槛[22]。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聚集在湘江东部。东西城区特别是东城区发展早且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商业繁华度较高,区域经济水平较高;而南北城区纵向分布范围广,发展较晚,商业繁华度较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分别比较2021年各区域三种产业的增加值,天心区第三产业占比最高,雨花区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一产业,呈现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芙蓉区成为全省首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破千亿元的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5%。雨花区、天心区和芙蓉区的经济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水平不断提升,网红餐厅分布的聚集程度较高、密度较大,如五一商圈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人流量大、信息及时、物流迅速、资金不断投入,吸引网红餐厅的扎堆分布。

(二)人口因素

人口的密集程度往往影响餐饮市场的大小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发展趋势。人口越密集的区域,餐饮消费需求越多,消费需求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更多的餐厅得以产生和发展逐渐成为网红餐厅,进一步吸引其他潜在消费者进行消费。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的空间分布具有人口依赖性。2020年末,长沙市雨花区、天心区和芙蓉区的常住人口分别达到126.65万人、83.72万人、64.28万人[23],是长沙网红餐厅的主要聚集区域。除常住人口外,流动人口对网红餐厅的分布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本文的人口密度将常住人口密度作为依据进行分析。长沙市中心区域游购娱设施齐全,人流密集,为网红餐厅的集聚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

(三)交通便捷度

交通的便捷度越高,消费者的距离和时间成本相对越少,消费者进行餐饮消费的可能性越大,从而网红餐厅就更易于聚集发展。因此,交通是影响网红餐厅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有良好道路网络的地区,餐厅的可达性有更好的延伸性[20]。长沙市城区的交通干线网络发达,轨道交通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目前,长沙地铁共有1号至6号线以及磁浮快线7条轨道运营路线,轨道站点数达到148个,还有6条轨道线路正在建设中。同时,长沙市城区公交站数量多,中心城区有着较多的停车场,为居民及游客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本文选择了路网密度用来表示各个街道的交通便捷度,路网密度是指街道的道路长度和街道面积的比值[21]。研究表明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的分布与交通便捷度有密切的关系,网红餐厅集聚区域大多数是交通便捷度较好的区域,如五一广场和黄兴广场地铁站、五一大道附近等。

(四)旅游资源

旅游业和饮食文化资源相辅相成。长沙市饮食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业发达,旅游消费发展前景向好。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长沙市餐饮业的发展,涌现出长沙超级文和友等网红餐厅。作为国际美食之都,饮食文化资源对长沙旅游业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带动作用,网红餐厅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进行打卡,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分布在旅游景区热度高且旅游景点较密集的区域,如天心区的天心阁、长沙简牍博物馆,雨花区的石燕湖生态旅游景区等,芙蓉区的定王台等,开福区的湖南省博物馆、世界之窗等有名的旅游景点。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拉动了餐饮消费需求,网红餐厅的分布受到了旅游资源的较大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大众点评数据筛选并划分出4种不同类型的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并基于POI数据以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析网红餐厅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如下:

1.长沙市城区整体网红餐厅和不同类型网红餐厅均属于空间聚集分布类型。其中,不同类型网红餐厅的聚集程度呈现差异性,聚集程度表现为:外国餐厅>小吃快餐厅>正餐厅>其他餐厅。

2.网红餐厅在空间布局上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且在各区域分布不均衡:长沙市城区整体和不同类型网红餐厅均呈现出显著的“西北-东南”空间分布走向。整体和不同类型网红餐厅主要分布于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正餐厅和其他餐厅分布最多的区域是雨花区,小吃快餐厅和外国餐厅分布最多的区域是天心区。

3.长沙市城区整体与不同类型网红餐厅核密度空间分布相似,均呈现“块斑状”分布,以五一商圈为核心,散点布局。在不同类型网红餐厅中,小吃快餐厅核密度最大,其他餐厅核密度最小。单核中心聚集区域的圈层结构明显,万家丽商圈、红星商圈、东塘商圈、芙蓉北路商圈、市府商圈和梅溪湖商圈周边形成了面积不一且呈点状分布的聚集区域。不同类型网红餐厅核密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吃快餐厅分布密度最大,其他餐厅分布密度最小。

4.网红餐厅分布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交通便捷度和旅游资源是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旅游资源、交通便捷度、区域经济水平、人口。在不同类型网红餐厅中,正餐厅与整体网红餐厅分布影响因子的相似性最高,人口因素对小吃快餐厅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二)建议

基于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现状,本文从空间布局管理、区域差异化发展、经营管理及模式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空间布局管理

基于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分布格局,本文提出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四商圈连片多中心”的发展空间结构设想。第一,长沙市城区初步形成了五一商圈一个面积较大的网红餐厅单核中心集聚区,对周边区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是未来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空间布局核心片区域的中心。五一商圈和其以北的芙蓉北路商圈、以南的东塘商圈、以东的万家丽商圈通过地铁线路连接而空间距离较近,网红餐厅发展基础较好。通过整合四个商圈内部资源,不断增强四个商圈经济联系,扩大网红餐厅覆盖范围,提升网红餐厅服务能力和质量,逐步将四个商圈打造成长沙市城区网红餐饮发展核心片,形成较大的规模化优势以进一步实现旅游经济发展的飞跃。第二,在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梅溪湖新天地、河西王府井、德思勤广场附近的三个主要商圈以及发展基础相对较弱的火车站商圈、溁湾镇商圈周边形成一定规模网红餐厅集聚,整合周边资源,逐渐形成多类型区域性网红餐厅发展聚集中心点。

2.区域差异化发展

在天心区、芙蓉区和雨花区促进连片式聚集区的形成,在岳麓区和望城区推动中小餐饮企业融资。一方面,在多数网红餐厅聚集的天心区、芙蓉区和雨花区三个区域内,大力促进商城融合发展,拓展商业区范围,并根据精准消费者偏好数据打造网红潮流打卡点以吸引网红餐厅的聚集,从而促进连片式聚集区的形成。另一方面,在网红餐厅分布少的岳麓区和望城区两个区域内,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对该区域内的中小餐饮企业融资给予更多帮助,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网红餐厅的发展。

3.经营管理及模式

第一,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长沙市餐饮行业协会等协会需组织长沙市城区的餐厅参与交流活动,邀请网红餐厅经营者分享成功经验,并对有一定客源和经济基础的餐厅开展网红经营理念和模式运作的培训活动,帮助餐厅经营者将餐厅积极改造为网红餐厅并持续运营发展。第二,推动长沙市城区网红餐厅经营实现加盟模式,促进连锁品牌网红餐厅的发展,鼓励在各个商圈设立分店以为各区域带来网红流量,为其他餐厅经营起示范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商圈小吃长沙市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爱上写信的大树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机器学习在商圈运用管理中的应用
我是一个小吃货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厦门品小吃
大家都爱吃小吃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