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脱贫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时空变迁研究
2023-01-16和占琼许娅楠
和占琼 许娅楠
摘要:2020年年底我国顺利完成了全国的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迈进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升脱贫县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农户个体-产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在自我发展能力视角下对我国国家级贫困县进行脱贫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算,研究了处于不同时期扶贫阶段的贫困县的脱贫现状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更进一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变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脱贫县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逐年增长,但存在区域性差异。
关键词:脱贫县;可持续发展;自我发展能力;时空变迁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消除贫困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推进扶贫脱贫工作并取得重大成就。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①。随后,在2021年3月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将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主要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在民生福祉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就要求党和政府继续巩固脱贫成效,从而实现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年来,随着脱贫工作逐步取得显著成效并在2020年顺利取得全面胜利,如何认识和实现脱贫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党和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依赖于外部条件,更要从内生动力实现脱贫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培养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从研究地域上,已有文献针对单个或少数县域进行了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如李毅和孙焕良对武陵山片区花垣、保靖两县140名弱势群体的调查数据开展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测评;武文风等人测算了临汾市10个贫困县的自我发展能力,其研究结果都发现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存在差异。从研究角度上,自我发展能力的测算视角比较广泛,如安彬等人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从产业能力、市场能力、空间能力和软实力4个维度,构建了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的指标体系;另外还有农业视角、个人角度等。从研究方法上,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方法多样丰富,如BP神经网络模型、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熵权法和基于SOFM网络的K-均值聚类方法等。
综上,针对贫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或少数县域的研究,针对性较强,不能把握总体规律及地区差,且测算视角比较单一。目前针对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尚不充分,還有很大空间。本文从自我发展能力的视角出发,以国家级贫困县为载体,基于农户个体-产业-政府三个系统层面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并针对其时空变迁进行研究,对目前脱贫问题提供现实借鉴。
二、理论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最早出现在1987年WCED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1992年6月举办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重要的文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索阶段走向了实践阶段,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付诸行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同资源管理不协调的发展情况,保证人类可以健康、持续、放心的长久生存在地球上。会议之后,我国政府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强调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使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巩固扶贫成果。
(二)自我发展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丰富,并且在近年来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研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自我发展能力指其经济系统内部具备的凝聚、整合和产出能力,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自身基础或造血功能,是外部力量发展作用的基础。但这一定义只从经济角度来看待自我发展能力,李海红认为自我发展能力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生产力的总和,是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政治发展能力、文化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以及生态发展能力发展状况的整体描述。更进一步而言,在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是在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等基础条件的支持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发展力和经济聚集力三者凝聚整合而形成的能力。显而易见,自我发展能力强调系统依靠自己的力量促进自身发展,实现“造血”功能,它是由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通过优化结构、相互协作、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能够促进系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性动力。本文认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分解为农户个体自我发展能力、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政府自我发展能力三个要素,而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脱贫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选取农户个体-产业-政府三个维度构建我国脱贫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1. 农户个体自我发展能力。从能力角度出发,贫困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贫困户个体缺少在社会中维持生活的能力,因此要从本质上解决贫困问题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将提高贫困户个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减贫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讲,农户自身发展能力是在一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下,农户个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断寻求发展机遇,主动获取资源,谋求自身生产生活改善的能力。本文主要选取中小学生在校占比、劳动力占比、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个指标。
2. 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仅靠国家给予的补贴与帮助只能缓解当下的贫困处境,不能实现脱贫的可持续,而产业扶贫是关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我国扶贫从“输血”向“造血”的转换,在帮助贫困群体脱贫的同时,逐步补足贫困地区长期的发展动力。产业发展是指整个贫困地区经济的进化过程,其能力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其指标主要有:第一、二产业各占GDP比重、农村机械化程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3. 政府自我发展能力。政府是公众利益的代表,是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和责任者,恰当的政府干预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地方政府通过体制创新,明确职能定位,选择合适的执政、服务手段,控制调控力度,有效促进和有力保障贫困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政府的自我发展能力体现在其执政、服务能力,还有文化软实力,主要选取年末电话用户占比、千人福利机构床位数、财政自给率、财政支出占GDP比重4个指标。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12年发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的574个贫困县为研究对象,所需指标数据大部分均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00~2019),少数缺失指标来源于各县域统计年鉴(2000~2019)以及各县域政府网站公报(均为年度数据)。
(三)测算过程
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脱贫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算,即先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构建加权矩阵,依据TOPSIS法步骤找出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计算各评价对象的最优与最劣距离,求得贫困县的综合以及各个维度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计算过程为:
步骤一: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處理,设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
对于正向指标:
vij=(xij-minxj)/(maxxj-minxj),其中i=1,2,3…,m;j=1,2,3…,n
对于负向指标:
vij=(maxxj-xij)/(maxxj-minxj)
步骤二:计算第j项指标在第i个评价对象的数值占该指标的比重(pij)
pij=
步骤三:计算熵值(Ej):Ej=-pijlnpij
步骤四:计算差异系数(Gj):Gj=1-Ej
步骤五:计算权重(Wj)Wj=
步骤六:计算加权的规范化矩阵
Zij=(zij)m×n=(wjvij)m×n
步骤七:计算正负理想解
I=(z1j,z2j,…zmj) I=min(z1j,z2j,…zmj)
步骤八:计算最优距离(D)和最劣距离(D)
D= D=
步骤九:计算综合评价值Ci=
(四)测算结果分析
1. 测算结果
依据熵权TOPSIS法计算步骤对我国脱贫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以各个省份为模块进行综合评价。因数据样本较大,仅列出每个省份所有贫困县的奇数年间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均值,如表2所示。
2. 结果分析
从时间序列上看(如图1所示),我国脱贫县整体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趋于平稳状态,表明我国脱贫县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幅较小,我国脱贫县的整体能力偏低。由分析结果可知,沿海东部地区的河北、广西、海南和重庆以及中部内陆地区的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值都高于整体均值,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好,而西部边远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这8个省份的指数均值低于整体均值,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趋势。
从各个维度来看,我国农户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且在三个维度中的上升态势最为明显,农户个体的脱贫能力对我国贫困县整体脱贫的驱动作用是显著的;而政府的综合可持续发展状态呈现下降趋势,可见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是脱贫攻坚历程中的薄弱环节;其中产业维度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我国脱贫县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的变化轨迹高度一直,这种趋势表明了我国贫困县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的高度相关性。
四、脱贫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
为了进一步直观地表现出我国脱贫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利用ArcGIS10.0软件绘制出了我国脱贫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演变图。根据我国五年计划将时间跨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5年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值,第二阶段是2006~2010年,第三阶段是2011~2015年,第四阶段是2016~2019年;其中2000~2019年间的标准差越小,表明我国脱贫县的可持续按发展能力的波动越小。
(一)脱贫县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演变特征
我国脱贫县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波动较小;标准差较大的贫困县集中于陕西、宁夏两个省份,表明其贫困县脱贫后可持续发展能力波动较大。其中,在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间,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下降趋势的脱贫县主要集中在中部内陆和东部沿海地区,其黑龙江、海南、陕西、河南、新疆地区下降幅度较大,而剩余的11个省份皆呈现缓慢增长趋势或平稳状态;第二阶段至第三阶段,我国脱贫县的综合可持续能力主要处于增强状态,只有山西、安徽、河南、湖北、重庆和新疆地区在缓慢下降;第三阶段至第四阶段,黑龙江、河南、湖北、重庆、陕西、宁夏和新疆地区处于增强状态,其中,黑龙江、陕西、宁夏在2006~2019年期间处于持续增强的状态。
(二)脱贫县的农户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演变
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中部内陆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农户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呈现上升趋势,只有河南、湖北、黑龙江、贵州、陕西地区在下降;在第二阶段至第三阶段期间,我国农户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呈现为上升趋势,只有安徽、湖南、重庆、云南、青海和新疆处于下降状态;第三阶段至第四阶段,西部边远地区主要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新疆、青海、云南、重庆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但下降幅度不大。综合来看,黑龙江、河南、湖北、贵州和陕西5个地区在前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削弱状态,但后期指数在持续上涨,重庆、四川、新疆、青海地区是先增后降,云南是唯一持续下降的地区。在标准差图中可以看出,陕西、吉林地区大部分贫困县的标准差较大,但其农户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大幅度上涨,内蒙古、河南、宁夏地区也有一部分县域的标准差较大,同样是处于上升状态,我国脱贫县整体上在农户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维度上呈现出“西部地区低,东部地区高”的分布,并且保持持续增强状态。
(三)脱贫县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演变
我国脱贫县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西部边远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较差,且发展速度较慢。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间,位于西部边远地区的脱贫县主要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仅有甘肃的增长幅度较大,以下降幅度较大的海南、山西为代表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第二至第三阶段期间,只有西部边远地区的5个省份和沿海东部的河北、海南、广西正在逐步增长,整体上主要是趋于下降的状态;第三阶段至第四阶段,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呈现出上涨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的海南也正在逐步增长。虽然我国脱贫县的产业发展在后半段时间内主要呈现出上涨趋势,但从标准差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大部分县域標准差较大,发展状况并不稳定,大起大落,而西部地区的标准差小,表明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波动相对稳定,虽有增长的趋势,但增幅较小。
(四)脱贫县的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演变
在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期间,我国脱贫县的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呈现下降趋势,仅有河北、吉林、江西、重庆、四川、云南、宁夏地区出现上升趋势,但增幅并不高;第二阶段至第三阶段间,其主要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在上一阶段下降的黑龙江、安徽、湖南、广西、贵州、山西和青海均有增长;第三阶段至第四阶段,只有中部地区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以及西部地区的陕西、新疆的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出上升状态。整体来看,内蒙古、黑龙江、河南、陕西、新疆地区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且很多地区的下降幅度都较大,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和持续下降的发展趋势,表明我国脱贫县的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不佳。云南、甘肃、四川、贵州大部分县域的标准差相对较小,其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稳定,而黑龙江、新疆等地区的标准差较大,其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波动较强。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我国脱贫县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上处于“先降后增”的发展趋势,逐年得以强化,但是增长幅度较小,且各地区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程度存在差异。2000~2019年间,宁夏、云南、贵州、广西、吉林保持持续相对稳定的增长,新疆、陕西、湖北、河南、黑龙江地区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经历了先减后增的过程,青海、甘肃、江西、安徽地区则是先增后减。
2.各个维度而言,我国脱贫县的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差,与其他两个维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距,由此看出政府的保障与支持在脱贫攻坚中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农户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好,整体主要处于上升趋势,表明我国的脱贫工作做到了以人为本,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因为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限制,西部边远地区的产业发展增速都比较缓慢,并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分较低,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主要保持着先减后增的发展态势,但是后期增幅明显不大,我国脱贫县的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不足。
(二)建议
目前我国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脱贫,通过上述多个视角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算与分析,本文对增强脱贫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 针对不同“短板”能力制约型的地区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政府发展能力不足,应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化软实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图书馆、医疗卫生福利机构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水平与效率,提升当地政府对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调控能力。产业发展较慢,应提前做好产业布局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对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强化县域统筹;可以发展立足于当地人力等资源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的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农户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从思想上鼓励劳动与就业,激发内生性动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
2. 建立有效的返贫监警机制,防止脱贫后的返贫风险。贫困的消除并不代表着永远消失,从我国脱贫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变化来看,其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各个维度的发展能力指数都出现了持续削弱或者大幅度波动的状态,说明我国脱贫县的可持续发展并不稳定,后期存在一定概率的“返贫风险”。因此我国要重视巩固脱贫效果,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防范监警机制,加强对脱贫效果的监视与管理;政府还要做好相应措施,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让各个县域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①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参考文献:
[1]李毅,孙焕良,范焕.深度贫困区弱势群体自我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武陵山片区花垣、保靖两县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9,41(09):123-128.
[2]武文风,原芳,张崇康.临汾市贫困县扶贫效果评价研究——基于自我发展能力视角[J].经营与管理,2019(04):147-149.
[3]安彬,何家理,肖薇薇.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演变实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7,37(04):303-309+314.
[4]马静.简论西部地区农业自我发展能力[J].农业经济,2017(01):50-52.
[5]董婷,马瑛.新疆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奇台县为例[J].时代金融,2019(18):31-32.
[6]徐孝勇,曾恒源.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测度与乡村振兴战略瞄准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05):684-692.
[7]孙鲁云,谭斌.自我发展能力剥夺视角下贫困地区多维贫困的测度与分析——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02):23-29.
[8]郝雄磊.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南疆三地州实证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9(04):65-72.
[9]代雪霞.财务管理体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04):134-135.
[10]鱼小强.对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思考[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3):11-14.
[11]李海红,张剑.西藏自我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6):16-22.
[12]徐孝勇,寸家菊.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概念模型与形成机理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68-75.
[13]青雪燕.自我發展能力的概念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2(22):128-129.
[14]曲海燕.关于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探析——概述、现状及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8(10):82-84.
[15]胡铭焓.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精准”提升研究——以洋县桑溪镇碌竹坪村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32(03):41-46.
[16]成学真,陈小林.区域发展自生能力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31(01):99-1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态度对通勤者在不同出行情境下选择绿色交通方式的作用机理”(项目编号:71661020)。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