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散打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析

2023-01-17

武术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武术课程体系

林 才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1 前言

伴随着武术进校园,武术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而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散打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中国武术的本质,是属于中华民族本土的传统体育运动,推广和发展好武术散打运动对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提供帮助。作为推广和发展的阵地在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在学校中更好地建设好武术散打课程显得尤为重要。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课程衔接体系。”[1]本研究以武术散打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学校武术散打课程发展现状,明确武术散打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需求和必然性,提出一体化散打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路径,推进我国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进程。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武术散打和一体化课程体系为关键词,阅读大量相关主题文献资料,梳理和总结前人研究结果。

2.2 对比分析法

通过武术散打课程与其它比较成熟的体育项目的对比,分析其它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的优缺点,服务于武术散打课程一体化建设。

2.3 专家访谈法

与本领域课程专家进行访谈,如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散打教研室李印东教授等,对构建武术散打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实施路径进行探讨,提供构建武术散打一体化体系课程建设建议。

3 构建武术散打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现实需要

所谓一体化体育课程,就是要建设“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系统化体育课程。于素梅指出: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将会全面推动体育工作,尤其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体育课教学、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等将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2]武术散打作为武术的显著代表,也是最能体现武术本质的运动,构建武术散打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对于丰富学校体育课程类别、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推进散打的大众化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近几年武术散打在体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武术散打一体化课程建设的现实需要。构建散打一体化课程体系的三个关键因素在于散打课程目标、散打内容体系是否合理和完整以及直接的实施者——散打专业教师。

3.1 学校武术散打课程目标体系缺乏合理分层与有效衔接

武术散打作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运动项目,应有具体而明确并且是能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散打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散打教学的开展具有指导性作用,也决定着散打课程教学的方向。现行的散打课程目标与内容在大中小幼阶段大体相同,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的散打教学也几乎是统一范式,这在规范散打课程教学、统一课程进度上具有优势,但各级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特点必然有差异,在现实散打课程教学中,往往出现散打课程目标与散打教学过程当中落实程度出现偏差,即散打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具体而明确的,但并没有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由于大中小幼学校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差异性与层次性,因此,在散打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要充分考虑这类现实情况,并且要有合理的分层以及有效衔接,才能更有效落实散打教学。

3.2 学校武术散打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整性

在学校武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大多学校是以散打基本技战术为主,虽有的学校会安排散打基本理论教学,但在教学落实过程中总是会顾此失彼。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一部分,在内容选择上不能仅有散打技战术,也应包括丰富的理论部分。 有别于竞技散打,学校武术散打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保持适当的弹性。教师在散打课程教学中,除了关注散打技能的传授外,还应注重体育课程的健身性、兴趣性、娱乐性等特点,特别是兴趣性。散打课程的开展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散打内容感兴趣才会不断坚持练习,只有学生真正喜欢散打运动,才能更好地开展散打课程教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合理地开发学生的兴趣点。在我们接触和了解众多的散打练习者中,大多数只知道散打的基本技战术习练,缺少对散打理论的认知,更别说习练散打的学生对中国武术、武术理论和背后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散打课程内容体系的选择上要注重全面性。

3.3 全面掌握武术散打知识的师资欠缺

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学校体育也在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的需求量大增。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反映情况来看,实际上还是缺乏体育各个项目的教师。散打课程在学校能不能开展,以及开展的如何必然跟散打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武术进校园已有二十多年,但开展的成效不理想是业界的共识。诚然,影响武术在学校当中的传播和开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武术教师的缺乏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武术散打教师在学校任教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对于武术课程开展的效果必定在武术师资,而武术又分为武术套路教师和武术散打教师,现实情况是武术套路教师稍多于武术散打教师。武术散打课程的教学理应由拥有专业散打知识和技术的教师开展,可实际情况是,在中小学阶段散打课程开展的就不是很多,有的甚至没有,到了大学阶段逐渐才有了散打课程。除了大学阶段的散打课程可以招聘专业散打教师,在中小学阶段几乎是没有的。更有甚者,散打课程是由武术套路教师或其它体育项目教师临时学些散打基本技术就进行散打教学的。这些情况势必影响散打课程的开展,所以,一个拥有武术散打专业知识和武术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师对于散打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要。作为构建武术散打一体化课程体系重要的实施者——散打专业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武术知识,熟知各种武术理论知识,真正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文化内化于心,才能实现教学一体化体系建设。

4 构建武术散打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4.1 构建目标明确和具体可操作的课程目标体系

任何一课程的目标都应该是具体明确和可操作的,特别是体育课程,各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尽相同,武术散打运动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有其特殊性,在目标建设上既要考虑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项目本身的特色。

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在构建散打课程目标时要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目标的几大特征: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和灵活性,并且要正视体育教学目标的激励、定向以及评价功能。[3]在2001年新编订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4]武术散打课程目标的设置也应融合这五个方面进行建设。(1)运动参与:从武术散打课程为入手,参与散打运动;(2)运动技能:通过学习散打基本技战术掌握散打技能,提高技能水平;(3)身体健康:学习武术散打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体育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人体结构,持续运动提高身体素质;(4)心理健康:挖掘武术散打课程的育心功能,散打技能的学习和在实战对抗中培养学生的勇敢自信精神,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勇敢面对生活,勇于战胜一切困难挑战,完成自己的超越,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要求;(5)社会适应:散打运动如同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一样,虽是同场竞技项目,但也要学会沟通交流,学会与人交往,中国武术里所说的“与武会友”正是武术的社会适应的展现,当然也要与时俱进,散打运动是对抗项目,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适应散打运动的规则从而扩大到适应社会的规则。

构建具体明确的散打课程目标体系,由于大中小幼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就要求对散打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分层,建立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散打课程目标。(1)幼儿及小学阶段:散打课程目标要通过散打运动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智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主;(2)初高中阶段:散打课程目标要以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理论素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建立基本法律法规等为主;(3)大学阶段:散打课程目标要以掌握散打技能,继承和弘扬武术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理论修养、完善人格的提升和培养服务社会等为主。只有建立适应各级各类学生特点的课程目标,从现实社会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做到有效衔接,才能把散打课程真正建设好。

4.2 构建武术基本功训练与散打技术体系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具体完整的散打课程体系是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成长规律和散打课程目标体系出发的首要关口,散打运动属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能体现中华武术本质的散打,完整的散打课程体系除了散打技能体系之外,还应包括武术基本功训练体系、散打理论知识、武术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4.2.1 散打基本技能体系与武术基本功训练体系相结合

表1 武术散打段位考评内容与方法

散打基本技能体系作为散打运动的基础,散打技能体系应包括散打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散打基本技术部分可以参考武术散打段位考评内容与方法,根据散打段位可以分为段前级、初段位、中段位、高段位。散打技术内容选择可以参考武术散打段位考核内容与方法进行教学,每个年龄阶段要根据学生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段级内容。在小学幼儿阶段,可以选择段前级内容;初高中阶段进行初段位内容教学;大学阶段进行中段位内容学习。培养和鼓励学生往高段位内容进修学习。在进行散打课程内容教学选择时也要充分融合武术基本功内容,丰富武术散打技能体系内容。可以加入武术基本腿法(正踢腿、里和腿、外摆腿、侧踢腿、弹腿、前后扫腿等)、武术步法和柔韧性动作、武术基本拳术(五步拳、初级长拳等),加入武术功法内容对于散打习练者来说可以更好地练好内功,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提升散打功力,在实战对抗中更占优势。

4.2.2 注重散打理论知识、武术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要建设“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系统化武术散打课程,有必要把散打理论知识、武术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纳进散打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中。散打理论是系统学习散打运动专业知识,散打理论包括散打基本技术知识、散打课程教学与训练、散打竞赛与裁判知识等,散打练习者需要较好掌握散打理论知识;武术理论知识作为一个整体中的重要部分,对于练习者来说,了解和掌握武术基本理论知识可以让其更加了解武术,从而更加理解散打理论知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现代体育分类中,武术散打作为体育的一部分,要求习练者不但要了解和掌握武术和散打相关理论知识,更要熟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如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损伤和健康等体育知识,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练习者的日常运动,提高科学运动意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大部分的武术理论和散打理论知识都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里的儒家文化、道家理论、佛家思想等或多或少都跟中国武术直接相关。因此,学习武术以及武术散打不能脱离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散打理论知识、武术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作为散打运动体系的“根”,根深才能叶长,构建武术散打一体化课程体系必须要融合散打理论知识、武术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优秀传统文化,从而继承和弘扬“尚武精神”。

4.3 构建武术散打课程“学、练、赛“形式高度统一的一体化体系

在最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中,特别提出让“教会、勤练、常赛”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近些年来提倡的“体教融合”等方针政策的推行,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让“教会、勤练、常赛”成为课堂常态,在构建武术散打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中,更是需要把这一指导思想体现出来。武术散打课程既是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的显著代表,同时也是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改革中要把“教会、勤练、常赛”这一理念贯穿散打课程一体化建设里,实现课程的良性循环。首先,“学”要体现武术散打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做到教会学生,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打技术;“练”不仅仅是在散打课堂上练,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喜欢上武术散打运动,现实中存在众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也反映在武术散打课程上,即“喜欢武术散打,但不喜欢武术散打课”。课程改革要深挖内在价值和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点,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练习才能真正做到“勤练”;最后要做好武术散打的竞赛工作,武术散打作为体育竞技项目,也是中国武术的对抗运动,此时学校武术散打可以区别于竞技散打,学校武术散打目的是让更多人参与比赛,淡化金牌意识,包括散打竞赛规则可以作出部分改变,如腿法不上头等,提高比赛的安全性。散打项目属于对抗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在学校散打比赛组织中一定要充分做好安全工作,做到赛前有预案,赛中出现安全问题有应对之法,赛后有保障等,切实保证学校散打比赛的平稳进行。同时,要构建学校武术散打全方位的竞赛体系。一是将竞赛引入武术散打课程中,这不但可以丰富散打课堂的形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将所学技术学以致用;二是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好校级之间的联赛,可以是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水平之间的竞赛,促进与武术散打练习者的交流,在学校层面宣传中国武术散打的魅力,提高在学生间的知名度;三是区域散打赛事体系。依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为基础进行赛事安排,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区域性散打比赛,为个体和学校争得荣誉,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精神;四是逐步建立全国性武术散打赛事体系。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更高水平的比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顽强拼搏的竞赛精神。

5 结语

在构建武术散打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实需要和学生特点,提出构建目标明确和具体可操作的课程目标体系、构建武术基本功训练与散打技术体系相结合的的核心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武术散打课程“学、练、赛”形式高度统一的一体化体系等路径,旨在切实推进武术散打的大众化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武术课程体系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中华武术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武术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