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研究

2023-01-16刘译泽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期
关键词:发展状况民营企业山东省

刘译泽

摘要:近年来,山东经济稳健攀升,民营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入了朝气。看到山东省民企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文章在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下一步推动山东省民营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一、背景

2020年末,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0年的全国民企五百强名单,全国民企五百强企业遍布于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2021年的全国民企五百强企业进入门槛达到200亿元,比上年大幅提高;资产总额达到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有80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国民企五百强的营业收入总额合计30.71万亿元,增长5.85%;固定资产合计36.96万亿元,增长6.78%;税后净利润1.39万亿元,增长8.06%。华为8588.33亿元位列首位,与苏宁国际控股集团(6652.59亿元)、正威国际集团(6138.99亿元)占据前三。山东入选民营企业52家,比上年减少了9家,入选民营企业总量占比为10.4%。主营业务总收入24725.62亿元,占比8.02%。固定资产总额17795.41亿元,占4.81%。

2020年中国民企五百强在山东省上榜的民营企业,排名TOP10依次是山东省魏桥创业集团股份企业、山东西明石化集团公司企业、日照钢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企业、华泰集团股份企业、永锋集团股份企业、山东省海科控股公司、青建集团股份企業、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是推进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创造就业、优化结构等方面意义重大,其发展状况和实力变化对经济发展起到风向标的作用。研究分析山东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优势、劣势及方向,对促进山东省民营企业转型和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入选山东民营企业的行业类别分析,第一产业企业只有1家,占入选企业的2%。第二产业45家,占入选企业的87%,仍然处于主要地位。其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制造业和加工业,而建筑业等其余企业数量较小;第三产业入选企业6家,占全省入选企业的11%,且大多为零售和批发业,当下热点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没有一家入围。

从产业分类的角度看,制造业依然是影响山东省实体经济运行的最主要行业。其中,主要以石化、炼焦、核燃料以及金属的加工与冶炼为主,以及少量的化学原料加工与化学制造工业。但总体来说,以化学、油气、金属加工等产业入围数量仍为全国最多,同时,高端设备工业也蓄势待发。

从全省各市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以东营市上榜数量最多,在滨州,青岛、潍坊、淄博、临沂等地也占有一席之地。按区域划分而言,一半以上的企业在东中部,“中部强势崛起”趋势更加明显。

二、优势

山东省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大省,民营企业能够实现发展一定有它的优势。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山东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现有或潜在的优势。

第一,大力发展实业经济。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致力发展壮大实业经济运行,在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变、提质效、抗风险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部署﹐致力振兴实业经济运行,取得了重要进展。在2018年底,山东省政府就正式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出了45条具体措施用来大力支持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包括在2019年之后的数年,对除房地产业、金融业及类金融业项目的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新项目等,省财政按其当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2%的比例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亿元人民币;还有诸如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优先用于实际投资超过1.5亿美元的制造业外商投资项目和世界五百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用地。对世界500强制造企业、全球多个行业龙头制造企业实际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制造业投资项目,按“一项目一议”奖励方式优先给予重点投资支持等。2020年底,政府颁布并实施了《鼓励实体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一批政策措施》,提供了包括降本增效、科技创业、产品提升、招商引资等共8大方面合计45小项的政策措施。通过建设全国智慧制造示范点,进一步提升了山东的实体经济形象。开展“三品”等多项活动,推进设计与产业互通互融。

第二,积极落实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相关行动。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山东政府部门相继发布了《对于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健康的十条建议》《对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几个建议》等,并举办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座谈会,有效促进了民企发展。实行“一次性办好”的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经营发展环境,推动较为集中的行政管理许可权制度改革,全省政府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市、县二级行政管理审批管理服务局全面注册运营,“多证合一”扩展到“45证合一”。

第三,文化对经济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作为孔孟之乡,历史传统文化大省,山东省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深厚的人文沉淀。作为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儒家文化中孔子特别强调“礼”“仁”等自律精神;孟子也指出了以苦为乐的吃苦文化精髓。在文化的熏陶下,山东人树立了朴实能吃苦的形象。儒家文化崇尚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德行理性,积极入世的这种思想是儒家精神的灵魂。这种社会情怀是推动人们为美好生活奋斗的重要精神支撑。除了儒家文化之外,好汉文化也对山东影响颇深,正如小说《水浒传》中描述的那样,山东人自古以来就有好汉情节,表现在一个“义”字,在浓厚的文化渲染下,山东的民营企业家多了一份为合作伙伴两肋插刀的好汉精神,这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东民营企业家的诞生,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多年以来,省内经济稳步有序增长,经济结构逐渐优化,与这片文化沃土是分不开的。

第四,山东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山东省目前工业体系庞大,有大量的轻重工业企业,涵盖了所有的工业大类,是目前全国工业大类最完整的一个省份。联合国目前公布的41个工业大类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所有工业大类都同时具备的国家,而山东省是唯一都具备的省份。山东省有着如此丰富的工业种类,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山东省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气候较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极少出现恶劣天气,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人类生息繁衍,加之母亲河黄河蜿蜒曲折贯穿省内,从古至今,山东省一直以来都为人口大省,这为山东省的工业发展、民营企业的壮大提供了现成而又充足的劳动力。其次,省内的地形地貌也具优势,省内绝大部分的土地是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土地肥沃。再加之黄河的冲积平原以及省内河流湖泊交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壮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厚实的积累,通过税收、“剪刀差”以及储蓄方式,农业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也给民营经济的壮大奠定了基础。第三,绵延的海岸线给山东省带来了许多内陆省份所不具有的优势。全省海岸线长度有3000多千米,为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1/3,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通过在海滨城市建立港口进行外贸活动,为省内民营经济发展开辟了许多新道路,在大型国有企业诸如“青岛港”“日照港”的带动下,民营企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品类也是相当繁多,为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化工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都提供了成长的沃土。最后是山东省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这些自然资源为省内大型石油化工以及省内大型建筑业的发展以及进步升级提供了巨大自然资源支持,为民营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劣势

虽然山东省民营经济做出了不少的成就,一个地方的民营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体现出地方的整体经济水平,山东的GDP总额也常年稳坐在全国GDP排名前三位,不过与前面的广东和江苏的经济差距愈来愈大。山東省经济总量很大,但却总给人一种“穷”的感觉,仿佛和经济大省格格不入。对于经济发展的态势,山东省和东南沿海省份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山东省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第一,省内民营企业的硬实力不够强大。在最新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前十位没有一家为山东企业,省内缺少顶尖的民营企业。从产业结构上看,山东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重工业比重高,多为钢铁、化工、矿业等传统高能耗产业,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新兴产业相比存在不足,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山东省上榜的民营企业在品质和规模上都没有亮点,而在苏浙粤企业中则呈现出了制造业品质导向与龙头企业的“双轮”驱动格局。在广东深圳有“华为”,在江苏南京有“苏宁”,当谈到山东省的民企时,似乎缺少撑场子的“门面”。当今时代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时代,电商一跃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行业。然而,在入围500强的山东民营企业中,没有一家为互联网企业。由此可见,山东民营经济实力和苏浙粤差距很大,短期无法赶超。

第二,省内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弱,转型动力不足。只有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只有转型,企业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但是创新、改革、转型,一定会承担不小的风险。回溯山东省的历史地理条件,可以发现山东是最适宜人们聚居的地方之一,而良好的地理环境也让这里自然舒适,四季分明,物产丰饶。小农经济拥有独特的自给自足性,它使得人民朴实肯干,但这种相对闭塞的生活方式使得人民不愿意去创新,形成了性格中的保守性。齐鲁大地作为孔孟之乡,儒家精神的发祥地,儒家宗法观念凝重,安土重迁,占主导地位的“中庸”观念回避斗争,与当前所强调的开拓创新、进取精神仍然存在冲突。山东人普遍重视宗族情等血缘关系上的亲情,这种宗法观念极易给人带来“联络有亲”的裙带风,延缓人们建立公平竞争的商业机制的发展进程。正如复旦大学政治系的孙关宏教授提到:“文化越丰富,越厚重,人们越倾向于保守。”重视儒家经典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分依赖反而禁锢了思想,限制了创新,造就山东人思想上的保守。省内民营企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方面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传统观念中的重视仕途而看轻商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企发展。山东简称“鲁”,鲁文化对山东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鲁文化比较正统和保守,重仕轻商,这就埋下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伏笔。鲁文化重视封建文化传统,带有强烈的“官本位”思维。“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深入人心,这些刚好和东南沿海的“重商轻仕”的观点截然相反。二是齐鲁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阻碍了山东市场经济的发展,山东人普遍推崇从政,中国现代社会阶级观点根深蒂固,把仕途的晋升视为体现世界观、价值理念正确的最有效手段。就算在当下,山东人民内心首选还是诸如公务员、事业编此类稳定工作。尤其在山东省的西部,诸如鲁西北、鲁西南地区,这种封建观念依然十分浓厚。这种观念直接约束着企业家精神的产生,影响企业家数量的增长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造就了教育和经济之间的不匹配。

第四,营商环境还有比较大的问题。首先,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仍然不完善,市场秩序仍需逐步规范,这仍然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客观因素。当前的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尚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技术创新的迫切需要,发生知识侵权纠纷案件时,企业申诉维权的法律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周期长等难点问题突出。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经济管理活动展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如何有效处理该时代背景下的各类经济纠纷也是法律法规政策制定者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其次,政府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的整体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山东省的部分地区经济活动政策不灵活。虽说山东的政府公共服务以及基础配套设施体系建设目前在全国遥遥领先,但在保持政府提供服务的经济软环境上,部分发达地区“无序竞争,优惠竞赛”的政策问题较为突出,诸如限制土地、税收等等经济政策不够统一,极大地削弱了资本主体进入山东资本市场的动力。山东政府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虽然出台了许多政策,引导了诸多行动,但还没有实现深化落实,尤其在政策审批方面步骤冗长,效率低下。同样,中小微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尽管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较为优惠的民营企业内部融资财务扶持补贴政策,但大部分商业金融机构资金的主要投资对象为大型国有企业。不仅如此,即使一家银行已经同意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抵押贷款,也很有可能同时存在抵押贷款申请审批过程中的贷款环节多、链条长和财务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也存有着不少的漏洞,抗风险能力等普遍匮乏。

第五,人才流失严重。来自山东省本地招聘网近日发布的《山东秋季人才流动报告》,用数据充分展现了目前山东人才流失的严峻现实。上述调查报告以20000名山东2019届大学毕业生为样本,调查结果显示,该届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继续留在山东的毕业人数仅占17.7%,不足2成;江苏省成为首选,其人数占比高达19.1%;浙江省和“北上广”同样对人力资源吸附能力强,山东省已逐步成为人才外流大省。高端技术人才流失问题同样严峻,据山东一位政协委员,山东籍在外省工作院士数量(107人)远大于驻鲁院士数量(48人)。这种严重的人才流失,不仅有着客观因素,更有着主观原因。客观来说,在位置方面,山东省处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经济中心之间,人才的巨大虹吸效应不可避免;从城市规划总体布局上来看,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却没有一线大城市,导致缺乏能够聚集大批高端技术人才的市场竞争力等等因素。虑及主观因素,目前山东在推进人才选拔引用、评选等工作方面存在一些制度管理缺陷。

四、建议

山东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还会面临着许多瓶颈,发展之路任重道远。直面目前山东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改变。故在此给出些许建议来进一步促进山东民企的发展。

(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企活力

要深化落实改革,提高办事效率。一是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要提升政府服务民营企业的动力和质量。要强化企业责任意识,精简政府审批过程,以达到企业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二是逐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机制,努力消除贸易和垄断壁垒,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三是要健全我国知识产权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主体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当双方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市场主体一般都会选择主动诉诸相关法律。四是要努力降低营商融资成本,税费融资成本高、物流融资成本高、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成本高、土地和房产融资成本高、劳动力融资成本高,为“五高”。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努力降低外部营商融资成本,吸引外部企业投资。最后就是政府要尽快形成合理的外部投资机制,要有效缓解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和再贷款难的现实问题。

(二)要加强创新,努力使产业转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把创新放在核心地位,积极推进一系列创新活动,进行市场、管理、营销、组织等方面的创新。民营企业应该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尤其是技术型人力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掌握核心科技培育出科技创新型品牌,通过刺激内需和引进外资优化产业结构,做到双管齐下,提高品牌的经济质量效益。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家应树立“实业兴邦”的理念,朝“专精特新”的方面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结构,推动了工业基础高级化、工业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发展。另外,政府一定要扮演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的角色,保障供需相对稳定。还要完善健全专利以及信用保障體系,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并且要遵循“人才第一位”的原则,加强人员培训力度,完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建设,不断地迸发出创新的源泉。

(三)要培养出民企的先锋企业作为标杆

首先,确立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鼓励其他企业向这类企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促进民营企业在科技以及管理方面实施创新。其次,民营企业要提升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通过信息的高效处理,来优化管理方式,降低管理中产生的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最后,要引导民营和国有企业优势互补,以达到双赢。民营企业要利用国有企业的雄厚资金,利用市场和股份制等方法进一步发展,同时,国有企业又能借鉴民营的优点,简化流程提升效率。进一步提升民企的实力,培养更多超百亿的大公司进入全球民企五百强名单。

(四)与时俱进,吸取其他区域文化的长处来为我所用

我们既应重视和接受祖国五千年长河的历史文化,也要采取扬弃的心态,在继承先进文明的基础上,吐故纳新。孔孟所尊崇的儒家文化,已历经数千载的考验,直到现在也是人们最为尊崇的文化理念。儒家文化无疑是当代人类社会文化史上一粒灿烂的金色珍珠,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对山东,对我国,更是对东亚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已经形成深远影响。在这片齐鲁大地上,汇聚着圣贤孔子,母爱黄河流域,五岳独尊泰山,都是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因此齐鲁文化就必须借鉴中国其他地方传统文化,如“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各具特色地方传统文化的特点,既弘扬自己传统民族文化,又做到与时俱进,为推进山东省民营经济而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五)要切实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首先,地方引才新政的制定出台要注重因地制宜。其次,要给年轻人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能吸引年轻人并安放他们各种“不靠谱”梦想的城市,才拥有真正的未来。最后,还应重视“人才经”向基层引导。

参考文献:

[1]孙骏堃.山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以61家入围中国民企500强鲁企为例[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9(09):7-13.

[2]刘俐娜.青岛市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6):5-8.

[3]卢慧航,吕文文.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特点、问题与对策——基于民营企业500强的数据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4):167-168.

[4]孙海燕.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02):74-76.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发展状况民营企业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竞争力研究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内容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萍乡市油茶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山东省即墨市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