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研究综述

2023-01-17

甘肃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感双创院校

沈 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构成要素,对于高校而言,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机遇,在各专业教学中进行全面推广。近年来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小觑的突出问题。一是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轻社会实践活动;二是部分高职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存在追求名利、荣誉的心理,重实用主义,轻理想愿景;三是部分高职学生创业活动追求个人财富,存在重功利主义,轻社会责任的现象。因此,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社会责任感两方面展开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广大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双创教育的研究现状

(1)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闵睿[1]采访了数十位企业家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同时对大连市部分高职教师和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教育体系不健全、政校企缺乏长效合作机制、教育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基于三螺旋理论以及协同理论,构建出双创教育中政校企三螺旋协同模式。张红[2]通过对河北省某职业学院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有效融合、师资力量薄弱、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多项优化措施。

(2)地域创业文化融入高职双创教育的研究。聂群华[3]首先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双创教育的意义,其次分析了融入困境,最后探讨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教育的可行性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高成缙和曹建[4]对常州红色文化价值、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困境进行分析,从学校、教师和学生3 个维度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开展双创教育的成效。张强和胡计虎[5]研究发现徽商精神与双创教育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并探索出将徽商精神融入双创教育的多条路径。

1.2 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现状

(1)对社会责任感的分类研究。黄烨烨[6]从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出发,将社会责任感界定为社会责任的认知、社会责任的认同及社会责任的行动三方面的统一,方便社会责任感的测度以及评价。秦华[7]从心理学和德育学的角度出发,将责任感分为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责任感分类的基础上,将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归纳为对自己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对集体的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及对全人类的责任感。

(2)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魏进平等[8]基于全国54 所高校5 237 名大学生样本,将社会责任感划分为政治责任感、生命责任感、学习责任感、学校责任感以及网络责任感5个维度,编写调查问卷了解90 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本情况。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知行不一、知行倒挂等问题。黄元香和何亚兵[9]随机抽取部分H 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发现部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从注重创业教育融入责任观、企业文化进校园提升社会责任观等方面探索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秦华还随机抽取重庆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向其发放网络调查问卷,从而了解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整体表现良好,但也存在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基于此,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方面剖析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根本原因,最后从学校层面提出提升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对策。

(3)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研究。国内学者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进行研究,相关路径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4 个方面,目前从学校层面探讨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的研究居多。一是通过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来培育;二是将专业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培育互融互通;三是将学校的校园文化作为责任感培育载体;四是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作为培育载体;五是从宏观教育层面提出学校社会责任体系的创新。

1.3 双创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研究现状

陈文远[10]研究发现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活动,然而成功率不高。他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其次从社会、家校教育、创业教育等3 个方面剖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最后从创业价值取向、创业思想观念、创业目标追求3 个方面提出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策略。

李芳芹[11]以安徽工程大学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 22.0 软件分析了双创教育与社会责任感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双创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通过双创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张子睿等[12]首先分析了农林院校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紧迫性,基于此,从提升双创教师素养、丰富双创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等方面为双创教育中融入社会责任感内容提供思考与对策。

梁谨[13]研究发现高校创业教育较为关注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现象较为显著,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她试图通过树立以社会责任感为导向的创业理念、创业课程体系中融入社会责任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等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国外研究现状

2.1 双创教育的研究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哈佛大学教授迈尔斯梅斯,针对MBA 学员,开设了一门名叫“新创企业管理”课程,是最早的双创教育。因此,双创教育正式开展实践教学。目前欧美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

(1)双创教育内涵的研究。Plaschka 和Welsch[14]提出,双创教育是国家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支撑力量,也是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创新的核心要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创教育,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具有双创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些双创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业或者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双创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双创教育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能力。

(2)双创教育实践的研究。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双创教育的开展,注重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操性。日本各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时,注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真正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和创业过程中。在双创教育实施过程中,英国则侧重于对高校学生进行企业家精神以及创业者精神的教育。

2.2 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现状

(1)责任教育的主要内容研究。西方国家在定义社会责任感时,常常将权利、义务以及社会责任相结合。西方学者认为公民一边享受国家赋予的权利时,还需要一边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西方国家主要通过开展德育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学校道德教育的首要目标即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如日本学校的责任教育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拼搏精神以及责任品格等优秀品质。

(2)责任感的培育途径研究。国外的责任感教育十分注重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创设具体的社会活动情境,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理解责任内容,如英国的责任教育主要依赖于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展开,课程教育方面如设立国家级课程以及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实践方面公民可参加学校以及社区组织的活动等。印度理工学院甘地讷格尔分校(IIT-G)在新生开学前,安排学生到不同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性以及社会责任感。

3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外双创教育较国内双创教育更加成熟,起步更早。国内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目前主要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体系不健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近年来高职院校意识到将地域创业文化融入双创教育,以提升双创教育的成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及社会责任感。二是关于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感的内涵、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等方面。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主要以思想政治课为载体,近年来有学者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育研究。但研究多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展开,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改进对策的有效性亦缺乏实证研究。三是有学者研究发现双创教育和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目前双创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也主要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更少,且以理论研究居多。

因此,各地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地域创业文化精髓,将地域创业文化融入高职双创教育中。未来高职院校应注重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协作,探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出路,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具有家国情怀、双创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责任感双创院校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