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原料储存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及对策

2023-01-16张展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100

化工管理 2022年25期
关键词:化学品化工企业储存

张展(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作为我国经济体中的重要产业,化工企业的发展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化工科技和工艺的进步促进了化工产业的发展,使得化工产品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占据重要比重,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但化工原料的运输、储存和生产加工等过程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1-3]。针对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化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认为,多数化工事故发生在生产原料的处理环节,进而导致事故扩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相比于成品,化工原料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储存管理方面对安全性要求极高[4]。另一方面由于化工企业产业规模普遍较大,因此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从而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的化工企业的生产条件及生产技术等已经有较大提高,仍然存在多种不安全行为。

基于此,对化工原料的储存和管理,必须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从人和物两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监管措施,优化落实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保障人员和物品的安全,实现化工行业的安全稳定。

1 化工原料储存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原料本身的危险因素

在进行化工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探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化工事故的根源皆是由于所使用的化工原料本身特性而引起的。化工企业所使用的原料大多为化学基础物质,但这类原料多数具有易燃性、易爆性、腐蚀性和毒性等,同时由于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及原料的不稳定性,在进行生产、运输、储存时会导致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出现各类风险的几率成倍增加。在进行储存过程当中,需要具备具有能够满足化工原料储存的特定环境。由于化工原料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温度、水分、光照等),也会导致化工原料发生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极易发生事故。

部分原料具有挥发性,在储存过程中极易产生有毒气体,这也是危害人员的重点隐患。大量原料储存过程中,由于仓库密闭性较强,容易产生有毒气体集聚的现象,该环境下出现人员或明火等现象时,可造成重大灾难性事故。对初加工的化学品原料,由于理化性质稳定性差,如储存不当容易出现变质损毁的现象,给化工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1.2 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大量化工企业处在偏远地区,员工招聘缺乏高素质人才或企业为压缩用人成本,导致大量化工企业在人员招聘过程中“门槛”较低,这部分人员缺乏足够的化学知识储备[5]。同时部分企业也为减少人员培训支出,通常会缩短培训时间,这使得新员工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化工知识对原料存储、使用十分关键,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将导致员工对事故预防和处理处于不清楚、不了解的状态,造成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这种状态使得员工在挪移、存放化工原料过程中不能按照标准的方式进行操作,容易导致违规操作等情况发生,这些情况将降低化工企业的安全系数,极易诱发重大危险事故。

当企业对招聘人员严格筛选且加强培训后,仍可能出现管理不严格的现象,这常常表现在对微小隐患表现出麻痹大意的放松心理。大量企业管理层和技术层的员工由于无法长时间深入一线,对施工中的微小危险源缺乏足够认识,而一线员工的自主能力较弱,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一现象限制了企业在安全防护方面的优化和改进。

1.3 原料储存现场设备不完善问题

由于化工原料的特殊性,在进行储存设备的选择时,要结合所储存的设备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由于部分原料可能会产生化学作用并伴随高热、高压等现象,部分还会有腐蚀,毒性等情况出现,因此若是储存化工原料时选择设备不合适,极易出现设备高负荷而发生变形,甚至爆炸、泄漏等严重事故。另一方面,储存设备的日常检查及维修工作的不足,容易使得化工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出现泄漏等情况,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储存现场存在的各类监控设备缺失或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对储存仓库进行日常监控,不能实现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测,缺乏有毒有害气体的报警系统等。这会导致在危险出现的初期,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隐患,从而造成处理不及时,引发较大的危险事故。

1.4 储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化工原料繁杂,多数原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可燃、易爆,具有腐蚀的特性,其自身特性不够稳定,容易在储存的过程中出现变质等,在进行化工原料储存时,若没有对原料储存进行分类专项管理,极易出现危险。另一方面,在进行储存管理时,由于原料自身的各种特性的存在,所产生的各类化学反应会导致进行储存的设备出现如变形、高温、高压、泄漏等,从而产生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爆炸、毒害等安全事故。事故的发生将直接威胁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将给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创。化工原料储存管理需要多层次、多目标共同开展并保障措施或制度有效落实,同时该项工作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化工原料的储存对于化工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化工原料的储存,能够更好地保障后续化工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安全。因此在进行化工原料储存的管理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帮助化工企业更为顺利进行储存管理的重要保障。但在进行实际工作当中,多数化工企业在进行化工原料储存的安全管理中,依然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这直接导致了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安全管理工作时,由于制度的缺乏,难以有效处理出现的问题;再一方面,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工作人员在进行储存设备检查、隐患排查、化工原料的出库入库等工作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规范性,因而难免会出现各类问题,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原料作为化工企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料储存管理的缺陷或是不完善,将会直接影响的化工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化工原料储存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2.1 加强对化工原料的选择和分类处理工作

化工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大多为易燃、爆炸性、腐蚀性、易挥发的有毒有害原料以及性质不稳定易变质类原料等。根据不同的原料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储存,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原料性质,对储存的难点和易发生的安全隐患能够做到全面分析,同时根据性质能更好地完成原料储存日常记录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各类化工原料的性质不同,所需要的储存环境也不同,分类化进行化工原料的储存可以更好地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控制,避免了由高温引起的燃烧爆炸事故以及湿度等引起的原料变质损失[6]。

2.2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加强人员安全培训

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基础操作人员,其安全意识对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定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警示活动,通过观看事故警示视频,强化人员对危害的警惕意识,提高工作当中的安全意识。

由于化工企业对基础操作人员的需求较大,因此在进行人员聘用时要求相对放松,但化工企业相对复杂,在进行原料储存时涉及到的安全知识也较多,所以也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包括对原料性质的掌握、储存设备的安全操作、安全隐患的辨别处理以及事故应急避险等多方面教育。通过从技术操作及自身意识两方面培养强化,使人员明确对化工原料储存工作的特殊性及危险性,从自身做起重视安全。

2.3 强化安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化工原料的储存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的确立,是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控制及预防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保障原料储存安全的重要环节。

化工企业在进行实际的化工原料储存工作时,要摸清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制定储存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针对化工原料储存的特殊性,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要着重几个方面:

(1)加强对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运用相关专业评价知识对储存环节进行综合评价,更好地掌握影响储存的安全因素权重,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2)对储存环境的日常检查,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原料影响较大,对该方面因素要制定相关制度,做到日常检查,避免原料本身出现问题;

(3)加强人员控制设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实行责任制,给予管理人员更多权利,同时也担负更多责任,提高管理效率。

对有出色安全表现的员工进行奖励,对操作中存在不安全行为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处罚,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 优化化工原料储存影响对策

3.1 储存场所自然灾害的防控管理

对于化学品储存而言,自然灾害主要防控对象有雷电、防潮等。部分化学品例如易燃易爆物质或油料,如若储存场所管理不当,雷电易引发火灾,造成大规模事故。防雷电管理可以通过布置建筑物附属的防雷针等屏蔽雷电,特别是针对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应增加二次防护设施。管理人员应加强雷雨天气的巡查,经常检查避雷装置的有效性。

在阴雨天气或汛季,应注意储存场所的防水防潮,部分化学品容易吸水导致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影响产品的使用。定期检查房屋仓库的屋顶及防水设施,及时更换或加强防水措施,实时监测屋内空气湿度,并对易吸水化学品增加二次防护措施,隔绝水分的影响。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检查存储物品,掌握其化学性质变化,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3.2 存储场所火灾的防控管理方法

防火管理是化学品存储中的重要内容,应当置于防控工作的首位,化学品火灾具有极强的灾难性,蔓延速度快,容易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人员安全极具威胁性。

若火灾防控方面出现问题,则将拉低整体的防控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应该对现有化学品制定针对性、科学性的监管制度,认真贯彻和遵守场所要求和防火措施,杜绝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和物质隐患。

仓库内增设火灾监测监管管理系统,结合智能化、网络化的仪器平台,管理人员可实时通过智能化装置远程监测危险化学品的状态,同时管理系统可根据监测数据准确判定所处空间的安全状态,确保在火灾初期能够及时发现。化学品周围必须配备科学的灭火措施和材料,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准确提供足够的灭火材料,并制定科学的灭火方案,在火灾发生时,管理人员严格遵守方案实施灭火。

3.3 事故发生应急制度和方案的制定

在安全管理学理论中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因而在化学品管理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的思想。化学品储存管理中受到人、环境和物的影响,发生事故的类型较多,事故原因也极为复杂,在事故发生之后,为提高人员和物品的安全标准必须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

应急方案的制定必须具有针对性,应包括基本情况,制定目标的危险性和影响,事故周围可利用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及应急救援的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能够及时沟通的联络方式,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人员的疏散撤离方案和事故发生后续的灾害控制和消除方案。

一旦发生事故,人员可根据编制好的应急预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有效组织各种力量遏制灾害的蔓延,为救援提供足够的时间。

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应急演习,及时发现演习中的潜在问题,提高人员的协调性和熟练性。

定期检查应急救援物质,及时更换或补充过期或不足的救援物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提高人员的警惕性,一旦灾害发生制定的应急预案能够及时启动。

3.4 储存设备适配性

易燃性、易爆性、有毒性、腐蚀性等均为化工原料常见的特性,化工企业在进行化工原料储存过程中,要结合所储存的化工原料特性进行选择相应的储存管理设备,通过更具针对性地选择储存设备来保障储存过程的安全,提高经济效益。

化工原料不同,在设备选择时也不相同,如在储存具有易燃性或是易爆性化工原料时,首先要考虑设备是否具有一定的防护装置,例如:防静电、耐高压等,同时能够实时监测设备中原料的温度变化等;在进行储存具有易挥发、有毒性的化工原料时,首先要考虑原料的毒害性,有毒的气体或原料的泄漏会导致储存管理人员产生中毒,具有极大的健康威胁。因此,设备的密闭性以及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是选择设备的关键因素。

化工原料储存设备的适配性总结下来可从三个方面体现:首先为设备选择的适配性,表现为所选择的设备与进行储存的化工原料及其特性的相适应;其次为设备人员掌握的适配性,选择适用的储存设备后,操作人员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掌握,以保证在使用设备时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的原料特性;最后为设备与管理的适配性,为了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始终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须结合管理制度,做好对储存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等工作,避免因设备损坏而出现安全隐患。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企业也随之正在不断发展。作为影响化工企业生产运行的关键环节,原料的储存环节对化工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目前在化工原料储存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问题,化工企业应及时形成风险控制措施,不断加强对储存设备等的技术研究。同时结合管理运行当中的实践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从自然环境、灾害防控、应急制度、设备适配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从而推动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化学品化工企业储存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危险物品储存和运输安全
松鼠怎样储存食物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