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体操和武术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疗效观察

2023-01-17汪子铮

武术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腰痛腰部康复训练

孙 震 汪子铮

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2

慢性腰肌劳损是运动训练的常见损伤,是以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长期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激烈的竞技比赛容易导致运动员肌肉和筋膜等软组织出现细小撕裂,当这些损伤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修复,使损伤部位出现反复的损伤,引起粘连、变性、纤维化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慢性腰肌劳损的产生。慢性腰肌劳损严重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慢性腰肌劳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防治,是运动员进行正常训练、备战竞技比赛的重要保证。本研究通过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体操、武术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山西省体操武术运动中心慢性腰肌劳损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共计有运动员60例,其中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24 例, 年龄16岁~25岁。将入6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9.31±2.25)岁,对照针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18.12±1.87)岁。

1.2 纳入标准

参考2017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进行制定。纳入标准:(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3)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4)经影像学检查除外因椎管内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5)除外内脏、妇科疾病等引起的腰痛。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 。针灸治疗取穴及操作:针灸治疗取穴主要有:肾俞、大肠腧、委中穴、腰阳关、腰眼穴、夹脊穴、阿是穴。操作方法:嘱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取穴部位。局部皮肤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用0.30×50 mm的2寸毫针,针灸以上各穴位使之得气,连接电针仪,选择疏密波,选择合适强度,留针时间为20分钟。每日针灸治疗1次,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8天。

实验组。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8级腹桥:1级:双肘双脚支撑保持15s;2级:左肘双脚支撑15s;3级:右肘双脚支撑15s;4级:双肘左脚支撑15s;5级:双肘右脚支撑15s;6级:左肘右脚支撑15s;7级:右肘左脚支撑15 s;8级:回到双肘双脚支撑30s。背桥:仰卧屈膝,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用肩部和脚支撑身体,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维持30s,动作难度进阶方法为,双足背屈,抬高一侧下肢。

侧桥:手肘小臂支撑地面把身体撑起,身体和地面成15°夹角。另一只手臂叉腰位于侧腹部,保持30s。动作难度进阶方法为,同侧前臂和下肢支撑。

俯卧两头起:俯卧在地板上,手臂向前方伸直,双腿向后拉伸伸直,吸气收紧腹部,同时手臂和腿同时向上抬起离开地面,保持30s。动作难度进阶方法为,抬对侧手脚。

每组训练包含:8级腹桥、背桥、侧桥、俯卧两头起各5次,训练5组,组间间歇2min,根据伤病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动作难度。

研究组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共28天。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腰痛程度进行评分,分值由0-10,分值越高 ,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2)采用腰痛ODI量表(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了解患者腰部功能改善程度,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1.5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参照2017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中的慢性腰肌劳损相关疗效标准评定。痊愈:腰部症状消失,活动自如;显效:腰痛消失或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正常或基本恢复;无效:腰痛明显,腰部活动功能无改善。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效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疼痛和功能改善程度 两组VAS、ODI均有改善,研究组VAS、ODI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VAS比较

治疗后2周与同组治疗前比,P<0.05,治疗后4周和同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比,P<0.05。

表3 两组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ODI比较

治疗后2周与同组治疗前比,P<0.05,治疗后4周和同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比,P<0.05。

3 讨论

腰部是人体躯干和下肢重要的连接枢纽,其在解剖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极其容易受到损伤。研究表明慢性腰肌劳损其临床发病率占腰腿痛患者的80%以上,[2,3]其在运动员中也有极高的发病率,有数据表明在高水平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中,慢性腰肌劳损占损伤总数的83. 33%。[4]徐秋芬调查发现高校艺术体操专项损伤种类腰肌劳损发病率最高,为38.89%。[5]西医对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理疗等手段,在临床实际运用中疗效不佳,且容易复发。慢性腰肌劳损的防治一直以来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多由瘀阻经络、外邪侵袭所致,治疗上以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为主。针刺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广泛运用。[6,7]本研究针灸取穴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太平圣惠方》:“理虚劳,耳聋,肾虚及水脏胀,挛急腰痛”。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针灸大成》:“主脊强不得俛仰。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之合穴,有筋通络、祛除风湿的作用,《四总穴歌》:“腰背委中求”。腰阳关为督脉之穴,具有祛寒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循经考穴编》:“主劳损腰胯痛,遗精,白浊,妇人月病,带下”。腰眼穴为经外奇穴,有强腰健肾的作用。夹脊穴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肤经之间,针刺夹脊穴可刺激背俞穴的功能,调理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达到止痛的功效。[2,8]阿是穴是脏腑经络病变在体表的反应,取之直达病所。《内经》有云:“脉所过,主治所及 ”,本研究取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夹脊穴体现了针刺的局部舒经通络的治疗作用,以治其标;取委中以起到远端治疗作用;腰阳、腰眼穴关补肾培元,强腰健肾;近端和远端取穴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以达到标本兼治之功。[9]

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腰背部肌肉力量,而且可以拉伸肌肉和韧带,提高肌肉、韧带的弹性及伸缩力,[10]有助于缓解腰部疼痛和改善功能活动度,促进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得到了广泛认可。[10,11]研究表明康复训练可以使肌肉充分收缩与伸展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代谢能力,以修复损伤,增强肌力和耐力,对慢性腰肌劳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慢性劳损具有很好的疗效,有效率为76.67%,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其疗效更甚于单纯针灸治疗,有效率为93.33%,并且疼痛和功能改善都明显高于单纯针灸治疗。探讨分析其原因在于,针灸治疗主要重在舒筋活络、通经止痛,在缓解疼痛上效果显著,配合健腰穴位,以达标本兼治之效,而康复训练通过增强腰部力量,改善肌肉、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代谢,以达到防治作用,两种治疗手段相结合能更能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缓解和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活动度,增强腰部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腰痛腰部康复训练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职业腰痛早防治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